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醫(yī)概念詮釋的路徑

      2012-01-25 04:03:32于智敏
      關鍵詞:出版社概念

      于智敏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

      在詮釋學研究范疇中,概念的解釋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如何進行中醫(yī)概念詮釋?作者認為可通過以下“路徑”進行。

      1 知文

      知文就是要正確理解文字的本義。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是文明社會產(chǎn)生的標志。早期文字都是圖畫形式的表意文字。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夫文字者,墳籍根本,世之學徒,多不曉字”[2]。清·陳灃《東塾讀書記·小學》:“聲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書之為文字”[3]??梢?,要想正確地理解中醫(yī)概念的含義進而開展詮釋研究,首先要正確理解概念文字所表達的意思。

      盡管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之異,但在表意上則通。古人謂漢字符號能通神,相傳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4]。意即漢字泄露了天機。可見,研究詮釋中醫(yī)概念,正確理解字義是前提和基礎。

      應該指出,中醫(yī)概念詮釋要避免“分析還原法”。因為有些中醫(yī)概念是固定詞組,不能單獨分開用文字學的方法研究,然后再組合。例如,丹田≠丹+田,人中≠人+中,三焦≠三+焦。

      2 達意

      達意即準確把握概念表達的意思。《史記·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書》以道事,《詩》以達意”[5]。明·唐順之《與嚴介溪相公書》:“所恨才不足以稱心,詞不能以達意”。可見,追求詞句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做到詞能達意,從古至今都是件難事。而詞不達意的毛病卻屢屢發(fā)生。以至于宋·惠洪災《高安城隍廟記》也發(fā)出:“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詞不達意,余嘗嘆息之”的感慨[6]。詮釋中醫(yī)概念,在理解了文字的意思之后,還應當理解語句或詞組表達的正確含義,做到“知文達意”,“知書達理”。

      如何才能達意?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因此,讀懂文本文字,理解全書大要,揣摩概念內(nèi)涵,參考閱讀歷代醫(yī)家注釋,結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基本上能夠做到達意。

      常見的詞不達意多由于堆砌文獻,缺乏鑒別取舍;字句不曉,心無定見;脫離語境,生拉硬扯,恨不能把收集到的所有資料都用上,似乎要把意思表達清楚明白,結果是越說越亂。這是中醫(yī)概念詮釋需要避免的。

      3 溯源

      溯源即“追本溯源”,也可表示為“追溯我們自身本性,回歸本源”。中醫(yī)常用“源流”、“沿革”等詞語表達,基本意思相同或相近。對中醫(yī)學概念的詮釋,溯源是其中的重要途徑,它是探尋古今相關概念的起源和發(fā)展,在重視本原與發(fā)源地的同時,更注意尋找源的主流和走向的重要步驟。因為走向才是主干,是學術的發(fā)展點和主流!

      中醫(yī)學術為何重視對源流的回溯?宋·王鞏《王氏談錄·小篆奇古》云:“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7]”徐大椿《醫(yī)學源流論·自序》:“古圣人之治病也,通于天地之故,究乎性命之源,經(jīng)絡、臟腑、氣血、骨脈,洞然如見,然后察其受病之由,用藥以驅(qū)除而調(diào)劑之”[8]。兩者論述角度不同,但“便于施用”,“用藥以驅(qū)除而調(diào)劑之”的目的則一,這是對“溯源”的最好注釋。

      中醫(yī)研究的溯源一定要目標明確,不能文字堆砌、文獻羅列。溯源應在知文、達意之后進行,如此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言之有物,否則只能使自己茫然無定見,現(xiàn)有研究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多源于此。

      4 明理

      明理就是說明道理,明察事理,懂得道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此全引成詞,以明理者也”[9]。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原道下》:“文章之用,或以述事,或以明理”[10]。

      古人常說的“讀書明理”和現(xiàn)代所謂的“讀書求知”有很大的不同?!扒笾敝饕侵笇W習各門自然、社會及人文學科已知、未知的知識?!懊骼怼痹诠糯鷧s有特殊涵義,所欲明之理不僅僅是“事物之理”,還包括“做人之理”,因為中國古代的學問主要是“學習做人”的學問。具體到概念詮釋,“明理”蘊含三方面的內(nèi)容:說明事理;明白道理;貫穿醫(yī)理。

