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本散見與鑒別

      2012-02-15 08:37:44童正倫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文瀾方印文匯

      童正倫

      (浙江圖書館,浙江 杭州 310007)

      清乾隆所編《四庫全書》共抄成七部,其中一部藏于杭州孤山行宮中之文瀾閣,計36525冊。咸豐十一年(1861),隨著太平軍攻占杭城,這部南三閣僅存的《四庫全書》一如另二閣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被毀命運樣也慘罹浩劫。巍峨崢嶸琉璃樓閣以及亭臺屋宇統(tǒng)統(tǒng)被夷為平地,中藏《四庫全書》連同雍正內(nèi)府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5020冊、嘉慶內(nèi)府刊《全唐文》504冊遭到幾乎滅頂之災(zāi)。《四庫全書》大半被毀,余則委棄塵埃,為人所撿,星散四處。覆醬瓿者有之,付灶神者有之,裹物者有之,寶藏者有之。唯杭州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申、丁丙兄弟則襟懷大義,聚人連夜?jié)撌?,直至殆盡,安藏于郊外留下鎮(zhèn),亂后又社會征集,將散存收繳,保全下8389冊,并于光緒七年重建閣后將殘書送歸閣中。文瀾《四庫全書》劫余盡管大宗業(yè)已收回,零星仍有流亡各地。之后及民國期間又陸續(xù)收回600余冊。新中國建立后,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間,又收回67種164冊。其中部分是公藏單位先后將其所收藏的文瀾閣本捐贈送回浙江圖書館的,有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也有個人捐贈的,趙世暹先生將收藏的一冊捐送回浙江圖書館。此等義舉,使失散的游子回家、分離的同胞團聚,當深致敬意。另部分則是從民間發(fā)現(xiàn)購回的。文瀾閣本現(xiàn)存原本書達9100余冊,約占全書四分之一。至此,尚有多少文瀾閣殘本幸存霄壤間,仍是謎團。2004年本人去臺灣參加兩岸三地聯(lián)合建置古籍數(shù)據(jù)庫研討會議,正值臺北中央圖書館辟一室舉辦“館藏《四庫全書》特展”,居然見到其收藏《四庫全書》零種達20種之多。其中多數(shù)鈐有“古稀天子之寶”,基本是文瀾閣本,也不乏是另南三閣本,也有行款、紙張、欄匡顏色同樣,但卻無鈐前后御寶類似《四庫全書》之本,還有一《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卷子本,黃色絹面上鈐“文源閣寶”,為圓明園殘存之物。著實為之驚訝興奮。今年10月間,本人與李致忠先生、翁連溪、錢律進走訪南京、長沙、成都,考察南京圖書館、泰州圖書館、湖南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四庫全書》殘本,除目睹證實其藏29種為文瀾閣本外,還新發(fā)現(xiàn)3種,真是喜出望外。近年來,隨著古籍目錄的陸續(xù)問世以及民間私人收藏在拍賣會上流出,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一些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本。筆者多年來留意于斯,耳目所及,輒予記錄,日久集腋成裘,今合而披露,以資研討。同時,對于一些稱“文瀾本”而實非之書也作一鑒別。

      1 文瀾閣《四庫全書》零本存世狀況

      臺灣原中央圖書館(14種23冊)

      《儀禮集編》四十卷首一卷,清盛世佐撰。1冊,卷三十六至三十七。首有缺葉,有“王氏二十八宿研齋秘籍之印”朱文長方印、“恭綽”朱文方印、“遐庵經(jīng)眼”白文方印、“玉父”白文長方印。浙圖存原本卷二十四至二十五、二十九至三十、三十八至三十九3冊。

      《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宋衛(wèi)湜撰。2冊,卷二十五至二十八。首有缺葉,有“王氏二十八宿研齋秘籍之印”朱文長方印、“恭綽”朱文方印、“遐庵經(jīng)眼”白文方印、“玉父”白文長方印。浙圖存原本卷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九至三十等11冊。

