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1 宇宙或存在“升級版”恐龍
2 女性比男性道德高尚
3 中年時有憂郁癥者 老年易患癡呆癥
在茫茫宇宙中的某個星球上,會不會存在暴龍及其他恐龍的“升級版”生命以及巨大的擁有人類智力與狡黠程度的怪獸呢?美國科學家認為,或許這種可能真的存在。
科學家在該項研究中討論了一個存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古老問題:為何地球上的氨基酸(由它組成蛋白質)、糖類及D NA、RNA的基因材料都是一個方向和形狀。左旋和右旋是這些物質組成的兩種方式,它們互呈鏡像對稱,這被稱為“手性”。為了讓生命起源發(fā)生,蛋白質都僅包含一種手性氨基酸。除了極少數(shù)的細菌外,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左手性氨基酸組成,而糖類則都是右手性的,那么這種同手型是如何掌控生命的呢?研究人員列舉了40億年前由隕星帶入當時無生命的地球的一些特殊氨基酸,正是這些氨基酸最后衍生出了地球蛋白質中的左手性,以及D NA中的D糖類型。這表明,生命的起源可以以這種方式出現(xiàn),但也可以不以這種方式出現(xiàn)。研究人員推測,或許在宇宙的其他某個星球上,存在著以D型氨基酸和左手性糖類為基礎的生命形式。這種形式的生命可能是“升級版”的恐龍,或者是更為智慧的生物。“一顆小行星消滅地球上的恐龍是件幸運的事,為人類等動物帶來一個干凈的家園。因此,遠離它們,我們會過得更好。”研究人員總結說。
英國科學家在對全球200個國家的約6萬名志愿者進行“道德D NA測試”后宣稱,女性比男性更高尚。
在測試中,這些志愿者被問及一些與工作和家庭生活有關的問題,包括判斷周圍的人是否認為他們誠實等。對于測試結果,研究人員評價說:“女性通常會根據(jù)對他人造成何種影響來做決定,這種結果是通常會產(chǎn)生更好的決定;而男性則會更多地根據(jù)自己的利益來做決定?!毖芯咳藛T還發(fā)現(xiàn),道德力量還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順從”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小,就好比我們小時候的乖孩子變成青春期的叛逆“壞孩子”一樣。一般到了35歲左右,才算是心智成熟,人們會更多地使用理性,直到60歲左右,“智力和道德力量”才會達到峰值。
4 地位高者免疫能力強
在影片《盜夢空間》中,人們可以進入并控制夢境。你是否也想控制自己的夢境,隨心所欲地做夢呢?美國科學家近日發(fā)明的一款“盜夢”眼罩,或許可以幫助你實現(xiàn)這個愿望。
這款名為“雷米”的清醒夢眼罩看上去和普通的睡眠眼罩沒有太大區(qū)別,只不過在其內部裝有6個紅色的LED燈,可以在使用者睡覺時閃爍,使其意識到自己處于睡眠狀態(tài)。一旦意識到是在做夢,那接下來是要來個南極的快捷旅行還是時空穿越,都可由使用者自己決定了。為此,“雷米”的發(fā)明者專門創(chuàng)建了一個網(wǎng)站,用戶可以到這個網(wǎng)站對自己夢境開始的時間、片段的重復等進行任意調試。這樣,只需在睡覺前設定好想要的場景,就可以帶上“雷米”睡覺,熟睡的時候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夢了,比如自由飛翔、與偶像會面等。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中老年時期患有抑郁癥者,患老年癡呆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這項研究表明,中老年有抑郁情況者,其后將是癡呆癥的高危人群。憂郁癥通常發(fā)生在有認知能力受損及癡呆的人身上。雖然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憂郁與癡呆同時發(fā)生,或在老年時發(fā)生,但部分研究和多個分析發(fā)現(xiàn),患上憂郁癥后隨之而來的是癡呆,憂郁發(fā)展為認知能力受損及癡呆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一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對1.35萬名中年時有抑郁傾向的美國人的健康數(shù)據(jù)進行了長達50年的跟蹤調查后發(fā)現(xiàn),這些人在七八十歲時患上癡呆癥的風險要比普通人高出20%。該項研究還顯示,頻繁發(fā)作的抑郁癥會導致大腦中的血管病變,此種患者老年患血管性萎縮性癡呆的危險是普通人的3倍。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就及早治療抑郁癥與預防老年癡呆之間的關系做進一步調查。
美國機械工程師達里爾·奧斯特日前提出了一個針對未來公共交通運輸?shù)母锩韵敕ǎ赐ㄟ^建造真空管道將公共交通工具的速度提升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如果這個想法能夠成為現(xiàn)實,早晨人們從英國倫敦的家中出來并進入一種特殊運輸機,45分鐘后便能抵達美國紐約的辦公室。
