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wǎng)絡的盛行,供教師參考的教學資料五花八門,各類教案也層出不窮,備課資源的豐富確實給教師備課帶來不少便利,但是有些教師因而不思考鉆研,信手采用,導致教學內容不當,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作為一個語文老師,首先必須用好手頭的語文書,只有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合宜的教案來,教學才會有的放矢。人教版低段語文教材雖然不如高段教材提示教學內容那么明顯,但是,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去細細“讀懂”它,低段教材其實向我們透露了很多的教學內容信息。
一、從“單元導語”選擇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每個主題單元的開頭,總有一段話能突出該單元的中心內容,使讀者在短時間內了解該單元的專題、學習要點和學習方法等內容,這段話就是單元導語。這是一塊重要的教學資源,作用之大顯而易見。但在實際教學中,忽視單元導語的情況并不少見。“導語”還需“導”,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單元導語的教學資源,使之成為閱讀課教學內容選擇的好材料、好向導。
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本單元是要圍繞秋天的主題展開教學的,那么我們可以設計這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積累秋天的詞句,并試著用他們贊美秋天,也可以利用“秋游”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說秋天的與眾不同,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與秋天相關的美文,背誦贊頌秋天的名詩。
二、從“泡泡提示”選擇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教材的課文同以往的老教材課文有很大的區(qū)別,它插入了許多以“泡泡”方式呈現(xiàn)的提示語?!芭菖萏崾尽辈皇茄b飾或點綴,而是編者精心設計的。之所以這樣呈現(xiàn),意在啟發(fā)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延伸,同學習伙伴互相交流、討論,這里隱含了具體的教學內容。
低段“泡泡提示”對教學內容的提示有如下幾種類型:有詞語理解的提示,如二年級下冊12課《北京亮起來了》的“泡泡提示”:“我知道‘猶如’是什么意思”;有想象說話的提示,如二年級下冊13課《動手做做看》的“泡泡提示”:“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可能會說……”;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提示,如二年級上冊《我是什么》的“泡泡提示”:“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有積累拓展的提示,如二年級下冊17課《古詩兩首》“泡泡提示”:“我給大家背一首自己學的古詩”;也有課外實踐的提示,如二年級下冊16課《充氣雨衣》“泡泡提示”:“我們也動動腦筋,做個小制作,好嗎”……這些提示雖然小但很實用,告訴我們課堂上教什么。
根據(jù)這樣的提示,我常常會設計一些特別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們學得興趣盎然,又深入到位,可謂一舉兩得。
三、從“課后題”選擇教學內容
課后題是為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作業(yè),是教學內容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這是專家們在編寫教材時獨具匠心之處,作為教師,我們切不可忽略它的重要作用。
當拿到一篇課文后,我們一定要看看課后題,它對我們選擇本課的教學內容起著關鍵的作用。
比如,二年級上冊《假如》課后題有這樣兩道: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讀讀說說: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給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第(1)題,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2.分段感悟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做到悟中有讀,讀中有悟;
3.練習背誦:采用分段背、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分組背、男女分角色背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背于心,最終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
第(2)題的練習是穿插在第一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
1.在初讀課文,理解大意后,出示句式:我要給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2.在感悟朗讀了三個自然段后,又出示句式:我要給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自由運用這樣的句式說話:如果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給誰什么東西呢?
以上教學內容中滲透了課后題的訓練,學生既樂于接受,又明白如何自學一篇課文,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四、從“課文插圖”選擇教學內容
低年級的課文,為了使語言文字更加生動形象,也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每篇課文基本上都有插圖,所以如何利用好插圖也是我們選擇教學內容的策略之一。
如二年級下冊12課《北京亮起來了》,文中的插圖展示了北京城的美麗夜景。與之相對應的第二自然段當然也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內容:
1.看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這樣美麗的夜景,你想用什么詞去形容它?(好詞積累)
3.再去讀課文,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4.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讀感悟,結合插圖理解“川流不息、從天而降、光彩奪目”等詞,并再次積累這些好詞,理解比喻句“川流不息的車輛,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找出車燈閃爍的街道與銀河的相似之處。
5.試著看圖背誦第二自然段。
6.脫離圖片想象畫面,再次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師的因勢利導,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其教學效果往往比單純學習課文要好得多。由此可見,利用好插圖對語文教學大有益處。
?。ㄘ熅幭奶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