      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不是物的總和。萬事萬物不能脫離它的“理”,以“理”為中心,萬事萬物皆在乎中。連接“理”和“事”的紐帶是人,事理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強調(diào)的是對天人的關系以及歷史古今發(fā)展變化軌跡的把握,也是明理?!队拼蠓綇V佛華嚴經(jīng)序》所謂:“統(tǒng)萬法惟一理,貫萬古惟一心”,以及“至道無形,至理有要。蓋要者,以一而為眾,以眾而為一;以大而為小,以小而為大;愈煩而愈簡,愈多而愈約”等[11],都是強調(diào)“明理”的重要。《本草新編》:“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yī);醫(y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12]”實深感醫(yī)理之難明。

      5 悟道

      悟道實際上是指思考領悟真理的過程,同時檢驗理論的實際可行性,其重點在一個“悟”字。清代程鐘齡將其著作命名為《醫(yī)學心悟》,并在“自序”中指出:“心悟者上達之機,言傳者下學之要”,亦在強調(diào)“悟性”的重要。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知道了不一定能“悟”到,詮釋中醫(yī)概念尤其如此。《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天臺宗以‘開示悟入’四字,來表示行者達到佛知見的深淺程度”,在此也可用來表示對中醫(yī)學的領悟過程與深度。

      就中醫(yī)概念詮釋而言,實際是指要開闊思路,開拓視野,用心體會,深刻領悟精神實質(zhì),達到《佛學大辭典》所謂:“悟,證悟之意;事(現(xiàn)象)、理(本體)融通而有所悟”,“事理既已融通,則可自在無礙,證入智慧?!钡木辰?。通俗而言就是處事靈活權變,隨機應變,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素問·八正神明論》:“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描述的是“慧然獨悟”時的感受[13]。

      6 啟微

      以“啟微”為名的中醫(yī)著作較多,代表性的有元·倪維德的《原機啟微》,明·蔣示吉的《望色啟微》,清·洪煒的《虛損啟微》,日本片倉元周著于(1792年)的《傷寒啟微》等??梢娭嗅t(yī)重視“啟微”。

      何謂“啟微”?啟,開啟;微,精深精妙;啟微,亦即探討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微言大義。為何要“啟微”?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及夫子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14]?!稘h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15]。意思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學說就開始絕傳,待到他的七十弟子去世,儒家學說的真意就徹底不存在了。

      中醫(yī)概念詮釋之“啟微”,蘊含著應回歸本原,從各種背景材料、語言解析、理論貫穿、義理彰顯的研究工作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推演新思路、新線索,進而直中要害,發(fā)前人之未發(fā)的意思,也是于無字句處讀書的體現(xiàn),是神交古人,批判地繼承,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過程,僅僅對古今資料的綜述是做不到這點的。

      7 析疑

      中醫(yī)流派眾多,觀點各異,對同一個概念也常常見仁見智。對此我們既不能隨意取舍,也不能盲目無定見。因此必須析疑。析疑就是分析解釋疑難,剖析疑難,解析疑義,糾正謬誤,以正視聽。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所謂:“惜李集無有斐然繼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訂之,芟柞繁蕪,補增闕略,析疑匡謬,頻有更定”,對“析疑”的目的論述頗詳。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有言:“師以質(zhì)疑,友以析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16]。強調(diào)從師是解答疑難,交友是辨析疑難,成才離不開師友。晉·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柳亞子《胡寄塵詩序》:“相與激清揚濁,賞奇析疑,其事頗樂”[17]意與此同。

      中醫(yī)概念詮釋同樣應該重視“析疑”,詮釋者應該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nèi)做出選擇,以體現(xiàn)個人的思想見解、學術主張與取舍。不能人云亦云,也盡量不采取“存疑待考,以俟知者”的文獻學研究的方法。

