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曲韻驪珠》編例發(fā)微*

      2011-10-19 09:22:14
      辭書研究 2011年2期
      關(guān)鍵詞:韻書濁音韻部

      陳 寧

      《曲韻驪珠》編例發(fā)微*

      陳 寧

      《曲韻驪珠》在總體規(guī)制上,繼承了元代《中原音韻》、明代《中州全韻》等曲韻書的結(jié)構(gòu)。在小韻的編排上,一反舊曲韻的沒有章法,獨創(chuàng)了“音階排序法”和“韻目定序法”。它既繼承了以往曲韻書的優(yōu)點,又針對度曲歌唱的目的做了改革創(chuàng)新,編排巧妙而周密。

      曲韻驪珠 韻書 編纂體例 音階排序 韻目定序

      沈乘麐的《曲韻驪珠》(又名《韻學(xué)驪珠》),成書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這部書是專門為唱曲而作的曲韻書,行世以來,被度曲家奉為圭臬,后漸漸成為昆曲界遵奉的經(jīng)典,數(shù)百年而不衰。這固然是因為它的注音析韻準確嚴格,同時,與它在編纂體例上所作的重大創(chuàng)新改革也有很大關(guān)系。沈氏說“此書專為歌曲者而作”[1],這些創(chuàng)新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適應(yīng)度曲演唱的需要。

      沈乘麐,江蘇太倉(婁湄)人。由書前“潁川芥舟”《序》可知,沈氏詩文兼擅,妙解音聲,不僅工于音韻曲律之學(xué),而且自己的演唱水平也很高。既是音韻學(xué)家又是戲曲票友的雙重身份,使得他能夠從作曲填詞和演唱的需要出發(fā)來編纂《曲韻驪珠》,使其編纂體例能在韻書之林中獨樹一幟。

      元代曲運昌隆,同時也產(chǎn)生了曲韻書,那就是卓從之《中州樂府音韻類編》和周德清《中原音韻》,是為曲韻書之鼻祖。明代的幾部曲韻書在編纂體例上做了一些改革,主要是增加釋義和注音。從朱權(quán)《瓊林雅韻》始,收字下增加了簡單的釋義,從王文璧《中州音韻》始,增加了注音,主要用反切,也用直音法。這其實是借鑒了《廣韻》《洪武正韻》等詩韻書。范善溱《中州全韻》繼承了朱、王的改革,把去聲分為陰陽二類,擴大了收字規(guī)模。

      《曲韻驪珠》的編纂,并非全無倚傍。沈乘麐在書前列有18條“凡例”。對于此書的宗旨、編例、注音、釋義、收字、參考書等都有交待。這些“凡例”無疑是研究《曲韻驪珠》編纂體例的最明顯最直接的材料。據(jù)其“凡例”言,是以《中州全韻》為底本,參考了《洪武正韻》《中原音韻》,旁及《詩韻輯略》《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11部韻書、字書。以《中州全韻》為底本,說明是在其基礎(chǔ)上改編而成,受其影響最大,吸收了范善溱去聲分陰陽的做法。在入聲獨立上,遵從《洪武正韻》。在平分陰陽及北音的審定上,多從《中原音韻》。在大的體例上,受這前三部書影響較多,對于其他諸書的參考可能是在審音釋義等方面。18條“凡例”之外,尚有一些重要的體例,作者并未明言。

