•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方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的發(fā)展與反思
      ——兼談其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啟示

      2011-08-15 00:47:01葉仲霖
      關鍵詞:代議制密爾精英

      葉仲霖,劉 祺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福建廈門361005)

      西方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的發(fā)展與反思
      ——兼談其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啟示

      葉仲霖,劉 祺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福建廈門361005)

      代議制民主理論成為支撐現(xiàn)代國家的主流民主理論,但是也導致了西方政府的合法性危機和公共精神的萎縮。以密爾為代表的19世紀代議制民主理論,指出處于源頭狀態(tài)的代議制理論雖然承認少數(shù)統(tǒng)治,但支持通過參與達到公民教育的目的。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可行路徑是:在黨內民主層面發(fā)揮選優(yōu)和監(jiān)督的作用,在基層民主層面著力提高公民公共精神,進一步通過法治來規(guī)范政治權力的運作,是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現(xiàn)實價值取向。

      代議制;參與;公共精神

      古希臘將民主看做人民通過直接參與到公共事務,實行對自我的統(tǒng)治。隨著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直接民主的模式不適應現(xiàn)代政權,代議制民主理論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支撐現(xiàn)代國家的主流民主理論。當今代議制民主揚棄了密爾所珍視的參與和積極公民的意義,導致了西方政府的合法性危機和公共精神的萎縮。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應當借鑒西方的經驗,一方面盡量發(fā)揮黨內民主監(jiān)督和擇優(yōu)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基層民主提升公民的公共精神。

      一、19世紀代議制民主理論回顧:《代議制政府》

      密爾是19世紀的重要思想家,他在政治哲學方面兼收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思想,他的《代議制政府》是19世紀論述代議制民主的經典之作。通過對《代議制政府》的考察,可以初步把握代議制民主理論的原初核心觀點。

      (一)國家的目的:促進公民的積極性格

      在歷史哲學方面,密爾是樂觀的,他相信人類進步的可能性:“人類,從歷史上看,是能夠從野蠻進展到文明的,而且這種進步在不同的社會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并具有不同的發(fā)展速度”[1]。這種進步在私人領域內,表現(xiàn)為通過“意識的內向境地、趣味和志趣、相互聯(lián)合”[2]等諸領域的自由,盡可能地發(fā)揮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公共領域,則表現(xiàn)為政府的目標在于促進公民好品質的提升。密爾認為,“‘秩序’僅僅代表好政府的必要條件的一部分,而不代表好政府的概念和本質”[2]23,相反,“好政府的第一要素既然是組成社會的人們的美德和智慧,所以任何政府形式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優(yōu)點就是促進人民本身的美德和智慧”[2]26,而這種美德和智慧,集中的表現(xiàn)為公民的積極的性格。在國家的作用的認識方面,密爾的思想較為接近古人,他不把國家當做一個客觀的,從事社會價值分配的中立存在,而是將它賦予了某種崇高目的,它不僅僅在現(xiàn)有的教育情況下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而且還擔負有國民教育機關的責任。公民的積極性格和政府的能力相輔相成:政府促進公民積極性格提升,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又會促進政府自身的發(fā)展。

      (二)實現(xiàn)的途徑:強調代議制中的參與

      既然積極的性格是可欲的,那么廣泛的參與到政治過程中,就成了鍛煉公民的必要的途徑。因此,密爾非常推崇參與的價值:“經過上述各種考慮,顯然能夠充分滿足社會所有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體人民參加的政府;任何參加,即使是參加最小的公共職務也是有益的;這種參加的范圍大小應到處和社會一般進步程度所允許的范圍一樣;只有容許所有的人在國家主權中都有一份才是終究可想望的”[2]55。然而,由于現(xiàn)代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公共事務復雜多樣,所以所有的都參與到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的。針對這樣的問題,密爾認為,應該在國家層面上依靠代表,而在地方層面上盡量的參與。國家層面上代議制是選舉產生的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全體人民或者一大部分人民通過由他們定期選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權,這種權力在每一種政體都必定存在于某個地方。他們必須完全握有這個最后的權力”[2]88。保證品質高的精英當選為代表,也是避免代議制政府兩個危險——代議機關智力缺乏和階級立法——的有效途徑。在密爾看來,地方行政制度是實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手段:“但在地方團體情況則不同,許多公民除選舉職能外,還有依次被選舉的機會,還有許多人,或者通過選拔,或者通過輪流辦法,擔任許多地方行政職務中的這個或那個職務”[2]29。

