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漢學家闡釋與闡釋漢學家之間——讀季進的《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①

      2012-04-02 03:14:49謝淼
      東吳學術 2012年5期
      關鍵詞:漢學家漢學學者

      謝淼

      隨筆與書評

      在漢學家闡釋與闡釋漢學家之間
      ——讀季進的《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①

      謝淼

      在學術國際交流和文化中西對話勢不可擋的今天,在中國人文學科研究范式吐故納新、急劇變換的當下,海外漢學無疑成為了中國學術界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而漢學家因為同時擁有中西學界的知識背景和學術影響,往往成為了這一海外參照體系中的核心因素。至少在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他們不僅是中國文學在西方的接受者、譯介者和傳遞者,還是不同程度地代表著西方、與中國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對話者,其中華裔漢學學者更因他們的中國背景成為了中西文化的雙向象征者。幾重身份的聚合與融通,使得漢學家關于中國的言說與書寫,也擁有了種種不同方向的解讀可能。事實上,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海外漢學家的著作已經(jīng)、正在和持續(xù)被譯介至中國,并且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學尤其是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這種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他們因某些觀點所招徠的支持戰(zhàn)線或者對立陣營,更體現(xiàn)在他們的理論與方法作為一種思維路徑和話語方式所激發(fā)的眾多沖擊、探討、反思與啟示,而最終,無論是其推崇者還是反駁者,大都能在與他們的文本接觸中獲益頗多,或經(jīng)融合豐富自身的學術體系,或借沖突確立自身的話語立場。

      對于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海外漢學話語滋養(yǎng)的中國研究主體而言,與海外漢學家建立某種文本之外的實際聯(lián)系,是進一步擴寬視野、反省自身、參與國際學術對話的一種自然的愿望。近些年來,因留學、訪學契機而活躍于海外漢學研究圈里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多,以會議、講學為緣由被邀請到中國高校的海外漢學家更是目不暇接,中西學者的現(xiàn)實交往已然變得不再像過去那么困難?,F(xiàn)今的困難在于,如何借這一近距離接觸,展開一種對雙方都具有價值與影響的對話,因為這些讓人欣喜的熱鬧與繁榮,在彰顯出海外漢學越來越具備了“顯學”氣象的同時,也必然要求其成果引介范式的轉換和研究水準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季進教授的新著《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即以其深厚的中西學養(yǎng)和匯通的中西視野,通過與數(shù)位歐美海外漢學家的“在場”訪談,呈現(xiàn)出中國當代學者與海外漢學家互動活動的一種經(jīng)典模式與理想境界,在延續(xù)和光大曾經(jīng)斷裂數(shù)十年的東吳學術傳統(tǒng)的同時,更挾帶了在江南蘇州構建一個“中國文學研究海內外學術共同體”空間的熱望與雄心。

      在我看來,《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一書最大的成績在于,實現(xiàn)了中國學者與海外漢學家對話模式上的某種更新與突破——在“漢學家闡釋”(漢學家對中國文學的研究)與“闡釋漢學家”(作者對漢學家研究之研究)的互為參照和匯通共生中,達到了一種以雙方的開放意識、平和心態(tài)、廣博學識和獨到見解為交集的視界融合。一次次的品茗歡飲和湖畔暢聊,將雙方的觀點見識與人格氣質展現(xiàn)得清晰鮮明又真實親切,在作者陳述式的溫和發(fā)問里,并不乏一針見血的犀利,而受訪者看似瑣碎的答語中,亦透露了無限的話語機鋒,彼此的理解、接受與影響即實現(xiàn)于這些交鋒迸出的火花和對話促發(fā)的靈感之中。

      一、漢學家闡釋:觀點、態(tài)度、歷史信息

      海外漢學家的中國文學研究成果,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在中國產生影響:一是著作尤其是著作中文版的出版與流播;二是國內學者對其研究成果的引介與推廣;三是他們直接到中國講學或在國際會議上發(fā)言所產生的輻射與反響。這些方式在不同時期、不同漢學家的中國傳播之路上各有倚重,又互為因果,共同鑄就了海外漢學家對于國內中國文學研究的沖擊與對話。訪談錄是海外漢學家借與中國學者的對話,闡釋和傳播他們自身思想的另一種途徑,與以上幾種傳播方式既密切聯(lián)系、又獨具一格,既是在其基礎上的一種匯集和融通,更是對它們的一種補充和呼應。季進教授的這一本《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鮮活地記錄了他與十二位富有盛名的當代海外漢學家之間的訪談場景,每一篇訪談記錄,除具體問答之外,還包括談話背景、機緣、時間、天氣、地點、雙方神情、中途穿插的生活情節(jié)等各種細節(jié),真實詳盡,引人入勝又發(fā)人深思。該書通過“回歸語言現(xiàn)場的活潑言論……既大大彌補了海外漢學著作的翻譯總要‘遲來一步’的遺憾……也省卻了吾輩隔靴搔癢的揣摩猜度”,①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212、38、148、6、123、14頁。輕松閑聊中不時冒出的思維火花與嚴謹問答中不經(jīng)意流露的學養(yǎng)見識,顯然比冰冷的書籍、他人輾轉的評介、或者一對多的講演,更具有現(xiàn)場感、直接性和對話意識。

