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曉珊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 110034)
我國教育社團組織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佟曉珊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 110034)
論述了我國社團組織的形成,從組織結構、分工、學術出版物、活動等方面概述了其現狀,提出了發(fā)展趨勢。指出我國教育社團處于不斷的發(fā)展完善中,正不斷地朝著組織機構不斷健全、機構分工越來越明確、學術刊物日趨豐富、組織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的方向發(fā)展。
教育社團;現狀;發(fā)展趨勢
社會團體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教育社團組織作為社會團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身的領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社團組織已然成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fā)展我國教育科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軍,是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一支積極力量,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謀和助手。因此,了解我國教育社團組織的現狀,探索教育社團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有利于教育社團組織的功能得到更好地發(fā)揮,組織資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從而更好地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服務。
國務院1998年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對于社團的定義是這樣描述的,社會團體簡稱社團,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1]。按照該定義的描述,教育社團是指在教育領域內,由教育活動主體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教育社團發(fā)源于需要,它往往是同一專業(yè)、學科或者研究領域,并具有相應水平的單位、個人自愿組成的,并且對于章程規(guī)定的學會宗旨、功能、任務達成共識并予以遵守。同時,這類社團也為成員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進行科研的平臺,使成員能在該社團中的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得到更好地滿足[2]。
由此可見,教育社團組織是科學技術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產物。它具有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公共性、自愿性、同人組織性的特點[3]。
1.組織機構方面
我國目前的教育組織機構除了建立了許多一級學術社團之外二級學術社團也得到了很好地發(fā)展。已經成立的一級學術社團有中國教育會計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中國建設教育協(xié)會、中國統(tǒng)計教育學會、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中國電力教育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中國電子教育學會,等等。二級學術社團(分支機構):中國教育學會下設51個二級社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下設52個二級社團,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下設8個二級社團,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下設5個二級社團,中國電子教育學會下設5個二級社團。新的一級、二級學術性社會團體的建立,擴大了教育學術社團的陣容,分工也更加具體。
2.機構分工方面
同級的機構之間的分工不同。機構之間的分工較為明確,有著明確的理念范疇。不同的研究領域設有不同的學術社團。例如:教育類的有中國教育協(xié)會、行業(yè)教育類的有中國建設學會……。即使研究的是同一領域的問題,其研究的方向也不同。例如:同是研究教育類的學術團體,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兩個學術團體研究的是不同辦學結構下的教育。
下屬分支機構分工較具體,尤其是一些建立較早的教育社團。以中國教育學會為例,其下設有51個社團,下設的二級學術社團分別針對研究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育階段而設立。針對不同學科的分支機構包括: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研究會(原名外國教育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研究會……。針對不同的教育階段教育的特點:中國教育學會幼兒教育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幼兒教育研究會……。
3.出版學術刊物方面
隨著教育科學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我國許多教育社團創(chuàng)辦了很多社團自己的期刊,如《教育發(fā)展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比較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全球教育展望》(北京師范大學)、《高等師范教育研究(現改為教育教學研究)》(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中國教育學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評論》(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學會)等期刊。這些期刊是教育學人匯集智慧成果的大本營,是教育學及其各分支學科學術研究人員彼此交流、學術爭鳴的平臺,是教育學及其各分支學科向社會、向政府展示最新理論成果的舞臺。
4.組織活動方面
學術活動是學會生命力所在[4]。根據社團組織章程,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各教育社團組織認真組織科研活動,推廣先進教育經驗,增進學術交流,開展合作研究,提供政策咨詢。教育社團進行的科研活動主要有課題研究、經驗總結、教學反思,等等,形式靈活。既有團體合作研究、也有個人進行的研究。教育社團會不定期組織學術討論會、合作研討會,邀請外國學者來訪,等等。教育社團組織的活動形式呈現多樣化。
1.組織機構不斷發(fā)展健全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加快教育學科建設步伐,新的學術社團將會不斷出現,原有學術社團也將越來越健全。在教育組織社團發(fā)展的初期,只有中國教育學學會(1979)、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198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1983)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一級社團。而截至2008年底,教育部業(yè)務主管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就有152家。分支機構增長的數量則更多。以中國教育學會為例,其分支機構發(fā)展到了現在已經有51家分支機構。
2.機構組織分工更加明確
學術團體具有適應內部結構優(yōu)化機制[5]??萍嫉娘w速發(fā)展,新事物新問題不斷涌現,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廣泛,機構的建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機構之間的分工將更為明確,教育社團的理念范疇也將越來越具體。教育部業(yè)務主管的152家全國性社會團體,目前共有9類,分別是:綜合教育類、行業(yè)教育類、校友會類、名人研究類、語言文學類、歷史研究類、教育出版類、社會經濟類、基金會類。隨著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縱向發(fā)展以及交叉學科的不斷涌現,分支機構必然也會隨之增加。1979年,中國教育學只有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研究會(原名外國教育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育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幼兒教育研究會,6家分支機構。而發(fā)展到現在,分別針對研究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育階段的分支機構相繼設立。分支機構所涉及的研究對象也將越來越具體。
3.學術刊物更趨豐富
學術刊物的創(chuàng)辦,這是教育社團學術影響力的一種體現。隨著教育社團的不斷發(fā)展,許多教育社團已經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會刊。而那些還未有會刊的教育社團也會不斷地發(fā)展健全并積極籌備會刊。中國教育學會早在1980年就創(chuàng)辦了《中國教育學刊》,高等教育學也于2001年創(chuàng)辦了《高等教育研究》,它們已經成為教育學的核心期刊。目前我國教育社團主辦的刊物十分豐富,未來教育的各個研究領域幾乎都會有屬于自己領域的學術刊物。
4.組織活動影響不斷擴大
教育社團早期組織的活動主要是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邀請外國學者訪華進行學術交流,等等。社團組織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近些年來,教育社團不但與國際教育組織進行學術交流,更有許多外國的教育組織主動與教育社團進行合作。教育社團在科研上,也由單純的理論研究發(fā)展到現在的研究并進行試驗和推廣。組織活動的影響力在社團組織活動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展的同時也隨著擴大,而且這種影響力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例如:從中國教育學會每年的大事記可以看出,早期的學會活動主要集中在國內,對外的交流合作以邀請外國學者訪華為主。到了1983年, 10月10日應亞太地區(qū)國際數學教育會議籌備組邀請,中國教育協(xié)會數學教學研究會派6人代表團,赴東京參加亞太地區(qū)國際數學教育會議。我國教育學會在國際上的影響開始逐步擴大。到了2009年,由中國教育學會、這個中國民辦教育協(xié)會與世界教育質量促進聯盟、國際及跨地區(qū)認證委員會合辦的2009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1]張素芹,楊鳳英.我國高等教育社團組織現狀和主要問題[J].教育與職業(yè),2010(14):41-42.
[2]杜鋼.高等教育社團如何實現社會服務職能[N].科學時報,2001-04-19.
[3]李兵,歐陽秀雄.中國學術社團的立法與問題[J].求索, 2008(7):32.
[4]揭秉讓.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fā)揮學會的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1994(2):56.
[5]李小榕.學術團體的機制和作用[J].學會,1994(1):31.
【責任編輯 王 穎】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 China
TONG Xiao2shan
(Collegeof Education and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formation of associations in China is expounded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from organization constructures,division of work,academic publications and activities is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put forward.It is pointed out that education associations in China are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imp rovementw ith more regularorganizations,much clearerwork of division,much richer academic journals and more influentialorganizaiton activities.
education association;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G 647
A
100823863(2011)0220062203
2010-11-28
佟曉珊(1984-),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