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惠,陳 平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浙江杭州310053)
自從大學教育方式傳到中國,承繼了西方人的體育運動,高校田徑運動會成為高校重要的體育盛事為正處于青春年少的學子所喜聞樂道。田徑運動會作為高校的體育龍頭,有效的帶動了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運動以及學校體育競技的發(fā)展,激勵更多的青年人以飽滿的激情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以此來回溯高校田徑運動會的歷史,它的存在著實有力推動了高校的體育發(fā)展,教育了數(shù)代人做出了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貢獻。一個平坦的世界出現(xiàn)了,信息和交通飛速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了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現(xiàn)代人在追尋一種適宜與現(xiàn)代人的體育運動方式,這預示著一種不同于上代人的休閑體育運動形式應運而生。休閑體育多種多樣的帶有娛樂性的運動項目被青年學子接受和喜愛,迅速成為高校體育的項目,一些成為高校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高校體育主動或被動地受到當代休閑體育的影響。
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比起以往的時代呈幾何級的速度飛速發(fā)展,生產效率極大的提高,少量的工作時間里完成數(shù)倍于以前的工作量,節(jié)省出了時間使人們擁有了更多的可供自己自由支配時間。我們國家先是實行8小時工作制,其后又推行了雙休日,規(guī)定了“五一”,“十一”等節(jié)日放假的制度,國民的節(jié)假日大大地延長。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加劇了各行各業(yè)之間的競爭,同時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使競爭的范圍由一個地區(qū)擴展到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極大地增強勞動者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高強度的精神勞動使現(xiàn)代人搜求可供補償精神勞動的形式,人們在休閑時間主動地尋找能調節(jié)心理壓力的休閑方式?!绑w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其價值、功能和作用正在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認識。以愉悅、休息、放松為主要目標,帶有積極、自由的主觀態(tài)度的體育,進入了人們的休閑生活,休閑體育應運而生[1]?!?/p>
“娛樂展現(xiàn)著體育的趣味和魅力,成為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激素。休閑需求導致體育的娛樂化,其重要原因是:體育與休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滿足人們的時代需求,其中介因素是娛樂。今天,現(xiàn)實生活中各個領域娛樂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體育的前進步伐也必然受到娛樂價值導向的牽引[2]。”娛樂展現(xiàn)著體育的特征、趣味和大眾化,它的魅力和簡捷性,成為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要素。休閑的需求導致體育的娛樂化,體育與休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娛樂為目的而滿足人們的需求。人類對娛樂的趨同可能成為重要的共同追求的主流目標之一。傳統(tǒng)的對于體育定義正在被當代的人們所修改,順應著娛樂化的潮流。一個體育休閑娛樂化的時代到來改造了和改造著傳統(tǒng)的體育,如瑜伽、排舞、花樣籃球等等是傳統(tǒng)技術的引進和變形,推動著創(chuàng)作著新興的體育項目如攀巖、蹦極、輪滑、小輪自行、野外生存等等應運而生。許多高校取消了田徑課,或者以趣味體育課取代傳統(tǒng)體育課從而改變了田徑課的形式。跨欄以及田賽類競技項目從高校課堂上徹底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在因為缺少報名的人數(shù),一些項目不得不取消,一些項目以種種行政的力量拼湊了一些從未受過技術訓練的學生。這些勉強開設的項目如跨欄、跳高等成了極少數(shù)田徑運動員的專場,大多數(shù)的學生以最為原始的技術做著陪襯。某種意義說這種田徑比賽的形式已經失去了存在的依據(jù),它的開設已經起不到促進課堂教學,引領青年學子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的作用。課堂內外已經不存在的項目,賽場上勉強開設,因為缺少訓練而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從可視欣賞的角度沒有了任何可以審美的取向,有的只是痛苦的掙扎。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會存在的價值在哪里?這種在高校體育中日益沒落的形式,只是在田徑運動會上依賴于人們傳統(tǒng)的價值慣性取向茍延殘喘。這種岌岌可危的競賽形式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失去了高校課內課外的生存空間,失去了青年的喜愛,田徑運動不顧行政方式的極力挽救,日益走向衰微。
