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麗 柴向斌 王寧
COX-2在變應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達
陳宏麗 柴向斌 王寧
目的檢測變應性鼻炎患者與正常人群血清環(huán)氧化酶-2的水平,探討血清環(huán)氧化酶-2與變應性鼻炎的關系。方法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變應性鼻炎患者與正常人的血清COX-2水平,比較AR患者治療前后與健康人群中血清COX-2濃度的差異。結果 AR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OX-2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血清COX-2水平,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R患者治療后血清COX-2水平與對照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COX-2可能與變應性鼻炎發(fā)生有關,有望成為AR患者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及預后的動態(tài)觀察指標。
變應性鼻炎;環(huán)氧化酶-2
環(huán)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前列腺素(PG)合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限速酶,可將花生四烯酸代謝成各種前列腺素產(chǎn)物,從而維持機體的各種病理生理過程。近年來研究顯示,COX-2與炎癥、腫瘤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然而對變應性鼻炎與COX-2的關系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變應性鼻炎患者與正常人的血清COX-2水平,比較治療前后AR患者與正常人血清中COX-2的水平變化,初步探討COX-2與變應性鼻炎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并按2009年武夷山制定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確診為變應性鼻炎者90例,平均年齡(28.43±14.53)歲,其中男42例,女48例,以上病例均排除其他免疫性疾病,并且在受檢前2周內(nèi)未用過皮質(zhì)激素,亦未應用過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或選擇性環(huán)氧化酶抑制劑藥物。選擇同期我院職工健康體檢者1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女11例,男7例,平均年齡(30.11±12.91)歲。選擇90例AR患者中經(jīng)治療(方法不限)癥狀減輕或好轉的病例37例作為治療后患者組。
1.2 標本采集 全部研究對象均晨起空腹采靜脈血3ml,將所采血液立即注入無菌干燥管(無抗凝劑),室溫存放,靜置凝固后以每分鐘3000轉的轉速,在4℃條件下離心15min,用精密移液器安裝一次性吸頭提取血清,分裝于一次性密閉試管內(nèi),不同患者的血清分裝于不同的試管內(nèi),并作相應標記,并于-20℃冰箱凍存待測。
1.3 主要試劑 人環(huán)氧化酶-2(COX-2)試劑盒,購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實驗方法 采用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
1.5 結果判定 ①用酶標儀在450nm處測吸光值(OD值),各孔OD值減去空白對照孔OD值為實際OD值。②以標準品的濃度即 0ng/ml,5ng/m l、10ng/ml、20ng/m l所測 OD值在坐標紙上作圖,以標準物濃度為橫坐標(對數(shù)坐標),OD值為縱坐標(普通坐標),繪出標準曲線。③根據(jù)樣品的OD值由標準曲線查出相應的濃度,再擴大20倍即為樣品的實際濃度。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取α=0.05,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R組患者血清COX-2水平(2.3640±1.2511)及治療后AR組患者血清COX-2水平(1.6825±0.4719)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血清COX-2水平(1.4654±0.694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R組患者血清COX-2水平(2.3640±1.2511)高于正常對照組血清水平(1.4654±0.6940),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R組患者血清COX-2水平(2.3640±1.2511)高于治療后AR組患者血清COX-2水平(1.6825±0.471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對照組血清 COX-2水平(1.4654±0.6940)與治療后AR組患者血清COX-2水平(1.6825±0.4719)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表2、圖 3)
表1 基本資料描述
三組方差分析F=9.087,P<0.05,按α=0.05的水準,可以認為以上三組間COX-2濃度總的來講有差別,故對以上任意兩組作兩兩比較。
表2 三組兩兩比較情況
對照組與AR組比較,P<0.05;對照組與治療后AR組比較,P>0.05;AR組與治療后AR組比較,P<0.05。
哮喘和變應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氣道炎性疾病。大多數(shù)哮喘患者都伴有變應性鼻炎,而變應性鼻炎不僅可能引發(fā)哮喘也常使哮喘難以控制和管理[1]變應性鼻炎和哮喘在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等方面存在廣泛的相似之處:如上下呼吸道黏膜在結構上相似。哮喘和變應性鼻炎常同時發(fā)生于同一患者[2]。病理生理學[3]研究提示AR和哮喘關系密切?;谏鲜隼碚?,我們推測COX-2是通過釋放PG而引發(fā)AR的。COX-2在受到炎癥因子的刺激后,使酶的表達顯著升高,促進炎癥介質(zhì)PG的合成,加劇炎癥反應。COX-2為誘導酶,表達在單核、巨噬細胞,滑膜細胞,軟骨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等。在正常情況下COX-2表達極少。當纖維母細胞、血管平滑肌或內(nèi)皮細胞等暴露到內(nèi)毒素、脂多糖、炎性因子或細胞因子時,即誘導產(chǎn)生大量COX-2,并促使合成大量前列腺素,引起炎癥反應[4]。
但是,關于COX-2與變應性鼻炎的關系目前國內(nèi)研究還很罕見,本實驗采用ELISA方法檢測AR患者血清中COX-2的表達,此方法方便、簡單、安全、可重復性強,有望成為AR患者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及預后的動態(tài)觀察指標。
[1] 張羅,韓德民.解讀2008年新版變應性鼻炎科及其對哮喘的影響.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43(7):552-557.
[2] GreisnerWA 3rd,Settipane RJ,SettipaneGA.The course of asthma a parallels thatof allergic rhinitis:a23-year follow-up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Allerg Asthma Proc,2000,21:371-375.
[3] Fuhlbrigge AL,Adams RJ.The effectof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on asthma amorbidity,includ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3:29-32.
[4] Rondòn C,Doňa I,Torres MJ,et al.Evolution of patientswith nonallergic rhinitis supports conversion to allergic rhiniti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3:1098-1102.
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耳鼻咽喉教研室(陳宏麗),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柴向斌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