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本質特性和內在要求,任何教學都應呈現(xiàn)有效性,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也都是圍繞有效性展開的。因此,研究新課程教學,必須時刻把握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問題。
一、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內涵
新課程明確提出:“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著眼于當代社會發(fā)展和青年學生成長的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針對性和時效性,引導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笨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應反映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的預期結果的實現(xiàn)程度和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社會價值需要的滿足程度。
二、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特征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應具備一些判斷標志或特征。根據(jù)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科特點和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應具備如下特征:
1.教學內容的有效針對性。只有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思想政治課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理論。這些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師要將這些理論傳授給學生并為學生所用,就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具體化、生動化的分析和講授,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講授內容就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即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學生實際和社會現(xiàn)實之中。如在學習“村民委員會與居民委員會”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讓來自農村、對農村生活較熟悉的學生與生活在城市、有社區(qū)選舉經(jīng)歷的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并總結,最終完成教學內容。這樣設計教學內容針對性強,貼近學生生活,教學效果顯著。
2.教學主體的健康成長性。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中學生主體的健康成長性,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上,而且體現(xiàn)在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良好發(fā)展與成長上。要促進教學主體健康成長,教師應在教學設計、教學策略等方面加以革新和改進。例如,在講授“消費心理面面觀”時,許多教師設計圖表對比、課堂討論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角色,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可以這樣設計:請四位同學分別扮演有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的消費者去市場購買衣服,并請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析。通過這一體驗,學生不僅認識到各種消費心理的利弊,而且會增強認同適度消費的正確觀念,促進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3.教學活動的操作科學性。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得以實現(xiàn)和體現(xiàn)的。教學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學活動操作的科學性基礎之上的,可操作的科學的教學活動必然衍生結果的有效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對活動內容進行科學選取、科學設計,要善于選擇有助于學生成長的活動形式,進行可操作性、科學性設計,以保證教學活動取得實際效果。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既要注重活動內容的科學性,又要保證操作的科學性,實現(xiàn)活動時效性與教學有效性的統(tǒng)一。
4.教學方式的開放互動性。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大都采用封閉式、單向型教學模式,缺乏開放性和互動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即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教學的互動性,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融合師生情感,營造民主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增進學生對教師的情感依賴,這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今,教學方式的互動程度,已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標志性特征之一。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有效性雖然是一個老話題,但值得廣大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把握其特征,實現(xiàn)有效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