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玲,蔡暉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術前焦慮是一種緊張不安、不愉快的狀態(tài),繼發(fā)于疾病、住院、麻醉、手術及其他未知的因素,體現(xiàn)為狀態(tài)、特質焦慮水平及程度隨時間波動,與文化背景、疾病種類及人格特質密切相關[1]。早在1969年就有麻醉師關注到外科手術患者存在焦慮問題。有資料表明,目前國內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約占56%[2]。臨床上緩解術前焦慮主要是通過心理干預,但因目前護理隊伍的心理干預水平參差不齊,故擇期手術患者的術前焦慮癥狀普遍存在。筆者對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擇期手術患者采用中醫(yī)適宜技術指壓聯(lián)合耳穴療法緩解術前焦慮,達到預期療效,現(xiàn)匯報如下。
132例資料完整的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49例;年齡15~72歲,平均年齡(43.71±11.13)歲。手術種類:胃大部切除術28例,膽囊手術28例,乳腺手術28例,甲狀腺手術16例,闌尾切除術10例,其他22例。所有患者精神狀態(tài)正常,交流正常,無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內分泌疾病,均為初次手術。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接受常規(guī)術前指導。實驗組(72
作者簡介:韓曉玲(1970-),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中醫(yī)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
通訊作者:蔡暉(1981-),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2-07-18
修回日期:2012-08-12
例)在此基礎上接受指壓與耳穴埋籽,兩組病人一般資料行u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P
>0.05)。
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對132例患者手術前一天20:00進行評定,HAMA量表的評定內容分為14項: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認知功能、抑郁心境、軀體性焦慮(肌肉系統(tǒng))、軀體性焦慮(感覺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呼吸系統(tǒng)癥狀、胃腸道系統(tǒng)癥狀、生殖泌尿系統(tǒng)癥狀、植物神經系統(tǒng)癥狀、會談時行為表現(xiàn)。筆者僅對其中精神性焦慮的7項因子進行評定。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術前指導,即向病人介紹手術時間、麻醉方法、術前準備內容、手術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的職稱和水平、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痛苦與不適及注意事項等,每例病人約15min;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術前1天11:00采用指壓及耳穴埋籽,指壓手法為中醫(yī)基本手法:開天門、刮坎宮、運太陽、拿風池,再點按手少陰心經諸穴;耳穴埋籽選取交感、神門、心、腎及根據(jù)相應疾病選穴,如胃疾選胃,膽囊疾患選膽囊穴、甲狀腺選內分泌等。
運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所用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的焦慮狀況比較(±s)
表1 兩組的焦慮狀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觀察組 對照組焦慮心境 0.05 ±0.22*1.54 ±0.64緊張 0.06 ±0.24* 0.34 ±0.47害怕 0.05 ±0.22* 1.40 ±0.49失眠 0.99 ±0.80* 1.20 ±0.78記憶或注意障礙 0.05 ±0.07* 0.08 ±0.27抑郁心境 0.03 ±0.20* 0.47 ±0.60會談時行為表現(xiàn) 0.006 ±0.28* 0.07 ±0.28總分 1.62 ±0.96*6.84 ±1.35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各項的焦慮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眾所周知,適當?shù)膽つ軐θ梭w產生正性作用,但若應激過于強烈,則會引起情緒衰竭,進而產生一系列的身心疾病[3]。有研究表明,擇期手術患者希望及早治愈疾病但又擔心手術相關問題,這種“趨—避”導致的矛盾心理是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4]。當所定手術日期接近時,患者盡管已了解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但仍會對未知因素產生焦慮情緒,如果焦慮情緒得不到及時緩解,會對術后的恢復甚至今后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因越臨近手術,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會越強。本研究選擇術前一天晚20:00評價焦慮程度,既能保證評估充分,又能體現(xiàn)護理干預的效果。
有較多資料表明,心理干預能有效緩解術前焦慮,如護理人員心理暗示、患者聽音樂、引亢高歌等,但此類方法易受患者的文化背景、疾病種類及人格特質影響。江蘇中醫(yī)院普外科采用指壓及耳穴埋籽緩解術前焦慮,方法簡單,操作方便,且不因人群的文化背景影響效果。指壓也稱“指針”、“點穴”、“穴位按摩”等,其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和經絡學為基礎,以四診、八綱辨證為依據(jù),辨證取穴與經驗穴處方相結合,以點、按手法為主的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穴位學理論,按摩太陽、百會、印堂、風池、風府等穴能使患者消除疲勞,提神解乏、寬胸解郁,理氣止痛,這些對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5],心主神明,按揉心經諸穴能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耳穴埋籽又稱耳穴埋豆、耳穴貼壓等,是耳針的一種,主要是運用物品(如王不留行籽、萊菔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操作方法。耳穴與經絡及臟腑、神經等均有密切關系,中醫(yī)學認為“十二經通于耳”“耳為宗脈之聚”,人體各臟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應代表區(qū),并有規(guī)律的分布在諸耳穴上。神門鎮(zhèn)靜安神;皮質下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心主神明,為火臟,腎藏精,為水臟,兩者水火相濟則神志安寧,配合脾主運化,小腸與心相表里,此兩穴可健脾,益心血,補心氣,肝為木,木生火,補肝可補心;胰膽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以助氣血化生而補心氣;交感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煩躁緊張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內分泌可以調節(jié)身體內分泌功能,起到補腎陰的作用[3]。此中醫(yī)基礎理論為耳穴壓豆緩解焦慮提供了依據(jù)。且在指壓與耳穴埋籽操作過程中,護患距離屬于親密距離,此距離同樣能對患者的焦慮情緒起到安撫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指壓聯(lián)合耳穴埋籽能夠有效緩解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的焦慮情緒。作為中醫(yī)適宜技術,此法應該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1]徐江寧.術前焦慮的研究進展[J].上海醫(yī)學,2009,32(11):1130-1133.
[2]李智.電針加耳穴貼壓治療失眠35例[J].新中醫(yī),2010,42(1):88-89.
[3]萬穎瑩,孟冉.情緒聚焦在應對壓力源和情緒衰竭間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1,5(2):18 -20.
[4]李淑霞,余維銳.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0,7(2):48 -49.
[5]楊友群.穴位按摩對擇期腹部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生命體征及術后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5(4B):5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