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霞
新生兒黃疸血清TORCH抗體檢測分析
張玲霞
目的探討分析我院住院新生兒黃疸血清TORCH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以指導臨床診斷治療。方法對該院黃疸新生兒156例,檢測TORCH-IgM,與對照組80例非黃疸新生兒相比較。結果黃疸患兒TO R C H-IgM陽性27例,IgM抗體檢出率17.3%,且以巨細胞病毒感染最多。非黃疸新生兒TO R CH-IgM陽性3例,IgM抗體檢出率3.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黃疸新生兒早期進行抗TORCH抗體檢測,能及時發(fā)現(xiàn)病原體,盡早明確新生兒黃疸病因,輔助臨床診療有重要的意義。
TORCH;新生兒;黃疸
TORCH是1971年Nahmias提出的一組易引起胎兒、新生兒和嬰幼兒急慢性感染和小兒致畸、致殘的重要病原體,包括弓形蟲(TOX)、風疹病毒(RV)、巨細胞病毒(CMV)、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SV-2)。近年來,有關TORCH感染致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F(xiàn)就本院住院新生兒考慮感染所致黃疸156例,檢測分析TORCH特異性抗體,并對其結果和臨床資料進行相關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兒科黃疸新生兒156例,其中男93例,女63例;非黃疸新生兒80例,男37例,女43例。
1.2 方法和儀器 抽取檢測對象靜脈血3ml并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測TOX,HSV-2,RV,CMV的IgM抗體,儀器為北京中石公司的SM-3型酶標儀及北京貝爾生產(chǎn)的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判定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黃疸組 TORCH陽性率17.3%(27/156),對照組TORCH陽性率3.75%(3/80),兩組TORCH陽性率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TORCH抗體檢測結果見表1。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癥狀,其中5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chǎn)兒都會出現(xiàn)黃疸,部分可發(fā)展成高膽紅素血癥嚴重者可發(fā)生膽紅素腦病導致永久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1]。TORCH感染可導致新生兒肝臟代謝功能下降[2],膽紅素體內(nèi)淤積,引起混合性高膽紅素血癥,其中間接膽紅素堆積過多,可通過血腦屏障彌散入腦組織而致腦細胞不可逆性損傷。本組資料中顯示156例黃疸患兒TORCH特異性抗體檢出率高達17.3%(27/156),較非黃疸患兒3.75%(3/80)高,提示臨床上黃疸嬰幼兒是進行TORCH特異性抗體檢測的重點人群,同時說明TORCH感染是導致患兒黃疸發(fā)生的常見原因之一。
母親TORCH感染后IgG抗體可持續(xù)存在,并可經(jīng)胎盤傳給胎兒,新生兒早期血清中IgG的水平基本反應了母體的IgG抗體的情況,我國CMV、RV及HSV感染又相當普遍,因而檢測黃疸患兒血清IgG意義不大,故本文僅對新生兒進行抗IgM抗體檢測。因IgM抗體不能通過胎盤,早期新生兒血清中IgM抗體陽性可作為胎兒先天感染或獲得性感染的依據(jù)[3]。
巨細胞病毒(CMV)是指一種人類皰疹病毒的,最大的雙鏈DNA病毒,是引起新生兒宮內(nèi)感染最常見病毒,占新生兒的0.5%~2.5%[4]。CMV是已知胎兒宮內(nèi)感染諸多因素中最多者,在新生兒經(jīng)產(chǎn)道感染中巨細胞病毒占60%以上,母親在早期感染CMV對胎兒影響更嚴重。胎兒感染CMV就有可能發(fā)生流產(chǎn)、死產(chǎn)、低體重兒、病毒尿癥、先天畸形、缺陷、全身CID導致死亡,智力下降,聽力下降等[5]。并可終生潛伏體內(nèi),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可嚴重復發(fā)而致命。本組病例組抗CMV IgM抗體檢測陽性率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故CMV感染與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關系最為密切。
弓形蟲是一種原蟲,廣泛寄生于人和多種動物體內(nèi)的有核細胞內(nèi),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近年來隨著人類飼養(yǎng)寵物的增多,本病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本組資料檢出1例TOX-IgM,應值得重視。先天性HSV感染絕大多數(shù)為分娩過程中感染,經(jīng)胎盤血行感染少見,故早期新生兒抗HSV IgM抗體檢出率低。本組資料未檢出HSV-2-IgM抗體,可能似在該地區(qū)病理性黃疸的致病中無特殊的意義。風疹病毒是一種在人群中廣泛存在的感染因子,是一種RNA病毒,主要經(jīng)呼吸道傳播,其感染概率與孕齡有關,孕期越早,感染胎兒的機會越多。
因TORCH感染易致胎兒畸形和胎兒期、新生兒期死亡,已引起廣泛關注[6]。且有時1~2年發(fā)病,對新生兒生長發(fā)育影響較大[7]。因此應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高度重視,不僅加強對孕婦的宣傳教育和監(jiān)測,做好產(chǎn)前檢查,可疑TORCH感染新生兒更應開展TORCH檢測,做到早干預早治療。ELISA法檢測特異性抗體,由于方法簡便,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能滿足要求,檢測時間短,其結果可作為黃疸患兒TORCH感染的初步診斷依據(jù)。為臨床及時區(qū)分黃疸類型,對黃疸新生兒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預防嬰幼兒核黃疸的發(fā)生,減少病殘兒的出生率及優(yōu)生優(yōu)育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崔焱,張宇俠,尹志勘,等.兒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27.
[2] 呂慶杰,聞德亮,李冠群,等.小兒巨細胞包涵體病組織中病毒抗原檢測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中華兒科雜志,1999,38(8):481.
[3] 方峰,董永綏.巨細胞病毒和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斷.中華兒科雜志,1999,37(7):397.
[4] 周曉云,許植之,趙衛(wèi)華,等.先天性TORCH感染的治療預后探討.新生兒科雜志,2004,19(3):112.
[5] Nguyen MT,Camenisch T,Snouwaert JN,et al.The prostaglandin recep-tor EP4triggers remodeling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t birth.Nature,1997,390:78-81
[6] 彭麗,王淑清,遲寶榮,等.新生兒TORCH感染及血清 IL-4、IFN-γ和 TNF-α的變化.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0(6):925-927.
[7] 周長慧,陳曉理.新生兒TORCH感染狀況的研究.中國廠礦醫(yī)學,2005,18(3):288-289.
032200山西省汾陽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