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美學》課程對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

      2012-03-31 13:46:14管雪蓮
      長沙大學學報 2012年6期
      關鍵詞:跨文化美學思想

      管雪蓮

      (集美大學文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跨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根據(jù)國外學者的定義,指的是“居于明顯差異文化感知和符號系統(tǒng)中,以致能夠影響其交際事件的不同環(huán)境下的人們的交際活動?!保?]而跨文化能力,簡要來說就是理解融入別種文化的能力。

      大學生要適應現(xiàn)在全球信息匯聚的社會需要具備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人以為有一口流利的外語就具備了跨文化能力,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會傳達出一些文化信息,但是不了解這種文化的深層思想,在具體的跨文化交往中往往就要遭遇“跨文化尷尬”現(xiàn)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林曉東女士,在其撰寫的文章《中國留學生陷“跨文化尷尬”,多傾向與本國人交往》中談到留學生到美以后的經歷存在天壤之別,她講到:“有的能夠很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結交很多新朋友,有的卻遲遲找不到接觸新環(huán)境的切入點,終日孤獨,只能埋頭于書本;有的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就業(yè)市場上脫穎而出,開拓一番新的天地,有的卻總感覺格格不入,只能打好包袱無奈地離開。為什么身處相似的異國環(huán)境,卻有如此巨大的差異?顯然,跨文化交際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

      有同學會說,不出國就沒必要培養(yǎng)跨文化能力,此言差矣。在全球化程度愈來愈甚的情況下,全球各種文化之間的滲透已經無所不在,跨文化能力已經是當代大學生隨時隨地可觸及的一個問題。那么,如何培養(yǎng)呢?本人經過一番調研后發(fā)現(xiàn),在本科院校的課程設計中,《美學》課程是一門能有效提高學生跨文化能力的課程,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 《美學》課程能培養(yǎng)西方式的邏輯思維能力

      美學作為一門學科,是西方人鮑姆加登在1750年提出來設立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學東漸的大潮傳入中國。這里并不是說中國原先沒有美學思想,而是說中國沒有“美學”這個學科意識。作為一門系統(tǒng)性的學科,美學在中國現(xiàn)代的發(fā)展帶著鮮明的西方特質,從學科框架到學科的話語邏輯都是純西方式的,盡管中國學者自王國維開始就孜孜不倦地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魅力,如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等等,這些著名的美學家大多都是從西方思維出發(fā)來重新觀照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所謂的西方思維方式是什么樣的呢?可以參照王國維1905年在《論新學語之輸入》中的論述:“抑我國人之特質,實際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質,思辨的也,科學的也,長于抽象而精于分類,對世界一切有形無形之事物,無往而不用綜括及分析之二法,故言語之多,自然之理也。吾國人之所長,寧在實踐之方面,而于理論之方面則以具體知識為滿足,至分類之事,則除迫于實際之需要外,殆不欲窮究之也……故我中國有辯論而無名學,有文學而無文法,足以見抽象之分類二者,皆我國人之所不長,而我國學術尚未達自覺之地位也?!保?]王國維認為西方人的思維是理性主導的,重精確分析和抽象思辨,而相對來說東方人的思維特點是感覺化的,注重情感把握的。這個結論在西方人那里是被認可的,法國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就把西方文化概括為“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意即講西方人把理性作為真理和意義的中心。這些理論知識對我們了解西方文化的思維特點很有幫助,并進而可以讓我們有意、有效地去培養(yǎng),幫助我們提高跨文化交往的能力。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具備這種邏輯思維能力,你怎么能很好地理解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呢?

      邏輯分析的思維體現(xiàn)為對任何事務都要分殊,比如在政治體制方面的三權分立制度、文化機制方面的分級制度……分殊的好處在于事務清晰,規(guī)則清楚,西方人在長期的邏輯分析思維的浸淫下,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事事條分縷析,在我們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看來有時簡直偏執(zhí)到不可理喻的程度,有個這樣的例子:一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丟失一塊手表,便在教學樓的墻上張貼了一張尋物啟事,結果手表找到的同時也收到了校方送來的罰單,讓他吃驚的是,拾金不昧者和告發(fā)他違規(guī)張貼的是同一個人。這在西方人看來是正常不過的,這是兩件事情就應該按照這兩件事情本來的規(guī)則去辦理,但對于典型的東方思維來講,則會講求一種較好的感覺或較舒服的情感處理,在這件事情中表現(xiàn)為一種“好人”的人格,做了好事同時淡化處理、點到為止地批評下是最符合東方思維的,有主有偏,兩件事合成一件事,或者說,中國人多少件事也能合成一件事,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比如媒體曝光美駐中國大使駱家輝在家里親自給長輩洗碗一事,駱家輝本人的解釋是大使館的工人按照規(guī)定可以給他洗碗,但不負責給他之外的其他人員洗碗,他要孝敬老人只能自己去給他們洗碗。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就不可理解,很多人指責他是作秀,有必要分得這么清楚嗎,工人在洗碗時多洗兩個,他那么大的官,工人也不會說什么!我們國人想不到的是,美國人就是很較真,不止這個駱家輝會,他們的工人也會,他們只認這個事情的規(guī)矩是怎樣的,按原則辦事,而不是看人下菜,以不變應萬變、隨機應變。