      《歷體略》三卷圖一卷,明王英明撰。1冊全。浙圖為丁抄。

      《卜法詳考》八卷,清胡煦撰。1冊,卷七。浙圖藏卷三至六、八3冊。

      《奇器圖說》三卷,明泰西鄧玉函撰,明王征譯,《諸器圖說》一卷。2冊,卷三、諸器圖說。有缺葉破損,有“徐乃昌”(藏?。?。浙圖為丁抄。

      《太平廣記》五百卷,宋李昉等編。1冊,卷三百三十七至三十九。有漬痕破損。浙圖藏卷二百四十八至二百五十、三百四十三等10冊。

      《云笈七箋》一百二十二卷,宋張君房等撰。7冊,卷四至六、八十四、八十九至九十四、一百十七至十八、一百二十至一百二十二。有破損。浙圖藏卷十一、十八至五十六等18冊。

      《潛齋文集》十一卷,宋何夢歸撰,附《鐵牛翁遺稿》一卷,宋何景福撰?!惰F牛翁遺稿》1冊。浙圖藏《潛齋文集》全7冊,與此合為全璧。

      《百正集》三卷,宋連文鳳撰。2冊全。有水漬污痕。浙圖為丁抄。

      《此山詩集》十卷,元周權(quán)撰。1冊,□卷(著錄2冊十卷全,實存后1冊,前1冊為補配抄本,卷一至四)。浙圖藏1冊,卷一至四。

      《文選注》六十卷,梁蕭統(tǒng)編,唐李善注。1冊,卷二十三至二十四。有“圣陶”朱文方印。浙圖藏卷十九至二十二等8冊。

      《石倉歷代詩選》五百六卷,明曹學(xué)佺編。1冊,卷一至三。浙圖藏卷二十二至二十四等51冊。

      《蘆川詞》一卷,宋張元干撰。1冊全。有漬痕、破損修補過,只有前寶,末有缺頁。浙圖為丁抄。

      《知稼翁詞》一卷,宋黃公度撰。1冊全。有漬痕,“不薄今人愛古人”白文長方印、“上虞羅氏終不忍齋藏書”朱文方印,羅振常手書題記。浙圖為丁抄。

      臺灣故宮博物院(3種3冊)

      《全閩詩話》十二卷,清鄭方坤撰。1冊,卷十二。有前后御寶,匡21.4×12.8(尺寸不符,存疑),1999年新購。浙圖藏卷八至九等5冊。

      《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三十卷,清胤禛撰。存1冊,卷六。有“蟫隱廬秘籍印”,1999年新購。浙圖藏卷十九至末5冊。

      《元風(fēng)雅后集》十二卷,元孫存吾輯。1冊,卷四至六。2000年新購,北京瀚海拍賣。浙圖為丁抄、張抄。

      四川師范大學(xué)(18種25冊)①

      《后漢書》九十卷,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志》三十卷,晉司馬彪撰,梁劉昭注。1冊,卷六十八至七十,原裝。浙圖藏卷五十三至五十五、一百至一百二等8冊。

      《隋書》八十五卷,唐魏征等撰。1冊,卷二十一至二十二,原裝。浙圖藏卷十三至十四、二十五至二十六2冊。

      《舊唐書》二百卷,后晉劉昫等撰。1冊,卷九十一至九十二,原裝。浙圖藏卷二十六至二十七、一百三十四至一百三十五2冊。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宋歐陽修、宋祁等撰,《釋音》二十五卷,宋董沖撰。1冊,卷一百五十至一百五十二,原裝。浙圖藏卷五十六至五十八、一百七十六至一百七十八等3冊。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宋薛居正等撰,清邵晉涵等輯。2冊,卷二十四至二十六、一百二十六至三十二,原裝。浙圖為丁抄。

