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性問題總與教育問題糾纏在一起,人性解讀與教育解讀密不可分,有什么樣的人性理解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筆者認為,人性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健全的生長要素,需要不斷矯正和誘導,因而,合邏輯地提出剛性教育是必要的。
中國歷代思想家?guī)缀醵际侨诵哉撜?,同時又幾乎都是教育家,從孔子、孟子到朱熹等先賢無不如是。古代先賢論人性,觀點不同,理解不一,論述各異,或持性善論,或持性惡論,或持性無善無惡論,或持性善惡混論,抑或是持性三品說。不同人性論流派都認同教育在“化民成俗”、“化性起偽”、“性待漸于教訓”的巨大價值和功能,同時人性觀亦不約而同地成為先賢們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邏輯起點。性善論衍生出儒家以仁愛教育為特征的柔性教育范式,性惡論衍生出法家以法度教育為特征的剛性教育范式,性無善無惡論和性善惡混論以及性三品說實際上殊途同歸地衍生出剛柔結合的中性教育范式,性自然論則衍生出道家以“無為”為特征的“不言之教”教育范式。
現(xiàn)實人性每每呈現(xiàn)為一個復雜結構體,善性、惡性、中性、本性混雜其間,幾乎不存在純善之人和純惡之人。但是,現(xiàn)實中的人的確存在性善性惡之分,這說明善惡之性之于不同人,客觀存在比重和主導系數(shù)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既可能是量的差異也可能是質的差異。性善者,善性成分居主導地位;性惡者,惡性成分居主導地位。但是,善惡成分和支配地位是可以逆轉的。境遇對于人性的浸潤、漸進生成以及人性扭轉有著決定性作用。營造善境、抑制惡境便成為社會追求理想人性的著力點。人性是現(xiàn)實的,人性扭曲和人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因其如此,人性扭曲需要矯正,人性疾病需要醫(yī)治??酥迫诵詥栴},需要倚重社會力量,教育絕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人性矯治既需要柔性化育,也需要剛性強制。善性氛圍、善性情感、善性行為、善性教誨、善性信息等構成善性境遇或柔性化育力量,這些力量不依靠強制命令、強迫要求和硬性規(guī)范來達成目的,而是通過潛移默化、語言開導、仿效、感受、體驗、認同進而成為文化價值觀來施加影響。剛性強制則是依靠法律法規(guī)、條例條規(guī)、制度規(guī)范、紀律約束、懲戒、申斥等進行硬性要求,達到矯治的目的。柔性化育與剛性強制二者互補,前者有“中藥”之功,后者有“西藥”之效。一般人性疾病宜以前者為主,重癥患者則宜以后者為主,即所謂重癥下“猛藥”。除此之外,現(xiàn)實人性中剛性的不足和缺失也強烈呼喚剛性品質的回歸。健康人性既需人性之柔,也需人性之剛,純?nèi)嶂曰蚣儎傊远际侨诵园l(fā)育不全的表現(xiàn)。剛性強制有助于人的剛性品質的煉就。
柔性化育和剛性強制之于教育則是柔性教育和剛性教育?,F(xiàn)代社會似乎過于看重且日漸強化柔性教育而鄙視甚至抵制剛性教育,以至于使現(xiàn)代教育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一種發(fā)展誤區(qū)。筆者對剛性教育要旨理解如下。
一、運用科學方法強制矯治
青少年不良習性、不文明行為、不良舉止需要通過強制教育的方式來加以改正。不良意識、不良習性一旦形成,不能指望柔性教育會有多大的轉化功效,在此情形下,需要倚靠剛性教育的力量,諸如采用嚴厲批評、申斥、懲罰、專項矯正訓練、強刺激教育等強制方式和手段。學生說不得,動不得,批評不得,懲戒不得,一味表揚和賞識,會將學生引入畸形發(fā)展的誤區(qū),造成學生畸形人格。當然,剛性教育必須始終堅持以不傷害學生人格、關愛學生為第一原則,因而時刻需要柔性教育的輔佐。強制教育常常受到“不人道、不民主、不現(xiàn)代”的指責和批評,然而在人性扭曲的青少年數(shù)量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的事實面前,批評者不知不覺陷入了虛偽和昧良的窘境。教育者對不良之性的放任自流是嚴重失職,是對人的發(fā)展的褻瀆。對學生一時的強制實是對他們終身的負責,這是最大的人本主義。
