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峰(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
寫作是人類有意識地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實、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過程,其主要作用和意義在于表達感情、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寫作的過程是我們心理能力不斷提高和發(fā)展的過程。寫作應該是一種釋放,也是一種交流,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而如今,我們的高中學生不能將自己心里想說的話真正地寫出來,所謂的作文都是應付教師和考試,缺少“說真話,抒真情”的寫作熱情。這樣的作文在高考中必然不會獲得高分,甚至連基本分都拿不到。因為我們的高考作文越來越多地關注學生的真性情、真思想。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作文中做到“說真話,抒真情”“真實為文”呢?筆者認為可以有如下幾種方法。
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有個公益廣告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逼鋵?,這句話用在寫作上很合適。從本質(zhì)上說,文乃心之聲。寫作是一個人由內(nèi)而外迸射出來的思想火花。通過我們的筆抒發(fā)自己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此和別人對話、交流,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需要。寫作也是個人情感活動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不僅可以寫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也應該把筆觸伸向我們的心靈深處。寫作就是傾訴,就是對話,就是用語言文字向他人、向社會傳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寫作是一種精神體驗、一種生命活動。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社會,并在發(fā)現(xiàn)中實現(xiàn)生命的開發(fā)與提升。心靈只有在感動的天地中徜徉,才能有生命的精彩。因此,作文應該追求生命體本真的回歸。
作文要尊重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感悟作文背后的生命意義。作文教學要關注豐富而完滿的人性及其培育,包括作文興趣和愛好的培養(yǎng)、人生理想和激情的點燃。不能只關注對其進行作文知識灌輸、作文技巧的訓練。真正的寫作來自生命,當所寫不是自己愿說想寫的東西時,寫作還有什么意義呢?學生必須要關注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擺脫“假、大、空”的偽寫作主題,實現(xiàn)“吾手寫吾心”,讓寫作成為學生傾訴的平臺。如每周的周記,教師可以設定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比如《老師,我想對您說》《誤解》《心與心的交流》等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題目。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作文中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而且十分愿意寫作文。另外,教師在教授課文的同時,也要適當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要巧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感悟身邊的真情。如筆者在教授《項脊軒志》時,在探究到作者歸有光對三位女性(母親、祖母、妻子)的深情回憶時,就曾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一個簡短的回憶某位親人的文章。當時,有許多學生寫完后眼含淚水。從這一點看,學生已經(jīng)把真情實感融入了自己的作文中。這說明,學生一旦覺得寫作可以作為自己傾訴的平臺,就會不遺余力地挖掘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將其訴諸筆端。
當下,我們的作文教學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急功近利的思想,為應試而寫作,成為作文教學中的主導思想。寫作已經(jīng)失去了內(nèi)在動力和精神支柱,從根本上漠視學生的生命需要,忽視引導學生用生命去體驗、感受生活,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學生則基本喪失了寫作的激情。許多語文教師仍在“摁著牛頭吃草”,一廂情愿地訓練“牛嘴”要張開多少度,如何吃草。這樣強硬和機械訓練的結(jié)果是“?!焙芾酆軈?,教學者也很累,教學的效果也很差。究其原因,是許多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與激情。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激情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將作文的評價標準多元化,同時寫作的指導方法也應該因人而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作文,教師都應當努力尋求其中的閃光之處,以此來激勵學生,點燃學生寫作的激情。也許,教師的一句鼓勵性的話語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促進,能燃起學生寫作的熱情。所以,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不應只找毛病問題,還應當多給學生鼓勵性的評價。這樣,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就能看到寫作的希望,就不會厭惡寫作,而是對寫作充滿熱情與激情。另外,激情也是來源于生活的體驗與感悟。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他人與社會,將自己內(nèi)心的一些體驗與感悟通過作文抒寫出來。例如,教師可以每個月布置一次無命題作文,讓學生將自己一個月來的內(nèi)心情感與感悟自由抒發(fā)出來。這樣就能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都能把自己的寫作激情點燃。此外,教師還應將自己的生命真正投入到作文教學中,做一個熱愛言說、熱愛讀寫的人,從而將自己的人生變成“言語人生”或“語文人生”。教師甚至可以嘗試寫“下水作文”,寫完后交給學生欣賞,以此來影響自己身邊的學生,讓學生對寫作充滿激情,也讓學生寫作的激情能隨時迸發(fā)出來。
目前,寫作出現(xiàn)了虛假情感下個性失落的現(xiàn)狀。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學生們不得不掩藏青春期的自我去迎合成人早已設定好的意圖,不得不忍痛舍棄生命的獨有印記而遁入喋喋不休的說教。作文干癟、枯燥,虛假情感泛濫成災,那些真實的、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我”漸行漸遠。最多只能給我們亮一下那華麗的外表與結(jié)構,根本經(jīng)不起咀嚼。而高考作文中對于優(yōu)秀作文的品評已經(jīng)開始在不知不覺中傾向于有思辨性的、有思想火花的作文。
我們的教師平時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會忽略這一方向的訓練,造成學生作文的“缺水”、干癟。所以,讓學生作文閃耀思想的火花,不僅是為了迎合高考,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會思辨,能夠有獨立的個性特點與思想。
自古以來,那么多的圣賢,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給我們留下了一篇篇流傳千古的美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文章中承載著他們的靈魂。所以直到今天,他們的文章讀起來依然字字珠璣,在歷史的煙塵中熠熠生輝。古人云:“文以載道。”這才是寫文章的真正意義。教師要教導學生有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地看待世界,懷著一顆誠摯的心去寫文章,讓文字滲透我們的情感。同時還要學會看待問題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要能做到遵循道德,參照史實,滲透文化,探究人性。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先嘗試讓學生多閱讀時評來增強他們作文的思想性,繼而可以漸漸地讓學生通過一則新聞時事來寫自己的感悟,提高他們看待問題的能力,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個性與思想性。最終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在作文中發(fā)表自己的真知灼見。
另外,可以教學生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比如哲學中的發(fā)展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等,都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識水平,為寫下有思想的文章打下理論基礎??茖W的、辯證的邏輯思維方法也可以適當?shù)亟探o學生,如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等方法。我們認識事物總是從現(xiàn)象入手,如果我們能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對具體的事物進行分析,歸納總結(jié),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共性與本質(zhì),就不會出現(xiàn)堆砌例子、羅列材料的問題了。因此,面臨問題時應該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還要追問產(chǎn)生過什么影響或?qū)⒁a(chǎn)生什么影響,是起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等,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聯(lián)想,多方比較,思考與本問題有關的人和事,思考相關的言論觀點。既可縱向思考,也可橫向思考。想得越多,問題的面貌、性質(zhì)、價值、意義等就越明顯,理解就越深透,思維就有了力度和深度,文章自然就有了深度。多教學生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實踐,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習慣,他們一定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講授寫作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寫出來,這才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教授方向。因為,只有這樣去教,學生才能真正做到“真實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