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利
摘 要:詩歌作為美得有節(jié)奏性的一種創(chuàng)造藝術,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智慧,更賦予了人們美感享受與情感熏陶。本文圍繞英語詩歌美學本質,運用修辭、語音以及象征等一些手法,讓詩歌更富有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和意義之美。
關鍵詞:詩歌;音樂;輔音;語言美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3-0-02
詩歌一直都作為美得有節(jié)奏性的一種創(chuàng)造藝術 ,同樣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高的一種表達方式。詩歌不僅可以給人們帶來智慧,更賦予了人們美感享受與情感熏陶。美通常指借具體化、形象化來顯示讀者在理智跟情感上的體驗、感受,有效激起讀者們感官上的情緒,讓他們們能夠獲得明確的情感目標,另一方面也可表現(xiàn)出詩歌描寫的意境以及內在思想啟示,是詩人用詩歌這一外在文章形式塑造出的本質靈魂。美學特征通常體現(xiàn)于五個關鍵點:(1)概括性與集中性;(2)獨特的空間、時間感;(3)形成不一樣的節(jié)奏,并創(chuàng)造一定風格;(4)體現(xiàn)寓意,創(chuàng)建意境;(5)引起讀者的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由此可知,英語詩歌在美學上的特征可以從下面幾點鑒賞:
一、形象之美
詩歌所用語言是形象化的語言,具有極其豐富的藝術形式魅力,詩人始終運用一系列修辭手法來創(chuàng)造更多美感,從而增加詩歌的形象化及藝術感。在詩歌里,最常運用的就是比喻跟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舉一例說明,英國著名詩人丁尼生就在他的詩歌Eagle里描繪鷹從高空中直接往下飛時就寫了: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使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如雷電一樣突然飛下來了。這一比喻充分展現(xiàn)了鷹快捷、迅速的動作、迫人的強大氣勢及能量,把鷹最特殊的一項特性活靈活現(xiàn)地凸顯出來。通過聽覺或者和動覺。同樣也在這首詩里,詩人憑借描寫外部周圍環(huán)境及景物來幫襯體現(xiàn)鷹的強大氣勢:The w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海洋水面上的波紋跟人臉部的皺紋有著相似的地方,運用the wrinkled sea來代表海洋水面上面波光粼粼的水紋,構造了有較強烈形象色彩的一種暗喻。借擬人的修辭手段讓沒有生命的海洋具有生命力(爬行、蠕動,將大海直接擬人化),大幅度增強了語言的感染性跟生動形象化(從視覺及動覺著手)。
例一,如莎士比亞的詩歌《十四行詩》中的第十八首所示:
Sometime too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有時候天上的眼睛總照得很熱,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它金色臉龐常常又會暗淡無光: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不管哪一種美都是難以永葆顏色
By chance,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untrimmed.機會和自然改變剝去了它的盛裝。在這篇詩歌里,莎翁憑借eye,his complexion以及 fair(第一個指的是美人,而第二個指的是美貌),decline,untrimmed這些單詞,讓太陽富有人的特征、外表及日?;顒有惺?,從而達到一種寄情于物或者借物抒情的主要目的,使詩歌的語言更加形象性、生動化,整個意境變得新穎、有創(chuàng)新,進一步強化了詩歌感染力度。
二、音樂之美
(一)格律、節(jié)奏點和音韻
一般英語詩歌都比較強調其節(jié)奏點,而節(jié)奏通常來自于音步。這里的音步指的是將重讀音節(jié)跟非重讀音節(jié)按照一定規(guī)率排列才形成的一種音樂步調。在每一個音節(jié)步調里,需要重讀的稱為“ 揚” ,不需要重讀的稱為“抑” 。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英語詩歌的格律基本可以分成下面幾類:抑揚格律,揚抑格律,揚抑抑格律,抑抑揚格律,抑揚抑格律,揚揚抑格律,抑抑格律等。前四種格律是最基礎的,同時也是最廣泛應用的。就比如,Alfred Tennyson的The brook:
I come from haunts of coot and herm,
I make a sudden sally
And sparkle out among the fern,
To bicker down a valley.