      該書通過海外漢學家自身的講述與闡釋,使讀者可以迅速而精準地進入書中每一位漢學家各自的中國文學研究領域及其代表性觀點。宇文所安對孟郊和韓愈的推崇與價值重估、對文學史分期內在邏輯(而不是“以朝代來斷代”)的強調,李歐梵對“上海摩登”的著迷、對“頹廢”趣味的探究,王德威對“華語文學”概念的空間拓展、對抒情傳統(tǒng)的解構與界定……即使是一個海外漢學或中國文學的入門級讀者,也不難由此書把握到這些經(jīng)過提煉之后的學術精華。

      該書既歷時地呈現(xiàn)了海外漢學在文本細讀與理論推新、紙質文本與影像文本、文學與文化之間關注焦點的變遷、回歸與并存,又共時地顯示出處于不同背景、體制和學術傳統(tǒng)下的學者們的不同態(tài)度。比如,面對有關“文學標準”的提問,夏志清不認為自己采用的是西方文學的標準,他說,“中外文學的標準應該是一樣的……對優(yōu)美作品的發(fā)現(xiàn)與批評,永遠是我的首要工作”;②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212、38、148、6、123、14頁。顧彬則大方承認其標準“來自德國文學”,但也殊途同歸地強調,文學的標準“在語言、在思想、在形式……只有那些能夠被反復閱讀,恒久相傳的作品才算是世界文學”。③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212、38、148、6、123、14頁。關于“翻譯”,宇文所安說,他翻譯中國古詩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必須翻譯詩中的所有意思……突出各個詩人、不同詩歌之間的差異”,④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212、38、148、6、123、14頁。而不是籠統(tǒng)的“中國詩”;葛浩文則為中國當代作家給予他的絕對信任感到自豪,有的中國作家甚至允許他在翻譯時隨意刪改原文意思,以符合美國讀者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讀者,而不是作者”。⑤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212、38、148、6、123、14頁。關于“世界視野”與“中國價值”的問題,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文學與文化不應再是單純的“地方知識”,“中國獨有的東西”,而應該是屬于世界文學與文化的“普遍知識”,這樣“才能永遠保持它的活力”,⑥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212、38、148、6、123、14頁。顧彬則強調中國文化的固有品質及其對德國的“他者”價值,“通過它可以使我了解到我是誰,通過魯迅,我們能夠了解德國……魯迅使我們看到法國革命以后,在歐洲社會于靈魂、精神上的各種起伏變化”。

      如果說,訪談之初所涉及的各位漢學家對于中國文學的觀點與態(tài)度,更多還只是對他們業(yè)已出版的學術論著的一種提綱挈領的勾勒與直達中心的表述,那么,隨著對話的深入,很多在論著中不及深入或從未展開的歷史信息、前沿資訊、隱秘的路徑、輾轉的關系,則剝絲抽繭般地得到了開啟和揭示。比如,宇文所安、艾諾朗、王德威、奚密等幾位《劍橋中國文學史》的撰寫者對于該書寫作立場、宗旨和體例的解說,讓我們提前預知了這一至今尚未譯成中文的、備受關注的中國文學史的編撰情況,如此書打破體裁界限、呈現(xiàn)文學史原生態(tài)以及對于產生文學的整個文化世界的強調,②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48、9、25頁。以及明確面向西方讀者、突出文學的歷史想象因素、對于經(jīng)典作品構建過程中接受與傳播價值的注重③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48、9、25頁。等等……這些信息在滿足我們先睹為快心理的同時,更提供了新鮮的視角與啟示。又比如,夏志清、艾諾朗、李歐梵、高利克等漢學家對中國文學研究海外境遇的講述,讓我們真切了解到海外高校里東亞系、比較文學系、歷史系、社會系、漢學系等等各個科系的微妙相處、中國文學學科在海外高校建制中篳路藍縷的艱辛與委婉生存的歷程、海外中國文學研究者在其學科體制里的邊緣地位與龐雜工作……總之,與平日里一般人所想象和虛構出來的海外漢學優(yōu)渥的生存環(huán)境大相徑庭,也與漢學家來到中國后在媒體動輒引起軒然大波、在學界眾星捧月的話語地位構成了一種鮮明反差。顯然,訪談中透露的這些著作以外的歷史與現(xiàn)實信息,恰恰為我們真正理解海外漢學學者的學術環(huán)境、學術情操和學術志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二、闡釋漢學家:學術背景、思想方法、個性人格