      密爾的代議制政府理論是折中的,他認為國家的重要目的在于教育人民又在于管理福利,因此一方面肯定國家層面的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同時又鼓勵公民在地方上的參與。在強調參與的同時,他又不相信普通民眾選擇的正確性,主張采取選舉程序上的調整,保證議員的質量。

      二、現(xiàn)代代議制理論對密爾的繼承:精英政治

      如果說19世紀的代議制民主理論是兼顧代議制的效率和公共參與的價值的一種折中,那么20世紀以熊彼特、達爾和薩托利為代表的代議制民主理論,則是更多從經驗的層面出發(fā),否定了“人民主權”的觀念,闡發(fā)了代議制程序性的價值,深化了密爾關于少數(shù)人統(tǒng)治,以及發(fā)揮精英作用的觀點。

      (一)多元的少數(shù)人統(tǒng)治

      與密爾相同,在現(xiàn)代民主理論理論家看來,民主的實質不在于人民當家作主,而在于選舉產生的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熊彼特認為:“人民的任務是產生政府,或產生用以建立全國執(zhí)行委員會或政府的一個中介體。同時我們規(guī)定:民主方法就是那種為作出政治決定而實行的制度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通過爭取人民的選票取得作決定的權力?!保?]395人民的任務不是自己統(tǒng)治自己,而僅僅在于選出統(tǒng)治者,人民只有接受或者拒絕將來要統(tǒng)治他們的人的機會,而這種將來的統(tǒng)治者,是通過爭取人民的同意而產生的。在熊彼特的基礎上,達爾認為:“與專制的政治過程相比較,多元政體的特征大大擴展了少數(shù)人的數(shù)量、規(guī)模和多樣性,它們的偏好將影響政府決策的產生”[4],民主社會的實質就在于由競爭性選舉產生的多種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薩托利則簡單地將民主定義為:“民主應當是一種有選擇的多頭政治”[5]78。現(xiàn)代的民主理論強調在選舉過程中的競爭,同時基于社會利益分化的事實,為密爾的統(tǒng)治的“少數(shù)人”增加了多元主義的內涵。

      (二)強調精英的作用

      與密爾規(guī)范上的主張精英應該在代議制政府中發(fā)揮作用,避免代議制政府危險相對應,現(xiàn)代民主理論認為在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中,政治精英已經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試圖證明精英與平民間的不平等,在道德上是正義的。熊彼特認為,古典的政治理論不切實際的假設人民具有高度首創(chuàng)的精神,抹殺了領導的重要性,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集體幾乎無不接受領導而行動——實際上這是任何集體行動的主要方法,要比機械反應進步”[3]359。達爾則根據(jù)社會中起作用的總是少數(shù)人這個事實,證明密爾所擔心的“多數(shù)人的暴政”,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與熊彼特和密爾相比,薩托利沒有從事實和效率出發(fā),論證精英的必要性,而是在“平等”的框架內論證精英的合理性。薩托利看來,平等分為“向上看齊的平等”和“向下看齊的平等”。平等對待不平等的天賦是向下看齊的平等,是不公正的平等,而與能力相對應的功績上的平等,則是有利于社會的向上看齊的平等。因此,“民主應該是基于功績的多頭統(tǒng)治”[5]87?,F(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不僅僅在實踐上說明精英發(fā)揮了主要作用,而且在規(guī)范上給予了較為有力的證明。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政治事務變得越來越復雜,社會利益群體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現(xiàn)代民主順應“效率”和“包容性”的要求,一方面堅持精英在政治中的作用,一方面又從橫向上擴大了精英的范圍,對密爾的民主理論進行深化和發(fā)展。

      三、現(xiàn)代代議制理論對密爾的揚棄:國家非目的化

      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過多的從經驗層面考查民主,忽略了密爾心中民主的目的意義上的價值。強調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和精英作用,否認了國家應該在培養(yǎng)公民方面的作用,貶低了公民參與的價值。