      8 致用

      致用亦即經(jīng)世致用,簡而言之,就是指要學習對現(xiàn)實社會有用的東西,研究學問要和社會實際相結合,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不要空談。中醫(yī)學研究尤其應該如此,絕不能以實用之學,淪為空談之術,要學有所用,學以致用。這不是簡單的實用主義,而是時代對中醫(yī)的要求,也是中醫(yī)成敗存亡的關鍵。

      《周易·系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追f達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18]。對中醫(yī)學研究而言,理論研究也好,概念詮釋也好,最終都應付諸實用,學以致用。

      章太炎先生曾針對當時學界治《傷寒論》之學的做法提出質(zhì)疑與批駁,認為多是“以實效之書,變?yōu)榭照劇保裉烊匀恢档梦覀円詾榻?

      9 小結

      (1)概念是人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xiàn)象之網(wǎng)的紐帶,隨著實踐和認識的發(fā)展,概念處于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為了正確理解、使用概念,有必要進行詮釋;(2)概念的發(fā)展包括對原有概念的遞加累進,對新舊概念的更替變革,其結果都會引發(fā)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感受方式、認知方法乃至價值判斷、意義探尋的重新思考。由于中醫(yī)概念具有歷史積淀的凝重性、內(nèi)涵的豐富性、學科的獨特性和鮮明的時代性,現(xiàn)代詮釋方法雖可資借鑒,但中醫(yī)概念的詮釋路徑尤其值得探尋,這是“理解、解釋、應用”的前提;(3)中醫(yī)概念詮釋尤當注重意義創(chuàng)新的開拓性研究,因此強調(diào)詮釋路徑與過程的合理性,是一種方法的創(chuàng)新;(4)中醫(yī)概念詮釋需要解釋,但不等同于字典詞典的解釋,因此不純粹是一種“解釋”,甚至不再是“解釋”,它是通過解釋來創(chuàng)造新的思想。

      [1]漢·許 慎.說文解字·敘[M]//蘇寶榮著.說文解字.今注.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494.

      [2]余金華(注釋).顏氏家訓全文注釋本[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09.

      [3]清·陳 灃.東塾讀書記·小學[M]//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22.

      [4]西漢·劉 安編,陳惟直譯注.淮南子[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08.

      [5]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3197.

      [6]宋·惠洪災.高安城隍廟記[M]//倪寶元.成語范例大詞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237.

      [7]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一編.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166.

      [8]徐靈胎.劉洋校注.徐靈胎醫(y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45.

      [9]梁·劉 勰.郭晉稀注譯.文心雕龍[M].長沙:岳麓書社,2004:296.

      [10]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原道下[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8:39.

      [11]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上海:上海佛學書局,1998:32-33.

      [12]清·陳士鐸.柳長華,徐春波校注.本草新編[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6:5.

      [13]田代華整理,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5.

      [14]漢·劉 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M]//陳宏天,趙福海,陳復興.昭明文選譯注:第 5卷.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11.

      [15]漢·班 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1.

      [16]清·李 惺.西漚外集[M]//姚 力,劉 堅.中國詩詞文賦名句全書.???南海出版公司,1992:869.

      [17]柳亞子.胡寄塵詩序.新編中國歷代文論選(晚清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53.

      [18]阮 元,十三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2.

      猜你喜歡
      出版社概念
      內(nèi)卷
      科教新報(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我等待……
      讀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幾樣概念店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你想踩著哪一款輪子飛馳?
      論間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概念的限制
      静安区| 高清| 伊金霍洛旗| 金华市| 仙游县| 肥城市| 昭苏县| 广河县| 巢湖市| 金昌市| 湖南省| 曲阜市| 赤城县| 清新县| 西盟| 虎林市| 福州市| 岱山县| 隆子县| 汉阴县| 左权县| 固镇县| 上蔡县| 吴江市| 葵青区| 涟水县| 青岛市| 泌阳县| 乾安县| 奉贤区| 中方县| 伊川县| 高陵县| 东兴市| 平阳县| 五河县| 方正县| 柘荣县| 弥勒县| 韩城市|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