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辛
攻堅克難
□蘇辛
國家開放大學及北京開放大學、上海開放大學日前揭牌成立,無疑是將載入我國教育發(fā)展史冊的重要事件。作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國家開放大學揭牌顯然更是“開端”而絕不意味著“終結”。制約開放大學發(fā)展的問題不可能“迎刃而解”,許多業(yè)內人士已感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陡增”,包括那些以往不同程度被掩蓋、被淡化、被擱置的較深層次問題,似乎也有進一步表面化的趨勢。正如國務委員劉延東所指出的,“適應新要求,承擔新使命,開放大學任重道遠”。開放大學建設注定是場攻堅克難的持久戰(zhàn),無論由于何種動因,急功近利恐怕都是要不得的。
“上馬”不易,“備鞍”更難?,F(xiàn)在還是可以堅持這樣的判斷:開放大學在中國,其內部和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仍不能說已然完全成熟。既然不能坐等環(huán)境自然成熟以后再推進開放大學建設進程,那就只能面對因此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通過持續(xù)不懈的努力促使環(huán)境逐漸成熟。就電大而言,最重要的應該是堅決而扎實地推進開放大學作為新型大學實體的基本建設,基于開放大學的宗旨、定位、功能及其對于質量和特色的追求,不斷提升和顯現(xiàn)其作為新型大學服務于國家和地方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于各類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許多瓶頸問題有待突破。至于外部,最關鍵的,可能還是國家能否為開放大學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相應制度保障,看來同樣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或許可以說,國家開放大學揭牌標志電大的改革正步入所謂“深水區(qū)”。各種層面的問題“糾結”在一起,頗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意味。還是那句話,無論老問題還是新問題,都只能在不斷推進和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逐步解決。人們注意到,《教育規(guī)劃綱要》說的是“辦好開放大學”,實踐中卻很容易首先理解為“辦開放大學”,搞不好就有可能偏離試點初衷。劉延東對開放大學提出的五點希望,應該就是試點所要實現(xiàn)的主要改革目標。尤其是“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相關各方亟待凝聚共識。還有如何推進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建設,包括如何處理所涉及的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有效控制風險以盡可能減少改革成本,看來已成為首當其沖的難題。
有理由對遠程開放教育研究及其對于決策的作用予以更多期待。本刊卷首曾援引《從現(xiàn)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fā)展的全球展望》一書的說法,稱“以決策為目標的研究”已取代“以結論為目標的研究”。其實書中還提到:一種觀點認為,教育的任何革新都應以對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實驗研究作先導并以此為依據(jù);與此相反的觀點則認為,教育體系的演進可以不依賴理論和研究成果。前者有嚴重妨礙人們作任何決定的危險,后者則可能導致心血來潮的作法和專斷的決定。相信研究者能夠承擔自己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