      與海外漢學家闡釋中國文學的多種途徑相對比,中國學者對海外漢學家的評介和闡釋平臺顯得尤為有限:或者附著在相關譯著的前言后記里,或者從屬于介紹文章的某個段落中。這也直接導致一般研究者與讀者對于海外漢學家形象的抽象與模糊,我們只是籠統(tǒng)地把他們當作海外漢學家看待,類似于“夏志清是海外漢學家,王德威是海外漢學家,顧彬也是海外漢學家”。同時,鳳毛麟角、只字片語的闡釋文字,也讓讀者無從找尋到各個漢學家之間的差異與個性,難于超越遙遠的空間距離,走進不同學者不同的心靈世界與學術世界。從這個角度看,《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以對各個漢學家學術背景、思想方法、個性人格的充分展示,正好彌補了我們因對他們知之甚少而產生的上述兩種遺憾。一方面,季進教授經(jīng)過精心準備和縝密思考之后的提問設計和話題范疇,針對的是不同受訪者不同的研究志趣和學術領域,受訪者也因此談興勃勃、感慨良多,其趣味與觀點的獨特性自然地得以展現(xiàn),于是,“夏志清是夏志清,王德威是王德威,顧彬則是顧彬”。另一方面,季進教授與受訪者之間“既有理論深度,又是朋友間閑話家常”的娓娓而談,使得每一個受訪者的鮮明個性和人格魅力“于不知不覺間,滲入讀者心田”,臻于“潤物細無聲”的妙境,④樂黛云:《〈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序》,第1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學者們嚴謹之外的活潑一面、率真一面、可愛一面,也紛紛躍然紙上。這樣的訪談效果,當然與訪談者循循善誘、步步深入的語言藝術密不可分,更與其學識、底蘊、個性、才情密不可分,正如樂黛云在此書序言中所評價的:“季進對海外漢學有著深厚的了解,對孕育漢學的西方理論也有著較多的積累,又與這些漢學名家有較深的交誼和較長的交往,能在談笑間摒除一般難以避免的隔閡、俗套和遮掩,直擊心靈深處和事件核心?!雹輼拂煸疲骸丁戳硪环N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序》,第1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漢學家的學術背景是該書走進不同類型漢學家的一個入口。對于宇文所安、艾朗諾、顧彬這些非華裔漢學家而言,與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相遇與相知,常常是各種因緣際會的偶然與他們自身研究志趣的必然相交的產物。他們在訪談中都提到,最開始對中國產生興趣是因為讀了中國唐詩,這就不難理解,盡管他們后來的研究方向各有不同,卻都對中國古代詩歌滿懷感情并且造詣頗深。對于夏志清、李歐梵、王德威、奚密等來自臺灣的學者而言,解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過程,常常也是他們在努力尋找自我文化地標的一個過程,王德威在此書訪談中“沒有晚清、何來五四”的論斷與“華語文學共同體”的概念建構(即將大陸、臺灣、香港、大馬的華語文學和海外華人文學視為漢語寫作的一個有機整體),便可以看作是這些努力的一種。而對于張隆溪、王斑等來自大陸的學者而言,中國在擁抱世界的夢想和實踐中,如何既真正融入世界、參與對話、又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成為了他們的一種自覺思考,例如訪談中張隆溪所強調的“中西文化上的不平衡”①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和王斑的“天下”研究中對美國冷戰(zhàn)思維模式的檢討和對中國完全“告別”革命的質疑,②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很能代表他們這一代從大陸到美國的漢學學者的觀點??傊?,華裔學者與非華裔學者的區(qū)別、大陸學者與臺灣學者的不同、歐洲傳統(tǒng)與美國潮流的對抗、學院漢學與民間漢學的分野……當我們細心地對照閱讀,便可以從各種對話中發(fā)現(xiàn)這些各具意味的表達。盡管這種種的差異不足以分類和描繪眾多海外漢學家,但不同的出身、血統(tǒng)、地域在漢學學者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已然成為我們解讀其人其文的一條重要線索。

