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金彩霞 張 鵬
北京市育英學校(以下簡稱“育英學?!?是我刊此次學校后勤采訪任務的第一站,該校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校風優(yōu)良、聲名遠揚的紅色學校,1949年隨黨中央自西柏坡進京,現為北京市名校。育英學校主管行政工作的郭春家副校長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郭校長還是全國后勤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海淀區(qū)后勤協會副會長,在學校后勤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當記者如約而至時,郭校長正同供應商談采購合同事宜,示意我們坐下并遞給我們一人一瓶礦泉水后,他繼續(xù)同供應商“斡旋”。期間,不時有人因工程、合同、會議等事項及其他事情前來拜訪,郭校長井井有條地一一處理,并不時向我們報以歉意的微笑。終于,辦公室里只剩下了我們,郭校長將辦公室門關上,生怕有人再來“打擾”。抓住這寶貴的時間,我們直入正題。
2010年,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資源、盤活教育資源,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委組建了北京市海淀區(qū)學校后勤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當我們談到中心的成立給學校后勤管理工作帶來的幫助和顯著改善時,郭校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說:“中心的成立,讓我們學校后勤找到了家的感覺!”稍作停頓后,他繼續(xù)說:“在中心成立前,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教育技術裝備部、房管所、教師住宅建設中心、海淀區(qū)教育國有資產管理中心等單位和部門,雖說學校后勤工作有人抓,也有人管,但多頭管理的現狀難免造成管理真空帶的產生和職能交叉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統一領導,棘手的問題找不到主管部門,缺少一個反映問題和交流經驗的地方?!?/p>
對于中心成立后給學校后勤管理工作帶來的顯著改善,郭校長從以下幾方面談了看法:
中心成立后,中心指導科做了大量的指導性和統領性工作,把全區(qū)所有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的思想匯聚到一個焦點,把大家擰成一股繩,讓后勤管理工作者既有勁兒可使,又能將勁兒用到鋼刃上。指導科還成立了一個后勤協會,后勤協會在適當時機將大家召集起來,互相交流經驗,集思廣益,探討后勤工作遇到問題及解決辦法,然后將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問題,讓學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心里非常踏實。目前這一制度已經常態(tài)化,各學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在交流中各抒己見、凝聚共識,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一般情況下,學校后勤工作人員的待遇不可與一線教師相提并論,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后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中心積極奔走,多方協調,積極為學校后勤人員爭取薪資待遇方面的提高,受到后勤人員的大力贊揚和擁護。
為充分調動后勤工作者的積極性,中心還開展了后勤示范校、后勤管理先進個人等評比活動,制定了明確的評判標準,充分調動后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這方面,育英學校后勤部門還將后勤人員的考核問題納入學校日常的考核范圍,力爭讓后勤管理工作者同一線教師擁有同等待遇。
中心成立以后,學校后勤事務辦事程序大為簡化,原先要在各部門間東跑西跑,現在只需到中心辦理即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因為中心將責任落實到人,任務完成質量也大大提高。比如學校抗震加固這項工作,中心指導科的幾名工作人員日夜奔赴全區(qū)各學校,深入實地,主動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待在辦公室里看材料、聽匯報,實現“流動管理”,全區(qū)學??拐鸺庸坦ぷ鞯靡赃M行得又快又好。再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心先后4次派人到育英學校調查受災情況,令郭校長及其他后勤人員非常感動。
中心非常重視各學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工作及個人職業(yè)發(fā)展,將學校在后勤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在全區(qū)學校后勤工作人員中開展教育培訓活動,促進后勤隊伍建設及全區(qū)學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如總結節(jié)能減排和抗震加固典范學校的經驗,在學校后勤工作者中進行推廣式教育,而且這種教育培訓機制已經常態(tài)化。
中心幫助學校規(guī)劃后勤工作的發(fā)展道路,幫助學校制定工作規(guī)劃,比如來年的修繕規(guī)劃等,制定后勤工作的“五年規(guī)劃”,使各學校后勤工作有了目標和抓手,大家的工作更起勁兒。
對學校來說,后勤部門管理維護著學校從上到下、從大到小的每一樣財產,可以說學校后勤部門幫學校守護著 “家底兒”。如果用郭校長的話說,中心的成立讓學校后勤有了家,那么學校有了“家底兒”,教育教學也有了“底兒”。