      一、《曲韻驪珠》的結(jié)構(gòu)層級

      中國古代的韻書,其結(jié)構(gòu)是按照語音的層級和序列來設(shè)計的,這與字書一般按照字形采用部首法來編排是完全不同的。而不同類型的韻書,其語音的層級和序列也不同。這與語音本身的變化無關(guān),而是與韻書的使用目的有關(guān)。拿詩韻和曲韻作比較,詩韻從陸法言《切韻》到宋代《廣韻》再到后來的平水韻,對語音的層級劃分是先分平上去入四個聲調(diào),聲調(diào)之下分若干個韻,同韻的字聲調(diào)相同,韻母相同或韻基(韻腹加韻尾)相同。韻之下又分為若干個小韻,同小韻的字完全同音。因此詩韻書的結(jié)構(gòu)層級是:聲調(diào)→韻→小韻→字。曲韻書與此不同,從元代卓從之、周德清之書開始便是首先分韻部,分為十九或二十一個韻部。韻部之下再分聲調(diào),最初是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diào),后來去聲、上聲相繼分陰陽,所以各曲韻書的聲調(diào)數(shù)有所不同。聲調(diào)之下分小韻,同小韻的字同音。需要注意的是,詩韻的“韻”與曲韻的“韻部”不同,同韻的字必須同聲調(diào),而同韻部的字可以來自于各個聲調(diào),因此韻部的字數(shù)一般遠多于韻。曲韻書的結(jié)構(gòu)層級是:韻部→聲調(diào)→小韻→字。詩韻書和曲韻書編排方式的不同,是因為作詩和作曲的押韻要求不同。詩的韻腳必須同聲調(diào)同韻基,因此需要先分聲調(diào)后論韻;而曲則可平仄通押,只要求韻基相同即可,故而聲調(diào)的劃分置于韻部之下。

      《曲韻驪珠》的結(jié)構(gòu)層級,大體上看,與曲韻書通行的“韻部→聲調(diào)→小韻→字”基本符合。它有二十一舒聲韻部,與《中原音韻》的十九部相比,只是其中兩部的劃分加細,語音實質(zhì)無甚大變。但是與《中原音韻》的“入派三聲”不同,它的入聲是獨立的,這一點是對曲韻書結(jié)構(gòu)的最大改動,其靈感來自于《洪武正韻》。只不過《洪武正韻》是入聲十韻,而沈氏書是入聲八部。入聲八部與舒聲二十一部是平列的層級,因此似乎是先分聲調(diào)的舒促,后分韻部,然后入聲韻部之下再分陰陽聲調(diào),舒聲韻部之下再分出分陰陽的平上去。這與曲韻書先分韻部后分聲調(diào)的做法有所不同。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入聲畢竟與其他聲調(diào)不同,不僅在聲調(diào)上是一個獨立的調(diào)類,而且有塞音韻尾。因為有塞音韻尾,所以入聲韻部與舒聲韻部的韻基也不同,也就可以與后者平列而又符合曲韻書的通則?!肚嶓P珠》的第一層級可視為由二十九個韻部組成:舒聲二十一部加入聲八部。

      韻部之下是聲調(diào)的劃分。沈乘麐根據(jù)當(dāng)時吳方言的實際,認為平上去入應(yīng)當(dāng)各分陰陽,因此就是八個聲調(diào)。上聲的特別之處是,在陰上、陽上之外,還有陰陽通用一類。陰陽通用不是一個單獨的調(diào)類,實際上是次濁上聲一類字在吳方言中有陰上和陽上兩種讀音,是在北方話影響下產(chǎn)生的文白異讀。聲調(diào)的次序,在舒聲韻部是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陽通用,陰去、陽去;在入聲韻部是陰入、陽入。

      聲調(diào)之下,便是小韻,小韻之間主要是聲母和介音的不同;小韻之下是字,這與別的韻書都是相同的。

      二、《曲韻驪珠》小韻的巧妙編排

      《曲韻驪珠》編排之精巧周密,堪稱曲韻書之冠。大多數(shù)曲韻書的小韻排列是沒有順序的?!肚嶓P珠》小韻不但是有序排列,而且排序方式獨特精微。沈氏的“凡例”沒有對此做出說明,要靠我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

