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課程的深入實踐,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少是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關(guān)于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反恩、總結(jié),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解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一、重心前移。課前預習是有效教學的基礎(chǔ)
當前,教師更多關(guān)注的是上課本身及課后的補漏,這樣的教學是重心后置的。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使教學的重心前移——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預習就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先學習新課的內(nèi)容,做到初步了解,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的問題,這樣在教師授課時學習的針對性就更強了。教師可以每節(jié)課后安排預習作業(yè),以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下一節(jié)課上課前進行預習檢查,讓學生形成預習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比如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為閱讀掃清障礙;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用鉛筆寫下每段的段意,再回答課后的問題。這樣,課堂的針對性就會更強,教學的效益就提高了。以預習《夾竹桃》為例,預習作業(yè)除了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外,還可以緊扣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边@一中心句提問: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這樣,學生至少看了幾遍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二、感情朗讀。是學生走進文本的有效途徑
現(xiàn)實中的語文課堂,學生讀文本的時間是短暫的,是為講讀課文服務(wù)的。教師通常的教學步驟是:初讀課文三四分鐘的時間(有的教師還要求快速讀,讀后說感受),接下來,讓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概念、觀點在課文中找出有助于求證的有關(guān)重點詞句。找到這些詞句后交流讀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最后把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出來。結(jié)果通常是學生找的時間短,如蜻蜓點水;交流的時間長,像馬拉松賽跑;感情朗讀更是一帶而過,似夏日陣雨。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比绻械膶W生課文還沒讀正確、讀透,就讓他說理解、說感受,往往就是牽強附會,一知半解,然后就是教師使出渾身解數(shù),引導再引導,最后,又擠占了感情朗讀的時間。所以,語文教師應(yīng)懂得“偷懶”,延遲開講,重視初讀,讓學生讀好了書,再開始講。教師檢查初讀應(yīng)比如何開講更重要,讀好書,才是講的開始。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事無巨細的講解浪費了大量時間。實際上有的地方只需通過指導朗讀便可迎刃而解。例如在學習《番茄太陽》最后四個自然段時,我組織學生認真地去研讀文中的每個詞、每句話,要求學生把文中的“我”當作自己去感受、去體會。我們循著作者的眼睛“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那是因為盲姑娘“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都得到“我耐心地回答”后的快樂顯現(xiàn)。我們知道,“明明”雖然自己先天性雙眼失明,可她堅強,樂觀。當我們隨著作者彎下腰聽到“阿姨,——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時,我們的淚也跟著作者“嘩地一下子流了出來”。這是我與學生共同感受到了課文情感的沖擊,產(chǎn)生了心靈共振。也是因為盲姑娘知道別人為她捐獻了眼角膜,她也要像好心人一樣去進行愛的傳遞時而感動萬分?!懊髅鳌彪m然與“我”分別了,可她那“天使般的笑臉,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這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到“明明”那活潑開朗、純真善良的心靈,就像她所觸摸到的“番茄太陽”那么美麗,那么溫暖,永遠留在“我”的心里。此時的課堂出現(xiàn)了“忘我”的境界,那良好的感悟,善感的心靈,美好的品質(zhì)在同學的感情朗讀中逐漸積聚,逐漸凝練,進而逐漸升華。
感情朗讀是學生走進文本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佳方式。讀,往往比講,比寫,更重要。
三、“大道至簡”,簡單是使教學走向真實、豐滿的有效
策略
高效的語文課堂,一定是簡潔而又有實效的,正如于永正老師說的:“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备咝У恼Z文課堂一定要順應(yīng)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用整合的思路和整合的問題,將教學過程簡約化。整合的問題覆蓋面一定要大,要有思考的價值,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簡潔明了,符合學生的需要。薛法根老師在執(zhí)教《螳螂捕蟬》時,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1.默寫四組詞語,然后聽老師講“螳螂捕蟬”的故事,并借助默寫的詞語復述故事。2.完整地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討論:那個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勸。3.課文表演。先練讀對話,再就當時情境寫臺詞,兩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做導演。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潔明晰,以發(fā)展語言、運用語言為主線,把復述、朗讀、感悟、想象、表演巧妙整合,使學生充分地展開聽、說、讀、寫的語文活動,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
在當下的語文課堂中,為了提升課堂品位,有些教師進行所謂的“深度閱讀”,可結(jié)果是有深無“度”;有些教師的所謂“人文挖掘”,使學生過于“高雅”而一頭霧水;有些教師“資源開發(fā)”,使學生太多的旁征博引而暈頭轉(zhuǎn)向……其實,深度閱讀、人文挖掘、資源開發(fā)等都沒有錯,但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獨領(lǐng)風騷”,卻排擠了本來屬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簡約的課堂并不簡單,它減去的是花哨,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以及基本技能的訓練。簡約而不簡單,還給了我們一個高效的課堂!
四、因勢利導,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靈活高效練筆
作文教學往往是教師頭疼,學生害怕。一些教師希望通過大量的訓練達到提高的目的,結(jié)果造成學生無話可寫。為了提高寫作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清楚在什么時候?qū)?,學生一定要知道自己將要寫些什么。而基于課堂教學的有指導的“寫”是靈動的,更是高效的。
我們所教的課文,有的片段堪稱寫作的模板,可以讓學生套著寫。課文《臺灣的蝴蝶谷》中有一段:“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十分壯觀。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這一段脈絡(luò)清晰,先總后分,靜動結(jié)合,比喻貼切,可讓學生仿造也來寫一處美景。
有的課文情思細膩,撥動人心弦,學完可趁熱打鐵,讓學生觸文生情,寫自己的文章。我在教完課文《第一次抱母親》后深情地說:品讀了課文,相信每個同學都會想到自己的母親。時代不同,家庭不同,但母親的愛是亙古不變的。我想每一位同學都有許多深切的感受、許多珍貴的回憶和許多樸素而美麗的故事。給你們10分鐘時間,寫一個蘊含深厚母子親情的片段,題目叫《母子情深》。此時,學生有感而發(fā),寫得很投入。
而課文中大量的文本空白足以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不失為練筆的好機會。蘇教版課文《孫中山破陋習》有一段:“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見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弊髡卟]有具體描寫姐姐是如何痛苦的,可讓學生感同身受地體驗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與文本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chǎn)生共鳴,道出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試著將姐姐為什么痛苦以及痛苦的樣子寫出來。
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漷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應(yīng)有的發(fā)展,也是低效或無效教學?!?br/> 課堂永遠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主陣地”,永遠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戰(zhàn)場”,因而,我們只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語文教學才能詩意地棲息在課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