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英 李樹雯 薛松梅 張金華 劉予玲 梁文娟
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中的應用
姚桂英 李樹雯 薛松梅 張金華 劉予玲 梁文娟
目的:探討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根據(jù)體驗式教學理論,以《護理心理學》每章節(jié)部分內容為研究平臺,將我院2009級護理本科生239名按照授課教室不同分成實驗組119名和對照組120名,實驗組護生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對照組護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以護生期末平均成績和課堂教學效果調查問卷來進行評價。結果:體驗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無論在客觀理論成績上還是主觀評價上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P<0.01)。結論: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夠提高護生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促進自我成長,值得推廣應用。
體驗式教學法;護理心理學;應用
10.3969/j.issn.1672 -9676.2011.14.056
《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專業(yè)本科教學中的主干課程,傳統(tǒng)教學以講授法為主,理論性強,較為抽象,護生缺乏感受、體驗,導致對知識理解掌握僵化,不能深刻認識與靈活運用,所以亟待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護生學習興趣,促進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又能提高護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人文關懷的能力。張伯華等[1]研究表明,體驗式教學法在提高護生的這些能力方面較其他教學方法更具優(yōu)勢。體驗式教學法是指通過教師科學地設置情境,讓護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并通過觀察、反思、感悟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使護生得到深刻的、內化的知識。簡言之,即用親身的經(jīng)歷去感知、理解、感悟、驗證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模式[2]。體驗式教學法在《醫(y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教學中已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3],至今未見應用于《護理心理學》的報道。因此,本研究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到《護理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證闡明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我院2009級四年制護理專業(yè)本科班共239名為研究對象,按照上課教室不同,1~4班為實驗組,共119名;5~8班為對照組,共120名。采用周郁秋主編的《護理心理學》第2版為教材。教學時數(shù)為27學時。兩組護生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對護生進行課堂教授。
1.2.2 實驗組 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
1.2.2.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護生積極體驗 首先,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護生心身特征、知識儲備等特點來設置情境。鑒于體驗式教學形式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4],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了課堂游戲、哲理故事、心理測驗、角色扮演、音樂、視頻與錄像、案例分組討論等多種手段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在講解訪談法及護患溝通時,開展“撕紙游戲”等課堂活動;在講解個體自我意識時采用“20個我是誰”來促進護生對自我認識;通過“生命五樣”心理游戲體驗個人需要的差異性;利用賈鵬芳的《睡蓮》體驗音樂療法對情緒的宣泄作用;運用《一般病人住院后的心理反應及護理》錄像片(中華醫(yī)學音像出版社出版)來認知病人的一般心理特點;通過《一簾幽夢》中綠萍截肢的視頻片段的觀看與角色扮演,增加對殘障病人的心理進行體驗;通過“盲人”旅行、“命運之牌”等心理游戲中角色轉變讓護生感受病人的心理,提高體驗與移情能力。注重創(chuàng)設的情境貼近護生生活經(jīng)驗,并盡量與護理實踐相結合。
1.2.2.2 互動交流,體驗分享 (1)小組討論分享。將所有護生按照座次分組,每組4~6名,護生在開放性地充分表達各自體驗,分享感受。討論時間控制在5~10 min以內。(2)書面自我剖析。結合個人經(jīng)歷進行書面的自我探索與分析,表達感受,總結對心理現(xiàn)象的理解。比如結合自我成長經(jīng)歷來剖析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1.2.2.3 集思廣益,建構意義 由教師進行引導,使創(chuàng)設的情景與護理實踐進一步相結合,使護生將自身經(jīng)驗與理論知識相融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如“撕紙游戲”活動中,引導護生認識到無信息反饋的單向溝通,導致信息理解偏差,使同學加深對雙向溝通重要性的理解,強化溝通意識。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還可以加深個體行為慣性的理解,拓展護生思維廣度與深度,鼓勵護生對發(fā)散性思維的運用與培養(yǎng)。
