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陳 婷
毛里求斯西南半島的莫納布拉班特山(如圖)200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是因為壯觀的景色,而是因為這里曾是絕望的奴隸跳崖抗議奴隸制的地方。1835年,一群奴隸懷著寧死不再為奴的決心,從山崖縱身躍入大海。
毛里求斯在歷史上是奴隸交易的重要中轉(zhuǎn)站,18世紀中葉,奴隸販子運走的非洲奴隸每年有三四萬人,除了運往美洲外,還在東非沿岸及馬達加斯加島把奴隸運往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島。荷蘭、法國、英國先后在毛里求斯從事大量販賣奴隸的交易。這里的經(jīng)濟都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直到1835年英國殖民者宣布廢除奴隸制的時候,毛里求斯還有6.5萬名奴隸。而奴隸們也在不斷抗爭,最慘烈的一幕就發(fā)生在莫納布拉班特山。當時有一批奴隸不堪壓迫,逃到此地藏匿,因為臨海的一側(cè)山勢險峻,地形隱蔽,四周都是懸崖,他們在洞穴和山峰上聚居,建立起小社群,莫納布拉班特山變成了毛里求斯廣大奴隸不惜生命尋求自由的避難所。然而,就在英國政府宣布廢除奴隸制前夕,得到錯誤信息的奴隸們誤以為即將走入絕境,便決定以跳崖這樣慘烈的方式來捍衛(wèi)尊嚴。
如今,蒼翠的莫納布拉班特山成為奴隸解放運動的象征,當?shù)厝嗣裼绕涫侵趁竦貢r期奴隸的后代把這里作為他們反對奴隸制的據(jù)點,山下紀念公園里立著各國捐贈的紀念石碑。每年2月1日是毛里求斯廢除奴隸制紀念日,禁止攀登此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