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立足于大學文化建設的社會現實需求和大學自身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深層次挖掘大學文化固有的動力,正確審視大學文化面臨嚴峻挑戰(zhàn),進而深入研究實施強化大學文化建設的有力舉措。
關鍵詞:大學 大學文化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5-085-02
大學文化是師生共建、共享的一種精神氛圍。它對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導向、約束、規(guī)范及教育的功能。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大學師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識技能、行為規(guī)范等,對師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理性思考大學文化建設固有的動力
文化建設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大學最具特色、最明顯、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一方面以制度規(guī)范形式,依存于校風;另一方面,又以價值觀念形式存在于個人身上,體現在學校全體成員的個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奮人的情緒,激勵人的意志,調節(jié)人的心理,規(guī)范人的行為,發(fā)揮著社會規(guī)范和風氣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種融愛國、科學、倫理、民主為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文化新模式。
1.大學文化建設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需求。大學文化的建設日益受到社會各界極大關注,是經濟和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而大學在服務社會、推動科技工作面向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發(fā)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開發(fā)及科技成果產業(yè)化等方面理所當然作為主力軍。大學文化在其中發(fā)揮了極大的催化作用。
大學的另外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培育高素質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求。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是個緩慢而又可持續(xù)的過程,因此大學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則更要具有緊迫性和超前性,實踐證明大學文化精神總是緩慢地對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的需求作出反應。這正是因為大學文化精神對師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的影響與作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過程,特別是當萬千學子步入社會時,才能將集先進性、導向性、時代性于一體的大學文化精神作用于社會各行各業(yè),從而產生大學文化精神的輻射力。
2.大學文化建設是大學自身建設的現實需要。當下,我國相當一部分大學僅關注于“學生數量規(guī)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結構的改善,功能的強化”兩方面的工作,但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學最根本的育人職能。在育人目標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大學文化精神,而大學文化精神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是大學文化精神,大學文化精神是強化以人文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是突出育人為根本教育職能的關鍵,是實現大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所在。只有良好的文化精神,才能有效推動大學精神合理構建,才能有效催進大學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正確審視大學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隨著改革和發(fā)展的不斷深入,社會上存在著不少的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是絢麗多彩的,雅俗并存的,許多不利于青年學生成長的負面文化,正在影響著身心尚未成熟的他們??傮w說來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有三:
1.大眾傳媒文化充滿吞噬性。伴隨著都市化報紙的興起和廣播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大眾傳媒文化現象越來越受到關注:娛樂新聞的比例加大,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軟新聞在新聞報道中大行其道,關系到國計民生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硬新聞大大減少;嚴肅的新聞被娛樂的手法加以軟化而包裝成“娛樂信息”,新聞事件的戲劇性懸念或煽情性刺激性的方面被強化,新聞越來越故事化、文學化。大眾傳媒文化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內容上來看,硬新聞減少,軟新聞流行。媒體總是把公眾的注意力從重要的事務上引開,使那些無關緊要的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帶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聞、暴力事件、體育新聞、花邊新聞等軟性內容成為新聞的重點。對人們的切身利益有著重大影響的硬新聞卻在逐漸地減少,有關公眾利益的勞動權利、生態(tài)環(huán)保、高新科技、行業(yè)危機等方面的問題很少得到重視。即便有相關的報道,也會被淹沒在諸如性、丑聞和暴力犯罪這類煽情故事之中。為追求轟動效應,吸引受眾眼球,傳媒對娛樂圈的明星不厭其煩地大肆渲染,娛樂明星們一時間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談論的重要話題。二是從形式上來看,媒體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新聞中挖掘出娛樂價值,新聞取材上惹人眼球,報道角度上刻意獵奇,寫作手法上肆意渲染,即所謂的“硬性新聞軟著陸”。因此大眾傳媒文化必然對大學文化建設產生影響。
