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我們該怎樣“講”才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效益呢?筆者結合“六模塊”高效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這種模式分為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等環(huán)節(jié)。該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發(fā)展。該教學模式下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在同客體(客觀知識)對話、同自己對話、同伙伴對話的過程,也是自立的、活動的、合作的學習者形成的實踐過程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過程。
一、課前教師要對自己“講”藝術
課前的備課不只是寫出書面的教案,準備好學生的學案,還要試“講”,至少要把教學進程在心里演示一次,減少口頭語和庸俗的語言,淘汰冗長的環(huán)節(jié),爭取精講。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對同一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要盡可能多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形成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的過渡性語言。
二、課堂氛圍營造需要“講”藝術
學生以良好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把課堂設計成活動的、合作的學習場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上起來就輕松多了。
三、自學質疑、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講”藝術
教師應從“獨奏者”的角色轉變?yōu)椤鞍樽嗾摺?、“主持人”的角色,除了進行必要的學法歸納外,應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教師可用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師生的距離,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的評價語不是諸如“很好”、“你很棒”、“非常聰明”等毫無針對性的簡單評價,教師的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提供的答案,更要關注其思維過程,這樣有助于促使學生注意科學探究的過程,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習慣和嚴謹?shù)?b style="display:none;">/92LH14UnCMk2Dgj55Y6xMmViwkBcQVHp5P8Wuwa9LA=科學態(tài)度。
四、互動探究、精講點撥更需“講”藝術
在課堂這塊固有的陣地上,我們的講不是也不能是對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要通過講,讓學生融入新的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認識得到深化,思維變得更加科學。教師要慎重地選擇講的時機和切入點,講的內容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撥動學生的心弦。
(一)要精講
我們反對“滿堂灌”,反對的是事無巨細地“灌”。在學習《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zhàn)》一課時,針對學生對美國歷史了解不多的情況,筆者認為內戰(zhàn)的背景要給學生講。只有講了,學生才能理解內戰(zhàn)結束時北方軍隊為什么沒有趕盡殺絕;才能理解北方之所以獲勝的原因包括內戰(zhàn)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奴隸對自由的要求、國家對統(tǒng)一的要求、資本家對勞動力的要求;才能理解北方為什么代表了歷史發(fā)展的方向。
(二)要講關鍵處
這里的關鍵處不僅指的是重點、難點及社會熱點,還包括學生思想認識的誤區(qū)與盲區(qū)。受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初中學生看問題會片面甚至偏執(zhí)。如講到“南京大屠殺”的內容時,學生對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應強烈,表達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感,甚至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偏激的想法,嚷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也要發(fā)動一次“東京大屠殺”等。在學習“鑒真東渡”內容時,一部分學生認為鑒真把中國的先進文化傳到日本的行為是“賣國”。這個時候教師就應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引向正軌,讓他們更加理性地分析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例如:讓學生明白鑒真東渡的歷史背景,區(qū)分這一事件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關系。讓學生認識當前中日兩國關系發(fā)展道路上的問題,如對待侵略戰(zhàn)爭的認識問題。中日兩國關系沿著健康方向發(fā)展的途徑:日本必須正視侵略戰(zhàn)爭,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消滅戰(zhàn)爭,珍惜和平,共同發(fā)展;中國要大力發(fā)展經濟,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走和平發(fā)展之路。由此,培養(yǎng)學生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理性看待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三)要講出新意
過去的歷史教學之所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教師的照本宣科不無關系。我們不反對講教參和標準答案,但我們更提倡讓學生了解標準答案的同時,了解更多的新信息和新的學術觀點。比如:在學習商朝的青銅藝術時要給學生講“司母戊鼎”,還要告訴學生現(xiàn)在還有一種說法叫“后母戊鼎”,強調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會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但此鼎反映了古代先人的勤勞和智慧是不變的。
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才能切實幫助學生重新建構知識,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才能真正“講”出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