2.1 高校體育教育體系的重建,新興體育項目設置,田徑退出教學序列
休閑體育教育是以休閑運動項目為內容的體育活動,它不等同于大眾體育,休閑體育打破了原有高校體育教育體系的,既包含了原有教材的改造這一傳統(tǒng)問題,又包含了地方傳統(tǒng)運動項目、新興體育項目的引入。后者具體包括心理拓展訓練、緊急救護與逃生的身體活動技能、運動處方和鍛煉處方、野外體育活動和時尚運動項目等[3]。
休閑體育興起產生了許多新鮮的體育項目,而這些項目的本身包蘊著高雅宜人的如從印度傳播過來的排舞,動作優(yōu)美難度小,為一部分青年所喜愛;瑜伽直接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氣功苦行的修煉方式在大眾中有廣泛的市場,作為高校的選修課程深受女大學生的喜愛?;蛘唧@險刺激的如現(xiàn)在在高校推廣的野外生存,到大自然中去,本身對天天困守在校園里直面書本苦讀的大學生就有很多的誘惑力,體育項目自身教學內容的新鮮性和驚險性,很容易為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追捧?;蛘邔鹘y(tǒng)體育項目進行改造的項目如花樣籃球,一個籃球有花樣百出的玩法,給籃球愛好者展現(xiàn)自身的機會。這些新興的休閑體育項目大都包含著濃厚的休閑化和娛樂化的傾向,與傳統(tǒng)田徑技術的枯燥單調乏味形成鮮明的對比,即使與田徑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定向運動也完全改變了單純的田徑技術教學。所以,不難想象隨著大量的新興休閑體育項目走進高校課堂,成為高校體育教學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內容,田徑運動項目日益衰微,田徑課由于沒有大學生選擇最終退出了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序列。
2.2 體育教學過程重視樂趣體驗有與娛樂化相結合的趨向
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的“四過程教學法”及具體教學實踐中的“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錯誤動作、再練習”的教學過程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帶有普遍性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尋根求源是因為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傳授體育技術,力求學生熟練地掌握體育技術、發(fā)展體育技能為本質的特征。在競技體育主導高校體育的時代所形成的體育教學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的烙印,學校體育總是與時代的體育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今天休閑體育因隨著時代的潮流成為當代體育發(fā)展的趨勢,人們開始思考體育本質的回歸。毛振明在《體育教學論》中指出:體育教學的過程是體驗運動樂趣的過程,
這種樂趣是體育運動生命力的體現(xiàn),也是體育教學的學習目標和內容[4]。為大學生所羨慕休閑體育運動項目大量引進到高校體育中,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有生命力的推動力量。體育休閑化思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體育的現(xiàn)代教學,“休閑化的體育教育過程并不是要超越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教育過程,它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實施中突出休閑性和學生的樂趣體驗[5]”。以休閑化為指導思想的體育教學,技術的傳遞不再是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它重視的“道”
而不是“器”,即更加注重過程本身的樂趣而不是體育技能的訓練提高,傳統(tǒng)體育教學法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即使在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教學實踐中,人們也在不斷探索著把娛樂化因素融入其中的新的教學法?!耙岣邔W生對田徑中‘體能性’
與‘技能性’教學內容的興趣,關鍵在于對田徑教學內容進行改造,在其中融入休閑化和娛樂化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利于終身體育思想觀的形成,達到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的四維健康的目的[6]”。
補償理論是常被人們提到的休閑行為理論,它強調休閑乃是為補償工作上的損耗與生活中之辛勞。根據(jù)這個理論,體育活動需要提供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少的有趣因素,才能吸引人們的自愿參與[2]?,F(xiàn)代大學生學業(yè)和就業(yè)壓力與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學生求學期間所承受的壓力無法比擬的,在多重的“損耗”和“辛勞”之外的體育也應當具有休閑的性質,這也是休閑體育備受大學生推崇的原因,那么高校田徑運動會是否要成為休閑體育的引導活動呢?
