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治社會化視角下的公安機關履職創(chuàng)新*
      ——對民意導向警務模式的思考

      2012-01-28 00:23:34劉彬
      浙江警察學院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民意警務公安機關

      □劉彬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政治社會化視角下的公安機關履職創(chuàng)新*
      ——對民意導向警務模式的思考

      □劉彬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公安機關作為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與政治社會化現(xiàn)象息息相關。同時,政治社會化的實現(xiàn)與警察職能的履行也是密不可分的。將警務活動置于政治社會化現(xiàn)象的考察范圍之內,對公安機關的工作理念和運行機制都將帶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的焦點便在于對民意的關注。

      政治社會化;公安機關職能;民意導向警務;警務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社會越來越呈現(xiàn)出轉型時期的特征。人民內部矛盾凸顯、社會糾紛集結、刑事案件高發(fā)等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不僅對政治大局和社會穩(wěn)定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對公安機關維護穩(wěn)定、打擊犯罪以及執(zhí)法服務等職能的履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民意導向警務模式應勢而生,備受關注,然而缺少理論上的深度探究。本文試結合政治社會化的相關理論,談談對公安機關履職創(chuàng)新和民意導向警務模式的相關認識與思考。

      一、政治社會化之概述

      (一)概念的提出。“政治社會化是在社會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社會化屬于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的專用語。”①二十世紀初,伴隨著工業(yè)化帶來的巨大歷史機遇,美國的科學文化事業(y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理論突破,為政治社會化這一綜合性研究領域的開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隨著移民數(shù)量的激增,強化移民群體的政治認同感和政治互信,成為了美國當局必須研究的重要問題。1959年,美國學者赫伯特·海曼出版了其對政治社會化的研究專著《政治社會化:政治行為的心理研究》,“對以往由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分別研究的政治社會化進行了綜合研究”②“首開了政治社會化研究的先河”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政治社會化研究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階段,成為政治學領域的一門顯學。我國學界對政治社會化研究的關注,則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學界關于政治社會化的定義可謂五花八門,這里采用美國學者布朗加特夫婦 (Richard and Margaret Brangart)的觀點:“一個通過社會互動而形成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行為的過程?!雹芤罁?jù)這一定義,政治社會化,從社會和政府的角度看,是政治體系利用宣傳、教育、規(guī)范甚至懲罰等一切政府活動,將其主導的政治文化、政治態(tài)度傳播給社會成員,使其成為該政治體系下合格的政治人?!罢误w系利用政治社會化過程,實現(xiàn)該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文化的傳播和創(chuàng)新;政治體系利用各種教育或交流工具,為既有政治秩序進行合法化論證,以實現(xiàn)公民對政治體系的忠誠和對權威的認同,最終實現(xiàn)政治體系的延續(xù)和變革?!雹輳墓駛€人的角度看,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學習和創(chuàng)新政治文化的過程,是個體吸收政治知識,建構政治價值,形成政治態(tài)度及行為模式的過程”。⑥

      (二)政治社會化的突出特征——“民意之重”。根據(jù)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政治社會化是一個注重“雙向交流”的社會政治現(xiàn)象,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對這種“雙向交流”具有依賴性。首先,政治體系利用其龐大的社會資源和社會觸角,深入到各個社會層次,“灌輸”或者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公民認可其主導的政治價值,形成合乎規(guī)范的行為模式。其次,公民主觀或客觀地反饋政治社會化的信息,為政治體系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提供了寶貴依據(jù),是政治社會化能夠持續(xù)有效進行的前提。這是“雙向交流”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來自社會基層的聲音和訴求,成為了推動舉國上下解放思想,轉變經濟觀念的巨大力量。這些聲音和訴求,正是社會成員對現(xiàn)行政治文化、政治態(tài)度的理性反饋。它極大地推動了政府對自身政治體系的重新審視與改革探索。

      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政治社會化過程中公民的反饋信息十分重要。本文認為,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和內在邏輯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政治生活中公眾參與的重要性。換言之,雖然政治社會化是由當權的政治體系主導進行的,但正是有了公民的參與和意愿的表達,以及當局后續(xù)的修正,一個完整的政治社會化過程才得以完整實現(xiàn)。“民意”者,即民眾之意愿也,當局的關注在“民意”,人民的期望也在“民意”。并且,公民理性、有效地表達“民意”,當局科學、有力地回應“民意”,正是政治社會化需要實現(xiàn)的根本效應。因此,“民意之重”,成為了政治社會化理論服務當代政治生活的重要貢獻,也是我們分析解決社會問題應當關注的理論視角和實踐維度。