2.當下大學主流文化具有弱化性。大學文化未能在社會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原因是自身主流文化的分化和缺失,近年來,由于文化內容多元化、文化形式豐富化、文化載體多樣化的影響,大學師生產生了不同的文化需要。然而由于大學未能形成具有時代鮮明特色的文化,于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大眾文化、時尚文化、娛樂文化和消費文化不斷滲透,成為大學文化的主要成分,如好萊塢大片、韓劇、網絡文化、超女現象等文化元素的流行。這些文化的存在雖然有的內涵不深,品位不高,甚至是低俗的,但是由于具有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迎合學生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產生的逃避和困惑心理,因此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3.大學文化建設缺少規(guī)劃性。大學主流文化沒有顯示其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文化建設的放任自流,使得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沒有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建設,或者以其它形式而代之。常見有兩方面的誤區(qū),一是緊緊抱住傳統(tǒng)思想不放,內容老套,言必談及創(chuàng)業(yè)艱辛,生活匱乏,對新時代下的物質文明和社會進步視而不見;二是講大學文化建設簡單理解為思想政治工作中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過分強調自上而下的灌輸和重復宣教,導致師生的疲勞心理乃至逆反心理。這些錯誤認識必然導致文化建設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不能產生深入人心的效果。
三、著實加強大學文化建設的有力舉措
面對大學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要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加以優(yōu)化文化環(huán)境,著力創(chuàng)建適合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校園環(huán)境,加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huán)境施加積極的影響。在文化體制深化的新階段,更凸顯大學是社會文化的和諧景觀,應著力強化以下四個方面。
1.思想引領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關鍵。思想的引領作用,當不必答之。無論是國家的行政機構,還是社會的股份集團,無一不體現文化的引領和傳承。而這種文化的積淀和凝練,恰恰來源于頂層的思想引領。尤其是在大學中,思想的引領作用顯得格外重要。現代大學管理不能拘泥于陳舊的管理模式,不能只憑經驗和依靠行政指令,而應確立UGe/3OlVxmKU9boEmQaKgA==一個全新的辦學思想來指導辦學活動和規(guī)范辦學行為,以思想的清泉滋養(yǎng)師生、潤澤校園,引領師生走向幸福、追求卓越、創(chuàng)造和諧,引領學校內涵發(fā)展、跨越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
2.精神培育是大學文化建設的核心。大學精神是寬泛的,又是具體的。大學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無一不體現大學精神。這種精神是大學在長期的實踐中積淀、選擇、凝練、發(fā)展而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高度成熟并為大學成員一致認同的深層次主體文化,是大學組織及成員的價值觀、理想追求、思維方式、道德情感的集中體現,統(tǒng)攝并規(guī)范著大學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實質、特色及表現形式。另外,大學精神又是一所大學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源,也是一所大學給予學生人格影響的本質所在,它存在于“大學人”精神世界中,成為師生文化血脈中安身立命、終身受用的文化遺傳基因,對學校的發(fā)展和育人目標的實現具有導向和保證的作用。只有不斷地培育深層次的大學精神,大學的發(fā)展建設才能健康蓬勃。在大學文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堅定辦人民滿意的優(yōu)質高校的大學理想;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服務觀,竭誠為學生提供公平、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要強化創(chuàng)新意念,不斷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和科研創(chuàng)新;要樹立文化品牌意識,弘揚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精神;要擴大文化視野,融匯世界先進文化精華充實學校的精神文化體系。通過進一步的培育,使大學精神為一代代師生員工所認同、內化和傳承,進而成為個人發(fā)展成才的精神支撐和推動學校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文化推動力。
3.校園活動是大學文化建設的載體。校園活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影響、熏陶、塑造大學生,而大學文化的建設又與大學的每一人息息相關,校園活動在育人功效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不僅對加強青年學會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積極作用,還對大學文化的凝練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校園活動的質量、層次、內涵既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直接反饋,又是當下大學精神的真實再現。校園活動服務大學文化建設,大學文化又反作用于校園活動,二者相輔相成。要以廣泛性為導向,以傳承性為主旨,以創(chuàng)新性為突破,緊密結合時代特色,突出學生個體的能動作用,深化校園活動的覆蓋率、內涵性、品味性、時代性的建設。實現校園活動以點帶面的作用服務大學文化建設,使大學文化建設具體化、長期化、長效化。
4.網絡文化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延伸。隨著網絡時代的大發(fā)展,網絡信息、網絡陣地、網絡作用等已悄然演變成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在工作、生活的各個角落無一不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網絡文化可以生生動形象地傳遞訊息,還可以及時準確地記錄訊息,又可以無限隨時地查詢訊息,它對大學文化的建設具有延續(xù)性的補給作用。在新時期大學文化建設上,網絡文化的作用亦是功不可沒。要確保大學文化建設整體性不缺失,延續(xù)性不中斷,就要強化大學的網絡陣地建設,確保網絡陣地牢固化;就要強化網絡辦公服務水平,確保網絡服務功能常態(tài)化;就要強化網絡信息水平,確保網絡信息規(guī)范化。只有不斷完善、提高網絡的牢固化、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才能切實發(fā)揮網絡在大學文化建設上的補給作用,才能有效服務大學文化建設。
[基金項目:2010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0E066)]
參考文獻:
1.張永林,王輝.論大學文化的建設途徑.教育教學論壇,2010(1)
2.陳莉娟.大眾媒體對人的社會化的影響.新疆大學碩士論文,2009(5)
3.楊金鵬,董良奇.新聞娛樂化、公眾利益和傳媒責任.新聞界,2004(6)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