3.1 競技或是休閑:對高校田徑運動會的反思
高校田徑運動會競賽項目的設置吸取了國際上田徑比賽的大多數(shù)項目,顯然采取這些項目注重“競技性”,所以傳統(tǒng)的高校田徑運動會表現(xiàn)出競技性強、難度大,較為單純的跑、跳、投等類田徑項目,冠名為田徑運動會確實名副其實。半個多世紀以來,高校的田徑運動會為高校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高水平的田徑人才,同時為普及田徑運動推動田徑教學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所以田徑運動在沒有大量的體育選修課出現(xiàn)以前一直是學校的主要的教學項目,高校田徑運動會的存在有著存在的依據(jù)。
體育選修課出現(xiàn)也是對大時代體育變化的適應。休閑體育在社會上的廣泛流行,大量新興的休閑體育項目為大學生所喜愛,成為體育選修課的內容,田徑項目在高校課程中失去大學生的青睞而衰微。相對于沒有受到田徑學習和訓練的大學生來說有些項目難度有點大,如110米欄,欄架放到最低對他們顯得還是有點高,沒有跨欄的技術,在比賽中“跳欄”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這是運動會項目與體育教學脫節(jié)的必然,運動會中的部分項目,如鐵餅、標槍、三級跳遠、110米欄等項目小學、中學到高校都不再開設。運動會與體育教學明顯脫節(jié),沒有對教學起到促進作用,也沒有反映體育教學的效果。我們不必為今天的大學生都不選田徑項目而為今天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擔憂,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每個時代的愛好,每個人身上都銘刻著時代的印記,今天新興的體育項目是今天學子所追逐的對象。以此而論,今天高校的田徑運動會失去了廣大的大學生愛好者,失去了田徑課的支撐,所以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失去了作為現(xiàn)象存在的依據(jù)。那么今天的高校田徑運動會存在的依據(jù)是什么?競技不再是它的特征,在休閑娛樂中鍛煉身體、愉悅身心是現(xiàn)時代的要求。
3.2 融合:高校田徑運動會對大學生現(xiàn)代生活的適應
今天的大學生不同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學生,那個時代的學子具有更多的國家規(guī)劃性特點,在大學生活和畢業(yè)分配國家包攬,唯一要做的是按照大學的課程設置完成一切教學任務,競技體育成了那個特定時代磨練大學生的重要手段。今天的市場經濟大學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一些學子要為個人生活忙碌,更多的大學生通過打工和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積聚工作經歷和經驗,他們還要考取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作為明天找工作的敲門磚。這是開放的時代,發(fā)達的資訊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這是忙碌的時代,大學生為大學的生活和畢業(yè)的工作而奔波。如果說,休閑體育在社會上的廣泛流行是對這個時代的適應,那么今天的高校體育就應當對今天大學生活的適應。
高校田徑運動會是推動高校體育發(fā)展,促進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活動。高校體育由以田徑為主的教學轉變到以休閑體育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教學,休閑體育順應了時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高校田徑運動會融入“休閑意識”是當今大學生活的適應。以休閑為指導思想的高校田徑運動會單純的“競技”不再成為必需,所需要的技術不需要專門的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參賽,項目本身所帶來的樂趣才是根本的目的。
對上面的論述作一個小結: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人們有了更多的閑暇的時間,為了補償高強度勞動帶來的精神壓力,休閑體育適應時代的需求而產生。休閑體育的許多項目進入高校或成為體育課程,為大學生所喜愛,有了廣泛的大學生市場。而同時高校田徑課程因為缺少大學生的支持,在大多數(shù)的高校推出課程序列,高校田徑運動會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支柱逐步走向衰微,對于田賽項目尤其如此。因此在生存空間變得更為緊迫的大學生也和當今時代人一樣感受到同樣的壓力,休閑和休閑體育所帶來的娛樂也是他們所尋求的。高校田徑運動會在體育休閑娛樂化思想的指導下作某種程度的面貌改觀,這改革是以休閑娛樂重在參與為目的,而不是以“競技”奪標為目標。那么解決高校田徑運動會的問題有幾種可供參閱的方式:
4.1 吸收休閑體育的“娛樂化”思想改造田徑運動會的項目