      1.代議制僅僅具有程序意義

      現(xiàn)代代議制政治理論與密爾最為顯著的不同是,它將國家客觀化、中立化,從此國家不再具有培養(yǎng)公民道德的任務,它只是作為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機關而存在?!懊裰魇且环N政治方法,即,為達到政治目的——立法與行政——決定而作出的某種形式的制度安排。因之其本身不能是目的,不管它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什么決定都一樣。任何人要為民主下定義必須以此為出發(fā)點?!保?]359在國家與公民教育的理想決裂的程度上,薩托利走得更遠。他認為現(xiàn)代人的自由歸根結底是一種個人意義上的反城邦的自由,一種不讓個人權利屈從整體權利的自由,因此,個人公共精神提升與否,僅僅是個人事務,與國家無關。更進一步,他認為以柏拉圖、盧梭和馬克思為代表的理想主義的政治思想不僅不適用于現(xiàn)實,反而會引起民主制度的災難?!熬痛硕?,對表面上沒有敵人的民主構成威脅的首先是至善論。歸根結底,正是那些大而無當?shù)闹辽普撜?,他們不是訴諸暴力就是訴諸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信條,或者是對無辜的理想橫加指責,從而轉向相反的理想?!保?]87

      2.排斥民眾的參與

      密爾雖然對民眾抱有極大的不信任,但他依然堅決的支持民眾積極參與到政治過程中。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不認為國家有教育公民的責任,不相信民眾參與政治的能力和欲求,進而也就貶低了民眾參與的價值?!暗湫偷墓褚坏┻M入政治領域,它的精神狀態(tài)就跌落到較低的水平上,思想變得易于引起聯(lián)想和充滿感情?!保?]386民眾往往只對自己的私人事務有充分的知識和見解,但是一進入陌生的公共領域,民眾就常常變得非理性。薩托利雖然認為更少的被統(tǒng)治和更多的自治在價值上是可欲的,他仍然反對通過公民參與的途徑達到目標。他認為:“這一表現(xiàn)是不能靠積極參與的模式,靠提升敏感程度、強度或意識形態(tài)加溫而得到改善的。它可以在上述限制和提示的范圍內,通過教育得到改善,但這必定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個不可能產生奇跡的處方”[5]133,相反,過多的民眾參與只是不顧我們的智力水平和我們對自己行為的理解力的表現(xiàn)。

      由此可見,在堅持代議制作為選舉產生的精英統(tǒng)治的方式的道路上,現(xiàn)代民主理論走的很遠。它對國家的作用進行了積極的揚棄,貶低了民眾參與政治的公民品德訓練途徑的意義。密爾堅持的國家的兩個目標,只剩下管理國民的財富的職能。

      四、針對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實踐的批評

      在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指導下的政治實踐,過于強調精英和技術官僚的作用,貶低甚至輕視公眾的參與,導致了現(xiàn)代政治社會矛盾。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不問政事的“民主”政府遭遇了合法性的危機;在包容宏富的社會中的非政治化的生活,導致了公民公共精神的衰落。

      (一)合法性危機

      “任何政治制度的關鍵問題——這是當代社會學思想中馬克斯·韋伯勝過馬克思的地方——是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問題?!保?]190而在評價一個政治體制的合法性時,“效率主要是種手段,合法性則是被評估的。群體認為一種政治制度合不合法,評判依據(jù)是其價值觀是否適合他們的價值觀”[6]190。在哈貝馬斯看來,代議制民主制度一方面排除公民真正地參與政治的意志形成過程,但同時又吸納公民的忠誠,從而確立形式民主體制和程序,使行政決策的大部分不為公民特定意圖所左右。由此形成了這樣一幅圖景:“這些制度和程序形式上是民主的,而實際上,公民在客觀上是政治性的社會中所享有的是僅僅有權拒絕喝彩的消極公民的地位”[7]。在這種情形下,對合法性需求的滿足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的,其一是用頗具說服力的精英民主論和技術統(tǒng)治論為公民的去政治化提供理論論證;其二則是針對公民的政治冷淡和以獲取使用價值為目標的期望,實施一種福利國家的替代綱領。雖然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的增長為政治體系的合法性做一定的補充,但是難以從“價值觀”的層面為代議制民主的實踐提供支持。

