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熱情空前高漲。當前,要認真解決教師從事教科研,如何提高課題研究實效性的問題。要分析教師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其產(chǎn)生原因,研究提高教師課題研究實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0-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1)06-0007-03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是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作指導,選擇教育教學領域有價值且有待解決的問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有效表達等推廣應用成果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是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需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以課題研究作為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面對廣大教師對課題研究所表現(xiàn)的極大熱情,筆者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實踐中感到,引導教師切實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是當前中小學教科研工作迫切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選題過大,表述不規(guī)范。
例如 “自主學習方式與心理發(fā)展應用”這個課題,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其一,心理發(fā)展涵蓋的面太大,它包括認識、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多個方面,選擇這樣的課題,研究難以開展;其二,課題名稱表述不規(guī)范,應改為“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這樣就比較準確、清楚地概括了課題研究的對象——中學生和研究的問題——自主學習方式。
2.課題界定不明確。
例如“培養(yǎng)初中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習慣與策略的實踐研究”、“構建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師生關系研究”等課題,都缺少對“創(chuàng)新性學習”、“課程標準下的師生關系”等核心概念明確、清晰的表述,由于概念界定不清,在研究過程中造成了研究目標的偏離和研究范圍的擴大或縮小。
3.研究目標不適當。
有些課題的研究目標不準確、不具體;有的研究目標不明確;有的研究目標過多,但主攻方向不明確,重點不突出。例如,一位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中,制訂了這樣的研究目標:(1)通過課題研究,逐步確立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觀,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2)通過課題研究,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使英語課堂成為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課堂;(3)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能夠自主有效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生生互動、互助友愛、合作學習的品質(zhì)和能力,實現(xiàn)同步增長。顯然,這樣的目標不是研究目標,而是工作目標。按照這樣的目標,無法扎實、有效地開展研究。此課題研究目標可擬寫為:(1)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2)探索體現(xiàn)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3)構建體現(xiàn)師生互動的評價機制。這樣,課題才能做得有深度、有實效。
4.文獻綜述不充分。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掌握與自己研究內(nèi)容相關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tài),不了解他人在自己研究的問題上已經(jīng)做過哪些重要工作,還存在什么問題。課題研究的文獻綜述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如果不重視或缺乏對他人在本課題研究現(xiàn)狀的了解,很容易導致重復研究,也就很難談得上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
5.研究方法欠科學。
教育科學研究的主要過程包括選擇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獲取研究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資料(數(shù)據(jù))分析、總結撰寫論文(報告)。其中獲取研究資料(數(shù)據(jù))的方法主要有調(diào)查法、文獻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經(jīng)驗總結法;進行資料(數(shù)據(jù))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定性分析(價值分析)、定量分析(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處理)?,F(xiàn)實中,一些教師因為對課題研究方法不熟悉,研究、提出的觀點不是來自于對研究資料的分析,而是工作經(jīng)驗的簡單堆積,缺乏充分的依據(jù);再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缺少定量分析,缺乏詳實的論據(jù)材料。由于不能有效運用課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6.對研究成果缺乏提煉和總結。
很多教師在研究中不善于提煉和總結研究成果。有的研究報告的格式不規(guī)范,研究成果與研究目標不能統(tǒng)一;有的課題沒有經(jīng)過實效研究,結論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撐,研究成果顯得蒼白無力。
二、課題研究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校領導對教育科研工作的態(tài)度以及重視和支持的程度,學校整體的科研氛圍,必要的資料、設備、經(jīng)費等。而就教師而言,其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1.教育基本理論知識欠缺。
據(jù)調(diào)查,在回答“您讀過的教育理論書籍、期刊有哪些”這一問題時,80%以上的教師沒有填寫教育理論著作,一位教師研究的課題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研究”,在結題論證答辯時,當問及教師教育心理學上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了哪些策略時,教師無言以對。上述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教師在教育基本理論知識上的欠缺。