高校田徑運動會的項目設置一改純粹的競賽,汲取休閑體育的娛樂化思想,降低比賽的過度技巧性,轉為人人不經過特別訓練只需要簡單的競賽規(guī)則說明都可以參加的項目。如近幾年來高校田徑運動會出現(xiàn)的“集體迎面接力”就是對傳統(tǒng)的接力比賽創(chuàng)造性的改造,它降低了比賽的門檻,設置20~30m的接力距離,即使不常進行短跑訓練的學生也有能力跑完這個距離;參加的人數(shù)眾多,一個隊允許有幾十個學生參加。以前只能少數(shù)人參加的接力比賽,改造為眾人參與的娛樂項目,是吸收娛樂化思想進行改造的一個成功案例。當然今年來對田徑運動會改造的項目還有很多,這說明一個問題“跑、跳、投”是田徑運動的本質,只要抓到了這個本質高校的田徑運動會不必非要拘泥于國際田徑比賽那種規(guī)范化的比賽項目,而是把這種本質內容結合現(xiàn)代休閑體育思想創(chuàng)造出適合于今天高校學子的比賽項目是可以行得通的。改造后高校田徑運動會一樣能夠使這古老的運動項目在當代的高校煥發(fā)出旺盛的生命力。
4.2 以帶有休閑娛樂性的體育文化節(jié)替代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會
高校的體育文化節(jié)是一種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近些年來在許多高校蓬勃開展。體育文化節(jié)鼓勵全校師生積極參與,通過開展體育比賽、體育表演、體育講座等形式宣傳體育文化,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文化形式,文化節(jié)的目的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吸引更多的師生去參與去親身體驗體育的樂趣,即使舉辦的體育比賽也以娛樂身心為目的,所以具有濃厚的休閑娛樂性,如同過節(jié)日一般的輕松愉悅。
以體育文化節(jié)取代傳統(tǒng)的校運會,一方面因為體育文化節(jié)有休閑娛樂的性質,使體育文化活動對高校的師生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體育文化節(jié)活動的時間長,舉辦活動的空間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大延伸了體育運動的功能和效果,使體育活動的意義展現(xiàn)其多面性的作用[7]。但是顯而易見的缺陷是因為有以強烈對抗性和競技性為目的的田徑運動會的存在,現(xiàn)在的體育文化節(jié)過多地片面強調其休閑性和娛樂性,而通過競技運動培養(yǎng)大學生“競爭性”的心理素質以及提高身體素質方面顯得過于蒼白無力。如果以體育文化節(jié)取代田徑運動會還需要在體現(xiàn)較為強烈的體力活動和競技性上加以改造。
4.3 分散開展田徑活動使之表現(xiàn)出紀念意義的休閑性
田徑運動是促進人身體素質水平較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性運動,尤其徑賽類項目技術較為簡單易學,成為不少人終身鍛煉體育方式。如果撇開技巧性強過分依賴場地器材的田賽類項目,田徑運動的其他項目賦予一定紀念意義的形式可以在高校里廣泛地開展,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一定程度的促進大學生自覺參加田徑項目的鍛煉。開展各種各樣的田徑相關的競賽活動,如:慶祝新生入學的新生友誼田徑運動會;春季的踏青競走表演賽;大學畢業(yè)時舉辦畢業(yè)生長跑告別賽;九月九登高越野賽等等。舉辦了體育競賽又與特別日期相結合呈現(xiàn)出居于紀念意義的休閑性。從心理學角度說,當人們強烈的關注事情的重要方面時會忽視其他方面。所以紀念意義的比賽,人們會更關注它本身的紀念性和休閑性而對比賽的本事產生較低的注意度。
在體育休閑娛樂文化盛行的校園里,絕大多數(shù)高校因缺乏選擇田徑選項課的學生,已經不開設田徑課了。田徑只是以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唯一的競賽方式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學生以球類活動和其他新興的休閑體育為主要項目,很少從事田徑鍛煉、訓練等,致使學校體育田徑運動處于被忽視狀態(tài)。這種以紀念意義的休閑性的田徑比賽,融合當今的“休閑”喚起大學生對田徑運動的信心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林儀煌.對體育運動與休閑娛樂的探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0(8):25-27.
[2]胡小明.休閑理論與體育的娛樂化[J].體育與科學,2005(7):11-13.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76-91.
[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45.
[5]孟凡強,等.休閑體育教育內容的解讀[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9):77-79.
[6]馮巖,等.21世紀大學生體育與素質教育的探討性研究[J].體育科學,2000(4):31-33.
[8]郝玉,等.體育文化節(jié)——高校田徑運動會的改革方向[J].山東體育科技,2009(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