這種特殊的運輸機其實是一種不通風、無摩擦的“真空管運輸機(ETT)”,設有6個座位,重約18 3公斤的時速可達6500公里。與列車和飛機相比,ETT更加安全,成本更低,靜音效果更佳。同時,耗能卻遠遠低于傳統(tǒng)交通工具。借助ETT,人們從紐約旅行至洛杉磯僅需45分鐘,從紐約至中國僅需2小時,或者僅用6小時即可環(huán)游世界一周。奧斯特表示,由于ETT消除了空氣和滾動阻力,因此其速度可達到電動汽車或者列車的50倍。根據(jù)設想,ETT作為一種私人快速交通工具,也可以像高速公路一樣連成網(wǎng)絡,利用汽車大小的豆莢艙將乘客送至他們的目的地,而建造成本卻只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1/4和1/10。
你是否想過升職除了能帶來更多的經(jīng)濟收益外,還是一件有益健康的好事情?美國科學家日前證實,職場中職位越高的人身體免疫能力越強。也就是說,這些身居高位的人受傷或患病后痊愈的速度比普通員工要快得多。
為了證明社會地位和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印第安納州圣母大學的生物學家首先對肯尼亞安博塞利地區(qū)的一個狒狒保護區(qū)進行了長達27年的跟蹤調查。多年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每只狒狒在患傷病后痊愈的速度與其在群落中的地位成正比。為了確定這一結論對人類是否適用,研究小組而后又針對1萬名政府員工進行了類似的調查,調查結果也顯示,職位越高、社會地位越顯赫的員工免疫能力越強,其罹患心臟病、支氣管炎或抑郁癥的概率也相對較低。并且,上述結果在雄性狒狒和男性員工身上表現(xiàn)尤為突出。
成語“杞人憂天”本意是指杞國有個人擔憂天塌下來。近日,新西蘭的一項研究卻證實,杞人擔心的事情正在發(fā)生。不過,塌下來的不是天,而是云層。
奧克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航天局對地觀測衛(wèi)星提供的相關數(shù)據(jù),計算出云層平均高度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最近10年地球上空的云層高度下降了30~40米,相當于下降了約1%。研究人員表示,云層高度下降的具體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或許暗示著某種重要的變化正在發(fā)生。不過,云層高度下降或許不是件壞事情。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云層下降的話,地球上的熱量會更容易逸散到宇宙空間,從而有可能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
5 鳥類出現(xiàn)導致巨型昆蟲消失
6 面部表情并非全球通用
7 男性Y染色體會消失嗎?
大約3億年前,空中飛翔著像鷹一般大的蜻蜓,它們展翅掠過能夠形成煤炭的沼澤。這些巨型昆蟲后來消失了,部分原因是今天大氣中的含氧量要低得多。而一項新的研究卻顯示,巨型昆蟲消失的另一個原因是鳥類的出現(xiàn)。
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古生物學家對1.05萬個3億年前的飛行昆蟲化石進行了研究。他們以1 000萬年為單位,將這些昆蟲劃分為不同的時段,測量出每個時段體型最大昆蟲的翼長,并將這些數(shù)據(jù)與同一時段的氧氣濃度進行了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在第一個1.7億年的時段里,昆蟲翼長的增加與縮小和空氣中的含氧量有關。接下來,在距今1.4~1.3億年前,雖然氧氣含量有所提高,昆蟲的翼長卻持續(xù)縮短。這段時間正是始祖鳥和其他早期鳥類開始進化的時期。由于這些原始的鳥類能夠捕食昆蟲,那些體型較大的昆蟲很難逃避天敵,從而導致昆蟲的體型在進化中漸漸縮小。隨著時間的推移,鳥類更加強大。結果就是,在距今9000萬~6000萬年前,昆蟲的體型大幅縮小。
微笑一定代表快樂?皺眉一定代表嗔怒?一個多世紀以來,很多人類學家和進化論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所有的人類都通過相同的方式來表達基本的感情。比如,在每個地方,一個微笑、一次皺眉的意思是相同的,至少不會差很多。不過,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卻顯示,面部表情可能并非全球通用,人們的文化背景強烈地影響了解讀和表達情感的方式。
8 閃電舞:螢火蟲的“求愛”秘訣
18 72年,查爾斯·達爾文在《人類和動物情緒的表達》一書中提出了6種基本情緒狀態(tài):快樂、吃驚、恐懼、厭惡、氣憤和悲傷。為了驗證以上情緒類型是否具有真正的普適性,格拉斯哥大學的心理學家利用計算機程序創(chuàng)建了帶有4 8 00種表情的虛擬面孔。其中,一半表情通過西方白種人的面孔呈現(xiàn),另一半則通過東亞人的面孔呈現(xiàn)。隨后,研究人員讓志愿者判斷這些面孔分別表達的情緒及其強度。這些志愿者包括15名東亞移民,以及15名高加索人種的西方人。實驗結果表明,對于西方白人來說,達爾文的6種基本情緒表達無論是在類型上還是在強度上,都與測試數(shù)據(jù)所揭示的相符。但是,對于東亞受試者來說,他們對情感的判斷方式和西方白人不同,尤其是負面情緒。比如,同樣是在臉上表達“我生氣了”,西方人更多是由肌肉的變動而完成生氣的表情,而東亞人則通過眼神的變化來表達。微笑的含義對所有人來說是相同的,但東亞人對面部表情的劃分并不清晰。研究人員推測,東亞人面部表情建立在其他的基本情緒上,諸如恥辱、驕傲或負罪感。每種文化可能自有一套基本情緒,但不一定與其他文化雷同。為此,心理學家擔心,如果達爾文的說法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話,那么業(yè)內人士就無法像以往那樣根據(jù)表情來辨別一個人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患。另外,政府每年投入巨資訓練安保人員識別人的表情,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反映內心世界的表情也有差異,這就增加了識別的難度。