      《五代史》七十四卷,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注。1冊,卷二十一至二十四,原裝。浙圖為丁抄。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目錄二卷,宋李燾撰。5冊,卷三百四十六至三百五十六、三百五十九至三百六十、三百七十三至三百七十四,原裝。浙圖藏卷三百三十六至三百四十、三百七十九至三百九十三等51冊。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二百卷,宋李心傳撰。1冊,卷一百七十五至一百七十六,原裝。浙圖藏卷一百三十六至一百五十三、一百九十三等24冊。

      《西漢年紀》三十卷,宋王益之撰。1冊,卷二十四至二十五,原裝。浙圖為丁抄。

      《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一百十六卷,清傅恒等撰。1冊,卷七十一,原裝。浙圖藏卷四十五、九十等5冊。

      《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八十五卷,清傅恒等撰。1冊,卷三十五至三十八,原裝。浙圖為丁抄。

      《欽定平定兩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清阿桂等撰。2冊,卷四十至四十二、一百十九至一百二十一,原裝。浙圖藏卷六十八至七十三、一百七至一百九、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二十四等6冊。

      《繹史》一百六十卷,清馬骕撰。2冊,卷八十六之四、一百四十七下,原裝。浙圖藏卷八十六之二、一百十三至一百三十、一百五十九下等15冊。

      《東觀漢記》二十四卷,漢劉珍撰。1冊,卷六至十一,原裝。浙圖為丁抄。

      《古史》六十卷,宋蘇轍撰。1冊,卷十七,原裝。浙圖為丁抄。

      《通志》二百卷,宋鄭樵撰。1冊,卷八十七,原裝。浙圖藏卷七十九至八十、九十二至九十三等71冊。

      《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明黃淮、楊士奇等輯。1冊,卷二百一,原裝。浙圖藏卷二百、二百二十二等13冊。

      《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清尹繼善、黃之雋等纂修。1冊,卷一百九十七,原裝。浙圖藏卷一百八十四等16冊。

      湖南圖書館(4種8冊)〔1〕

      《孔叢子》三卷,漢孔鮒撰。2冊全,原裝。浙圖為丁抄。

      《易經(jīng)衷論》二卷,清張英撰。2冊全,原裝。浙圖為丁抄。

      《兩漢刊誤補遺》十卷,宋吳仁杰撰。3冊全,原裝。浙圖為丁抄。

      《本事詩》一卷,唐孟棨撰。1冊全,原裝。浙圖為丁抄。

      南京圖書館(6種7冊)

      《銀海精微》二卷,題唐孫思邈撰。2冊全,原裝外加封皮。浙圖為丁抄。

      《蠡海集》一卷,明王逵撰。1冊全,封面改裝。浙圖為丁抄。

      《林下偶談》四卷,宋吳子良撰。1冊,卷三至四,封面改裝。浙圖藏卷一至二1冊,合為全璧。

      《益部方物略記》一卷,宋宋祁撰。1冊全,原裝切過。浙圖為丁抄。

      《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宋蘇軾撰。1冊,卷六十八至六十九,改裝,有破損。浙圖藏卷六十六至六十七、七十二至七十九等20冊。

      《臨安集》六卷,明錢宰撰。1冊,卷一至三,原裝封面幾脫盡。浙圖為丁抄、張抄。

      浙江大學(xué)(3種3冊)

      《武經(jīng)總要》前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宋曾公亮撰。1冊,后集卷十三至十四。浙圖藏卷十五至十八等6冊。

      《網(wǎng)山集》八卷,宋林亦之撰。1冊,存一至四。浙圖藏卷五至八,合為全璧。

      《矩山存稿》五卷,宋徐經(jīng)孫撰。1冊,卷一至三。浙圖為丁抄。

      天一閣(1種1冊)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清孫岳頒等撰。1冊,卷一百。浙圖藏卷九十五至九十九等33冊。

