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建,胡瀟譯
(1.肇慶學院 教育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2.中南民族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關于教育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首先要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池田關于教育本質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很明確地表現(xiàn)為“教育為了什么”。池田通過對功利主義教育本質觀的批判和對“造就人”的教育目的觀的論述,系統(tǒng)地闡述了日本創(chuàng)價教育本質觀。
關于教育的本質問題,日本創(chuàng)價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池田大作與英國湯因比博士對話時發(fā)表了一段富有內涵的講話。池田認為,教育日趨功利化帶來了兩大弊端,一是教育的工具化;二是教育內容的實利化?!艾F(xiàn)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義,這是可悲的事情,這種風氣帶來了兩個弊病:一個是學問成了政治和經濟的工具,失掉了本來應有的主動性,因而失去了尊嚴性;另一個是認為惟有實利的知識技術才有價值,所以做學問的人都成了知識和技術的奴隸。”[1]61
池田也客觀地分析并認識到教育的實利效益,同時他認為這不能作為教育追求的主觀目的和動機,只能作為客觀的效果而存在。“就教育來說,確實可以從中得到很大的實利效果,但這終歸是作為結果而自然形成的,光把實利作為動機和目的,這不是教育應有的狀況”,否則“在現(xiàn)代技術文明的社會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成為了實利的下賤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1]60,“因此產生的結果是人類尊嚴的喪失”[1]61。
池田面對教育功利性越來越嚴重的現(xiàn)狀,他憂心忡忡,主張教育、知識和學問要回歸其本原。他認為:“像這種人為知識和技術服務,受政治和經濟操縱的學問和教育,無論如何要恢復其原來的宗旨,即學問本來是為了闡明人類的基本生存生態(tài)和存在的根本,而教育則是要把這種學問傳播開去?!盵1]61可見池田主張學問、教育應擺脫被政治和經濟所操縱的現(xiàn)狀,讓學問回歸到為了人類的基本生存生態(tài)和存在的根本而存在的學問,讓教育傳播、教授非功利的以人為本的知識和學問,從而使教育找回本來應有的主動性,使人類找回失去的尊嚴。
池田大作認為現(xiàn)實教育中的功利主義目的觀存在嚴重的弊端并對之進行了批判,然后經過認真研究,并與英國湯因比博士探討后提出了非功利的教育目的觀。池田不僅贊同湯因比博士關于教育的本質:“是要尋求存在于宇宙背后的‘精神存在’之間的心靈交流”;而且提出了自已的教育本質觀:“教育的根本課題是在于說明和回答人類應當怎樣存在,人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些人類最重要的問題?!盵1]60他在與英國威爾遜的對話時又說:“關于教育的本質,我曾記得有人這樣說過,所謂教育,就是忘卻學過的一切知識之后所留下的東西。我認為,確實如此?!?/p>
由此可見,池田大作的教育目的觀就是“造就人”。他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這一觀點,其中有兩次尤為突出。一是在與德國狄爾鮑拉夫探討關于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時,池田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造就人”[3]226;二是在他的《人生箴言》一書中指出:“教育的目的無疑是在于 ‘創(chuàng)造知性’。 ”[4]136
教育要造就人,就必須超越功利主義視域,獨立于社會政治、經濟之外,最終為人類應當怎樣存在,人生應該怎樣度過這一崇高的人生價值和理想而服務,而要實現(xiàn)這一理想,教育的根本目的除了知識教育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人的思想道德品質、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能力,這些都不是知識教育所能實現(xiàn)的。他在與德國狄爾鮑拉夫對話時反復強調一位賢人的觀點:“真正的教育成果是將所學知識全部忘掉后剩余物。在某種意義上,這位賢人的話非常透徹地提示了教育的本質?!盵3]226“將所學知識全部忘掉后剩余物”與前面提到的“忘卻學過的一切知識之后所留下的東西”就最好地表達了池田通過教育造就人與培養(yǎng)人的根本目的觀,從而實現(xiàn)池田教育思想中造就知識、品質、修養(yǎng)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的人。
