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雯 夏雪影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奇臺醫(yī)院,新疆 奇臺 831800
近年來,結核病發(fā)病率明顯上升,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病人也明顯增多,為了進一步研究對大中量胸腔積液患者的有效治療,我科開展了中心靜脈導管胸腔置管引流替代反復穿刺抽液治療滲出性胸膜炎的臨床研究,其裝置具有密閉性好,無菌性強,療效確切,易于護理管理,減少因多次引流而引起感染,減輕病人的痛苦,不良反應少。現(xiàn)將我科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應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60例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對60例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大、中量胸腔積液的患者采取中心靜脈導管引流,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0歲;置管時間4~20天,平均8.2天;均伴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其中氣促28例,伴發(fā)熱、乏力、盜汗等癥狀2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攝全胸片及B超胸水定位。穿刺前要與病人做好有效的溝通,取得病人的理解與配合。常規(guī)消毒皮膚,鋪巾、局麻后,以5ml注射器連接Y型穿刺針垂直胸壁刺入,邊進針邊回抽,有胸水流出停止進針,沿穿刺針送入導絲,拔出穿刺針,利用擴皮器擴張胸壁表淺皮膚,不宜過深,以免置管后沿導管與胸壁間隙出現(xiàn)漏液。然后沿導絲送入中心靜脈導管,插入深度10~15cm為宜,撤出導絲,夾閉導管,穿刺部位局部消毒,用一次性無菌敷貼局部固定,導管后段連接調節(jié)閥的無菌引流袋,即可見胸腔積液經引流管流入引流袋。
2.1 術前護理 向患者介紹該手術的目的、術中配合的要求,術后注意事項及出現(xiàn)不適癥狀的應對措施。介紹此方法的優(yōu)點和典型病例,使病人了解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胸腔積液的步驟和治療效果,以消除患者的疑慮,增強信心,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配合手術、治療與護理。
2.2 術中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當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或異常出汗時,及時向醫(yī)生報告決定是否停止操作。
2.3 術后護理
2.3.1 生命體征監(jiān)測 術后4小時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引流情況。定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準確記錄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觀察并控制胸腔積液流出的速度。一般排液速度都控制在50ml/h,第1次放液量不超過600ml,以后每次放液量不超過1000ml,以免引流過多,速度過快,引起復張性肺水腫的發(fā)生。如出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咳白色泡沫痰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引流,給予氧氣吸入。注意檢查穿刺點有無皮下氣腫及皮下結節(jié)發(fā)生。囑患者臥床休息,控制活動量。
2.3.2 嚴格無菌觀念,預防控制感染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防止局部及胸腔內感染的發(fā)生,保證引流裝置處于無菌狀態(tài)。一次性無菌引流袋應每日更換,應先夾閉引流管,以免空氣進入胸腔,引流袋低于穿刺點平面60~80cm,防止逆行感染。出現(xiàn)引流不暢時可用5~10ml生理鹽水向胸腔內正壓反復沖洗,也可以用尿激酶10萬U加生理鹽水2ml注入導管內,30min后導管內容物溶解后抽出。置管期間應禁止淋浴,保持穿刺部位無菌敷貼清潔、干燥,敷貼定期更換,如有敷貼污染或脫落隨時更換,更換時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
2.3.3 飲食護理 鼓勵病人宜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增加營養(yǎng)。
2.3.4 拔管的護理 經B超定位檢查,有拔管指征時即行拔管拔管后立即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膚,按壓10分鐘后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敷貼固定。告知患者近48小時內禁止淋浴,以免感染。拔管后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胸痛、穿刺部位滲液、滲血,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60例患者經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胸水吸收時間為6~21天,平均13.5天,胸水消失后,攝胸片檢查,發(fā)生胸膜肥厚4例,發(fā)生率6.67%,無1例氣胸發(fā)生。
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引流治療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操作簡單、安全、經濟、有效,導管密閉性好,持續(xù)引流能更徹底地排盡胸腔積液,能迅速減輕臨床癥狀,治療效果大為提高,并發(fā)癥明顯減少,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減少院內感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免除了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同時也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適用于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
[1]陳小秀.田玉珍.鄭修霞.中心靜脈導管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護理體會,臨床肺科雜志,2006年11(2)270.
[2]魏愛東.王玉偉.胸膜腔內注尿激酶治療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的觀察.臨床肺科雜志,2004,9(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