      本文這里暫且不去展開討論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僅以本文的論題為限,指出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知悉對方文化思維方式的重要性。東方人的那種重感覺、情感化的綜合思維已經深入骨髓,隨處可以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而西方人重理性的邏輯分析思維則需要我們特別加以培訓才可能獲得或提高。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本文提出《美學》課程的西方思維特色正好可以成為非常好的培養(yǎng)途徑,《美學》課程的框架設計、《美學》課程的概念分析演繹都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

      二 《美學》能深度解釋西方思想的精髓

      人們都知道中西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通常不是體現(xiàn)在語言的表面意思上,而是存在于運用這種語言的深層思想內核上。比如在英語教學中,現(xiàn)在的英語老師往往會舉這樣一些例子:老的英語課本中寫著初次見面應該用“How do you do?”但對于英語朋友來說,這是非??贪宓囊环N問候語,在實際生活當中,他們更樂意使用“Hi!”或者“Hello!”;我們約定俗成在課堂上使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是不對的,正確的應該是“Good morning,Mr/Miss.”這兩個例子都說明了我們早期的英語教學使用的是一種比較教條化的思維方式,并沒有真正理解對方語言的精髓。看似簡單的兩句日常話語,其實也蘊含著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精神理念:平等、自由、獨立。沒有了森嚴的等級觀念,以平等、自由的眼光來看待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就會消解那種嚴謹與刻板,呈現(xiàn)輕松與活潑——這一點,通過反觀中國60后、70后、80后、90后這些代際差異鮮明的人群生活表現(xiàn)也可以體會得到。西方現(xiàn)代文化在強調人的自由平等的同時也強調人的獨立、強調自我的肯定,與作為職務的“teacher”相比,名字姓氏則是更私人化的更自我的,而如果是在一個把社會地位看得比自我生命更高的文化語境中,對職位的稱呼似乎才是對這個人最大的尊敬,尤其是在他的職位還很“體面”的時候。還有,在教學過程中,中國學生不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怕出丑丟臉,為保險起見喜歡人云亦云,而美國學生特立獨行喜歡追求個人的答案,這里面就體現(xiàn)出文化性格的不同,中國人集體主義的文化強調個人不應該在團體當中出風頭,否則很容易被團體疏離,而美國個人主義文化就是要去追求個人相對于團體的獨立性,等等。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們如果能夠更好地了解彼此文化在深層思想內核方面的差異,我們就會更好地具備跨文化交往的能力。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經驗和成果,但在很多方面仍然不盡如意,總是覺得很難推廣我們的文化觀、價值觀,有學者提出,今天我們的大學教學最缺乏的就是價值教育,或者說價值教育很單一薄弱。當我們的國人都不知道其他文化的價值觀具體是怎么樣的時候,只能產生更多的文化上的隔膜和文化交流的障礙。我們今天的大學生看起來有很多關于思想教育的課程,但大多數(shù)都是關于我們的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是屬于我們內部的價值觀教育,外語課程教授的是外國話,但很少深入到價值觀的層面,對比之下,《美學》課程其特色就在于它既是一門關于知識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闡釋各種價值觀的課程。與同樣是闡釋各種價值觀的哲學課程相比,它又顯得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

      通過對《美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會發(fā)現(xiàn),“美”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始終都和“真”與“善”一起,是每個哲人圣賢都會考慮的,一部美學史讓人們看到每一個美學家同時都是一個大哲學家,通過對他們的“美”的思想的學習,可以探幽發(fā)微地了解到社會的背景和思想概貌,可以說,你如果掌握了柏拉圖美學的精髓,就會比較了解古代希臘人的一些精神風貌,主流社會的思想追求,如果掌握了康德的美學思想,則會比較容易理解西方現(xiàn)代人的思想內核及行為方式的內涵外延,反過來也是如此。同樣,中國的美學發(fā)展也給我們很多中國文化思想發(fā)展的啟示,更讓我們容易從深層次去理解自身的文化和價值觀,只有在了解中西文化之間價值觀的深層差異的基礎上,才可以去探討我們的價值觀輸出,才能找到對方認同的話語平臺,實現(xiàn)中西文化的融通。