2.教育科研方法不熟悉。
據(jù)調(diào)查,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教育科研方法的選擇重視不夠,對教育科研方法知識的儲備不足,缺乏用科研理論指導課題研究的實踐。
3.進行教科研的目的不正確。
部分教師盡管在熱情地“做課題”,但并非真正出于研究目的,而是為了評職、評先的需要,課題研究存在著形式化和虛假化現(xiàn)象。
三、課題研究提高實效性的措施
1.樹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理念。
所謂教育科研就是在教育實踐中探索符合教育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教育教學實踐的一種行為形式。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日常工作其實就是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疑難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研究的課題。教師從事課題研究,就應該從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出發(f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通過課題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際上,當前大力提倡教師人人有課題,就是為了使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研究融合起來,使教師的研究以任務驅(qū)動的形式展開。因此,教師要樹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觀念,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研究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圍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不斷地學習、探索、實踐、總結,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能。
2.重視課題選擇,選準研究方向。
選擇課題就是提出問題,選題實際上是對研究的方向和范圍的一種規(guī)定和限定。中小學教師的課題研究要根植于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實踐,貼近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教師要解決的問題實質(zhì)上都是教育教學的問題。因此,課題研究的重心應放在教育教學問題上。通過研究,提出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的策略,并放到實踐中進行檢驗,把檢驗的結果科學地表述出來。只有當教師所選擇的研究課題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與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緊密相連時,才會生發(fā)研究的渴望與激情。
3.掌握研究方法,深入開展研究。
學習是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前提條件。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就應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統(tǒng)計學等相關的理論知識,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及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般講,選擇一項課題進行研究時,首先要弄清五個問題。
?。?)本課題研究前人或他人已做過哪些工作?即通過文獻檢索,掌握所研究課題的歷史和現(xiàn)狀。
?。?)我的課題研究要做什么?即研究此課題要解決什么理論或?qū)嵺`問題。
?。?)我的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即確立課題研究的目標,并分解目標,使其具體化,變成可操作的研究項目。
(4)我的課題研究計劃怎樣做?即確定課題研究依據(jù)的理論,選定的內(nèi)容和采取的研究方法。
?。?)我的課題研究進度如何安排?即劃分課題研究階段,明確階段任務,預期的研究成果及其表達形式。
一些學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采用了讀書報告會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它是豐富教師理論素養(yǎng),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鑒。
4.注重研究過程,提高研究實效。
對中小學教師來說,課題研究的難點是研究過程的行為操控,教師在課題研究的操作上,大致應遵循以下程序:一是選題;二是查閱文獻資料;三是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四是撰寫開題報告及召開開題會;五是實施研究即運用各種研究方法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召開各種研討交流活動,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及召開中期論證會,不斷地學習、積累、反思、總結;形成成果;六是撰寫研究報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課題研究的步驟,其界限并不是截然分開的,一個步驟做過之后還會有往復。在這里,特別強調(diào)三種行為。
?。?)開好課題研討會。課題研討會是課題組成員及時解決研究中的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一般應每兩周召開一次,主要是匯報、交流在課題研究中所做的工作,討論在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安排好下兩周的研究工作任務。
?。?)上好課題研究課。課堂是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題研究課是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上好課題研究課,應根據(jù)課題研究的目標,把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課后及時與課題組成員進行交流、研討,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探索更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
(3)做好課后反思。反思是激發(fā)教師教育智慧的源泉,進行反思才能使教師成為有思想的行動者。教師要帶著自己要研究的問題走進課堂,帶著研究的心態(tài)進行階段性、經(jīng)常性乃至每節(jié)課的反思,要經(jīng)常進行自我檢查,檢查研究計劃的落實情況和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問題,以通過課題研究,逐步使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
總之,課題研究是一個系統(tǒng)的、科學的、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只有用先進的理念做指導,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實施規(guī)范研究行為,腳踏實地去實踐,才能有所收獲,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