      (三)“政治社會化”的影響。政治社會化對一國的政治生活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一是促進政治文化的傳播、維系和改良。任何一個政治體系都有其自身的政治文化,并毫無例外地都希望能夠長久維系“而至萬世焉”。傳播和改良,則是其實現(xiàn)維系的兩個方面,即通過政治文化的改良而實現(xiàn)傳播,從而進行再改良和再傳播。因此,對政治當局來說,政治社會化是實現(xiàn)其政治文化維系的重要手段。二是影響政治行為的態(tài)度、模式和能力。任何政府都不能成為“無公民”的政府,政權的存在條件之一就是擁有受治的公民。政治社會化則能夠很好地幫助當局,使公民的行為擁有積極的政治態(tài)度、平和的行為模式以及具備較好的表述民意的能力。三是制約政治體系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政治體系成長為政治當局的過程,以及政治當局謀求自身發(fā)展的過程,都離不開政治社會化的重要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德國新建立的民主政治體系就是因為未能通過政治社會化來有效地傳播和形成所需要的政治文化,結果是‘文化和結構之間所缺乏的相互適應就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并導致了民主制度的崩潰’”⑦。與此相反的成功案例是:我黨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在人民群眾中宣揚政治價值和政治知識,幫助他們形成堅定的政治態(tài)度和積極作為的政治行為、政治品格,成功實現(xiàn)了政治社會化的有效互動,快速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以上三點,就是政治社會化給我們帶來的一些直接影響。

      二、政治社會化中的公安機關職能厘清

      公安機關作為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與政治社會化現(xiàn)象息息相關。同時,政治社會化的實現(xiàn)與警察職能的履行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國的人民公安事業(yè)有著光輝的歷史,在其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從黨和政府主導的政治社會化的視角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始終在相關領域從事著積極有效的工作?!肮矙C關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比绻f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人民警察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通過掌握情報和敵情動態(tài)、建立秘密電臺、懲處叛徒特務等,以阻撓敵方開展有效的政治社會化。那么,今天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所要做的,就是在政治社會化的“正面戰(zhàn)場”,進行一場鞏固政權基礎、維系政治文化的極其重要和關鍵的斗爭。

      排除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特殊情況,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參與力量和保障力量。他們通過履行打擊犯罪、執(zhí)法、服務、維穩(wěn)的職能和使命,為當代中國政治社會化作出了極大貢獻。

      (一)打擊犯罪。一般情況下,通過政治體系,特別是執(zhí)政政治體系的強勢努力,政治社會化的上述三大積極影響是能夠順利實現(xiàn)的。但是,“某些特殊的情形及政治社會化策略的失誤,也會導致政治社會化的失敗”⑧,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個體對社會的不良適應,二是沖突學派主張的,不成功的政治社會化造成了太多過分的社會適應或從眾(conforming)行為。⑨前者應用于公安領域則是所謂的個體犯罪行為。任何時代和地區(qū)的政治體系沒有不希望通過政治社會化,向公民傳輸“良民”的價值觀念的。然而基于一定的內因和外因,犯罪無可避免地存在。同樣,政治社會化的失?。ɑ蚩瞻祝┦鼓承┕駛€體失去獨立的批判精神和社會理性,對某一集體產生從眾心理,則是有組織犯罪、群體性事件、民族分裂勢力、邪教組織等犯罪類型產生的政治學淵源。依法嚴厲打擊個體和群體的違法犯罪行為,是公安機關查究政治社會化過程中的錯誤,強化公民對遵紀守法觀念的領會,將政治社會化引向正軌的一劑猛藥、良藥。

      (二)執(zhí)法。列寧認為:“法律就是取得勝利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痹谡紊鐣^程中,法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家大量基本的政治態(tài)度就靠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和實施來傳達。然而,“無論一國的法律體系如何完備,如果得不到有力、有效的貫徹執(zhí)行,實現(xiàn)依法治國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永遠停留在理念層次,而不可能有實質性的轉變。”⑩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作為重要的行政執(zhí)法力量,必須通過嚴格的執(zhí)法來保障法律的實施,維護法律的尊嚴。同時,這也很好地促進了以法律規(guī)范為重要內容的政治社會化的實現(xiàn)。

