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計算機的介入可以把文字、圖像、影視片斷、聲音、動畫等各種媒體信息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使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豐富了閱讀信息,改變了教學方式,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從而發(fā)展學生智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語文閱讀;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1)03-0028-02
隨著計算機在現(xiàn)代社會的廣泛運用,從學校來說,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勢在必行。
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人文素養(yǎng)以及道德情操。然而,由于語文文本內容具有多樣性、層次性、復雜性和抽象性,如果僅僅憑教師的講解,很多學生可能無法真正理解和內化知識,自然也就不能與文本中的意境、思想境界產(chǎn)生共鳴。針對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計算機教學適時地發(fā)揮出自身的功能。
一、計算機的運用激發(fā)了閱讀興趣,提供了對閱讀的幫助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于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在各科教學中無不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列為首要任務。語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利用LOGO中的繪圖語句或用Windows中的畫筆及PowerPoint產(chǎn)生生動有趣的畫面,或直接利用CAI的豐富直觀的畫面和圖形動畫等,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同時,計算機可以為我們提供閱讀幫助。當我們急需某一方面的知識時,可能要去圖書室查閱或詢問他人,費時費力,很不方便,計算機閱讀則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可立即為讀者提供幫助。例如,給一篇文章劃分段落,那么這時就需要劃分段落方面的知識,而恰巧學生此時忘記了,計算機對此會立即給予幫助,只需按下“HELP”鍵即可。而這只在十幾秒鐘或幾秒鐘內即可完成。如此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
二、計算機的運用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運用多媒體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難,從而降低難度,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計算機的存儲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的存儲量還要大,也就是說,計算機可供的閱讀量大。我們平時的閱讀只限于書本,且有時還要到圖書室去查找資料,這樣一來,不但閱讀面狹窄,也難于提高閱讀效率。利用計算機閱讀,能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從而使學生獲取大量的、豐富的知識,由此,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計算機的運用延伸了文本內涵,拓展了知識視野
語文閱讀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而要透過文字來捕捉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并通過此番閱讀的過程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思想水平。因此,語文閱讀教學要依托計算機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地延伸文本內容,向學生展現(xiàn)一個視域廣闊、內涵豐富的知識世界。當徜徉在這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氛圍中時,學生便能自然而然地樹立起健康的審美意識、優(yōu)良的人文情懷。
每一篇課文,都與一定的時代環(huán)境、個人情感相關聯(lián)。閱讀文章的過程,便是追溯往昔、接近作者的靈魂深處的歷程。如果語文閱讀不關注文本產(chǎn)生的那個年代、不考慮作者的環(huán)境因素,那么閱讀的價值便要大打折扣。所以,計算機輔助教學要縱向或者橫向地體現(xiàn)文本的“外界”,讓學生全面地理解文本內涵與價值。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觀念,學習、使用新知識、新技術,把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引進課堂,恰當運用多媒體的錄像、投影、錄音、音樂等手段,以及直觀形象、動態(tài)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xiàn)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于瑞波,于建芳.淺談計算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越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20):94.
[2]杜九齡.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時代教育,2009,(4):188.
?。?]賀會宗.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育,2007,(12):5.
【責任編輯 王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