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新課標指出,低年級要上好說話課,有計劃地進行說話訓練,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以及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積極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說話訓練機會,并教給學生多種辦法,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
一、 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想說
“興趣是活動的原動力”,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苯Y合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實踐中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口語交際《春天來了》的教學中,因時值初春,我將學生帶出教室,走出校門,到附近的田野里去找春天。引導學生在途中觀察春天的景物,然后回教室開展“比一比”的說話游戲,把找到的春天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找到的春天最美,愛畫畫的同學還可以把看到的春天畫下來,向自己的好朋友說說畫中的美麗景色。學生邊玩邊學,其樂無窮。
2.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語文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問題探究,角色表演,聯(lián)系生活,多媒體再現(xiàn)等交際情景的創(chuàng)設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說話的內(nèi)容,提高訓練的效果。如在口語交際《借東西》教學的一開始,我用多媒體演示這樣幾種情景:(1)美術課上,小紅忘了帶膠水。(2)中午吃飯的時候,小英發(fā)現(xiàn)自己沒帶勺子。(3)放學時,下起了大雨,小剛沒帶傘。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假如你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辦呢?這一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學生豐富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引起觀察和思維變化的情景,從而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的說話興趣。
3.講故事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外界事物只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如果用生動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故事情節(jié)中,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如教學《小馬過河》一課,我先出示相關的掛圖,要求學生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我還在故事中穿插表演,隨后提問:“這個故事好不好聽?你最喜歡哪個情節(jié)?把他說出來行嗎?”于是,學生躍躍欲試,暢所欲言。
二、 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說
當學生有了想說的欲望時,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讓學生會看,會想,會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調動多種感官,獲取第一手資料。
正如托尼·斯托爾維爾所說:“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他,聽他和感覺他?!崩缭诳谡Z交際《我最喜愛的水果》的教學中,我把多種水果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最后我切開這些水果,讓學生親口品嘗。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學生對自己喜愛的水果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愛的水果時,學生就都能從顏色、形狀、味道等幾個方面去介紹,而且大膽主動。
2.準確運用詞語,做到條理清晰。
當學生學會細致地觀察,準確地理解和豐富地想象后,便為說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表達上用詞準確,句子規(guī)范完整,說得流暢一些,還要注意滲透順序意圖,開頭和結尾的方法等。
三、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愛說
學生對說話有了一定的興趣,教師就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說話訓練機會,讓他們愛上說話。
1.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從人類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來看,兒童時期的想象思維是很發(fā)達的。根據(jù)這樣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使他們在自我創(chuàng)造的喜悅中產(chǎn)生說的欲望,并且有話可說。
2.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
低年級課文大多比較簡短,學生可發(fā)揮的空間很大。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例如在教學《騎牛比賽》一課中,我提出問題:“那位騎手為什么沒從牛背上摔下來呢?你能想象出他平時訓練的情景嗎?”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因為他的技藝高超,有的說因為他平時訓練很認真,很刻苦。后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更是各不相同,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且有創(chuàng)意。
3.借助課文插圖。
新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圖,這是進行表達能力訓練的最好素材。教學中應經(jīng)常利用插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其內(nèi)容。如在《陳毅探母》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2,然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說完之后再跟課文進行比較,理解“一邊……一邊……”的意義和用法,使學生在比較中較好地運用了新詞語來表達,無形中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4.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片段。
教學童話色彩較重的課文時,我常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片段,讓學生扮演課本劇中的人物,引導他們進行角色對話,增加對話內(nèi)容,表演動作。這樣,學生不再覺得說話困難了,而是爭著說,搶著說。如對《蘑菇該獎給誰》、《螞蟻和蟈蟈》等課文的教學時,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編課本劇,讓學生演演、說說,學生們的表演與表達欲望高漲,從而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勇氣。
總之,在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訓練中,教師應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并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做到暢所欲言,想說就說,從而為下一階段的看圖作文做好充分的準備。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