      泰州市圖書館(4種5冊)②

      《周易啟蒙翼傳》四卷,元胡一桂撰。外篇,2冊。浙圖為丁抄。

      《圖書編》一百二十七卷,明章潢撰。1冊,卷六十九至七十。浙圖藏卷十1冊。

      《云笈七鑒》一百二十二卷,宋張君房撰。1冊,卷十二。浙圖藏卷十一等18冊。

      《御定全唐詩錄》一百卷,清徐倬撰。1冊,卷七十六。浙圖藏卷五十五至七十等13冊。

      天津圖書館(1種2冊)〔2〕

      《青崖集》五卷,元魏初撰。2冊,卷一至三。浙圖藏卷四1冊。

      甘肅省圖書館(1種1冊)〔3〕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宋李燾撰。1冊,卷三百六十九至三百七十。浙圖藏卷三百七十九至三百九十三等51冊。

      香港大學(xué)馮平山圖書館(1種4冊)〔4〕

      《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清高晉等撰,4冊,卷四十五至四十六、八十九、九十二至九十三、九十九至一百。此書原藏嘉業(yè)堂。浙圖為丁抄。

      香港中文大學(xué)圖書館(1種1冊)〔5〕

      《中丞集》二卷首一卷附錄一卷,明練子寧撰。2冊全。浙圖為丁抄。

      澳門何東圖書館(1種1冊)〔6〕

      《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1冊,卷一至三。浙圖為丁抄。

      南開大學(xué)(7種8冊)〔7〕

      《忠愍集》三卷,宋寇華撰。1冊,卷上。卷末左下有“蟫隱廬秘籍印”朱文方印。浙圖為丁抄。

      《蠹齋鉛刀編》三十二卷,宋周孚撰。2冊,卷六至十八。浙圖為丁抄。

      《澗泉集》二十卷,宋韓淲撰。1冊,卷五至卷六。有“蟫隱廬秘籍印”朱文方印。浙圖藏卷三至四等5冊。

      《秋澗集》一百卷,元王惲撰。1冊,卷五十八至六十。有“蟫隱廬秘籍印”朱文方印。浙圖藏卷五十一至五十二、六十一至六十二等20冊。

      《滋溪文稿》三十卷,元蘇天爵撰。1冊,卷二十二至二十三。有“蟫隱廬秘籍印”朱文方印。浙圖藏卷六至十一、二十至二十一4冊。

      《東皋錄》三卷,明釋妙聲撰。1冊,卷上。浙圖藏卷中1冊。

      《松泉集》四十六卷(文二十、詩二十六),清汪由敦撰。1冊,文集卷十六至十八。浙圖藏卷九至十二等4冊。

      四川省圖書館(1種1冊)

      《花間集》十卷,后蜀趙崇祚輯。1冊,卷一至七,原裝幾乎脫盡。浙圖為丁抄。

      范邦瑾(2種4冊)

      《知稼翁集》二卷,宋黃公度撰。2冊全。浙圖為丁抄。

      《靜修集》三十卷,元劉因撰。1冊,卷一至四。浙圖藏卷十二至十四等2冊。

      韋立(1種6冊)

      《遺山集》四十卷附錄一卷,金元好問撰。6冊,卷一至十七。浙圖藏卷十八至末,原書合為全璧。

      1995年北京嘉德拍賣(3種3冊)〔8〕

      《華陽國志》十二卷附錄一卷,晉常琚撰。1冊,卷一至三。浙圖為丁抄。

      《江南通志》二百卷首四卷,清趙宏恩等纂修。1冊,卷一百九十五。浙圖藏卷一百八十一至一百八十四等16冊。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清覺羅石麟、諸大文等纂修。1冊,卷一百一。浙圖藏卷九十二、一百二等12冊。

      1997上海朵云軒拍賣(1種2冊)〔9〕

      《柏齋集》十一卷,明何塘撰。2冊,卷三至八、卷八。浙圖藏卷七、九至十2冊。

      1999年北京瀚海拍賣(1種1冊)〔10〕

      《五代詩話》十卷,清鄭方坤撰。1冊,卷七。浙圖藏卷五、八至九等5冊。

      2000年上海博古齋拍賣(1種1冊)〔11〕

      《御制樂善堂全集》三十卷,清弘歷撰。1冊,卷二十一至二十二。浙圖為丁抄。

      2001年北京瀚海拍賣(1種1冊)〔12〕

      《繹史》一百六十卷,首一卷,清馬骕撰。1冊,卷一百六十。浙圖藏卷一百五十九等15冊。

      2004年北京瀚海拍賣(1種1冊)〔13〕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清黃宗羲輯。1冊,卷一百五十九。浙圖藏卷一百五十五至一百五十八等122冊。

