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副詞“橫豎”的詞匯化歷程及現(xiàn)狀考察

      2012-04-02 07:20:53徐曉蕾
      關(guān)鍵詞:反義現(xiàn)代漢語副詞

      徐曉蕾

      (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9)

      一、副詞“橫豎”

      復(fù)合詞“橫豎”是近代漢語中的一個新詞,它由表反義關(guān)系的形容詞“橫”和“豎”通過連用而逐步凝固為一個詞。筆者認為,“橫豎”詞匯化后主要有兩種用法,即時間副詞和語氣副詞。作為時間副詞的“橫豎”表示“或早或晚、遲早”的意思;充當(dāng)語氣副詞的“橫豎”表達肯定的語氣,細加分析又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表示“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另一種是表示肯定,相當(dāng)于“反正”。例如:

      (1)你娘兒們先不必著急問,橫豎不出三日,一定叫你們見著十三妹,如何?(清《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

      (2)寶玉道:“橫豎慢慢的自然明白了。”(清《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3)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狂人日記》)

      (4)“我不知道。橫豎汽車站不遠,我們撞去看。有緣,便搭了去;倘要下午開,我們再去。”(豐子愷《華瞻的日記》)

      例(1)、(2)中的“橫豎”是時間副詞,表“或早或晚、遲早”之義,細加分析,語義上是有所區(qū)別的,例(1)中的“橫豎”泛指“臨近的某個時間點”,例(2)中的“橫豎”是“早晚、遲早”的意思。例(3)、(4)中“橫豎”都是語氣副詞,前者表示“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后者表示肯定,相當(dāng)于“反正”。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下文簡稱《現(xiàn)代》)列“橫豎”條,對它的解釋是:“反正(表肯定)?!獊淼?,不必著急?!盵1]《當(dāng)代漢語詞典》(下文簡稱《當(dāng)代》)列“橫豎”條,解釋如下“[副]表示肯定,相當(dāng)于‘反正’。‘他~住在這里,我們就在大門口等他好了?!盵2]《應(yīng)用漢語詞典》(下文簡稱《應(yīng)用》)對“橫豎”條的解釋是:“[副][口]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一樣;不管怎樣、無論如何;相當(dāng)于‘反正’?!摇M城,這封信就讓我?guī)グ伞!瘄‘~時間來得及,我們再坐一會?!盵3]《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后文簡稱《八百詞》)沒有列“橫豎”條。

      由此可見,前三部詞典都只認為“橫豎”是語氣副詞,而且都只解說了它的一個義項(《應(yīng)用》雖然指出“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一樣;不管怎樣,無論如何;相當(dāng)于‘反正’”,但所謂“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一樣”與所謂“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實際上是一個意思,無需分列)。我們認為,上述詞典的編者對“橫豎”的解釋并不完備,都忽略了“橫豎”作為時間副詞的這一用法。由上文所列舉的例證材料看,“橫豎”可以用作時間副詞。這樣的用例不只是出現(xiàn)在近代文學(xué)作品中,在現(xiàn)代人的文學(xué)作品中我們?nèi)钥梢姷胶芏?。如?/p>

      (5)“好罷,我不勉強你泄露你的秘密,橫豎不久我會知道的?!?丁西林《妙峰山》第二幕)

      (6)我似乎并不同意我自己的這種固執(zhí),只是我無法克服它:洵美的“你先去了南洋再說,橫豎散文七輯出了可寄給你的”也不能稍轉(zhuǎn)移我的意念。(來自語料庫在線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檢索)

      (7)不過,這不是說,我們可以讓大眾白晝?nèi)プ鰤?,不必喚起他們來看現(xiàn)實,橫豎現(xiàn)實有一天會打碎幻夢的。(來自語料庫在線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檢索)

      復(fù)合詞“橫豎”詞匯化后確實有時間副詞和語氣副詞這兩種用法,雖然時間副詞的使用頻率遠遠低于語氣副詞的使用頻率,但是不能因此而將時間副詞的用法排除在外。上文所列的《現(xiàn)代》、《當(dāng)代》、《應(yīng)用》三部詞典應(yīng)將“時間副詞”這一用法收入進去。“橫豎”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詞匯化過程,它已是一個很穩(wěn)固的詞了,作為影響深刻的《八百詞》更應(yīng)將它作為一詞條收入進去。