      (三)服務。當前,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承擔著大量的非警務活動和服務性工作,這些工作賦予了新時期人民警察一項新的職能——服務職能。在我國學者張康之教授首次使用“服務政府”(11)之后,政府的服務職能越來越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就政治社會化理論來說,有效的政府服務在宏觀上極有利于產生正面的政治影響,在微觀上亦可通過對服務內容的把握來傳播主流政治文化。對于公安來說,無論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安工作宗旨,還是“嚴格執(zhí)法,熱情服務”的主流標語,都顯現(xiàn)出正確對待和履行服務職能,早已成為公安機關順應“服務政府”潮流,實現(xiàn)積極的政治社會化互動的重要工作方面。

      (四)維穩(wěn)。鄧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穩(wěn)定是壓倒一切的”、“中國的最高利益就是穩(wěn)定”。歷史證明,穩(wěn)定,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國內外環(huán)境,任何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舉措都難以取得成功。對于政治社會化來說,不但其良性互動依賴安定團結的社會環(huán)境,就連穩(wěn)定本身,也是政治體系竭力希望公民能夠接受的政治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根據(jù)我國《人民警察法》規(guī)定,公安機關基本任務的第一條便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睆臍v史上看,我國公安事業(yè)草創(chuàng)至今,人民公安已然成為了各時期政治社會化最為關鍵的保障力量和“穩(wěn)定”理念的堅定傳播者。

      綜上所述,我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通過打擊犯罪、執(zhí)法、服務、維穩(wěn)等職能的履行,對當前我國政治社會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在這一重要的政治現(xiàn)象和政治事實中,公安機關絕非簡單的旁觀者、保衛(wèi)者,而是置身其間并發(fā)揮了自身獨特的功效。

      三、轉型時期的政治社會化與民意訴求

      轉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給公民個體的社會適應帶來了一些困難,對政治社會化產生了阻礙,又由于政治社會化的突出特征是“民意之重”,因此這種不良的社會適應所導致的,必然是更多民意訴求的出現(xiàn)。

      然而,對于一個處于轉型期的社會來說,進行一場成功的政治社會化又至關重要?!芭械奈淦鳟斎徊荒艽嫖淦鞯呐?,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12)在十九世紀無產階級專政引發(fā)社會激烈轉型的過程中,工人階級獲得了高度的思想解放和階級凝聚力,成為推動社會轉型和發(fā)展的核心力量,依靠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代表的先進政治文化、政治價值的傳播,依靠的正是成功的政治社會化過程?!白鳛閭鞒姓挝幕闹饕獧C制,在社會轉型時期,政治社會化不僅是個體內化政治文化,形成相應的政治態(tài)度、形成政治自我和行為模式,同時也是維持和變革政治體系的主要途徑”。(13)

      可見,面對新的社會形勢,我們更應該注重對政治社會化這一現(xiàn)象的考察研究,提高對當前民意訴求問題的認識,使其順利發(fā)揮促進社會轉型、促進政治體系發(fā)展的重要功效。當前,民意訴求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主要特征。

      (一)民意訴求內容的多元化。當前的社會轉型是一項浩大的社會工程,包括了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政治民主化建設、市場經濟建設、城市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以及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的更新,都激蕩著公眾原有的社會認知習慣。人們的各種政治訴求、經濟訴求、法律訴求、文化訴求、宗教訴求、社會福利訴求等等交織在一起,便形成了極具多元特征的民意訴求網,這充分體現(xiàn)了轉型時期社會的全面變化與發(fā)展。

      (二)民意訴求方式的多極化。當前,由于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平衡、社會貧富差距的增大以及個人因素的差異,公眾在表達意愿的方式選擇上出現(xiàn)了多極化的特征。有的公民在黨委政府的主導下積極參與民主政治建設,很好地維護和行使了自身的合法政治權利;有的公民通過信訪等渠道來表達自身的法律訴求;有的公民“請總理幫忙討薪”維護自己的正當社會利益……然而與此同時,楊佳襲警案、甕安事件、福建南平殺童案等等,又通過截然相反的民意表達方式警示了我們。這種民意訴求的多極化特征,將貫穿于整個轉型時期。

      (三)民意訴求對象的集中化。在當前,人民群眾表達訴求的對象主要集中在當?shù)氐狞h委政府,而非某一專門機關。這里面包含著群眾自身的考慮,也有著體制和制度的原因,但畢竟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這一事實為各級黨委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使得公安機關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往往與公安業(yè)務無直接關聯(lián)的事件,最終造成沖突的指向是公安機關,最終承擔負面影響和責任的也是公安機關。這一非常規(guī)現(xiàn)象的產生源頭,蘊藏于轉型時期民意訴求對象集中化之中。

