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錢桂華文
名人與臘八食粥軼聞趣事
上海 錢桂華文
臘,原為遠(yuǎn)古時期的祭禮。古代“臘”與“獵”通,人們在冬天狩獵,用捕獲的禽獸作“供品”,舉行大祭,以祈福求壽,避災(zāi)迎祥,稱之為“臘(獵)祭”。自秦代起以十二月為臘月,漢代稱臘祭之日為“臘日”,作為盛大的節(jié)日,直到南北朝時方將臘日固定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謂之“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人們愛吃由8種食物熬制的臘八粥,正是因為《本草綱目》說粥能“益氣、生津、養(yǎng)脾胃、治虛寒”?!峨S息居飲食譜》也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bǔ)人之物”。陸游在《食粥》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xué)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笨梢娭嗄苄摒B(yǎng)生息、補(bǔ)養(yǎng)身體,是寒冬臘月的飲食佳品。
說起臘八食粥,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名人與它的軼聞趣事。
傳說印度有個小國的王子叫喬達(dá)摩·悉達(dá)多,他為了探求人生真諦,拯救苦難人民,放棄錦衣玉食的奢華宮廷生活,拋棄了王位、愛妃、王子后,獨自外出,到深山峻谷,人跡罕至的比哈爾邦尼連河附近的“苦行林”一棵菩提樹下修煉,周圍是山魅、蛇精、虎狼不斷,然而都被他虔誠向佛的精神驅(qū)走。餓了他就來點野果充饑。他獨坐靜思一修就是六年。到了臘月初八這天,周圍的草根也被啃光了,餓得實在不行,想到溪邊喝口水,但走到半路上就暈倒了。此時,一位善良的牧羊女發(fā)現(xiàn)了他,便采擷野果與攜帶的黍米用柴火熬成稀粥喂給他吃,才將他救了過來。消息傳開,附近居民也陸續(xù)送來米粥給他充饑。蘇醒后的他精神煥發(fā),便在菩提樹下繼續(xù)盤腿而坐閉目沉思,終于修道成佛,創(chuàng)立了佛教,并被信徒尊稱為釋迦牟尼。此后,佛教寺院的佛門弟子為紀(jì)念釋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的“成道”之日,皆效佛祖成道前牧女獻(xiàn)乳糜的程式,取香谷、果實等熬制成“臘八粥”,以示敬佛和供佛。不過,傳到民間就逐漸失去它的佛教意義,而成為一種富有生活情趣的精美節(jié)令食品。
相傳朱元璋從小家境十分貧困,父母因養(yǎng)不起他而讓他到財主家放牛。有一次,他在放牛歸途中,因獨木橋太窄,老水牛跌入水溝里淹死了。財主知道后就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就想找點吃的東西,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個老鼠洞,順洞向里挖,見到有個鼠倉,內(nèi)有大米、豆子、粟米、玉米、芋艿、紅棗等,可惜每樣只有一點點。于是他就拾起這些糧食煮了一鍋粥,美美地吃了一頓。后來,朱元璋當(dāng)了皇帝,吃厭了山珍海味,有一天,突然想到了小時候吃的鼠倉里的糧豆粥之事,便令太監(jiān)用雜七雜八的糧豆燒了一鍋粥,因這天是臘月初八,朱元璋就把它命名為“臘八粥”。以后傳到民間,老百姓也吃“臘八粥”。
以前蘇州有一個西元寺,和尚有五六百之多。有一天,身背布袋名叫阿二的和尚來到西園寺,當(dāng)了一名“火頭僧”。他不僅每天挑水、燒火、做飯,而且還有一個好習(xí)慣,就是一邊燒火,一邊注意稻桿、秫秸上是否還有沒打凈的糧食,見到了就采摘下來用手搓去皮放入布袋。時間一長,五花八門的糧食也聚了足有300多斤。有一年的臘月初八,寺里的道場十分紅火,老和尚、管錢糧的和尚都去大殿唱經(jīng)了,忘了開倉取糧。沒有糧食就不能按時開飯,又不能擅闖經(jīng)堂找管錢糧的和尚。這時他想到了布袋,高興得叫了起來——有辦法了,隨即用多年來積攢的糧食煮一鍋粥。午餐時和尚們紛紛進(jìn)入齋堂,見飯盒里盛的既不像粥,也不像飯,更不是菜,心里很不高興。但和尚們一嘗這粥卻覺得美味無比,禁不住人人搶著吃。寺里的老當(dāng)家很奇怪,詢問“火頭僧”,他照實一說,老當(dāng)家動情地雙手合十地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愛惜糧食功德無量!”以后每年臘月初八寺院里的和尚們都吃這樣的粥,以稱贊煮飯和尚的節(jié)約精神。后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就成了吃“臘八粥”的風(fēng)俗了。
宋代民族英雄岳飛遭奸臣秦檜誣陷,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召他回京。岳軍急速班師,然而路途遙遠(yuǎn)糧食不濟(jì),百姓聞訊后家家戶戶送去粥飯,官兵混而食之,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后岳飛被害,老百姓每逢此日都要熬“臘八粥”,以示懷念。
很久以前,山溝里住著一戶三口之家,老夫妻兩人起五更爬半夜地辛勤勞動,因而家里年年打的糧食大囤滿小囤流,日子過得美滿幸福。然而,美中不足是兒子不爭氣,既不學(xué)耕地又不管家務(wù),整天好吃懶做,還在鄰居面前吹噓自己有福分。人吃五谷總會生病。有一年的夏天,老頭病得厲害,把兒子叫到面前,要他記住“誰家土地耕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叫他改掉好吃懶做的惡習(xí),否則就會受到懲罰,說完老頭就死了??蓛鹤硬凰蓟诟?,仍成天吃喝玩樂。無奈的老太婆幫他娶了個媳婦,誰知媳婦同兒子一樣不好好過日子,把老太婆氣得病了。有一天,重病中的老太婆把媳婦叫到跟前,難過地囑咐說:媳婦?。∧阋涀?,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你不能學(xué)你丈夫好吃懶做呀!否則將要受罰的,說完老太婆也死了。后來,小夫妻倆都未把二老的話記在心上,變得更加懶惰起來,逐漸逐漸地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都吃光了,真是坐吃山空。人們常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冰Z毛大雪下得小夫妻倆縮成一團(tuán),凍得哆哆嗦嗦,餓得饑腸難熬,這時他倆再也耐不住了才去掃掃囤子底,捧起一把雜糧熬了些雜糧粥,喝了后感到心里暖和,這才猛然想起父母的苦口良言,可惜晚矣!喝幾口稀粥有什么用呢?不久倆口子連凍帶餓死在墻旮旯里。后來當(dāng)?shù)氐陌傩找源藖斫逃优?,并每逢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用多種雜糧煮成臘八粥,既示臘祭日發(fā)揚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諸神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這樣就慢慢地形成了民間一個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