二、培育剛毅品質
當今中國,許多學生心理過于脆弱,抗擊打能力低下,受不得批評,遭不得挫折,聽不得反話,看不得冷眼,餓不得體膚,勞不得筋骨,累不得心智。更有甚者,一些思想比較極端的學生稍受刺激就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熬硬豢刹缓胍悖沃囟肋h”,青少年特別需要培育和錘煉剛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是他們將來擔當“大任”所必需的素質。因此,剛性教育更需要強調磨礪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倘若生活總是一帆風順,學習總是一片贊歌和表揚,那么他們將永遠無法認清自己并成df90ybWqQw9UbKFsUybHkw==熟起來。當然,全是批評和挫折與全是表揚和成功一樣,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他們需要在表揚與批評、成功與挫折的交替刺激中形成比較體驗、比較認知和比較反思,進而實現(xiàn)完美發(fā)展。
三、倡導勇武精神
在許多青少年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即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尤其是男生女性化傾向比較突出。這種現(xiàn)象個中緣由尚不清楚,或是主觀感覺所致,或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影響所致,但直觀感受確實是十分強烈的。教育矯正到底有多大作用尚不得而知,但大力倡導男生的勇武精神和陽剛之氣是必要的,也可能是有效的。男生從小學到大學、從家庭到學校、從私人空間到公眾空間應反復強化其“男子漢”意識和“男子漢”行為,著力培養(yǎng)其勇敢、堅定、冒險、挑戰(zhàn)的膽魄。學校應在安全的前提下多開展諸如“勇敢者的活動”、“挑戰(zhàn)極限”、“體能大賽”、“特別軍訓”等活動。軍訓是培養(yǎng)學生勇武精神的好方式,不能走過場,相反,應當延長時間、增大強度、擴展內(nèi)容。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訓練,男生的陽剛之氣是可以被激發(fā)出來的。
四、樹立批判意識
青少年需要逐步樹立理性精神和批評意識,用自己的眼光去審視,用自己的理解去判斷,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從,善于表現(xiàn),敢于批判,在理性中表現(xiàn)激情,在激情中保持批判。不理性的批判,盲目的沖動,這不是豪氣和陽剛之美的表現(xiàn),恰恰相反,是缺乏主見和個性懦弱的表現(xiàn)。曾有調查顯示,西方女性認為中國現(xiàn)代男性的問題之一就是缺乏個性和獨立精神。社會是非不能判斷,自我行為不能控制,是當前學生批判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
剛性教育強調對扭曲人格和變異人性的強制矯治,但這決不能被誤解為對個性的彈壓和扼殺,個性特長、個性表現(xiàn)方式不能與強制矯治的內(nèi)容混為一談,特別需要審慎理清其間關系。《學記》中講“強而弗抑”,也是這個意思,就是說要嚴格要求但不要壓抑個性。
剛性教育需要處理好剛硬與態(tài)度、強制與方法之間的關系。不要以為剛性教育一味追求嚴肅、冷酷、強硬、責罵等作法,殊不知,微笑中可以傳遞剛強,和藹中可以隱現(xiàn)威嚴,輕言細語間可以表達嚴正態(tài)度。即便是最嚴厲的訓練和訓斥,教師都應時刻保持關愛之心,并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之情,這樣,學生就會有“痛苦并快樂著”的體驗。
筆者將學生成長理論概括為“自然成長”論和“干預成長”論,教育理論界比較崇尚“自然成長”論,而教育實踐界則比較崇尚“干預成長”論?!案深A成長”論曾遭受諸多批判,現(xiàn)在應該在理論和實踐上還原它的本來價值了。剛性教育便是“干預成長”論的一種實踐形式。
【紀大海,四川省教育學會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