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某些癌癥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較大變化。在處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社會,多發(fā)癌癥的類型存在較大差異。
這項研究以居民壽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等為依據(jù),將各國按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分為高、較高、中和低4檔。調查結果顯示,在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高和較高的社會,乳腺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4種癌癥最為普遍,發(fā)病人口約占各種癌癥患者總數(shù)的一半;而在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中、低的社會,除以上4種癌癥外,食道癌、胃癌和肝癌也較常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較低的社會,子宮癌發(fā)病人數(shù)高居各類癌癥榜首,其次是乳腺癌、肝癌和卡波西肉瘤;隨著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升至較高和高的階段,子宮癌和胃癌發(fā)病率呈現(xiàn)大幅下降趨勢,但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卻大幅上升。
許多年以后男人將會消失?這是前段時間科學界發(fā)現(xiàn)決定男性特征的Y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目在不斷減少后出現(xiàn)的一種極端推論,但是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Y染色體不會消失。
Y染色體是男性所獨有的、決定男性特征的染色體。之前有研究發(fā)現(xiàn),Y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目在不斷減少,按此速度推算,約1 000萬年后Y染色體將完全消失,有人因此作出了男人將隨之消失的推論。近日,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這種極端推論是站不住腳的,通過對雞的W染色體進行分析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在雞的遺傳物質中,存在一種W染色體,它是母雞所獨有的,其作用與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大致相當。研究人員針對一些不同種類的雞的遺傳進化情況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在斗雞等長期重視雄性特征的雞中,雌斗雞W染色體的確出現(xiàn)了退化;但是在另一些蛋雞中,W染色體的功能卻得到了加強。與下蛋相聯(lián)系的是繁殖能力,而繁殖能力對一個物種來說至關重要。也正是這個進化上的大前提,確保了母雞W染色體的持續(xù)存在甚至加強。研究人員表示,男性Y染色體的情況和母雞W染色體的情況差不多。雖然Y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目在過去不斷減少,但剩下的部分在生育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從長期來看,Y染色體不會消失。
毫無疑問,性格活潑的人有各種各樣的騙人技巧,一些方式甚至非常稀奇古怪。但是與昆蟲的討好方式相比,這些簡直就像是小孩子的把戲??茖W家發(fā)現(xiàn),雖然昆蟲引誘配偶和生育的方式并不全令人愉悅,但卻充滿無窮的魅力。
雄性昆蟲會使用各種有趣的方式來吸引它們的情人。其中,螢火蟲的閃電舞最令人眼花繚亂。雄性螢火蟲實際上是螢科家族的有翼甲蟲,它們通過使用生物體發(fā)光來獲得配偶,一些甚至還會同時發(fā)出“敢愛就來吧”的閃光信號。生物學家在對螢火蟲的閃光模式進行研究后認為,同步閃光是“好色”的雄性螢火蟲用來吸引空閑雌性的方法,意思是:“嗨,沒關系的,我們都是同樣的物種。所以到我身邊來享受快樂吧?!苯又?,感興趣的雌性會在來之前發(fā)回一個閃爍信號?!按菩员嬲J出雄性是正確的物種而且以自己特有的閃光進行回復。雌性或許也在使用閃光信息,比如說閃光強度決定哪只雄性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毖芯咳藛T推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