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高職軟件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探討
楊丹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針對當前高職軟件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幾方面提出改革探討。這些改革不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職;軟件專業(yè);C語言,教學方法;評價體系
“C語言程序設計”是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軟件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根據軟件專業(yè)“職業(yè)情境,項目主導”的培養(yǎng)模式,本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C語言的語法知識和編程技能,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方法,具有軟件開發(fā)的專業(yè)能力和適合崗位需要的職業(yè)能力和素質,為后續(xù)的系列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然而,由于“C語言程序設計”是學生進入大學所接觸的第一門計算機語言課程,牽涉到的概念比較多,規(guī)則比較多,使用靈活,容易出錯,并且邏輯性很強,學生普遍認為C語言難學、枯燥無味,又不能很好的理解算法,編寫程序比較困難,使得許多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如何改善“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情況,提高教學效果,是軟件專業(yè)教師面臨的一項緊張而又重要的任務。筆者結合多年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經驗,并根據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傳統(tǒng)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內容一般都選自于譚浩強編寫的《C程序設計》一書。其主要內容有C語言語法,順序、選擇、循環(huán)結構,數(shù)組,函數(shù),指針,結構體和文件等內容。筆者認為,對于高職學生,尤其“C語言程序設計”又是為后續(xù)課程打基礎的,“C語言程序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沒必要面面俱到,有部分知識可以作為簡單介紹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學。因此,可做如下改進:(1)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重點放在結構化編程思想的培養(yǎng)上,忽視C語言的語法細節(jié),加強三種控制結構(順序、選擇、循環(huán))的教學,對于指針和結構體,則重點講清它們的概念即可;(2)在譚浩強編著的《C程序設計》一書中,有許多豐富的例子,筆者認為,所給出的例子難度較大,分析過少,不夠形象,較難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給出的每個例題都要給出流程圖的算法描述,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編程習慣;(3)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函數(shù)章節(jié)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并難以應用,筆者認為,C語言教學可從始至終貫穿函數(shù)的主線,以達到學生對C語言程序結構及編程思想的理解。
“C語言程序設計”理論性強,概念多,抽象并且復雜。在教學中,一般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教學再加上學生上機實驗。這種授課方式往往導致學生聽課沒有感性認識,只能被動接受,而上機時,也只是機械地驗證例題,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全時上機,理論采用“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方式,實驗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教學改革。
重構后的教學內容,按照由簡單到復雜進行知識講授,在做中學,做中教,集學、做、教一體化。通過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主體,而是學習活動的主持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掘,學生團隊合作以及獨立工作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鍛煉。
任務驅動教學法共分成五部分:提出任務、相關知識、任務分析、完成任務和任務總結。通過“提出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將知識融入到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中;通過學生“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循環(huán)控制結構do…while語句時,筆者所給出的任務為“設置用戶登錄界面”:提示用戶輸入密碼,程序對其進行檢查,若密碼正確則顯示“歡迎您使用本系統(tǒng)”,否則,顯示“您無權使用本系統(tǒng)”,最多可輸入5次密碼。學生很容易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判別出應該先出入再判斷,這樣很快就掌握do…while循環(huán)語句。教學方式的改變,使學生學習該課程興趣變得濃厚,對相關知識點掌握更加扎實。
建立一個服務與課程目標的學生學習評價方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考核不是目的,以考促學才是考核的本質。
傳統(tǒng)的“C語言程序設計”采用以期末考試這種“一考定終生”的考核方式,一般以筆試進行,知識點偏多,實際動手能力幾乎沒有。這種考核方式不能檢測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筆者采用過程性考核(60%)+終極性考核(40%)的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職業(yè)素質(見表1),過程性考核職業(yè)能力(見表2)和過程性考核理論三部分組成,終極性考核為終極性理論考核,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期末考試。
這種考核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他們上課認真聽講,有問題能積極主動問老師或同學。最終成績由于更側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既促進了平時學生的學習,又能較為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
實踐證明,“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改革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學效果顯著。
表1 過程性考核職業(yè)素質
表2 過程性考核職業(yè)能力
楊丹,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
G712
A
1674-7747(2011)24-0017-02
[責任編輯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