育英學校歷史光榮,被譽為“新中國第一校”,不光是教育教學方面的典范,就是在節(jié)能型學校建設方面也爭當“排頭兵”, 成為北京市首個“國際生態(tài)型學?!薄T谟W校推動節(jié)能減排建設方面,后勤部門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郭校長說:“按照節(jié)約型社會和節(jié)約型學校建設的要求,我校將建立節(jié)約型學校納入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于2000年成立了以校長為主要負責人的節(jié)能領導小組,各部校長、后勤主任、中小學教學教育主任、學生代表為主要成員的節(jié)約型學校工作組,2009年時已將節(jié)約型學校建設納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p>
目前,育英學校已有的大型節(jié)能減排設施共8項:①游泳館的空氣源熱泵系統;②食堂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③住宿部和鍋爐房樓頂太陽能熱水系統;④校園雨水收集池;⑤實驗樓前的塑料包裝回收機;⑥圖書館前的太陽能閱讀櫥窗;⑦鍋爐房后面的中水處理系統;⑧主樓前的“世紀之林”。
為了營造良好的節(jié)能減排氛圍,讓節(jié)約觀念深入人心,育英學校后勤和各部政教處一方面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激發(fā)師生的節(jié)約意識;另一方面,學校建立了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與合理的獎勵制度,對浪費現象用圖片、板報等形式進行曝光。學期末各部開會總結,對在節(jié)能減排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年級、科室和個人進行通報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存在浪費行為的部門和個人進行一定的經濟懲罰。
此外,育英學校還把節(jié)能減排、優(yōu)化環(huán)境、低碳生活、綠色學校等理念納入教學范疇。據郭校長講,育英學校的環(huán)境教育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常態(tài)化的環(huán)保課堂和以環(huán)保課題為依托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環(huán)保課堂由專職教師負責,每周安排兩課時;而以環(huán)保課題為依托的社會實踐活動由系列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實踐活動構成,培育學生的節(jié)約思想品行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素質。
如果說“紅色”是育英學校的傳統和精神,那么“綠色”就是新時期學校不斷追求的辦學目標之一了。育英學校致力于讓學生在“綠色”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讓他們在走出校園后,能成為有社會責任感、有環(huán)境意識的人才。目前在育英學校的教育中,“節(jié)能”“環(huán)?!薄熬G色”“和諧”等理念已深入人心。郭校長自豪地說:“我校先后被北京市命名為‘綠色學?!彩潜本┦新劽摹▓@式學?!屑壗】荡龠M校,區(qū)示范高中校和素質教育優(yōu)質校,也是北京市100個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試點單位中唯一的一所學校、北方第一所‘國際生態(tài)型學?!G旗榮譽獲得者?!?/p>
后勤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光負責提供全校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方面的服務,還與學校的核心任務—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甚至有人提出“提高后勤服務質量就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理念。在這方面,郭校長也深入地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辦學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人才,學校一切工作都具有育人的屬性,后勤工作也不例外。學??倓蘸笄诠ぷ饔志哂幸苑諡樾问健⒁杂藶槟康牡奶厥鈱傩?,后勤人員必須時刻有一顆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心,以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根本目的。
對于學校后勤管理的育人形式,郭校長從間接育人和直接育人兩方面作了分析。
間接育人:學校后勤人員身在學校,其一言一行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而后勤人員通常又是不上講臺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后勤人員對教育教學的貢獻是間接的。因此后勤人員同樣應以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自己,要有較強的師德意識和師德水平,給學生一種努力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榜樣力量。要消除工作中的推諉扯皮,以免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據此,育英學校后勤管理提出“微笑服務”的理念:接到教師設備維修的電話,能解決的保證10分鐘之內解決;當場解決不了的,給教師一個合理解釋并盡快著手解決。最大限度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忠于自己的職守和崗位,不推卸責任。同時,郭校長及學校后勤部門所有職工的辦公電話、手機都向社會公布,隨時接受外界監(jiān)督,這也體現了他們勇于接受批評并渴求上進的優(yōu)秀品質,這些行為都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直接育人:育英學校后勤管理非常重視職工的素質,通過后勤管理中心的培訓及學習,結合后勤工作人員自身興趣和特長,定期讓專長職工針對后勤所有職工開展相關專業(yè)教育。郭校長列舉了幾個相關例子:學校后勤管理有位化學底子比較好的職工,他熱衷于學校的節(jié)能減排事業(yè),經過多方培訓后,成為節(jié)能減排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好手,除經常在后勤職工中開展授課活動外,學校還讓他每周為學生上節(jié)能減排課,對學生實施環(huán)境保護教育;后勤管理一位司機職工給學生上汽車模擬駕駛課,效果也非常好,受到師生的好評;還有一位后勤職工,在后勤工作過程中,摸索出用烙鐵燙畫的技藝,燙得非常好,于是學校安排他給學生教授勞技課……
