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也是閱讀的基礎(chǔ),有了一定的識字量,才能順利地閱讀。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質(zhì)量,化枯燥為興趣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識字
由于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他們的認知必須依靠最簡單、最基礎(chǔ)、最直接的認識過程——感知活動來認識世界,他們需要借助視覺、圖形知覺等獲得知識,因此,越是具體形象的東西,越能喚起低年級學生的無意注意。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用好直觀教具。例如:教學生“籠”字。出示實物一根竹子和龍的圖片,然后教師演示在一根竹子下面掛著一條龍,就是燈籠的“籠”字。學生就能把不容易記住的字與具體的物體聯(lián)系起來,新的字就這樣掌握下來了。
二、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識字
游戲是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活動,能滿足兒童的多方面發(fā)展的需求,游戲?qū)和泻艽蟮奈?,游戲也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游戲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學過的字很快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巧妙利用游戲讓學生樂學、喜學,有主動的學習愿望,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如將“貼膏藥”、“補補丁”、“摘蘋果”、“對口令”、“找朋友”等游戲,引入課堂,可使學生更好地輕松地學習生字。
三、利用謎語,感受識字的樂趣
學生對字謎非常感興趣,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字謎幫助學生識字呢?通常我會先出一些謎語給學生猜,然后再出示一些簡單的好編的字,讓學生自己去編謎語。如:我先出謎語“牛走獨木橋——生”、“翻過兩座山——出”、“一人門里躲——閃”,讓學生猜后,再出一些簡單的好編的字讓學生自己編謎語。學生常常爭先恐后地搶著編。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印象深刻地記住了生字,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四、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識字
小學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可利用簡筆畫手段來喚起學生積極而豐富的再造想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從而對所識的字進一步地深刻理解和記憶。我國的大部分漢字是象形字,而這些象形字來源于圖畫,不少字仍保留起初造字的形象,如在教“山石田土,日月水火”等字時,我畫出簡筆,學生依形識字,很快就記住了。又如學習“間”字,我畫一扇門并在門里再畫個太陽,學生就很容易地記住了“間”字,而且會記得很牢。
五、在生活中讓學生獲得識字機會
識字不拘泥于課堂之內(nèi),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鄙钪杏泻芏嘧R字的機會。怎樣將識字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師應(yīng)該在生活中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識字的有利條件。如我們在生活中會看到各種食物包裝、廣告單、報紙等上面有很多漢字,就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字剪下來,編成一本“課外識字本”,這樣學生就可以從中學到的不少的課外漢字了。
六、運用競賽幫助學生記住難認難寫的字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采用競賽的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如我常常把學生分成四個組,贏的一組可以獲得“識字之王”組。我先將比較難認難寫的字拆開,將偏旁做成蘋果卡片掛在教具的樹上,如“錄”、 “牙”、“羊”、“票”、“采”等,然后把另一半做部首的字做成頭飾分給學生,如“石”、“穴”、“魚”、“風”、“足”等,讓他們到樹上摘下蘋果卡片,然后蘋果卡片與頭飾上的部首合起來就是一個新學的合體字。學生興趣很濃地搶著去樹上找蘋果卡片,這樣不但讓學生認識了難認難寫的生字,也能夠使學生愿意學,積極地學,培養(yǎng)了他們對識字的興趣。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在課堂中教師應(yīng)充分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幫助學生識字。在課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識字的有心人,見到什么字就認什么字,使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責編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