      (二)公共精神的危機

      當代政治哲學大師列奧·施特勞斯從社會的復雜和廣大程度分析了當代社會公共精神危機的根源:“一個開放或包容宏富的社會會在比之封閉的社會更低的人性層次上存在著,封閉社會經歷許多代人,在趨向人的完善方面做出了無可比擬的努力。因此,比之只有一個獨立社會的情況而言,在有著許多個獨立社會的情況下,一個好社會存在的前景要廣闊的多。倘若人們能夠在其中達到天性的完滿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封閉社會的話,那么人類之劃分為一系列獨立的群體,就是合于自然的”[8]。在它看來,一個小的城邦或者地區(qū),更加有利于人民之間感情聯(lián)系的建立,更加有利于民眾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與自身和他人相關的公共事務之中,更加有利于人民之間的互相監(jiān)督和鼓勵,從而達到人性的提升。因此,只有通過積極的地方政治參與,在大社會黨中建立相對緊密的次級社會,才能中和由大社會帶來的人的原子化的進程,從一定程度上中和代議制政府帶來的人的非政治化的趨勢。

      現(xiàn)代的代議制民主的實踐,在客觀上造成了其自身的合法性危機和公民公共精神的萎縮。因此,在承認經濟發(fā)展是現(xiàn)代社會不變的現(xiàn)實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堅持密爾選舉的少數(shù)人統(tǒng)治的原則的同時,大力弘揚地區(qū)的、團體的公眾參與,不失為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遺留弊病的途徑。

      五、西方經驗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啟示

      西方的代議制政府理論的發(fā)展表明,過度強調技術官僚的統(tǒng)治和行政效率,否認國家在培育公民方面的作用,排斥公共參與的民主實踐是存在問題的。只有將精英與參與,效率與品德相結合的民主政府,才是我們應當為之努力的政府。因此,我國在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做到:一方面通過黨內民主選擇優(yōu)秀干部,并予以有效監(jiān)督,另一方面通過社會民主培養(yǎng)公民的公共精神,通過法治來規(guī)范政治權力的運作,這是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目標和現(xiàn)實價值取向。

      (一)黨內民主:發(fā)揮選優(yōu)和監(jiān)督作用

      十七大報告指出:“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tǒng)一。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chuàng)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重要保證。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保?]黨內民主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黨內民主,是黨內全體黨員享有的民主,是黨組織內部的組織制度。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主要來自于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部分黨員來自于其他階級階層。每個黨員除了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之外,黨內還有更為嚴格的組織紀律要求,要求每個黨員都要遵守黨的紀律。在黨內民主的價值導向方面,應該以發(fā)揮擇優(yōu)和監(jiān)督作用為主要目標。黨內民主不同于基層民主,其主要是為了發(fā)揮公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黨內民主是在執(zhí)政黨之內的民主,它的目的應該在于為執(zhí)政黨選舉出優(yōu)秀的人才,并且起到良好的監(jiān)督作用。黨內民主的功能是為了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增強黨的團結,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使黨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社會民主:提高公民的公共精神

      實現(xiàn)社會民主,主要依靠在宏大社會中建構范圍較小、利益相關、公民聯(lián)系緊密地次級團體和社會,社會民主的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公共精神。目前我國的社會民主主要表現(xiàn)在城市中的社區(qū)自治和農村中的基層民主。西方學者海貝勒認為:“社區(qū)要起到維系市場經濟、為建立在這一經濟基礎之上的體制奠定合法性的作用。社區(qū)還要起到提高居民參與性的催化劑的作用,動員人們進一步表達自身的利益,為社會弱勢群體參與公共事務開拓空間?!保?0]199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頒布實行,標志著農村基層民主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運作模式。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國的基層民主制度,重點并不在于組織公民積極投入到國家范圍的公共事務中去,而是為了提升公民較小范圍內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我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公民參與政治意識薄弱,因此,更應當發(fā)揮社會民主的作用,使公民都能夠參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并且力所能及的公共事務中去,提高公民素質和公共精神,為我國構建質量更高的民主提供基礎性的支持。

      (三)法治建設:政治民主的重要保障

      法治,從字面意義上簡單理解就是法律的統(tǒng)治,然而,法治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法律概念,它具有強烈的政治內涵。在政治運行領域中,它體現(xiàn)為嚴格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政治主張、制度體系和運行狀態(tài)。政治法治的內涵相當廣泛,具體包括政治權力運行的規(guī)則化、政治權力行為的程序化、公民權利保障的制度化、法律適用無差別化。實現(xiàn)政治法治,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體現(xiàn)現(xiàn)代政治文明精神的法律制度與程序,來規(guī)范公共權力各組成部分的行為,明確公民個人的權利,從而實現(xiàn)自由與程序的有效結合。

