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睿 蔣雪婷
(江蘇大學,江蘇鎮(zhèn)江 212013)
英語專業(yè)與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比較
張傳睿 蔣雪婷
(江蘇大學,江蘇鎮(zhèn)江 212013)
語言學習動機越來越受到廣大語言學習者和研究者的重視。本文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軟件SPSS統計與比較發(fā)現,二者英語學習動機存在差異,但是其差異表現并不明顯,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的促進作用也不大。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專業(yè)特點,結合專業(yè)學好英語。
英語專業(yè);非英語專業(yè);學習動機
外語學習的動機研究始于Carrel和Lambert外語習得心理研究,主要是從社會心理學角度進行的,他們把動機分為融合性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前者希望把自己融合到所學語言的文化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而后者則把學習語言當作獲得目標的工具 (Lambert 1974)。研究表明,融合性動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要求。另外一種分類是把動機分為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Brown 1994)。外在動機是期望能從外部得到刺激,如金錢、獎品和某種積極的反饋,再從此種反饋中使自己的動機得到加強;內在動機則是人們滿足自身需要后實現自我價值,此種價值成為動機的來源。內在動機很明顯優(yōu)于外在動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外語習得研究在Crook和Schmidt的引領下,將二語習得擴展到了更寬的領域(Dornyei 1994)。但是各種研究都旨在探究動機的理論框架(秦曉晴 2002),因此對于學生個人的實踐指導作用并不明顯。
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專業(yè)英語教學和非專業(yè)(公共)英語教學兩部分,專業(yè)英語教學主要涉及英美文學、語言學、翻譯學以及綜合英語知識;而非專業(yè)英語則側重學生英語實用技能的培養(yǎng),體現語言的工具性。因此,對于二者的不同,對學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和考核方法,弄清英語專業(yè)和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動機的差異,對于調整教師教學策略、學生自學方法都有著明顯的指導意義。
本文擬通過對于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比較其中不同,借此明確二者英語教學中側重點存在的差異,給教學實踐提供指導。
選定研究對象為我國一重點高校08級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75名,隨機選出計算機學院、理學院、汽車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5個學院,并從中隨機選取74名08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女性別比約0.86:1,平均年齡21歲,學習英語時間平均11年。學生涉及專業(yè)與非專業(yè),人文社科專業(yè)和理工類專業(yè),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滿足研究要求。
本次問卷采用高一虹2002研究制定的問卷(高一虹2003)。該問卷面向中國大學本科生設計,較為符合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其中包括七種動機分類:融入型動機、學習型動機、學習情境型動機、出國型動機、社會責任型動機、個人發(fā)展型動機和信息媒介型動機。問卷采用五個等級李克特量表形式計分,從“從來不或很少”到“總是或經常”分別計1~5分;對問卷結果通過SPSS進行分析。問卷在上課時間委托老師統一發(fā)出,在教室完成后全部收齊。問卷149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46份。
為了說明英語學習動機的情況,本研究首先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進行了分值量化,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對其差異性檢驗,分析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是否趨于一致。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策略用平均數、標準差及差異顯著性F檢驗
分析顯示,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存在顯著差異。對各項動機進行LSD檢驗后,結果說明各項動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比較后結果顯示,學習型動機、融入型動機和個人發(fā)展型動機較為突出,而融入型動機(內在興趣)、學習情境型動機、出國型動機和信息媒介型動機差異較為顯著,說明個人對英語或者擴大到對語言的喜好,學生學習環(huán)境、課堂、老師水平對專業(yè)和非專業(yè)學生影響差別很大;學生個人前途——是否出國——也存在不同;對信息的要求也不同。
表2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策略使用平均數、標準差及差異顯著性F檢驗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與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動機相似,但是其個人發(fā)展動機更為明顯;出國型動機差異較大。
英語專業(yè)與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在英語學習中起較為明顯的作用。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差異(.579)要大于非專業(yè)學生(.451)。這一點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發(fā)現。選擇英語專業(yè),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自己本來對英語學習或者是語言學習就有很大興趣,而又有一部分學生因為高考成績、報名或者其他問題選擇了該專業(yè),并不是出于自身的喜好。因此,在學習之初,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態(tài)度便有很大的差異。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態(tài)度上大都僅僅將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他們的學習動機較為相似(.451)。
由于英語專業(yè)學生和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無本質性差異,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應當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意識,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使學生形成對于語言學、文學、翻譯學等英語專業(yè)的內在興趣。而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由于英語并不是其專業(yè),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以合適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技能層面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型動機上,兩類學生的動機程度類似。但是鑒于英語是其專業(yè),英語專業(yè)學生較非專業(yè)學生更注重英語各科的成績。換言之,英語成績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刺激更大。教師可以適當發(fā)揮成績對學生的刺激作用,督促學生主動學習。