這一節(jié)詩將“抑揚格律” 作為最基本的格律,并且第一行跟第三行以及第二行跟第四行都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節(jié)奏感對稱,描繪出了“小溪流水” 那種既輕快又節(jié)奏感十足的聲音,有著音樂美感。音韻是由反復用相同的或者相類似的音素而形成的。音韻通常給人一種非常和諧的美感,大多數(shù)詩人都很喜歡應用。
(二)語音
英語詩歌里的語音分成元音跟輔音,其中元音非常飽滿響亮,而輔音卻異常短促有力,并且大部分音素有著較強的象征性,英語詩歌巧妙地用了這類音素,不但可以讓讀者欣賞到詩歌語言的形象感,還可以感受到它的音效,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盡情地享受詩歌的音樂之美。就比如說,/m/是一很低沉的鼻音發(fā)音,可代表任何很低沉的聲音。人低沉的話語可以為murmur,mutter,mumble,rumble,哀聲為moan,蜜蜂嗡嗡叫聲為hum。在英國著名詩人Tennyson所寫的一篇長詩歌The Princess里面有著這樣的句子:“The moan of doves in immemorial elms,And murmuring of innumerable bees”其中有擬聲詞語moan,murmuring以及其他發(fā)/m/音的詞語反復出現(xiàn),使得整篇詩都發(fā)著持續(xù)的“ 嗯”音,強化了了鴿子嘟哦聲、蜜蜂嗡嗡叫的音樂功效,展示出了一幅很多鴿子在樹上嬉戲;一群蜜蜂在花叢里上下躥動的動態(tài)景象。/s/,/z/等那種摩擦的聲音一般是象征靜寂的,暗示的就是某一自然界中的聲音,比如風噓噓的吹聲、水沙沙的流聲,或者爬行動物噢噢爬行的聲聲等。snake ,serpent,sloth,scorpion單詞里都有/s/這一音節(jié)。英語里有這類音節(jié)的詞語很多,例rustle,hiss,brush等.還有Collins的To Evening詩歌中的語句“Now air is hushed,save where the weak eyed bat,With short shrill shriek flits by on leathern wing.”,當中/s/音頻繁地出現(xiàn),直接就能烘托出在黃昏時分,周圍萬籟俱寂,只剩下蝙蝠細聲的尖叫,有著“鳥鳴林更幽” 的美感。/p/,/b/,/t/,/d/等一系列的爆破音和舌側的流滑音/l/:其發(fā)音較輕、短且脆,通常是形容水流的聲音。在描寫河流的景物里,大多用于表現(xiàn)水聲潺潺,或者波浪拍擊那種傳神功效。
三、意義之美
當某種意象常常被運用,逐漸就構成了所謂的象征。就像rose一直是用來象征為”漂亮”;lily一直用來象征為“ 純潔”;the Cross就象征了“基督教”之類的。詩歌里面的意象始終將一個非常熟悉的到處都能見到的東西和一種相對抽象的、含有哲理意義的概念綁在一塊,它直接作用在了讀者的理智情感上,構成了相對抽象的景象,從而可以讓讀者從詩歌意象領悟到其豐富的美感。就像Robert Frost 的詩Fire and ice;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From what Ive tasted of desire
I hold with those who favor fire.
But if it had to perish twice,
I think I know enough of hate
To say that for destruction ice
Is also great
Andwouldsuffice.
這一詩歌所用語言通俗易懂,很樸實無華,大體 結構易于分析、理解,可其包含的哲理意義卻很深遠。Fire和ice 基本都是讀者們所熟悉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視覺跟觸覺感受,可在詩歌中,通常用fire表示desire ,用ice表示hate ,詞匯的普通功能升華到了一種哲理性深度:“欲望” 跟“仇恨”如同火跟冰一樣有著極大的破壞性,至于毀滅人世。
四、結語
總而言之,美是詩歌一種感覺意象,是詩歌語言中的一大特點,它憑借形象性、具體化的語言來描寫生活景象及畫面、圖片,顯物見人,體現(xiàn)人主要思想跟情感,心態(tài)跟情緒,體會跟經驗,從而讓人的內心和客觀生活社會連接在一起,在其中起到了橋梁跟通道的用途。因為意象自身的美能讓英語詩歌到處都洋溢著美感。在閱讀跟鑒賞英語詩歌的時候,最好要從其美感出發(fā),讓讀者深刻領悟到詩人寫詩的目的,享受這一詩歌的語言美感。
參考文獻:
[1]高艷.英語詩歌導讀與學生的學習風格[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3).
[2]魏飴.集體性 多度性 傻子性——戲劇鑒賞的美學特征研究漫筆[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
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