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業(yè)本》是我們現(xiàn)行教材的配套作業(yè)本。四年級下冊《作業(yè)本》中有不少類似于“你知道帶點的詞好在哪里”“照樣子,用帶點的詞寫句子”這樣的題目。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體會詞語的好處”要么感受力不夠,要么語言表達很零碎;“用帶點的詞寫句子”則更是空洞無物,甚至與一二年級學生寫出的句子一般無異,自然也就失去了把這樣的題放在四下冊作業(yè)本上的作用。
看來,要做好這兩類題目,切實發(fā)揮好語文作業(yè)本配套練習的作用,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在教學實踐中,我把對這兩類習題的指導理念與具體做法概括為八個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一、言之有物。讓言語內(nèi)容富含生命
“照樣子,用帶點的詞寫句子”一題在作業(yè)本上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區(qū)分運用型。如作業(yè)本第2課第4題,用“仿佛”和“好像”寫句子,提示:“加點詞的用法不一樣哦!”通過寫句子,讓學生運用“仿佛”一詞,學寫比喻句:運用“好像”作為連接詞,學寫心里的感受,重在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區(qū)別。還有一類是詞語積累型。如第3課第4題,用“時而……時而……時而……時而……”“即使……也……”寫句子;第19課第3題,用“只要……就……”“那樣……那樣……”寫句子;第21課第4題,用“不論……都……”“照例”寫句子,等等。對于這樣類型的題目,我采取了兩種教學方式進行指導,目的就是要杜絕學生為造句而造句的作業(yè)狀況。
(一) 結合課文教學指導寫句
如教學第21課《鄉(xiāng)下人家》時,在學生感悟了鄉(xiāng)下人家悠閑樸素的美后,我這樣引導:
師:是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鄉(xiāng)下人家”這獨特美麗的風景!夏天時——(生讀);春天時——(生讀)。
師:正是因為鄉(xiāng)下人家太美了,在作者的眼里,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你還有什么見聞或感受能用“不論……不論……都……”來表達嗎?
生:九寨溝的水,不論是哪一天,不論是哪一年,都非常清澈。
生:美麗的西湖,不論什么季節(jié),不論什么天氣,都那樣迷人,令人流連忘返。
生:飛蛾不論怎么掙扎,不論怎么想逃脫,都逃不脫我的手掌心。
生:青海大地震,不論多么困難,不論多么危險,各地救援隊都趕往地震災區(qū),去拯救生命的希望。
師:你們說的都很有內(nèi)容!請把作業(yè)本翻到第43頁,完成第4題“照樣子,用帶點的詞寫句子”。就像剛才幾位同學說的那樣,你可以聯(lián)系曾經(jīng)去過的地方,可以聯(lián)系家鄉(xiāng)美麗的風景,可以聯(lián)系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也可以聯(lián)系發(fā)生在我國大地上的真實的事。
學生調(diào)動起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儲備,用這個新學的句式去表達,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照樣子寫句子有時還有近義詞辨析的功能。如一學生在用“議論”寫句子時,寫了這樣一句:
品德課上,我們四人小組議論著老師提出的問題。
顯然,學生將“討論”和“議論”的用法混淆了。于是,我把這個句子出示到屏幕上讓學生辨析。經(jīng)過討論,學生明白了,“討論”應該是指向針對性的具體的問題,而“議論”則是一些比較自由的、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言論。明白了兩者的區(qū)別,再請學生寫句子,學生就能正確運用了。
(二) 結合生活實際指導寫句
《作業(yè)本》語文園地二第5題第(2)小題,請學生用“頓時”寫一句話,不少學生寫的句子讀來讓人感覺牽強附會。如:
當我看見家邊的垃圾場時,我頓時想起了我們要提倡環(huán)保。
我的試卷頓時做不下去了,因為題太難了。
出現(xiàn)這樣的句子,主要還是語感的問題,“頓時”是立刻、馬上的意思,應該指瞬時發(fā)生的感覺或事。我向?qū)W生指出:這樣用“頓時”不夠恰當,想想平時有沒有突然發(fā)生的事情或突然產(chǎn)生的感覺。學生思索片刻后,開始重新寫句:
一劑麻醉劑頓時使我的下巴沒有了感覺。
當老師宣布考試成績時,豆豆頓時皺起了眉頭。
天空很黑,陰沉沉的,好像頓時就要下起雨來,天也像要塌下來一樣。
學生經(jīng)常受到這樣的指導,寫句子就會越來越有內(nèi)容,寫話就能成為學生生活的真實映照。
二、言之有序。使語言表達有“法”可依
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中,一道對詞語的賞析題讓大部分學生失分不少,也讓我不斷反思:如何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鑒賞力?如何幫助學生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用清晰、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嘗試下來,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詞語的感受和欣賞往往是自我的、點滴的、零碎的,教師應該把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項鏈”,引導學生表達完整。完整的表達首先應當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先做到言之有序。
(一) “三步曲”規(guī)范語言表達
在賞析文章中有好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法時,我常常這樣引導學生:這句話運用了……的方法,寫出了……,讓我感受到了……。我把這種表;達范式稱為“三步曲”。同樣,在賞析某個詞用得好在哪里時,我就引導學生用“兩步曲”來表達:這個詞寫出了……,讓我感受到……。如《作業(yè)本》第9課第4題:對于帶點詞“極不情愿”“悲嘆”,你知道它們好在哪里嗎?學生這樣回答:
“極不情愿”這個詞寫出了向?qū)鋵嵤遣辉敢饩葌刹毂↓數(shù)?,讓我感受到向?qū)е肋@樣做會給幼龜帶來傷害,他當時是左右為難的。
“悲嘆”一詞寫出了向?qū)У男那?,讓我感受到向?qū)Ш茈y受,他當時一定很后悔,為那么多幼龜?shù)乃蓝械奖瘋?br/>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增加了每天“一句一評”的作業(yè)。具體來說,是指每一篇課文上完后,選擇一處重點詞句讓學生進行賞析,并規(guī)范賞析的語言。這樣的作業(yè)既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又將機械的抄寫作業(yè)變得更豐富、更充實。
(二) “做后評”促成有序表達
從寫作的角度看,學生中還存在不少語句不通順、表達不清楚等問題,需要我們從反復多次的“做后評”中促進學生有序表達,以提高學生表達的能力和張力。為提高學生寫的能力,作業(yè)本上也有不少小練筆的安排。如《作業(yè)本》第19課第5題小練筆:作者從三個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談談你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理解,并寫下來。一開始,學生對生命的感受空洞無物,或是完全忽視了課文最后一段,只寫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或是只寫了對這段話的理解,而缺乏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表達上有些混亂。于是我引導學生先寫一寫對這段話的理解,然后再結合自己的體驗來談談對生命的思考。經(jīng)過修改和調(diào)整,學生這樣寫道:“每個人都是生命的主人,都有權利享受生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界。只要你能做一些有益于大家的小事,那你的生命就會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不要讓自己的生命一文不值,熱愛這單單屬于自己的唯一的生命吧!”“生命很短暫,生命的價值在于我們是否好好利用生命、珍惜生命。昨天玉樹發(fā)生了地震,有許多被困人員自救,讓我深深感覺到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如果我能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來,做很多有意義的事,那我的生命也會是很有價值的,也將會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