      (四)民意回應的艱難性。政治社會化是一個民意提出與民意回應的互動過程,民意訴求的出現(xiàn)必然要求政治當局作出回應。然而在當前,我國社會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轉型時期的問題層出不窮,改革的阻力也日漸凸顯。要從根本上對公民個體的意愿作出有效回應,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任何社會事業(yè)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都是一個利益格局重新調配的過程,都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梢哉f,在這種社會回應跟不上社會訴求、政治社會化遭遇險灘的時代背景下,人民內部矛盾的凸顯、社會糾紛的集結、刑事案件的高發(f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發(fā)展中的問題需要靠發(fā)展來解決?!泵鎸Ξ斍暗男滦蝿菪氯蝿?,我們必須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從發(fā)展的大局來考察政治社會化的運行。即我們既然難以從根本上迅速回應民意訴求,做到“釜底抽薪”,那么只有做好“開源節(jié)流”,一方面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謀發(fā)展,同心同德搞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疏導和開拓民意表達渠道,化解矛盾糾紛,變極端的民意訴求為平和的民意訴求,維護好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因為只有這樣一個和諧局面的出現(xiàn),才能有效地開展政治社會化,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共同完成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的目標。這樣一個局面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公安機關的努力,依靠公安機關在日常工作中扮演好政治社會化參與者、保障者的角色,履行好打擊犯罪、執(zhí)法、服務、維穩(wěn)等職能,積極構建有效的民意導向警務模式,為轉型時期的政治社會化和社會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四、構建適應轉型時期政治社會化的警務模式——民意導向警務

      (一)民意導向警務的內涵。在政治社會化的理論鋪墊下,民意導向警務模式的輪廓已經逐漸清晰,并且顯得十分必要了。有學者注意到著名警學專家Wilson在 《警察行為的多樣性》(Varieties of Police Behaviour)一書中的告誡:法治型警務的一個問題在于缺乏個體關懷,警察對執(zhí)法的興趣大于為人民服務。(14)顯而易見,這種“缺乏個體關懷”的警務態(tài)度不符合當前的警務需求,不符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安工作宗旨,不符合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同樣也不符合政治社會化過程中政治體系成員應有的行為姿態(tài)標準。公安機關應該力圖避免這樣的警務態(tài)度,而應把“倡導公眾參與,堅持民意導向”作為改進公安工作的切入點,積極構建民意導向警務模式,有效實現(xiàn)與民眾的雙向交流互動,化解基層矛盾,引導群眾行為,推動轉型時期的政治社會化進程,為社會的成功轉型作出獨特的貢獻。關于民意導向警務在國內外的淵源和實踐這里不詳加介紹,但我們認為,在政治社會化視角下的民意導向警務應該擁有這樣一個內涵:民意導向警務模式,是社會轉型時代背景下,政治社會化命題在警務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是由公安機關主導的,以尊重民意為宗旨與基準、以回應民意為出發(fā)點、以引導民意為基本手段,以實現(xiàn)公安機關與人民的優(yōu)質互動為目標的一種新型警務模式。

      (二)民意導向警務模式下的警務新面貌。筆者認為,將警務活動置于政治社會化現(xiàn)象的考察范圍之內,對公安機關的工作理念和運行機制都將帶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的焦點便在于對民意的關注。而這一關注產生的基礎,則是對政治社會化“民意之重”的深切理解。由此,我們產生了對“當代公安領域的成功政治社會化運動”——民意導向警務模式新面貌的幾點設想。

      1.打擊犯罪新面貌。在政治社會化的理論框架下,犯罪,只是個體對社會的不良適應或對某一集體的過度適應。在民意導向警務模式中,我們應該大力發(fā)揚“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十六字方針的精神,積極營造一種堅決糾正和清除政治社會化敗筆的氛圍。注意這里的“敗筆”不是指違法犯罪嫌疑人,而是指由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違法犯罪行為。一旦這種氛圍產生,這種強勢民意出現(xiàn),整個社會將產生防范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強大震懾力,讓犯罪止于預備階段或犯罪意圖形成階段,實現(xiàn)治安防控體系的根本構建。

