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震林 馬質躍 朱燕華
脊柱骨折(fracture of the spine)十分常見,約占全身骨折的5%~6%[1],其中以脊柱爆裂性骨折最為嚴重,好發(fā)于胸腰段,以T11~L2最為多見,它首先由Holdsworth[2]提出,臨床上對其準確診斷和完整評價是正確治療的關鍵。本研究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32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DR、CT及臨床資料加以分析探討。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中,男33例,女5例。年齡25~78歲,平均41歲。外傷原因:車禍12例;砸傷、擠壓傷13例;高處墜落傷7例。檢查時間:DR和CT檢查均在傷后4h之內,最早于傷后15min。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腰部劇烈疼痛、不能動彈、排尿困難、肢麻等。
1.2 方法 32例均進行了DR、CT檢查。DR檢查采用脊柱胸腰段正側位投照。CT檢查采用東軟飛利浦雙排(Neusoft)螺旋CT機進行掃描,掃描條件120kV,220mAS,掃描范圍至少包括損傷水平的上下各一個椎體,掃描平面與椎管垂直,層厚層距2.5mm,連續(xù)掃描,8例進行MPR、SSD三維重建。
本組在32例中共38節(jié)椎骨爆裂型骨折:T112節(jié),T1215節(jié),L118節(jié),L23節(jié)。
2.1 DR表現(xiàn) 所有病例均攝胸腰段正側位片,其影像學表現(xiàn)有:椎體后緣連線(PVBL)不連續(xù)26例,椎體前緣壓縮29節(jié),椎體后緣壓縮6節(jié),椎體前后緣均壓縮3節(jié),椎體橫徑增寬18節(jié),前后徑增寬20節(jié),椎弓根間距增寬12節(jié),附件骨折11節(jié),脊柱側彎畸形4節(jié)。
2.2 CT表現(xiàn) 本組32例均進行了胸腰段CT掃描,32例中骨折累及3柱骨折26節(jié),2柱骨折12節(jié);橫突骨折2節(jié),棘突骨折3節(jié),椎弓根骨折4節(jié),椎板骨折6節(jié)。椎管狹窄指數(shù)0者6例,1者12例,2者6例,3者8例。
2.3 合并傷 腦挫裂傷9例,頸椎骨折6例,多發(fā)肋骨骨折5例,肺挫傷2例,骨盆骨折3例,脛腓骨骨折12例。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是臨床工作中最為常見的脊柱骨折之一,由于胸腰椎結合部活動度較大,受外力的作用,易發(fā)生爆裂性骨折。DR圖像具有較高分辨率,圖像銳利度好,細節(jié)顯示清楚[4],是脊柱爆裂性骨折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在臨床工作中,病人由于外傷病情比較急、重,不適宜隨意搬動,臨床醫(yī)生迫切希望了解患者的情況,往往首先攝DR片初步了解骨折的部位和程度,以便臨床醫(yī)生迅速制訂初步治療方案。DR片攝片范圍較廣,可隨時對不滿意的圖像進行調整,可以顯示椎體橫經、前后徑及椎弓根間距的增寬、棘突分離等種種改變。當椎體后緣連線(PVBL)失去連續(xù)光滑的自然弧形時,則提示椎體后緣骨片向椎管內突入。Daffner等[5]指出椎緣線異常是診斷爆裂性骨折的重要指征。本組病例中有30例椎體后緣線不連續(xù),占93%,因此椎緣線不連續(xù)時一定要進行CT檢查。
脊柱爆裂型骨折CT表現(xiàn)于1978年首先由Nykamp描述,CT對脊柱骨折及骨折線的顯示明顯優(yōu)于DR片,本組病例中CT顯示附件骨折較DR片多4節(jié)。CT掃描圖像可清晰準確顯示椎體后緣、游離骨折片或椎間盤凸入椎管的程度,并可了解椎管狹窄的程度,本組0度狹窄6例,1者12例,2者6例,3者8例。Altas[6]將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特征歸納為:椎體高度降低,前、后緣皮質連續(xù)性中斷,后緣骨折塊突入椎管,常伴有神經組織損傷。8例病例采用MPR、SSD三維技術,MPR可明確骨折、脫位及椎管情況,SSD對椎體表面骨折、椎體旋轉及成角脫位顯示良好,立體感好。但CT亦有不足:不能直接顯示韌帶、椎間盤等結締組織的損傷,僅憑椎體間移位、棘突間距增寬等間接征象來判斷有否韌帶損傷則易造成誤診、漏診;當椎體內有金屬固定器材時可產生放射性金屬偽影影響診斷時,必須參考DR檢查。
總之,DR檢查是檢查脊柱爆裂性骨折的首選,經濟方便;CT檢查能夠清晰顯示骨片移位情況和椎管狹窄程度;當患者出現(xiàn)脊髓、神經損傷癥狀,病情許可應首選MRI檢查。因此DR、CT兩者結合應用有助于提高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綜合診斷水平。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801.
[2]Holdsworth FW.Fractures,dislocations and fracture-dislocations of the spine[J].J Bone Joint Surg,1963,46:6-15.
[3]Saifuddin A,Noordeen H,Taylor BA,et al.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c urrent concep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keletal Radiol,1996,25(7):603-613.
[4]胡春洪.醫(yī)學影像解剖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4.
[5]Daffner RH,Deeb ZL,Rothfus WE.The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line:importance in the defection of burst fractures[J].AJR,1987,148(1):93-96.
[6]Atlas SW,Regenbogen V,Roger LF,et al.The radi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burst fractures of the spine[J].Am J Roentgenol,1986,147(3):57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