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語言的好壞,直接受思維的制約。思維的有序,決定語言的條理。思維的深度、廣度,決定語言的容量。訓練學生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就必須從思維訓練的角度,給學生以具體方法的指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過觀察和比較,使學生懂得什么是“具體”
教師無不要求學生“作文要具體”。其實,學生并不懂得什么樣的文章、什么樣的句子是“具體”,當然也就無從下手,不知朝哪個方向努力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引導學生觀察同一意思的不同表達,比較這些句子的優(yōu)劣,使學生從觀察和比較中,先“悟”出什么樣的文章、什么樣的句子才是“具體”的。
【例句1】年輕人把神鳥捉住了。
【例句2】年輕人像猴子一樣,敏捷地爬上樹,悄悄地靠近神鳥,趁神鳥正唱得高興的時候,迅速地伸出手去,把神鳥捉住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難看出,例句1與例句2的內容完全一樣,但給我們的感覺卻不相同。例句1干干巴巴,例句2讓人讀過之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經過這樣一比較,學生就明確了具體句與非具體句的區(qū)別。什么叫具體句?能讓讀者看得見、聽得清、摸得著、嗅得出來的句子,就叫具體句;反之,就叫不具體句。
二、通過比較和分類,使學生懂得把句子“寫具體”要因描寫對象而異
【例句1】:兩個書包的圖案一樣。
【例句2】:陳小敏走進了教室。
在上面這兩個句子中,第一個句子是事物句,因為它所表現的對象是事物,準確地說,它所表現的對象是“兩個書包的圖案”;而第二個句子是人物句,因為它所表現的對象是人物,是“陳小敏”這個人。從表現對象上說,句子可以分為事物句、人物句。
事物句可分為動物句、植物句、景物句等。如:
(1)我國捕獲過一頭8萬多斤重的鯨,有17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肥豬那么重。(動物句)
(2)那密密實實、郁郁蔥蔥的葉子下,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掛滿了架,有的紫紅色,有的青綠色,像瑪瑙,似翡翠。(植物句)
人物句又可分為外貌句、神態(tài)句、語言句、心理句、動作句。如:
(1)她神采奕奕,嘴角眉梢間掛著常有的微笑。(神態(tài)句)
?。?)我想:老師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呀?(心理句)
?。?)同學們高興得手舞足蹈。(動作句)
三、教學生運用不同思維方式,掌握把句子“寫具體”的不同方法
?。ㄒ唬┧季S聯(lián)想法:聯(lián)想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思維方法。要把一個句子寫具體,實際完全可以借助這種思維方法。
?、傧嗨坡?lián)想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征。
如:這座橋彎彎的。
改寫:這座橋彎彎的,像月牙兒一樣。
?、谙嚓P聯(lián)想法,依據當前事物想到相關的人、事、詩文,豐富文章的意蘊。
如:春雨下起來了。
改寫:春雨下起來了。這雨,多么有靈性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雨,多么溫柔啊——“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雨,多么悠閑啊——“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巯笳髀?lián)想法,取其形似或神似之處,形成象征聯(lián)想,深化文章的主旨。
如:蒲公英依然活在墻角里。
改寫:天??!那株蒲公英依然活著!它比那天更精神了些。它的葉子綠油油的,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粗壯的葉脈。它的莖更挺拔了,我驚奇地發(fā)現它的莖上頂著一朵金燦燦的小花,那破裂的墻縫中透進來的微弱的陽光迎著它的“臉頰”。我看著它,我徹底地被它征服了。它是那樣堅強,樂觀;它對生命是那樣真摯,熱情。對呀,它就像那些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們,黑暗、陰冷沒有打退他們對生命的渴望。他們頑強地,樂觀地活著,活得燦爛,精彩。
?。ǘ┧季S分析法:把一個事物整體分為幾個部分。學生寫句子常常因缺乏這種分析而寫得不夠具體。為此我教給了學生幾種具體的分析方法。
?、儆镁唧w的事件代替概括的敘述,文章就會充實起來,人物的形象也會鮮活起來。
例如:老師脾氣特好,待我們就像大姐姐一般。
改寫:老師脾氣特好,待我們就像大姐姐一般。即使我們做錯了事,甚至惹了禍,她也從未發(fā)過火,而總是用她那潺潺流水般的語調開導我們。記得那次我們在她的畫室里玩,不小心弄灑了她的水彩,還把她那幅即將創(chuàng)作完畢的春景圖給污染了。我們心知闖了大禍,呆呆地望著她。她的臉上,瞬間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表情。隨即她迅速走到我們跟前,輕輕撫摸著我們的頭說:“沒事的,不就是一幅畫嗎?老師是專業(yè)的,再畫一幅不就完了嗎?”她故意說得那么輕巧??晌覀冎溃欠嬍撬脦讉€星期畫的呀!
②用“總分”的方法分析描繪,層次分明,內容豐富。
例如:下過幾場蒙蒙細雨后,春天來到了。
改寫:下過幾場蒙蒙細雨后,春天來到了。瞧,牛毛似的細雨落在屋頂,屋頂上籠罩了一層煙霧;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