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張可杰
隨著“新聞紙”向“思想紙”、“信息源”向“思想源”演進的日趨強烈。地方黨報近年來也開始謀劃在“思想陣地”上崛起,用心致力于評論工作,充分發(fā)揮新聞評論傳播意見性信息的功能,高舉旗幟,唱響主旋律,從而增強地方黨報在多元化輿論環(huán)境中的引領作用。孝感日報索有重視評論寫作的傳統(tǒng),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報社迎潮流而上,以重大主題評論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提高地方黨報評論影響力、吸引力和引導力的路徑。
圍繞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集中評,引領輿論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傳達黨和政府的主張.是黨報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職能,也是黨報第一位的任務。這種要求在重大活動、重要節(jié)日、重大決策部署等報道上有著鮮明的表現,新聞評論此時往往更是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占據報紙重要版面,站在輿論前沿,率先發(fā)聲。凸顯作為思想旗幟的引領作用。
2010年初.孝感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于加快把孝感建設成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決定》。這是一個關于孝感未來十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認識成果、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它集納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智慧,符合省委、省政府對孝感未來發(fā)展的殷切期望,滿足了全市人民對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面對這一重大成果。怎么宣傳報道,把市委、市政府的聲音傳達到基層群眾身邊?報社高層慎審思考,從“決定”發(fā)布前的征求意見座談會始,報社便著手謀劃、策劃,最終選擇采取系列評論的方式予以宣傳、解讀、闡釋。研讀、吃透、把準文件精神,《決定》正式發(fā)布后不久,開篇評論《登高謀遠的戰(zhàn)略定位——一論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很快就在報紙的頭版頭條與讀者見面.此后在頭版連續(xù)刊發(fā)了這一系列:《催人奮進的發(fā)展宏圖》、《科學發(fā)展的實踐載體》、《漢孝一體的創(chuàng)新突破》、《工業(yè)強市的推進之舉》、《城鎮(zhèn)體系的提檔升級》、《城鄉(xiāng)一體的和諧畫卷》、《跨越發(fā)展的堅強保障》。“八論”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文件精神進行了深入宣傳,力爭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形成一股沖擊波。稿件刊發(fā)后,孝感市委書記黃關春作了重要批示,市直、縣(市)區(qū)的一些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讀了系列評論對文件精神領會更深了,把握更準了,工作的方向更明確了。整個系列評論促進了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傳播,為孝感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開好局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系列評論還在2010年度中國城市黨報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及時評,釋疑解惑
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人民日報時曾強調:“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tǒng)一起來。”因此,發(fā)群眾之所欲言、做群眾之所欲求,實為黨報之必需;如果群眾期盼已久、網上己人聲鼎沸,作為一地之黨報還“千呼萬喚不出聲”,那即為失語、失責。
反腐倡廉是黨的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持續(xù)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2010年12月中旬,湖北省紀委、省監(jiān)察廳通報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其中8名市廳級干部因收受賄賂等原因“落馬”。這在全省各地都引起了強烈的反應.網上一時也是議論紛紛。時值元旦、春節(jié)將至,“雙節(jié)”又是考驗干部廉潔自律的一大關口。為了給廣大黨員干部提個醒兒、廉潔過“節(jié)”,向群眾宣傳反腐倡廉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本報在當年底及時刊發(fā)了“論加強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四篇評論員文章。評論分別以“善聽廉政警言”、“常敲廉政警鐘”、“牢記廉政警示”、“心懷廉政警省”為題.講法紀談親情,講“慎獨”談監(jiān)督,深入淺出地分析了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對親人朋友的影響,對黨和國家、社會的意義。文章的刊出在“雙節(jié)”這一重要時期、在因違紀違法干部受刑而輿論四起的關鍵時刻.及時表達了主流媒體的聲音,搶占了輿論先機,兇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發(fā)現典型、挖掘典型內涵。深度評,放大效應
抓典型的示范引導,是我黨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通常也把典型(先進人物或經驗)宣傳作為開拓工作新局面的一大抓手:有典型,特別是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典型,工作便出了彩,有了亮點。如何宣傳推廣典型,放大典型效應?除了最直接的通訊報道,尤其是長篇通訊,或連續(xù)報道外,針對典型的新聞評論也是一種有力的宣傳“武器”。評論能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側面“描摹”典型、“深入”典型,最終和通訊報道一起共同指向典型的核心:典型的時代價值。
在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中.孝感市委發(fā)掘、樹立了嚴大平這一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進典型。嚴大平是安陸市王義貞鎮(zhèn)三合村原黨支部書記,憑著“韌”、“闖”、“憨”的精神,他十五年如一日,在邊遠山區(qū)帶領群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經濟。因罹患垂體瘤和直腸癌累到在田埂上。其先進事跡被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譽為“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一面旗幟”。為了全面持續(xù)宣傳嚴大平的先進事跡,本報除了刊發(fā)消息、長篇通訊外.還及時靈活地刊發(fā)了新聞評論。通訊見報的第二天就刊發(fā)了署名言論《像嚴大平一樣“操心”》,用“操心”這一口語化詞語揭示嚴大平“心中始終想著群眾、為群眾服務”的典型性格特征。隨后。有言論《時代呼喚更多“憨書記”》、《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大愛才能感動大眾》、《向旗幟引領的方向,前進!》等陸續(xù)刊出;也有“本報評論員”文章.如《典型引領,創(chuàng)先爭優(yōu)》、《讓旗幟高高飄揚》等;在湖北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向嚴大平同志學習的文件下發(fā)后,又有《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肩負使命,勇于擔當》、《學習大平精神,掀起行動熱潮》等系列評論跟進。很明顯,新聞評論在典型宣傳中成為了一支重要力量,它從思想層面、精神向度上不斷挖掘典型的內涵、意義、價值,使典型在經過通訊報道的立體展現后,一次又一次為人們所審視、打量、比照、反觀、反思、學習.久之.典型便變得更透明、更深刻、更生活化、更易為人們所接受。
恰當運用評論形式,持續(xù)評.表現有力
作為地市黨報,面對地方黨委、政府的各種重大決策、任務、工作等,都需要及時予以宣傳、落實、闡發(fā).面對群眾關注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也需要及時予以回應、回答、解釋。做好這些工作.新聞評論不僅要迅速跟進.還要采用適當的形式來表達,只有恰當的形式才能有力地表現內容;不然.形式會束縛、削弱內容。
2010年.孝感日報在新聞評論形式的采用上就表現出了很大的靈活性:有關于孝感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八論”,關于市委組織部提出并在全市引起大討論的忠誠觀、對待觀、成長觀、進步觀、位置觀的“五觀”評論系列,關于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系列評論,關于群眾關注的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系列評論等:有主題分別為縣域經濟、抗洪救災的本報評論員文章等;也有為配合重大典型事跡報告會新聞而寫的配評;還有社論、編者按?編后及在專欄評論里針對重大主題而發(fā)的讀者來論等。不同的評論形式,不同的文字風格,長短不一的篇幅,均指向了同一個目的:為重大主題而評,凸顯重大主題的意義與價值。順序翻開這一年的孝感日報。一篇篇新聞評論會不斷呈現在眼前,以恰當的形式有力地表達著新聞工作者的思考與態(tài)度,彰顯著新聞丁作者傳達黨和政府的主張、反映群眾心聲的大局意識、陣地意識、責任意識、導向意識。也許正因為此,一些評論篇目,像“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四論、《時代呼喚更多“憨書記”》、《讓旗幟高高飄揚》等才能在2010年度湖北省新聞獎、湖北省市州報新聞獎、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中國城市黨報新聞獎等各類獎項評選中受到評委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