總之,在同郭校長的談話中我們感受到,后勤工作也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由于學校是一個教育部門,它的中心任務在于“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而“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就是學校后勤管理教育功能的具體表現。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要盡力“感化新一代”。
郭校長說在學校后勤部門工作的這幾十年里,他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所以也深深愛著這份后勤事業(yè),盡管已是花甲之年,他一直堅守在后勤管理一線崗位,獻身學校后勤已成為他的追求。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后勤工作,體會最深的就是認為學??倓展ぷ魇且婚T科學,深刻體會到后勤工作的煩瑣、復雜,但更重要的是摸索出后勤工作的一些方法,他希望將他個人的一些工作感悟和心得同各位同行分享。
后勤工作不在科技一線,也不在教學一線,所謂的“創(chuàng)新”,就是要把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把簡單的工作做得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切實做到事業(yè)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時刻為師生著想,把工作往前做,這就是創(chuàng)新。
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勤工作要緊跟教育教學及總務工作發(fā)展步伐,不斷發(fā)展、提升自身工作。如節(jié)能減排方面的工作,之前育英學校也在做,但是后來全區(qū)掀起節(jié)能減排高潮的時候,育英學校借勢把這項工作往更高、更深層面上推進,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并提出了“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理念。
后勤工作只有得到大家認可,才能更好地促進后勤工作的發(fā)展,也才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提供更牢固的保障。所以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師生認識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后勤部門的辛勤付出,看到后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從而為后勤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后勤工作種類繁多,需要各式人才,這些人才既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也要具備內在的軟素質——敬業(yè)之心,所以要求后勤工作者在專業(yè)過關的同時還要敬業(yè),這樣才能用心去做事,用心呵護教育事業(yè)。
對于總務后勤工作,不同階段有不同特色、不同要求,不能固守已有工作規(guī)則,要結合學校、全區(qū)、全市乃至全國教育發(fā)展的大局和形勢,以開放的心態(tài)不斷學習,不斷與時俱進,從學校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出發(fā),著眼長遠,構建整體的工作規(guī)劃,厘清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和工作層次,使后勤工作切實符合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需求。
最后,郭校長還將他幾十年總務后勤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基本工作方法—斗爭和妥協同我們分享。他認為總務后勤工作對內、對外都得有斗爭和妥協。對內:“斗爭”二字體現在制度上,必須以剛性的制度與人性的自由、散漫斗爭才能管理好人員;“妥協”二字的寓意則是要禮賢下士、相互謙讓,這樣才能形成和諧氛圍。對外:“斗爭”二字體現在后勤工作必須以學校的利益為中心,要不斷同外部環(huán)境周旋;但這種斗爭又要適度,使雙方的利益在博弈中達到一種平衡,這就是對外的“妥協”。
本次采訪,記者感觸最大的就是:學校后勤工作雖不直接參與一線教學,但工作之重要、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煩瑣是我們之前所沒想到的。育英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以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的赤心,積極作為,創(chuàng)新思路,成果顯著,尤其是學校的節(jié)能減排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的認可,他們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提倡和贊揚。在信息化催生的全球化時代,教育教學有了新的歷史使命,為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學校后勤管理工作也需要同步調整,要積極探索,開展服務育人和創(chuàng)新思考,實現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學、合理與高效,創(chuàng)新新型工作管理模式,以高質量的服務為教育教學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