      1997-2000年北京海王村拍賣(1種5冊)〔14〕

      《普濟方》四百二十六卷,明朱橚撰。5冊,卷一百五十二至一百五十六。某氏分五次拍賣。2010年北京保利國際拍賣(1種1冊)〔15〕

      《耆舊續(xù)聞》十卷,宋陳鵠撰。1冊,存卷六至十。海外回流書。浙圖為丁抄。

      以上總計79種117冊,去除其中三種《云笈七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繹史》,實計為76種。此僅局限于個人所知,尚非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存世全部,隨著時間推移,還將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2 文瀾閣本鑒定

      乾隆四十七年《四庫全書》完成文淵閣第一部,其余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三部也在抄錄之中,年逾古稀72歲的乾隆帝見龍體康泰、蕆工迅速,遂下令再抄三份,分藏江蘇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和浙江杭州文瀾閣,并準許對社會開放,“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觀摩謄錄”〔16〕。經(jīng)大臣商議,為有所區(qū)別,南三閣本選用較北閣本開化榜紙次等的太史連紙,因而南三閣本在紙張、書幅上是有差異的;又書由北京統(tǒng)一抄就,毛裝運往,封面、書匣、書架等裝潢卻由江浙自己辦理,故在封皮裝幀、顏色上也是不同的;北四閣本鈐御璽首以閣名,即“文淵閣寶”、“文溯閣寶”、“文源閣寶”、“文津閣寶”,而南三閣則皆鈐“古稀天子之寶”,以示差別。今南三閣皆遭兵燹,唯文瀾閣幸存下一部分,文匯、文宗雖書、閣俱焚,仍有個別被借在外而成漏網(wǎng)之魚,今有發(fā)現(xiàn)。北四閣本開卷一目了然,南三閣本區(qū)分則較困難。下將文瀾閣本特征作一介紹。

      開本。原高27.8厘米,寬17.2厘米,版匡高20.7厘米,寬13.9厘米。較北閣本(高31.5厘米,寬20厘米,版匡高22.3厘米,寬15.3厘米)要小。光緒間對殘本重新進行了改裝,絹面全部換成了四色紙面,作了切邊,略較原本短4毫米。補抄本也以改裝本尺寸為準。

      行款。八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朱絲欄。與北閣本同。

      格式。一書卷首第一行題“欽定四庫全書”,第二行縮一字題書名卷數(shù),第三行下題作者。版心上題“欽定四庫全書”,中題書名,下標頁碼。與北閣本同。

      封面。原書用四色絹面,經(jīng)部葵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淡藍色、集部褐色,今有《四庫全書總目》絹面原本,未用黃色,與集部同色。正面左上有加匡書名,上題“欽定四庫全書”,下小字雙行,右行題×部,左行題書名、卷數(shù)。

      裝訂。與北閣本同,采用包背裝。

      印章。每冊卷端用“古稀天子之寶”小篆白文方印,單邊7.3厘米;卷末用“乾隆御覽之寶”小篆朱文方印,單邊5厘米。嘉慶續(xù)藏書《八旗通志》前印與北閣本不同,為“稽古右文之寶”朱文方印,單邊10厘米,后印為“嘉慶御覽之寶”朱文方印,單邊8.9厘米。