      2.執(zhí)法新面貌。民意導向警務中的執(zhí)法,只是公安機關通過執(zhí)行法律來實現(xiàn)對社會的有效引導和管理,其最終目的和出發(fā)點是促使公眾建立合乎規(guī)范的行為模式。為此,我們應該以人民群眾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以人民群眾對法律所蘊涵的政治態(tài)度的深度認可為目標,建立高效正義的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坝惺裁礃拥膱?zhí)法理念,就必然會表現(xiàn)為什么樣的執(zhí)法行為。執(zhí)法不公正、執(zhí)法不文明、執(zhí)法不嚴格、執(zhí)法不規(guī)范的背后總是可以從深層次執(zhí)法理念的角度找到原因?!?15)通過理性、平和,日益人性化、規(guī)范化的執(zhí)法行為,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和引導效果,是民意導向警務模式下應該具備的執(zhí)法理念和執(zhí)法態(tài)度。

      3.服務新面貌。在民意導向警務模式之下,警察的“服務”職能應該被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是公安機關主動促進政治社會化進程的有效手段。當前,公安機關應該以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契機,提高全體民警的服務意識和能力?!耙磺袨槊裾?,民恒向往之”,我們要通過主動服務來凝聚人心,在主動服務的同時,實現(xiàn)公安的管理和引導目標。

      4.維穩(wěn)新面貌。維護穩(wěn)定,是推動我國當前政治社會化進程和經濟體制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奪取全面小康建設新勝利的重要保證。公安機關的性質、特點和擔負的職責、任務,決定了公安機關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職能部門,處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最前沿。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公安機關必須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加大宣傳發(fā)動力度,堅定人民群眾的維穩(wěn)意愿和信心。同時通過對社會力量的調動與整合,形成合力,堅持抓源頭、抓苗頭、抓基層、抓基礎,為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和社會形勢作出新的貢獻。

      (三)民意導向警務模式的具體實踐。當前,“民意導向警務”或“民意主導警務”等已經成為許多地方公安機關的熱門提法,并推出了相應的舉措來落實這一警務理念。以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為例,該局提出了民意導向警務理念,即“關鍵是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思想,以廣大老百姓為本,以民意為本,樹立民意導向警務新理念,把民意貫穿于公安工作的全過程,真正做到謀劃公安工作發(fā)展思路向群眾問計,查擺公安工作存在問題、傾聽人民群眾意見、衡量公安工作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16)其主要內容包括“一要在感情上與群眾融為一體,教育廣大民警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時刻牢記服務宗旨,切實踐行為民理念……二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從群眾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實現(xiàn)公安工作與群眾愿望和需求的有效對接·……三要真心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和評判,以更加坦誠、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監(jiān)督,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社會各界和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學會在監(jiān)督的狀態(tài)下開展工作。四要切實做到把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作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標準,把群眾的認同感和支持度作為衡量公安民警的基本標尺……”(17)

      可以說,包括湖州在內的各地公安機關在推行“民意導向警務”的實踐中都凸顯出了公安機關為民服務的一些重要方面,如對公安宗旨意識的強化、對群眾需求的重視、對社會力量的整合、對群眾評價機制的引入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把警務工作更好地融入政治社會化的實踐范疇,以政治社會化的理論視角來創(chuàng)新警務理念、完善警務行為,仍是一個值得學界和廣大公安民警為之探索的一個新課題??梢钥隙ǖ氖?,政治社會化理論中有太多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適用于社會科學領域的觀點,它們都是能夠“為我所用,服務公安”的強大理論武器。

      五、結語

      “面對目前轉型時期中國出現(xiàn)的復雜局面和多重困難,從維護政治大局來分析,我們的政治社會化任務非常艱巨和迫切?!?18)正是基于政治社會化現(xiàn)象在國家、民族發(fā)展進程中的突出作用,我們才將其納入研究的框架,并希望它同樣能夠幫助我們在轉型時期的公安學研究上產生更多新思路和新想法。在西方國家政治學者的研究成果中,政治社會化的原理多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的,并且集中于對兒童階段政治社會化問題的研究。從我國來看,則主要是從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宣傳工作和傳播學方面展開研究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的多元化走向、政治體制的改革以及人權法治觀念的進一步提升,政治社會化的研究必將與更多的社會科學研究相結合,政治社會化理論也必將成為政府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理論依據(jù)。以此理論來分析警務工作,解讀當前的“民意導向警務”模式,應該說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注釋:

      ①參見李元書:《政治社會化:涵義、特征、功能》,載《政治學研究》1998年第2期。

      ②參見[法]莫里斯·迪韋爾熱著,楊祖功等譯:《政治社會學——政治學要素》,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頁。