池田在他的著作中反復提出應以教育內容的學習來實現(xiàn)教育目的。知識與倫理道德相結合的教育是實現(xiàn)池田教育目的重要思想,他與德國狄爾鮑拉夫對話時強調“知識進步與倫理作用的失衡所帶來的恐怖尤其具有象征性”,為此“從兒童階段,就在每個人的心理發(fā)育中,把知識和倫理作為一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整體使其同步發(fā)展,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3]237。
他在《人生問答》一書中再一次強調知識和道德良心教育的重要性,二者均不能缺失。池田認為:“對于知識和良心,本來兩者具備才能得到正確的發(fā)揮。不管積累多少知識,如果不培養(yǎng)起使用它的人的良心,知識只會成為人本來具有的利己心的工具,到處濫用。如今天技術產業(yè)造成的各種公害以及武器和戰(zhàn)爭技術的發(fā)達等,就是其可怕的結果。反過來說,有了良心,但是如果沒有對具體現(xiàn)實的廣博知識、敏銳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發(fā)自良心的熱情,也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惡?!盵5]354在池田心目中,知識與道德良心兼?zhèn)涞娜瞬艜谌祟惿鐣邪l(fā)揮積極正確的作用。如果只有知識,而道德良心缺失,知識只會濫用為利己心的工具,一旦知識與技術相結合并濫用將會產生可怕的結果;反之,有良心而無知識也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惡。
在知識與良心教育相結合的基礎上,池田進一步論述了“知性”與“情操”教育相結合的觀點。池田認為:“所謂教育,就是向社會輸送有為人才的教育。再深究一下教育的內容,可以說是‘知性’與‘情操’的教育。所謂‘知性’,從根本上來說,是指作為人的人格的知性。更詳細一點說,那就是為了能為社會人 、職業(yè)人,給予學到的知識和智慧的教育。另外,我提到的‘情操’,那是指人的心靈的豐富。因為這也是作為一個人的條件?!盵5]366-367由此可見,池田主張的教育本質是培養(yǎng)知識淵博、人格健全、智慧聰穎、心靈豐富的社會人和職業(yè)人。
最后,池田在論述教育應培養(yǎng)知識與倫理、良心、智慧、情操、人格相結合的人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教育本質的落腳點和歸宿點,那就是個體的人在學會了知識、擁有了智慧、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培養(yǎng)了良心之后如何學會做人,這才是池田終極的教育目的觀。
池田在《人生箴言》與《人生問答》兩書中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他認為:“知識對人不能創(chuàng)造性發(fā)生作用,通過靈活運用知識——即人的智慧,才會帶來創(chuàng)造性?!盵4]136“所謂人的智慧,就是懂得‘應當怎樣做人’。在這里起作用的是人的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意志的力量。之所以必須要確認教育的根本理念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教導和培育‘作為人的理想’,其原因可以說就在這里?!盵3]372
池田用對未來教育事業(yè)和人才培養(yǎng)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危機感來認識教育的本質。他認為:“教育是構成未來的重要生命線;如果要著眼于未來,就不能不在教育中傾注全部力量?!盵6]2而且他又認識到教育對改造人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可怕,就在于它可以在兒童潔白的心靈上隨意地涂抹上色彩。 ”[6]88
如果功利主義占據(jù)兒童的心靈,那將是教育可怕的事情,為此池田深刻批判了當前教育日趨功利化帶來教育的工具化和教育內容的實利化兩大弊端;并在批判的基礎上重構“造就人”與“學會做人”的教育本質觀,這就是培養(yǎng)有知識、情操、人品、能力、智慧等全面發(fā)展的人。
[1] 阿·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M].茍春生,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
[2] 池田大作,威爾遜.社會與宗教[M].梁鴻飛,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 池田大作,狄爾鮑拉夫.走向21世紀的人與哲學[M].宋成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4] 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卞立強,譯.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5.
[5] 池田大作,松下幸之助.人生回答[M].卞立強,譯.上海:商務印書館,2001.
[6] 池田大作.我的履歷書[M].趙恩普,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