      小韻的排序與聲母有關(guān)。《曲韻驪珠》語音系統(tǒng)中有45個聲母,沈乘麐大體上按照發(fā)音部位將它們分為8類,以7個中國古代音階的名字命名,其中“商穿牙”一類也屬于“商”。每一類又按照發(fā)音方法的不同分為清、濁、次濁三種?!胺怖?”說:“音分清濁,本于《五車韻瑞》而參酌之[2]。其清音即俗所謂‘干凈’;濁音即俗所謂‘漢’,或謂出風(fēng);其次濁音則無清音者。書中清濁音必連寫以便閱者易于辨別?!鄙蚴戏值那濉嶂畡e并非習(xí)用的不帶音和帶音,而是不送氣和送氣,但與現(xiàn)代語音學(xué)的不送氣音和送氣音并不完全等同,還包括一些別的聲母。清音包括不送氣聲母,還包括鼻音、邊音以及舌面后擦音?[3]和喉塞聲母,這些音沒有強烈的呼出氣流;濁音包括送氣聲母,還包括喉擦音聲母h與,這些音有較強的呼出氣流。次濁音是無所謂送氣不送氣的擦音。而對于一般所謂的全濁音b、d、ɡ等,沈氏的做法是平聲的全濁聲母一律標(biāo)“濁音”,即送氣;仄聲的全濁聲母有的標(biāo)“清音”,即不送氣,有的標(biāo)“濁音”,即送氣。仄聲的送氣與不送氣,找不出明顯的規(guī)律或語音條件。這種現(xiàn)象我們認為與吳語全濁聲母的“清音濁流”以及《中原音韻》和北方官話的雙重影響有關(guān),此不詳論。沈氏書中無“全濁”之術(shù)語,因此我們將這類聲母標(biāo)作“清/濁”,表示“或清或濁”的意思。

      表1 《曲韻驪珠》聲母表[4]

      韻部之下是聲調(diào)。在每個聲調(diào)內(nèi)部,小韻按照聲母所屬的類別匯聚在一起,如k、kh、、h在一起,同屬宮類。同一類聲母的小韻按照清音、濁音、次濁音的順序排列,如徵類小韻按照、h、s的順序排列。每一類聲母的第一個小韻前面用雙圈◎表示,◎后標(biāo)明聲母類名和清音、濁音、次濁音,其后的小韻前面用單圈○表示,○后也標(biāo)明清音、濁音、次濁音。這樣每一類聲母的麾下聚集著哪些小韻,一目了然。以江陽部陰平徵類為例(只列字頭,注音和釋義省略):

      ◎徵清音將漿槳螀○濁音槍愴搶玱蹌將嶈蹡鏘斨○次濁音相廂湘葙箱緗襄欀瓖纕鑲驤○清音臧贓牂○濁音倉滄蒼鸧○次濁音桑鎟喪

      前面的聲母表顯示,45個聲母分為八類:變宮、宮、商、商穿牙、角、變徵、徵、羽。每個聲調(diào)中這八類的排列順序也很有講究??偸前础啊鷮m→商→商穿牙→角→變徵→徵→羽→變宮→宮→……”這樣的順序循環(huán)排列。八類的排列順序,配上相對應(yīng)的現(xiàn)代簡譜符號就是:

      ……→宮1→商(商穿牙)2→角3→變徵#4→徵5→羽6→變宮7→宮1→……

      正好是七個音階由低到高排列。因此可將這種聲母排序法稱為“音階排序法”。如果中間缺少一類或幾類,就跳過接下一類,例如角之后如果沒有變徵則接著是徵,如果沒有變徵和徵則接著是羽,以此類推。

      既然是循環(huán)排列,那么聲調(diào)下的小韻由哪一類起始呢?這是由韻目的兩個字所屬的聲母類別決定的。二十一個舒聲韻部的韻目,首字都是陰平字,次字都是陽平字。韻目的首字被安排在陰平聲調(diào)的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韻目的次字被安排在陽平聲調(diào)的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例如江陽部,韻目是“江陽”二字,首字“江”,是陰平,陰平聲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便是“江”;次字“陽”,是陽平,陽平聲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便是“陽”。

      八個入聲韻部的韻目,首字都是陰入字,次字都是陽入字,首字是陰入聲調(diào)的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次字是陽入聲調(diào)的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例如屋讀部,韻目是“屋讀”二字,首字“屋”,屬陰入,陰入聲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便是“屋”;次字“讀”,屬陽入,陽入聲第一個小韻第一個字便是“讀”。

      二十九個韻部中,凡是陰聲聲調(diào)的第一個小韻所屬的聲母類別,必與韻目首字所屬的聲母類別相同;凡是陽聲聲調(diào)的第一個小韻所屬的聲母類別,必與韻目次字所屬的聲母類別相同。除了上聲之中偶有例外,都是這樣安排的。聲調(diào)的第一類的聲母類別既然定下來了,以后的順序就按照前面列出的循環(huán)排列下去。例如東同部,韻目首字“東”,屬變徵,則陰平、陰上、陰去皆自變徵始;次字“同”,亦屬變徵,則陽平、陽上[5]、陽去亦皆自變徵始。再如鳩侯部,韻目首字“鳩”屬角,陰平、陰上、陰去皆自角始;次字“侯”屬宮,陽平、陽上、陽去皆自宮始。入聲韻部亦是如此。