      三 《美學》課可以啟發(fā)對跨文化產品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

      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針對的是人類藝術領域,給人們的文化產品創(chuàng)造提供經驗和啟示,這一點也使得它在跨文化交流中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產品交流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因為藝術美是內在精神在外在事物中的自由體現(xiàn),“藝術及其理想是經過形象化以供感性觀照的那種普遍的東西,所以這種普遍的東西與個別性相及其生命是處于直接統(tǒng)一體的?!保?]或如巴柔所說的:“一切形象都源于對自我與‘他者’、本土與異域關系的自覺意識之中……事實上,形象是對一種文化現(xiàn)實的描述,通過這一描述,塑造該形象的個人或群體揭示出并表明了自身所處的文化、社會、意識形態(tài)空間?!保?]這兩個引文都說明,通過對藝術領域中呈現(xiàn)的具體形象的把握,欣賞者可以感受到與這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存在廣泛聯(lián)系的社會普遍性的意識觀念和精神狀態(tài)。在今天,能在全球流行的藝術品往往不再局限于僅鏈接本民族的社會普遍性,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更廣闊的跨文化普遍性。

      好萊塢是一個跨文化交流的成功例子。比如《功夫熊貓》,它的表層敘述里借用了很多的中國元素,可是其內核卻是典型的美國精神,西方人觀看這種影片有一種思想上的認同與形象上的新鮮,而中國人觀看這種影片則感受到形象上的熟悉,如果我們了解美國文化,那我們就會對這部影片由表及里透徹理解。李安是美籍華人導演,他的電影在美國和華人圈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不管他塑造的是東方人形象還是西方人形象,其中都會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意味,而了解西方美學的人同時也會解讀到一個西式的李安。《色戒》爭議極大,其中就有一些對導演的跨文化思想水土不服的原因在,那種從個人化隱私視角去詮釋個人在一個時代前的命運的演繹,不是浸潤在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中并深得其要義的人是模仿不來的,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想學他,被諷刺為情色愛國主義,就是這樣的道理。華人導演里,王家衛(wèi)也是很有西方現(xiàn)代精神特質的,以《東邪西毒》為例,中文名取自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很適合中國人觀看,其英語名字叫Ashes of time,非常有西方現(xiàn)代藝術范。整個影片充滿了中國美學推崇的意境,讓人沉醉,但這些意境的思想內核有了很多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內容,不同時具備中西文化的造詣,無法看懂《東邪西毒》。

      相比較而言,大陸的文化產品輸出是極少的,盡管我們在全球舉辦了很多孔子學院,但其完成的主要任務還是普通話的輸出,是一種很低層次的跨文化交流。中國的文化產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很低的。去年中央開會都正式提出要提高中國的文化輸出能力,輸出怎么輸,關鍵要解決的就是一個對方愿不愿意接受的問題,因為這只能靠自愿,不管有多少人在批判好萊塢的文化侵略,卻也不得不承認好萊塢是人們自愿去接受的,而且還是要想辦法找路子去接受,這就是好萊塢的成功之處。很多文科類的本科生畢業(yè)后都會從事文化產業(yè)領域的工作,如果能夠掌握一定的中西方美學知識,首先能夠較好地解讀那些成功跨文化的藝術品,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然后再從實踐上去開發(fā)出跨文化的產品,提高民族文化在國際社會中的文化競爭力,豈不是一個美妙的未來。

      總之,本文認為,《美學》課程可以從思維方式上、精神內涵上、文化實踐上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大學本科生應該多選修的一門課程。當然,本文在談《美學》課程能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同時,并不否認其他文化類課程具有這方面的功效。

      [1]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v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林曉東.中國留學生陷“跨文化尷尬”多傾向與本國人交往[N].中國教育報,2012-07-21.

      [3]王國維.論新學語之輸入[A].姚淦銘,王燕.王國維文集(第3卷)[C].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

      [4][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5][法]達尼埃爾·亨利·巴柔.形象學理論研究:從文學史到詩學[A].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跨文化美學思想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妝”飾美學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慈溪市| 凤翔县| 四川省| 潼南县| 肇庆市| 周宁县| 上蔡县| 沧州市| 桦川县| 措美县| 富川| 石渠县| 凭祥市| 合肥市| 临潭县| 清原| 嵊泗县| 寿宁县| 黑河市| 北碚区| 丰原市| 荆门市| 胶州市| 平昌县| 湄潭县| 朝阳区| 杭锦后旗| 郸城县| 抚顺县| 西华县| 呼图壁县| 同心县| 马尔康县| 龙井市| 横山县| 齐齐哈尔市| 屏东市| 原平市| 准格尔旗| 沧源|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