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勝
(沈陽大學體育學院,遼寧沈陽 110044)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滿意度調查研究
胡 勝
(沈陽大學體育學院,遼寧沈陽 110044)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主要涉及高校體育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課程實施的結果即課程目標的完成情況三個方面。旨在發(fā)現當前高校體育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結果表明:滿意率較高的前三項依次是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學?,F有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體育課程的選擇性和靈活性;滿意率較低的前三項依次是對學生的考試評價方式、學生的運動參與、學生的社會適應。思考與建議:體育課程的實施要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重點,對體育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要注重大學生的需要并聯系實際,考試評價方式應靈活多樣,提高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高校;體育課程;滿意度
2002年8月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實施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里程[1]。通過文獻檢索,筆者發(fā)現,關于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方面的研究已經很多,得出的結論有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已經成為共識[2]。本課題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現狀進行全面調查,收集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看法,發(fā)現當前高校體育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為新一輪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
1.問卷設計
為了便于樣本統(tǒng)計,反映師生的傾向性意見,本次調研采用統(tǒng)一問卷。問卷題型分為封閉題和開放題兩種。封閉題是滿意度題,包括高校體育課程現狀的三大方面共15個問題,均為單項選擇題[3]。滿意度題目是本次調研問卷設計中的核心內容,目的在于了解和把握高校體育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態(tài)度與需求。主要涉及高校體育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課程實施的結果即課程目標的完成情況。開放題一道,目的在于了解與咨詢師生對高校體育課程各方面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2.樣本的選擇
本研究為遼寧省教育廳立項課題,考慮調查樣本范圍和被試的選擇,選取了沈陽市(遼寧大學、沈陽大學)、大連市(大連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所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綜合性大學,進行了實地調查,分別完成問卷發(fā)放和訪談任務。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44份(體育教師115份,學生229份),回收有效率94125%,訪談30人次。
3.數據處理
本次調查問卷的數據分為兩部分。對于封閉題的數據,主要采用相關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于開放題的數據,筆者進行了一定的歸類、整理,以期能夠更好地反映師生對體育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本研究的局限:一方面是問卷法本身的局限,如對問卷反映的問題無法獲得進一步的詳細資料,被調查者可能出現主觀、隨意和趨中的情況;另一方面是樣本的分布存在偏頗和不足。
1.對高校體育課程實施基本條件的滿意度
本次調查,對影響體育課程實施條件因素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學校體育資源充足與利用程度,體育課程的實用性、時代性、選擇性和靈活性等方面[4]。
(1)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對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感到滿意或很滿意的人達到6011%,認為一般的占29%,只有10%的人對此感到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磥?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得到了較高的認可。但從開放題來看,部分體育教師認為有必要進修,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他們還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很有限,不利于課堂教學,在專業(yè)技術上需要培訓和提高。
(2)高校體育課程資源狀況及其利用。對“學?,F有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這一問題,回答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有1515%,回答一般的占2511%,回答滿意或很滿意的占5914%。對“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程度”感到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占3111%,認為一般的占44%,感到滿意或很滿意的占2516%。從數據來看,總樣本對學?,F有體育資源充足程度的滿意率高于不滿意率,對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程度不滿意率高于滿意率。
在學?,F有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上,學生的不滿意率為1611%,教師為15%。教師與學生的不滿意率大致相當。而在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程度上,資源的直接受益者——學生的不滿意率為40%,遠遠高于教師。這固然存在他們對“體育課程資源”理解褊狹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在學?,F有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滿意率很高的事實面前,學生的利用程度滿意率卻非常低,在客觀上增加了體育課程實施的難度。
(3)體育課程的實用性、時代性、選擇性和靈活性。在“體育課程的實用性”“體育課程的時代性”“體育課程的選擇性和靈活性”等方面,選擇“滿意”和“很滿意”的比例要明顯高于“不滿意”和“很不滿意”。表明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在這些方面是取得一定成果的。
數據顯示,教師與學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特點的態(tài)度有所差別,在實用性、時代性、選擇性和靈活性方面,學生的不滿意率分別為4613%、42%和4819%,都要高于教師。學生是體育課程的真實體驗者,或許他們對體育課程的利與弊有更深切的感受,從師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的不滿意率比較來看,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對話,了解學生的想法,聽取學生的建議,這樣會使體育課程更加聯系社會實際,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2.對高校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影響因素的滿意度
本次調查,對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影響因素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高校體育教師的敬業(yè)精神、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考試評價方式等方面。
(1)敬業(yè)精神。感到滿意或很滿意的占50%,認為一般的占3717%,感到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占1213%。在所有15道態(tài)度調查題目中,對體育教師敬業(yè)精神的滿意率是排在第四位的,說明體育教師的敬業(yè)精神是得到認可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師生對體育教師敬業(yè)精神的滿意率是有差異的,而且很大,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敬業(yè)精神還是有一定意見的。
(2)教學方式。調查表明,學生對體育教師教學方式的滿意率較低,不滿意率較高為5816%,而且體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的滿意率只有3617%,說明體育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知道教學方式存在問題,但沒有加以改進,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需要進一步研究。
(3)考試評價方式。5114%的人“對大學生的考試評價方式”選擇不滿意或很不滿意,2719%的人選擇一般,2017%的人選擇滿意或很滿意。對此反映最強烈的是學生,有4614%的學生對評價方式持否定態(tài)度,遠遠高于肯定的比例。在所有調查的15個項目中,對考評方式的不滿意率是最高的一項。在開放題中,許多學生提到評價方式與標準應多樣化,評價方法應具有選擇性和靈活性,應綜合評估等,這些建議都是比較合理的。無疑,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敬業(yè)精神、教學方式、考試評價方式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外部環(huán)境和基本條件一致的情況下,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對實施結果起到關鍵作用。在課程實施的具體過程中,影響因素是很復雜的,只有抓住這些因素,體育課程實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對高校體育課程實施結果的滿意度
