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筠
今天中午媽媽帶回來一本有趣的書,我一拿到就翻開看目錄,尋找“數(shù)學偵探”欄目。這期要偵破“誰偷了羊毛”:
澳大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羊毛出口國,某個跨國公司專門從事羊毛生意,它有一個特大號的商用倉庫,里面裝滿了上等羊毛。圣誕節(jié)的晚上,公司里面的人都去過圣誕節(jié)了,一個小平頭打開了倉庫的大門,偷走了整整一卡車羊毛。
案件受到警方的極大關注,幾天后,3名犯罪嫌疑人被傳訊。這3名嫌疑人都是有名的慣偷,他們都能把一整車的羊毛快速處理掉。他們作了一些陳述,其中每個嫌疑犯都作了2次虛假、2次真實的陳述。
甲說:(1)對于我們竊賊來說,哪一天都是好日子;(2)我是用摩托車拉走那車羊毛的;(3)我找不到一車羊毛的買主;(4)我看見丙把羊毛偷走了。
乙說:(1)我說的全是真的;(2)我是清白的;(3)我說的不全是真的;(4)我不會開卡車。
丙說:(1)我們全是清白的;(2)我說的全是假的;(3)甲有銷贓的買主;(4)我會開卡車。
請根據(jù)他們的陳述,判斷出誰是真正的小偷。
看完題目,我的心涼了半截,這么多的文字!以前看的推理題都是從3句話中判斷真假,現(xiàn)在每人都說了4句話,要從中找出真正的小偷,太難了??礃幼樱裉飚敳怀纱髠商搅?,我萌生退意想往后翻,正巧被媽媽看見,她笑著說:“今天我們的大偵探怎么啦?遇到棘手的案件啦?要不要我把答案告訴你呀?”“我是大偵探,這種小案件不需要你幫忙,你等著,我思考一會兒把答案告訴你!”被媽媽看穿了。我很不好意思,想趕緊挽回局面。
我定下神來把題目仔細地重讀一遍,在草稿本上把所有條件列成表格,然后根據(jù)題目的條件進行判斷。
第一次判斷,因為每個人說的4句話中有兩句是真的,兩句是假的,所以作出藍色判斷(被偷的是整整一卡車羊毛,不能用摩托車運);第二次判斷,丙已經(jīng)有了兩次假話,那么剩下的兩句就是真話,丙說“甲有銷贓的買主”就是真的,甲說“我找不到一車羊毛的買主”就是假的,所以作出紅色判斷;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甲剩下的兩句話是真的,那么小偷就是丙,乙說自己是清白的也是真的,最后作出綠色判斷。
我把草稿本遞給了媽媽,把推理出來的結果告訴她,并且還明確地指出了甲乙丙每人說的假話。媽媽聽完后一下子把我抱住了:“想到列表格推理,并且思維縝密、結果正確,真不愧是我們的大偵探??!”
我又當了一回“福爾摩斯”,真過癮!
(指導老師: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