      紙張。所用太史連紙,屬于皮紙類紙,紙色白中微黃,制作不太精細,但質(zhì)地堅實,歷二百余年,無明顯脆化老化癥狀。

      南三閣本的區(qū)別。南三閣是一式三份抄寫,紙張、樣式與所蓋御印又皆相同,有如三孿生兄弟,僅封面有異。文匯閣本據(jù)《揚州畫舫錄》〔17〕記載:經(jīng)部用“綠色絹”,史部用“紅色絹”,子部用“玉色絹”,集部用“藕合色絹”。四色均取春夏秋冬四時之氣,與文瀾閣本大致相仿,但實物一比較,差別顯然。浙圖今藏有兩部原抄《癸辛雜識》,一部為丁氏所收,已改紙面,另一部為建國后從紹興民間購回,絹面原裝,當為文匯、文宗之一。該書封面與文瀾本差別有二:一是絹色較文瀾本深;二是封面書名外匡與“欽定四庫全書”字是印刷的,其余雙行小字子部、書名、卷數(shù)是手寫的,而文瀾本則全是手寫的。浙圖另有一部《詩經(jīng)通義》原裝本,綠色與文瀾閣本也不同,書匡與“欽定四庫全書”字也是印的,也非文瀾本。由此可知,浙江與江蘇裝潢是各自的,然文匯與文宗是一起裝還是分裝的,因文獻不載,實物未見,尚還不得而知。在鑒定中還需根據(jù)污損、殘缺、記載等情況來綜合判斷。下面將一些誤以為是文瀾閣本而實非之本加以辨別。

      《江南經(jīng)略》八卷,明鄭若曾撰。14冊全,其中卷一上、卷七下為補抄。有“古稀天子之寶”和“乾隆御覽之寶”前后御璽,另有“臣劉之泗敬藏之印”朱文方印、“希古右文”朱文方印、“不薄今人愛古人”白文長方印,有詳校官黃簽。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浙江圖書館藏有原抄2冊卷七與卷八下。此本當是文匯、文宗本。

      《類說》六十卷,宋曾慥編。30冊全(中有配補)。除前后御寶外,有“臣劉之泗敬藏之印”,有詳校官黃簽。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浙圖藏原抄殘本9冊。此本當是文匯、文宗本。

      《海錄碎事》二十二卷,宋葉廷桂撰。28冊全。有“臣劉之泗敬藏之印”。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浙圖藏原抄殘本七卷七冊。此本當是文匯、文宗本。

      《九家集注杜詩》三十六卷,唐杜甫撰。18冊全。有“臣劉之泗敬藏之印”。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浙圖藏原抄殘本1冊。此本當是文匯、文宗本。

      《紺珠集》十三卷,題宋朱勝非撰。12冊全(卷七、十一配抄本),有“臣劉之泗敬藏之印”。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浙圖所藏為丁抄,從上同為劉之泗所藏推斷,也非文瀾本。

      《石林詞》一卷,宋葉夢得撰。1冊全。書幅28.9×17.9厘米,匡22.4×15.3厘米。有“丹鉛精舍”朱文長方印、“蟫盦”朱文方印、“勞巽卿”白文方印、“勞權(quán)之印”白文方印、“植卿”朱文方印、“豐華堂書庫寶藏印”朱文方印。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此書雖紙張、行款、字體、顏色、卷端書口題“欽定四庫全書”都類似《四庫全書》本,但卻不是《四庫全書》本,更非文瀾閣本。一是此書無鈐御寶,二是尺寸符,匡尺寸與北閣本同(書幅可能切過),故應(yīng)是四庫館所另抄北閣本副本。

      《孔子編年》五卷,宋胡仔撰。1冊全。有“王氏二十八宿研齋秘籍之印”朱文長方印、“恭綽”朱文方印、“遐庵經(jīng)眼”白文方印、“玉父”白文長方印。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此書雖行款格式同《四庫全書》本,然其一,無前后御寶;其二,匡21.7×15.1厘米,尺寸不符;其三,紙張潔白,非太史連紙,當是四庫館所抄副本。