學習情境型動機主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對老師教學好壞、學習環(huán)境及硬件條件的依賴程度。數據顯示,英語專業(yè)(.593)和非英語專業(yè)(.399)學生在這項動機上差異較大。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學習情境的依賴相對較大。教師可以從教學方法上入手,根據學生不同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講,英語學習尤其是專業(yè)英語學習是一種自學過程,對于專業(yè)學生可以嘗試給予其更多自由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讓位于學生,從旁起啟發(fā)、指導作用。這樣一個更為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研究的技能,又能夠讓老師從旁及時指導。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出國型動機更為明顯(3.448),這一現象與二者專業(yè)的差異相關。由于專業(yè)的限制,英語專業(yè)學生出國數量較非專業(yè)學生較少,因此此項動機在專業(yè)學生上表現不明顯,學生間差異也較大。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教師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增加與出國考試(如GRE、GMAT等)相關知識,促使學生的出國想法內化為學習英語的內在興趣。而針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則需要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不要局限于語言本身。
社會責任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和非專業(yè)學生的刺激都不明顯。學生們更多關注自己的發(fā)展,“報效社會”一類的觀念在大學生中受到了很大淡化。學生在英語學習甚至各科的學習中都應將“為更多的人服務”作為自己學習目的之一,以一個更高、更遠的目標引導自己不斷前進,給予自己堅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大多將英語作為一種提升自己素質、能力的工具。因而十分重視該工具對自己專業(yè)的輔助性作用,比如出國,英語便成為自己專業(yè)與國外學習、生活中的必須橋梁。在中國,英語教育已極為普及,對于大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也已成為用人單位衡量畢業(yè)生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無論是英語專業(yè)學生還是非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對個人的前途有著重大影響。
從實際情況和數據來看,英語目前還不是大學生主要信息來源?;ヂ摼W占42.14%、報紙占27.6%、電視占14.3%、廣播占81.2%,課堂占6.7%、手機占0.8%??梢钥闯龃髮W生主要信息來自互聯網上的中文網站。在各種動機中,該動機所占比例很低(蔣研川2010)。隨著信息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部分學生需要的信息、書籍等都即時出現中譯本。因此,此動機對學生的影響不大。5.結論與啟示
通過本調查發(fā)現,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略有差異,但是差異并不明顯。這些差異都是由于專業(yè)不同而造成的。為更好地提升學生水平,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英語學習在專業(yè)方向上的引導。在中國的英語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語言學習的結果,或者說是考試成績。教師在提高學生水平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差異,關注“非量化”的結果。
注重內在興趣動機,使學習動機內化。對目的語言和文化的內在興趣是認同學習的一大動機 (文秋芳2001)。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內在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加深他們對本專業(yè)的理解和認同,以培養(yǎng)學生持久、深刻的學習動機、專業(yè)特點、專業(yè)學習和語言學習的結合點,從而也達到個人的成長目的。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意識,調整學習目標方向?,F在很多學生甚至包括一些非英語專業(yè)的老師在內,對英語專業(yè)仍認識不清。認為英語專業(yè)學生只需要英語語法知識牢固,閱讀能力強,詞匯量大便已達到大學四年的學習要求。很顯然,這樣的目標是不完善的。對英語專業(yè)有這樣的認識誤區(qū),英語專業(yè)師生同樣有很大的責任。認清自身專業(yè)的特點,如語言學,外國文學等方向的研究方法、內容才能更好地提高專業(yè)水平。
事實上,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而是一個復雜的多元體系。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七個動機因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共同作用構成了一個整體。動機因素種類也不僅此七類,應當將一些更為復雜的因素一起考慮在內。由于水平限制,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Brown,H.D.(1994).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Regents.
Dornyei,Z.(1994).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Modern Language Journal(78).
Gardner,R.C.&W.E.Lamber.(1972).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cience a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
Lambert,W.E.(1974).Culture and language as factor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A].In F.E.Aboud&R.D.Meade(eds.)Cultural Factors in Learning and Education[C].Bellingham,Washington:Fifth Western Washington Symposium on Learning.
高一虹,程英,趙媛,周燕(2003).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動機強度的關系——對大學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語研究(1)。
蔣研川,肖鐵巖,凌曉明(2010).大學生時政信息來源選擇與利用研究 [J].重慶大學學報 (1)。
秦曉晴,文秋芳(2002).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 [J].外語教學與研究 (1)。
王惠莉(2000).一份關于外國學生對英語的教和學的態(tài)度的問卷調查報告 [J].國外外語教學(4)。
文秋芳(1996).英語學習策略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文秋芳(2001).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 [J].外語教學與研究(2)。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