      “文革”的歷史教訓,讓公民進一步認識到,民主和法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民主必須在法制的范圍內運行,在有序的環(huán)境中穩(wěn)步推進。為此,鄧小平指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笨梢钥闯?,政治法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保障。

      六、結語

      以密爾為代表的19世紀的政治理論,在承認代議制民主是選舉的少數(shù)人統(tǒng)治的同時,依然在規(guī)范上強調國家在塑造公民品德方面的積極作用,主張盡可能的擴大公民參與范圍。20世紀的代議制民主理論一方面極大地發(fā)揮了密爾關于精英作用的觀點,適應了社會利益多元化和經濟增長條件下公共事務日趨復雜的需要;另一方面,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卻將國家中立化,剝離了國家在塑造積極公民方面的價值,排斥公民參與政治,揚棄了密爾關于代議制政府教育作用的主張。在實踐的層面上,過于極端的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理論引起了政府合法性危機和公民公共精神的降低的后果。為了使代議制民主更加完善,重溫密爾的政治理論是極為必要和有益的。我國當今正沿著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的道路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可以借鑒西方的經驗,在黨內民主層面強調選優(yōu)和監(jiān)督作用,在社會民主層面上盡可能的鍛煉公民的素質,提高公民的公共精神,同時通過一系列體現(xiàn)現(xiàn)代政治文明精神的法律制度與程序,來規(guī)范公共權力各組成部分的行為,明確公民個人的權利,從而實現(xiàn)自由與程序的有效結合。

      [1][美]列奧·施特勞斯,約瑟夫·克羅波西.政治哲學史(下)[M].李天然,等,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908.

      [2][英]密爾.論自由[M].許寶骙,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14.

      [3][美]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M].吳良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395.

      [4][美]達爾.民主理論的前言[M].朱丹,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183.

      [5][美]薩托利.民主新論[M].馮克利,閻克文,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87.

      [6][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嚴蓓雯,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190.

      [7][德]尤爾根·哈貝馬斯.合法化危機[M].曹衛(wèi)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5.

      [8][美]列奧·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歷史[M].彭剛,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133.

      [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 content_6938568_11.htm.

      [10][德]托馬斯·海貝勒.中國社會的政治參與:以社區(qū)為例[J].魯路,譯.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3).

      [責任編輯:杜 娟]

      Western Modern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eory Development and Resonsideration

      YE Zhong-lin,LIU Qi

      Theory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has became the mainstream theory which supports modern nations,while it also leads to legality crisis of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the shrink of public spiritedness.The theory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represented by Mill in 19th century,pointed out that although this original theory recognized minority rule,it agreed to achieve civic education purpose through participation yet.The feasible path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in our country is to exert the effect of selective preference and supervisory role of inter-party democracy;focus on improving public spiritedness in primary-level democracy; further regulate the oper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through rule by law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goal and realistic value orientat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Representative system,Participation,Public spiritedness

      DF02

      A

      1008-7966(2011)01-0019-04

      2010-11-12

      葉仲霖(1986-),男,福建漳州人,2009級公共政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劉祺(1986-),男,河南鄭州人,2010級行政管理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代議制密爾精英
      它們都是“精英”
      同情地看待密爾對功利原則的證明
      智富時代(2019年9期)2019-11-27 11:44:06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落實目標的雙翼:主線與問題——以人民版《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一課為例
      詹姆斯?密爾“政府觀”的功利主義思想評析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教學內容整合中主線確立應遵循的原則——以“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為例
      昂科威28T四驅精英型
      世界汽車(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代議是政治構成的第一原則
      浙江人大(2016年1期)2016-09-10 07:22:44
      “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專題易誤辨析
      阳朔县| 滁州市| 封开县| 葵青区| 壶关县| 乐亭县| 大冶市| 重庆市| 博罗县| 铜川市| 酒泉市| 怀柔区| 根河市| 七台河市| 桓台县| 微山县| 德安县| 慈利县| 德州市| 长泰县| 辽阳市| 乌兰浩特市| 东乡县| 乌兰察布市| 衢州市| 陈巴尔虎旗| 南皮县| 铜川市| 东阳市| 广汉市| 上杭县| 门头沟区| 昌乐县| 莎车县| 英山县| 南开区| 布拖县| 嘉定区| 吴旗县| 长葛市|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