      《易經(jīng)通注》九卷,清傅以漸撰。5冊,存卷一至五???2.2×15厘米。臺灣原中央圖書館藏,著錄為文瀾閣本。此書行款格式、朱欄同于四庫本,但未有前后御寶,紙張潔白如新,尺寸接近北閣本,應(yīng)是四庫館所抄副本。

      《何博士備論》一卷,宋何去非撰,1冊全。上海圖書公司藏。有御寶。浙圖藏原本1冊。此本當是文匯、文宗本。

      《清江詩集》十卷《清江文集》三十一卷,明貝瓊撰。1冊,存文集卷一至三。書從海外流回,2011年北京拍賣。有前后寶,灰色絹面,顏色與文瀾本不同,文匯、文宗之一本。(此書僅見圖錄,是否走色,或封皮經(jīng)后人重裝,尚存疑。)浙圖藏有文集卷十一至三十一。

      《閩小紀》四卷,清周亮工撰?!鮾匀9蕦m博物院藏。有“古稀天子之寶”?!端膸烊珪肪幊珊笥钟惺环N被撤出,其中有周亮工的四種。這些書文淵閣本并未銷毀,今尚存。據(jù)清嘉慶二十五年《文瀾閣四庫全書清冊》記載,文瀾本在撤出前已領(lǐng)走周亮工的《讀畫錄》、《印人傳》、《同書》和吳其貞的《書畫記》四種。蓋此本當為文匯、文宗本?!?8〕

      《書影》十卷,清周亮工撰,8冊全,有前后寶,433頁。香港中文大學(xué)圖書館藏。此書也是《四庫全書》撤出本,為南三閣本,文匯、文宗之一。

      上述對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本的知見與鑒別,因條件所限,大都未能見到原件,有的僅見書影,還有的只是書目著錄,因而差錯難免,期盼高人指正。

      注釋

      〔1〕川師大這些書來源為1960年購自上海古籍書店。

      〔2〕泰州圖書館派員專程送到南圖,目驗無誤,然不知來源。

      〔1〕湖南圖書館編.湖南圖書館古籍線裝書目錄〔M〕北京:線裝書局,2007:32,518,1138

      〔2〕天津圖書館編.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487

      〔3〕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三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86

      〔4〕〔5〕賈晉華主編.香港所藏古籍書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8,275

      〔6〕鄧駿捷撰.四庫全書在澳門〔J〕.徐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9,35(1):20

      〔7〕楊洪升撰.文瀾閣寫本《四庫全書》殘本七種〔J〕.文獻,2010(3):69

      〔8〕〔9〕〔11〕姜尋編.中國古籍拍賣文獻目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242,494,676

      〔10〕〔12〕〔13〕姜尋編.中國古籍文獻拍賣圖錄年鑒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5:898,945,1140

      〔14〕姜尋編.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社,2001:44,63,109,179,200

      〔15〕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圖錄〔M〕.2010.1:1066號

      〔1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589

      〔17〕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點校.揚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97:104

      〔18〕中國國家圖書館編.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四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61

      猜你喜歡
      文瀾方印文匯
      悲鴻畫馬 天下一絕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Reflections on American Society
      “文瀾杯”全國詩詞大獎賽獲獎作品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2
      文瀾情
      上海文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白褲瑤服飾圖案之析
      卷宗(2014年9期)2014-10-20 07:36:20
      著名作家張賢亮病逝
      李文瀾
      思維之變:撬動世界的力量——錢旭紅院士在文匯科技沙龍上的演講摘錄
      宜良县| 观塘区| 城固县| 吉水县| 松溪县| 大荔县| 翁源县| 昌宁县| 洛南县| 永和县| 七台河市| 涪陵区| 道孚县| 织金县| 宜良县| 达尔| 合川市| 峨山| 汉寿县| 丰县| 新宁县| 泸州市| 沁阳市| 兴业县| 澎湖县| 泽州县| 中江县| 绵竹市| 衡南县| 涞水县| 临城县| 长丰县| 陈巴尔虎旗| 民县| 阿拉善右旗| 固原市| 海伦市| 九寨沟县| 巫溪县| 同仁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