      漢學家的思想方法是該書呈現(xiàn)各個漢學家獨特性的重要著眼點。對于非華裔漢學家而言,這種獨特性更多地是相對于中國的學術傳統(tǒng),如相對于國內唐詩史寫作的宏大敘事,宇文所安特別強調“文本細讀”的方法。他的《初唐詩》和《盛唐詩》寫作,更多地是“從文本出發(fā)……精細地探討中國詩歌那些無法為文學史所解釋的方面……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建立起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命題”,③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正是這種“文本細讀”,使他獲得了不同的角度與自由并且得以拋開中國國內學界的文學史定評而成一家之言。類似的情形同樣發(fā)生在艾諾朗梳理宋詞的過程中,他提出從接受史的角度重新審視李清照,并希望藉此與中國的李清照研究專家進行對話。對話一方面針對作者與敘事者關系,艾諾朗認為兩者不能混同,因此他也不贊成國內普遍認同的李清照詞代表的是她本人的思想、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詞人思想完全一致的觀點;另一方面,針對一些自晚明之后才認定為李清照作品的歸屬問題,艾諾朗認為“李清照在中國被過分理想化了,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文化偶像’”,④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他希望自己能給中國學者和讀者展示一個更為立體的李清照。而對于華裔漢學家而言,思維獨特性既相對于中國學術傳統(tǒng),也相對于西方學術傳統(tǒng),如李歐梵認為自己的文化研究和美國一般的文化研究并不一樣,“是把一個比較大的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中國當代文化現(xiàn)象用一種不同的方法來研究”,⑤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王德威也強調,“對任何理論、任何方法,不應該只是人云亦云的推崇或貶斥……必須保持一種清醒而警覺的研究視角,厘清學術與外部的批評距離”。⑥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該書對于漢學家思考獨特性的呈現(xiàn),將幫助讀者從來自不同學術體系、受到不同學術熏陶的漢學家對于中國文學與文化的思考中,清晰透徹地比照出他們思維中“異”的因素對于我們的沖擊與挑戰(zhàn)、互補與互參,并且作為一種借鑒與反思,形成視野更為開闊的思維方式。

      對漢學家的個性人格的挖掘和展示是該書闡釋漢學家的一個別致途徑,也是這本訪談錄比一般訪談錄更具趣味的一個精彩看點。該書中的海外漢學家,或因與季進教授的多年交情而放下平日的刻板拘謹、在談笑風生中流露真性情,或因敬重季進教授多年來在海外漢學領域的成就而不顯孤傲冷淡、在惺惺相惜中盡傾肺腑之言,總之,他們絕不再是地球那一邊遙遠西方的一個象征、書架上“拿來”印證我們觀點的一個佐證,他們是一個個犀利的、平和的、睿智的、憨厚的、嚴肅的、有趣的……總之是真實的學者。夏志清幽默,他喜歡開玩笑,還總問,“我這個人很可愛的,對不對?我比錢鍾書可愛吧?”⑦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葛浩文的直率,請他評價中國當代文學時,他毫不掩飾地說,“在引領二十世紀文學潮流方面,中國作家從來沒有走在前面”,⑧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談到他的翻譯事業(yè)后繼乏人時,他更直言,“我當老師當?shù)貌辉趺春玫?,我是很自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需要去經(jīng)營,不可能完全為公的”。⑨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81、207、3、27、59、120、36、33、136頁。甚至總是語出驚人的強勢的顧彬,也有感到委屈糾結的時候,如對于李昂等臺灣作家的憤怒和指責,他認為他對于臺灣文學的批判“完全出于好心”,并且從此知道,“批評要十分謹慎,特別是在筆頭上的批評”①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第149頁?!聦嵣希摃鴮τ趯W者們這些真實言談與心境的記敘,提供給我們的,不僅是行文的詼諧與閱讀的趣味,更多還有對于整個海外漢學學術生態(tài)與學者形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真實呈現(xiàn),而這種在場感、平視感、以及藉此產生的親近感、融入感,正是該書較之其他海外漢學著作的獨特價值之一,讓我們在擁有對于自身學術研究和精神生活新的觀察視角和反省途徑的同時,也獲得了理解歐美學術傳統(tǒng)和構建國際學術對話的更多契機。

      ①季進:《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CZW06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0YJC751096)和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0YBA180)的研究成果〕

      謝淼,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漢學家漢學學者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著名漢學家史景遷逝世,享年85歲
      英語文摘(2022年3期)2022-04-19 13:01:24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楊聯(lián)陞《漢學書評》出版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6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國際漢學》增刊征稿啟事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14
      美國漢學家巴托爾德·勞費爾的首次中國考察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34
      當漢學家用上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 甲骨文,不再靠裂痕“識字”
      當代陜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4
      海外漢學家影廊
      临朐县| 松原市| 浏阳市| 博乐市| 海兴县| 大冶市| 开鲁县| 个旧市| 麻栗坡县| 阿荣旗| 内黄县| 克山县| 遂川县| 娄底市| 赤城县| 满洲里市| 耒阳市| 沧州市| 河源市| 东方市| 邯郸县| 东兰县| 平凉市| 丰台区| 锡林浩特市| 安仁县| 潮安县| 华阴市| 德保县| 水富县| 武安市| 衡山县| 景谷| 尼玛县| 安仁县| 阜康市| 乐安县| 和静县| 黔江区| 依安县| 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