(1)課程結束后,兩組均按照《護理心理學》教學大綱為基本理論考試,內容以《護理心理學》基礎與臨床心理護理綜合運用能力,以平均成績進行兩組比較,客觀評價教學效果。(2)課程結束后,運用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評價表對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內容包括:學習興趣與溝通能力、促進知識掌握與遷移及提高感悟與自我認識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體驗能力等方面對不同教學法進行的主觀評價。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護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教學效果比較采用χ2檢驗。α=0.05。
表1 兩組護生《護理心理學》期末成績比較 (±s,分)
表1 兩組護生《護理心理學》期末成績比較 (±s,分)
組別 人數(shù) 期末成績實驗組對照組t'值P 119 81.51 ±5.67 120 77.65 ±7.02 4.67值0.00
表2 兩組護生教學效果評價 (名)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較傳統(tǒng)教學法在提高教學效果、促進護生對知識的深化與認識方面更有優(yōu)勢,這一點無論從期末成績的客觀評價中,還是在護生主觀評價中均有所體現(xiàn)。有研究提及“我們會掌握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15%,親身經(jīng)歷內容的80%”[5]?!蹲o理心理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中設置的情景給護生以充分的親身體驗經(jīng)歷,促進護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體驗式教學更善于利用情感在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3],使護生在寓教于樂的情景教學中將抽象的《護理心理學》理論予以認知。體驗式教學過程也給了護生發(fā)現(xiàn)性學習模式創(chuàng)設了情境,提供親自發(fā)現(xiàn)、親身感悟的平臺,使護生在感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和把握個體與病人的心理特點,這種認知將有助于護生在護理實踐中對心理學理論與技能的運用。
本研究中,護生主觀評價體驗式教學法較傳統(tǒng)講授法更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體驗式教學的突出特點是轉變課堂主體,以護生為中心,變消極被動的接受者為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體驗的主動感悟者、知識的主動攝取消化者。體驗式教學內容設計上靈活多樣[4],護生在活動中感受與體驗,使學習活動充滿了樂趣,這種積極的課堂情緒對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課堂參與性都發(fā)揮了正強化作用,極大激發(fā)護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使課堂氛圍活躍,具有吸引力。
李敦杰[6]研究指出,體驗式教學具有明確的育人功能,本研究亦得出,體驗式教學有利于促進護生自我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體驗式教學使護生除了掌握基本理論與方法,增強親身的感悟與直接體驗能給予護生以啟迪與觸動,一方面,拓展自己的思維,促進發(fā)散思維的運用,提高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另一方面,加深自我認識,加強自我探索與反思,促進了自我發(fā)展。由此,實現(xiàn)了在學習中得以體驗,在體驗中得以分享,在分享中得以學習,在學習中得到自我成長[3]。此外,通過體驗活動,可以顯著地提高護生換位思考的能力,強化了護生溝通意識,在對體驗的討論中、交流里、表達分享中提高了護生溝通交流能力[7]??梢?,體驗式教學不僅在促進護生自我成長,提高心理素質中發(fā)揮作用,也為培養(yǎng)護生具備良好的職業(yè)心理素質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中的不足:期末考試試題難度偏大,成績總體偏低。課程安排課時較少,護生的體驗和分享時間不充分。由于個體體驗和分享能力存在差異性,所以個體收獲也不盡相同。怎樣針對護生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時間中將創(chuàng)設情境更好地與臨床心理護理實踐進一步融合,發(fā)揮體驗式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也對體驗式教學教師的指導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張伯華,劉羽曦.體驗建構式教學在臨床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11:68 -69,83.
[2] 張金華,葉 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143 -145.
[3] 汪 濤,李 敏,譚 靜.體驗式教學法在《醫(yī)學心理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6(5):418 -440.
[4] 張紅靜.體驗式、探究性教學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5,5:70 -71,76.
[5] 毛富強,鄭文靜,李 潔,等.自我體驗教學法對醫(yī)學生學習效果與精神癥狀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6:75-77.
[6] 李敦杰.關于“體驗式”教學形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7:145-146.
[7] 陸曉慶,陳 寧,李 謹.體驗教學在醫(yī)患溝通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11:80 -81,108.
453003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護理學院
姚桂英:女,碩士,助教
本課題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高等護理人文關懷教育體系的構建》資助項目(2009-JKGHAG-0607)
張金華
2011-05-10)
(本文編輯 崔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