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 劉新河 張隆陶
急性腸系膜上靜脈血栓(ASMVT)形成是指沿腸系膜上靜脈主干的血栓形成及其蔓延,是臨床上較少見、誤診率及死亡率均較高的急腹癥。占腸缺血性疾病的5%~15%[1]。絕大多數(shù)病例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很難早期診斷,僅靠剖腹探查得以確診,病死率高達20%~50%[2]。現(xiàn)分析本科自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9例ASMVT患者資料,以探討ASMVT的靜脈溶栓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齡43~71歲,平均47.2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為9 h~20 d,平均7.7 d。其中6例有手術史,其中門靜脈高壓癥行門奇斷流術+脾切除術4例,外傷性脾切除術2例。下肢靜脈血栓病史1例,長期口服避孕藥物1例,無明顯誘因1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9例均以急性腹痛為主述入院,腹痛呈陣發(fā)性絞痛進行性加重,腹痛位置不具體,伴惡心、嘔吐,嘔吐為胃內(nèi)容物。無明顯高熱及感染性休克。體格檢查:腹軟,輕壓痛,腹肌緊張不明顯,與劇烈腹痛的主述不符,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脹,腸鳴音消失。
1.3 輔助檢查 9例均有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比例及高靈敏C反應蛋白、D-二聚體的不同程度升高。4例血小板計數(shù)升高,紅細胞計數(shù)及血紅蛋白下降。立位腹平片均顯示小腸腸管積氣、擴張,甚至出現(xiàn)多個氣液平面的梗阻表現(xiàn)。CT平描提示腸壁增厚,腸管擴張積液,腸系膜密度增高,門靜脈增寬,后經(jīng)CT增強掃描及門靜脈血管成像明確診斷。腹腔穿刺:6例穿刺抽出血性腹水。
1.4 治療方法 9例入院后均給予禁食水、持續(xù)胃腸減壓、抗感染及補液等支持治療,明確診斷后立即給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療,方法如下:100萬U尿激酶外周靜脈24 h持續(xù)泵入,500 ml/d低分子右旋糖酐外周靜脈滴注,30 ml/d紅花注射液外周靜脈滴注,給予華法林胃管注入,根據(jù)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調(diào)整尿激酶和華法林用藥時間和劑量,抗凝溶栓治療期間嚴密觀察患者生命指征,腹部體征。癥狀緩解后早期給予胃腸動力藥物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胃腸道功能恢復后改為口服抗凝藥物,堅持至療程后6~12個月,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在正常范圍的1.5~2.5倍。
本組9例患者病情全部緩解,癥狀均消失。復查CT門靜脈成像檢查顯示腸系膜上靜脈血流均恢復,僅2例顯示腸系膜上靜脈欠光滑,提示有陳舊性附壁血栓。1例遺留不全腸梗阻,后經(jīng)保守治療后好轉(zhuǎn)。全部患者均獲隨訪,2年內(nèi)未見復發(fā)。
急性腸系膜上靜脈血栓(ASMVT)形成是一種臨床少見病。ASMVT在2000年前僅見零星病例報道,近期來似有增多趨勢[3-6],其原因不清,但可能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影像學的發(fā)展以及醫(yī)生對此疾病逐漸認識有關。ASMVT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原發(fā)性ASMVT僅占20%左右[2],與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礙有關。多有AT-III,蛋白C,蛋白S缺乏,發(fā)病前多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史[1-2],而繼發(fā)性ASMVT相對多見,常見的原因有肝硬化門脈高壓,脾功能亢進,腹部手術后,腹腔感染,口服避孕藥,血小板增多癥以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7-8],手術治療曾被認為是治療急性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的唯一方法,但隨著對該病的認識逐步深入以及醫(yī)學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其治療原則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筆者認為,盡早明確診斷,在確定沒有腹膜炎前提下首先進行外周靜脈溶栓及抗凝治療,可以使大多數(shù)病例避免發(fā)生腸管壞死及手術治療,降低復發(fā)率和病死率[9-10]。外周靜脈內(nèi)注射溶栓藥物進行全身溶栓,可以取得明顯的療效,通過對凝血四項等指標的嚴密觀察,可以避免溶栓藥物引起的血液纖溶亢進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取得了較好的溶栓效果。同時避免了介入置管過程中一起的出血、組織損傷、血栓復發(fā)等并發(fā)癥,已與基層醫(yī)院的開展和普及。
[1]Kumar S,Sarr M G,Kamath P S.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J].N Engl J Med,2001,345(23):1683-1688.
[2]Boley S J,Kaleya R N,Brandt L J.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J].Surg Clin North Am,1992,72(1):183.
[3]吳鳳東,任秀昀,陳新國.肝臟移植中門靜脈機化血栓的診斷[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7,14(2):147-149.
[4]田延鋒,劉學剛,吳國斌.原發(fā)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3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6,13(6):680.
[5]李振華.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4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5,12(4):402.
[6]楊志明.多中心性肝癌選擇性肝部分切除術后右門靜脈主干血栓形成1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7,14(3):299.
[7]張健,段志泉,羅英偉.急性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5,20(1):21.
[8]魏子冬,劉寶生,張茹蘭.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1997,12(4):12-13.
[9]Hugon S,De Clercq P,Landen S.Acute mesenteric veinth rom bos is [J].Ann Emerg Med,2007,50(5):623-624.
[10]Frishman W H,Novak S,Brandt L J,et al.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mesenteric occlusive disease[J].Cardiol Rev,2008,16(2):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