      ③參見李元書:《政治社會化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研究領域》,載《文史哲》2004年第2期。

      ④參見理查德·G·布朗加特.瑪格麗特·M·布朗加特著,莫東江譯:《青年的政治社會化與教育(上)》,載《青年研究》1998年第1期第45頁。

      ⑤⑥⑧⑨參見張昆:《大眾媒介的政治社會化功能》,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⑦參見施雪華主編:《政治科學原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837。

      ⑩參見鄔澤天,楊梅 《依法治國與法律的執(zhí)行力》,載《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年總第33期。

      (11)參見張康之:《限制政府規(guī)模的理念》,載《行政論壇》2000年第4期,張康之認為“服務型的政府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yè)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服務是一種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上,把為社會、為公眾服務作為政府存在、運行和發(fā)展的基本宗旨。”

      (12)參見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72(1):9。

      (13)參見張昆:《大眾媒介的政治社會化功能》,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版。

      (14)參見《“警務廣場”行動專家論證會部分專家觀點集萃》,載《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第40頁,許韜副教授觀點。

      (15)參見張永生,彭安皇:《〈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警察自由裁量權》,載《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56頁。

      (16)(17)參見金伯中:《推動公安工作科學發(fā)展的路徑探求——“警務廣場”的實踐與思考》,載《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第1期第10頁。

      (18)參見劉偉:《政治社會化與政治穩(wěn)定探析——以轉型時期的中國為例》,載《理論與改革》2006年第5期。

      [1][法]莫里斯·迪韋爾熱著,楊祖功等譯.政治社會學——政治學要素[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2]張昆.大眾媒介的政治社會化功能[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3]施雪華.政治科學原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4]李元書.政治發(fā)展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美]古德諾.政治與行政[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6][美]羅伯特·帕特南.使民主運轉起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7][美]理查德·G·布朗加特.瑪格麗特·M·布朗加特著,莫東江譯.青年的政治社會化與教育(上)[J].青年研究, 1998,(1):45.

      [8]李元書.政治社會化:涵義、特征、功能[J].政治學研究,1998,(2).

      [9]李元書.政治社會化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研究領域[J].文史哲,2004,(2).

      [10]鄔澤天,楊梅.依法治國與法律的執(zhí)行力[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33).

      [11]張康之.限制政府規(guī)模的理念[J].行政論壇,2000,(4).

      [12]“警務廣場”行動專家論證會部分專家觀點集萃[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3):40.

      [13]張永生,彭安皇.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警察自由裁量權[J].臨滄教育學院,2006,(1).

      [14]金伯中.推動公安工作科學發(fā)展的路徑探求——“警務廣場”的實踐與思考[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1).

      [15]Renshon.The handbook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M]. New York:Free Press,1977:76-79.

      [16]Howe.Socialization and the life cycle[M].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79:134-136.

      D631

      A

      1674-3040(2012)02-0048-06

      2012-01-20

      劉彬,浙江警察學院2008本科大隊法學區(qū)隊學生。

      *本文曾獲2011年浙江省第十二屆“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指導老師為該校法律系許韜副教授和翁孫哲講師。

      (責任編輯:王玉葉)

      猜你喜歡
      民意警務公安機關
      建議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衡陽市公安機關黨員風采剪影
      公安機關處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實證研究
      對已經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的當事人做出罰款的行為是否涉嫌瀆職犯罪?
      HIV感染的警務預防與處置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假說、推理和證據(jù)
      直接民意、間接民意及司法應對——分類學視角下對司法與民意關系的再審視
      警務實戰(zhàn)訓練教學中開設
      警用直升機的作用及在我國警務實戰(zhàn)中的應用
      警察技術(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
      警務專用手機ZD-P1
      警察技術(2015年1期)2015-02-27 15:35:46
      邢台市| 绥滨县| 文昌市| 滕州市| 弥勒县| 府谷县| 罗城| 库伦旗| 本溪市| 柞水县| 宁蒗| 太原市| 阿荣旗| 凉山| 宁阳县| 泰宁县| 磐安县| 许昌市| 万盛区| 彭州市| 遂宁市| 武隆县| 始兴县| 嵊泗县| 广汉市| 镶黄旗| 古田县| 张北县| 都江堰市| 滕州市| 嵩明县| 利津县| 云阳县| 德令哈市| 娄底市| 平泉县| 阳东县| 遵化市| 荆州市| 玉田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