      二、詞匯化歷程

      “橫”與“豎”是漢語中較早產(chǎn)生的兩個詞,但最初兩者多分開使用,以對舉形式出現(xiàn)的較多,“橫豎”連用到中古才出現(xiàn)。

      (一)六朝時期

      從檢索到的語料看,“橫豎”連用最早出現(xiàn)在六朝時期,此時,對舉形式遠遠多于連用形式。

      (8)引葉成幃,即樹為柱;后砌危橫,崖階斜豎。(《全梁文》)

      (9)青草既分于星芒,烈火復(fù)成于珠佩,或橫牽豎掣,或濃點輕拂,或?qū)⒎哦?,或因挑而還置。(《全梁文》)

      例(8)中“橫”、“豎”異文對舉,例(9)為同文對舉,都表示空間意義的“橫的”、“豎的”。

      (10)非競小山,寧論大庾;豈學(xué)土龍,詎須石鼓。緅色斜臨,霞文橫豎。(南朝梁簡文帝《明月山銘》)

      例(10)是“橫豎”連用的最早用例,表示“縱橫交錯”的意義,此時已不是“橫的”、“豎的”意義簡單地相加,而是復(fù)合為一個形容詞,表示一個整體的新的意義,可是又與“橫”、“豎”的本義有一定的語義聯(lián)系,這也表明“橫豎”開始詞匯化①了。

      (二)隋唐五代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橫豎”連用用例增多,大多用于禪宗語錄中。同時,對舉形式也大量存在,總體上說,對舉形式多于連用形式。

      (11)對云:“是什摩問和尚?!薄柙疲骸皢栍袡M豎,是你因什摩與摩道,學(xué)人不會。”(五代《祖堂集》卷六)

      (12)遂乃揭卻一幕,捉得知更官健,橫馳豎拽,到王陵面前。(《敦煌變文選》漢將王陵變)

      (13)問:“古人道:‘橫說豎說,猶木知有向上一關(guān)捩子?!绾问窍蛏弦魂P(guān)捩子?”(五代《祖堂集》卷十三)

      (14)告眾曰:“南風(fēng)吹來,飲¤¤底。任你橫來豎來,十字縱橫,也不怕你?”(五代《祖堂集》卷十九)

      例(11)中“橫豎”是形容詞“橫”與“豎”的結(jié)合?!斗饘W(xué)大辭典》(丁福保編)對“橫豎”解釋如下:“即橫與豎。與‘縱橫’同義。有二義:(一)以次第謂豎,不依次第謂橫。(二)以宣于時間謂豎,宣于空間謂橫?!崩?11)中“橫豎”的意義是“橫與豎”,是“橫”義與“豎”義的加和,因此“橫豎”應(yīng)判定為詞組。

      (三)北宋、南宋時期

      北宋、南宋時期,“橫”、“豎”對舉形式用例更多,基本上都用于禪宗佛典及宋儒語錄中。例如:

      (15)蓋自說,則橫說豎說皆可,論難著便說不行。(北宋《朱子語類》)

      (16)今時兄弟只管橫喝豎喝。及至窮著并無言說。(南宋《古尊宿語錄》)

      (17)曰:“劫火洞然,又作麼生?”師曰:“橫出豎沒?!?南宋《五燈會元》)

      (18)把崇天普地,層胸蕩出,橫今豎古,信手拈來。(宋《全宋詞》)

      (19)今人不曾識得他本意,便要橫三豎四說,都無歸著。(北宋《朱子語類》)

      (20)他當(dāng)初只是平說,橫看也好,豎看也好。(北宋《朱子語類》)

      考察語料,我們發(fā)現(xiàn)這時期“橫”、“豎”的對舉形式主要有以下四類:

      1.橫A豎A(A為動詞)例:橫看豎看、橫說豎說、橫喝豎喝、橫咬豎咬等。

      2.橫A豎B(A、B為具有反義關(guān)系的動詞)例:橫出豎沒、橫眠豎臥、橫眠豎坐等。

      3.橫C豎D(C、D為數(shù)詞,一般為數(shù)詞“三”、“四”)例:橫三豎四。

      4.“橫”、“豎”分別處于兩個分句的開頭。例:橫看也好,豎看也好;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橫也是者個漢,豎也是者個漢。

