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健
(西南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成都610041)
公司組織形式變更對債務擔保人的影響
□ 盧健
(西南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成都610041)
2008年5月1日,甲公司與丙銀行簽署了一份保證合同,承諾由甲公司做為保證人,對乙公司向丙銀行申請貸款500萬元及將來所負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借款期限2年。2009年2月10日,乙公司的公司形式發(fā)生重大變更,由原來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4月10日,變更后的乙公司向丙銀行再次借款100萬元,借款期限1年。2010年5月10日,乙公司向丙銀行申請的兩筆貸款期限屆滿,丙銀行向乙公司多次催要欠款未果,在這種情況下丙銀行遂將甲公司作為連帶保證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甲公司承擔給付責任。
丙銀行訴稱,雖然乙公司由原來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但股東承擔的責任仍然相同,即同樣承擔有限責任。依《公司法》的規(guī)定,原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債務由變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承繼。因此被告甲公司對乙公司組織形式變更后的公司所負債務,仍負連帶保證責任。被告甲公司辯稱:本公司雖然曾為公司組織形式未變更前的乙公司作保,但該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后是不同的組織,不同的信用,因此,對于乙公司所負債務,本公司不存在任何保證責任。
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1)2008年5月1日,原告丙銀行與被告甲公司簽署的保證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內容合法,應確認為有效合同,被告甲公司應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判決被告甲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向原告丙銀行償還借款本金500萬元、利息25628元。(2)2009年4月10日,乙公司向丙銀行再次借款的100萬元,并非由變更公司組織形式前的原乙公司承繼,而是在乙公司變更公司組織形式后新發(fā)生的,因此被告甲公司作為原乙公司向原告丙銀行申請貸款的連帶責任保證人對于變更后的乙公司所欠原告丙銀行的債務不發(fā)生任何保證效力。原告丙銀行無權要求被告甲公司承擔連帶責任,而只能向乙公司依法求償。
4.1 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是否影響公司對其債務的承擔
在實際生活中,公司可以根據(jù)經(jīng)營活動的需要或者投資者的要求改變公司的組織形式,然而由變更公司組織形式引起的糾紛并不少見。那么,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是否影響公司對其債務的承擔?公司組織形式變更之前所發(fā)生的債務是否由變更之后的公司繼續(xù)承擔呢?
從法學理論和現(xiàn)行法律規(guī)范分析,我認為,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并不影響公司對其債務的承擔?!睹穹ㄍ▌t》第44條第2款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豆痉ā返?8條到100條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也進行了規(guī)定。第100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依法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有限責任公司的債權、債務由變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承繼”。這些規(guī)定都充分說明了企業(yè)在合并、分立或者改制時,原公司的債權、債務不會因為原公司的不在而自動消失,權利和義務的承擔都應當由變更后的企業(yè)承擔。
4.2 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是否影響保證人的連帶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22條規(guī)定:“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繼續(xù)承擔保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規(guī)定:“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債權同時轉讓,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對受讓人承擔保證責任?!边@兩條的規(guī)定明確告訴我們,債權的轉移在一般情況下并不需要經(jīng)過保證人的同意,保證人仍應當在原有的擔保范圍內繼續(xù)承擔保證責任。與《擔保法》第2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對應的是《擔保法》第23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jīng)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薄稉7ā返?4條:“債權人與債務人協(xié)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jīng)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弊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部分債務未經(jīng)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對未經(jīng)其同意轉讓部分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但是,保證人仍應當對未轉讓部分的債務承擔保證責任?!敝浴稉7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于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務轉移要求必須取得保證人的同意,是因為債務的轉移意味著履行債務的人的信用有可能發(fā)生變化,保證人有可能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讓保證人繼續(xù)承擔責任,是不公平的。所以債務的移轉,應當取得保證人的書面同意。
那么,這里有兩個問題。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是否屬于被保證人的變更?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是否屬于主合同中債權、債務的變更?從《公司法》第9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與企業(yè)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可以分析得出,第一,公司只要符合《公司法》有關公司變更準則和設立條件的規(guī)定,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xù),公司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經(jīng)營活動的需要及投資者的要求變更組織形式。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其實是一種單方實施行為,只要依法辦理變更登記即可;第二,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不屬于債權、債務的變更,公司組織形式即使發(fā)現(xiàn)變更,其債權債務應由變更后的公司繼續(xù)承擔,這點在《公司法》上有明確規(guī)定無可非議,但是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否影響保證人的連帶保證責任,這點值得思索。我個人認為,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的設立、股東人數(shù)、章程必須記載事項、公司資本、股東的權利都發(fā)生了重大變更,公司的法律主體發(fā)生了變化,公司的償債能力也發(fā)生了變化,依照民法原理,這是一種合同主體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倘若仍要求保證人繼續(xù)承擔保證責任,這對于保證人是不合理的,是違背法律的基本公平原則,因此如果要求保證人繼續(xù)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應當取得保證人的書面同意,如果保證人不同意繼續(xù)提供保證,應予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