《綱要》明確指出: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目標應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1]。本次調查,對大學生素質的關注重心就放在這五個領域。數據表明,只有20%左右的人對大學生的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感到滿意或很滿意,15%左右的人對大學生的運動技能和社會適應感到滿意或很滿意。在大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體育教師的不滿意率高于大學生群體。
可以認為,這些現代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在相當程度上不能令教師滿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體育教師期望過高、學校體育資源條件、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的現實狀況等。因此,體育教師在開放題中提出,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要他們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鼓勵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qū)體育事務。
課程目標是高校體育課程實施結果的集中表現[5]。從調查結果看,師生對課程目標達到的程度滿意度普遍不高。只有把大學生的發(fā)展和對各種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體育課程實施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才能獲得較滿意的結果。
為了更直觀地獲得本次調查的基本結果,筆者把15個滿意度題目按照滿意率由高到低降序排列,發(fā)現滿意率較高的前三項依次是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學校現有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體育課程的選擇性和靈活性;滿意率較低的前三項依次是對大學生的考試評價方式、大學生的運動參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現象是,課程目標中運動參與這個目標應該是最容易達到的,只是要求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參與體育活動,但是它的不滿意率卻是很高的。
通過本次調查,筆者發(fā)現,總體來說,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現狀基本上還是令師生滿意的,上述得出的積極結論可以看出,特別是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學?,F有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及體育課程的選擇性和靈活性的滿意度是最高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回避,特別是有些“可以解決得更好”的問題,需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以提高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及師生的滿意度。
1.體育課程的實施要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重點
調查表明,教師對大學生的運動參與滿意的少,不滿意的多。在體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始終考慮學生運動參與的目標,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并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2.對體育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要注重大學生的需要并聯系實際
在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體育資源充足及體育課程選擇性和靈活性都很滿意的基礎上,學生的運動參與不好,除學生自身因素外,本次調查表明,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好,學生滿意度低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應引起體育教師群體的注意。面對現代的大學生,許多體育教師還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競技運動訓練的模式搬到體育課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因素,這勢必會出現問題。教學方式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3.考試評價方式應靈活多樣
調查數據表明,師生對體育考試評價方式的滿意度普遍不高。在現實中,考試評價方式對體育課程實施會發(fā)生顯著的影響。目前的評價只注重達標,不注重技術評定,不注重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發(fā)生的變化,取得的進步,以致許多學生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應有的認識。學生對這樣的評價方式深表不滿,希望得到改善。
學生的考試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
4.提高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學生對學校體育資源的充足程度滿意度很高,但對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程度滿意度很低,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發(fā)布的“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規(guī)劃和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采取措施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對各項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不僅如此,還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培養(yǎng)聘任制度;使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管理系統(tǒng);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tǒng);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計算機網絡化。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 2002.
[2]王阜存.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與趨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5):171-173.
[3]鐘啟泉,吳剛平.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1-42.
[4]周海濤.基于師生視角的大學課程實施調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9(2):83-84.
[5]杜光寧.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2):80-81.
【責任編輯 祝 穎】
Research of Physical Education Satisfaction Degree in Gener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HU Sheng
(Collegeof Physical Education,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search mainly refers to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some influential elements in implementing p rocess and the result and goal of the course.The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p 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are discovered.The result show s that:the first three elements in satisfaction degree are themajor levelof teachers,adequacy of existing sports resources,choices and flexi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the least three elements are the evaluation ways of students’examination,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adap tion of students.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emphasize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hoos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should stress college students’needs and w ith p ractice;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should be flexibl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hysical education;satisfaction degree
G 807.4
A
100823863(2011)0220088204
2011-01-22
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6B072)。
胡 勝(1970-),男,安徽鳳陽人,沈陽大學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