      表2 東同、鳩侯、約略三部小韻聲母類別的排序

      古代音樂有七音和十二律,七音是相對音高,十二律是絕對音高,選中一律確定宮的音高,則其他六音也隨之而定,叫作“旋宮轉(zhuǎn)調(diào)”。沈乘麐以韻目字的聲母類別確定小韻的排列順序,可以稱為“韻目定序法”。這種編排法,大概是從“旋宮轉(zhuǎn)調(diào)”法中得到的靈感?!绊嵞慷ㄐ蚍ā焙汀耙綦A排序法”是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的。七個音階名所代表的8類聲母的順序,在全書各韻部都是一樣的,這便是“音階排序”。而具體每個韻部的每種聲調(diào)下的小韻序列起于哪一類聲母,則是由韻目的兩個字確定的,這便是“韻目定序”。以如此巧妙的方法為小韻排序,非但在曲韻書中是僅見的,而且在中國古代所有的韻書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只有沈氏這樣兼擅音韻與音樂的學(xué)者才能發(fā)明出來。

      附 注

      [1]見“凡例一”。

      [2]明代凌稚隆《五車韻瑞》的“清濁”還是不帶音和帶音的區(qū)別,不是“不送氣和送氣”的區(qū)別。沈氏殆取其名而易其實。

      [3]本文用的都是國際音標(biāo),一律省略外面的方括號[ ]。

      [4]《曲韻驪珠》的聲母系統(tǒng),這里只列出簡表。表中“清”、“濁”不只一列,是為了使同發(fā)音部位的聲母能排在一行上以使表格整齊便覽。音系的研究,將另文詳論。

      [5]陽上聲第一字為“動”,當(dāng)是變徵,而嘉慶本與光緒本皆標(biāo)“角”,當(dāng)是誤歸。

      1.沈乘麐.韻學(xué)驪珠.北京:中華書局,2006.

      2.石汝杰.《韻學(xué)驪珠》的音系.∥石汝杰著.明清吳語和現(xiàn)代方言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234-242.

      * 本文獲得華中師范大學(xué)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211工程”項目(YYZX0928)暨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YJA740120)、華師人文社會科學(xué)“丹桂計劃”項目(08DG014)的經(jīng)費資助。

      (華中師范大學(xué)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武漢 430079)

      (責(zé)任編輯 劉寧靜)

      猜你喜歡
      韻書濁音韻部
      中國韻書的起源及發(fā)展
      論《中華通韻》15韻部的科學(xué)性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2
      日語半濁音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
      青年與社會(2019年4期)2019-03-29 12:03:32
      中古音韻的文獻資料及其價值
      辭書研究(2019年2期)2019-03-28 09:24:08
      淺談傳統(tǒng)歌曲的押韻
      北方音樂(2018年15期)2018-05-14 08:59:22
      清濁音分離抗噪的語音識別算法的研究
      有關(guān)鼻濁音使用實態(tài)的研究
      ——以NHK新聞為中心
      小說月刊(2017年14期)2017-12-06 12:37:01
      李紳詩歌用韻考
      《詩集傳》葉音與宋代常用字音——葉音同于韻書考論之二
      漢語詩歌韻典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貴陽文史(2014年5期)2014-10-20 23:14:10
      会理县| 昭觉县| 金沙县| 婺源县| 密云县| 景宁| 贡觉县| 登封市| 维西| 山西省| 普安县| 措勤县| 太原市| 武宁县| 台江县| 六枝特区| 济南市| 上林县| 贵定县| 于田县| 白河县| 赣州市| 资兴市| 芷江| 剑河县| 临沭县| 从江县| 青冈县| 绥滨县| 五家渠市| 平陆县| 福贡县| 鹰潭市| 邯郸县| 巴马| 石屏县| 石嘴山市| 大邑县| 德令哈市| 文登市|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