      以上四種對舉形式中的“橫”、“豎”也不是用其本義,而是通過認知將反義語素結(jié)合起來理解為“遍指”、“統(tǒng)括”意義(如第三類),從而又引申為“隨便怎樣都,無論如何”的“任指”[4]意義(如第一、二、四類)。筆者認為,這幾種形式的對舉為副詞“橫豎”的產(chǎn)生提供了一定的語義條件。

      (四)元明清時期

      至元代,出現(xiàn)了副詞“橫豎”,但用例較少,一直到清代才見大量使用,形容詞“橫豎”在此時已完全虛化為副詞,作為形容詞和形容詞性詞組的“橫豎”很少見,而“橫”、“豎”對舉形式也明顯減少,副詞“橫豎”占絕對的優(yōu)勢。

      (21)我如今到元帥府,則說是我射死了耶律萬戶來。橫豎我的面皮比他大些,這功勞都是我的。(《全元曲》)

      (22)橫豎不遠,只在這座山上,我們尋尋去來。(明《西游記》第八十六回)

      (23)玉堂道:“我管什么‘三思’、‘四思’,橫豎我不上開封府去?!?清《七俠五義》第五十七回)

      (24)懇求官人劊子手,四針縫上頭,你們給我買一口薄木的棺材,橫豎不要多花銀錢。(清《三俠劍》第三回)

      (25)貝夫人怒道:“我不管他犯的是什么案情,橫豎是冤枉的就是了?!?清《九尾魚》第五十一回)

      (26)舅太太道:“不勞費心,我女孩兒的事,我自己早都弄妥當(dāng)了,臨期橫豎誤不了?!?清《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

      (27)探春笑道:“不相干,橫豎咱們不認真喝酒就罷了?!?清《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28)賈大爺?shù)溃骸皺M豎幾天就有實缺,等到有了缺,還怕出不起利錢嗎?”(清《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五回)

      (29)人活百歲,橫豎要死,這口氣沒了,聽不見看不見也就罷了。(清《紅樓夢》第三十六回)

      從“橫豎”連用到形容詞“橫豎”,再到形容詞“橫豎”虛化為副詞“橫豎”,這是一個開始詞匯化并且詞匯化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

      通過考察語料,我們發(fā)現(xiàn)語氣副詞“橫豎”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時間副詞“橫豎”的使用頻率,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時間副詞“橫豎”的用法。

      三、詞匯化的機制和原因

      探析“橫豎”詞匯化的機制和原因,主要從語音、語義、認知和語體四個方面著手。

      (一)語音方面

      “橫”、“豎”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兩者可以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一個雙音節(jié)音步。從歷史上看,只有雙音的句法單位才有可能詞匯化。當(dāng)“橫豎”組合成一個雙音節(jié)結(jié)構(gòu),才有了詞匯化的可能。形容詞“橫豎”,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表“縱橫交錯”之義,這表明開始詞匯化了。

      (二)語義方面

      “橫”與“豎”是兩個表示相反意義的語素,它們的上位概念是相同的,都表示空間范疇?!罢J知上或概念上相接近的實體,其語言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也相接近,就是說,概念之間的距離跟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相對應(yīng)”[5]。所以,同屬空間范疇的“橫”和“豎”可以直接并列組合起來而不需要形式標志,即組合為“橫豎”,而不是“橫和豎”。而且歷史證明,通過反義語素的并用可以產(chǎn)生“遍指”或“統(tǒng)括”的語法意義。如西周時代,“小大政”、“小大事”、“小大德”中的“小大”指各種類型的,有“統(tǒng)括”的意義。又如《國語》中的反義復(fù)合詞“左右”用作君主僚臣或尊者近侍之稱,也有“統(tǒng)括”的意義。“橫豎”并用后表示空間范圍的極大,與上舉“小大”、“左右”一樣,有“遍指”、“統(tǒng)括”的意義。

      (三)認知方面

      “一般詞匯化都是兩個分立成分在線性順序上貼近,雖然兩個分立成分可以不在句法上發(fā)生關(guān)系,不構(gòu)成一對直接成分(如跨層結(jié)構(gòu)的詞匯化),但一般應(yīng)在表層語音結(jié)構(gòu)中彼此相鄰。”[6]37可見,高頻率的兩個成分的連用是詞匯化的基本條件。但兩宋時期,“橫”、“豎”連用的頻率遠遠低于對舉的頻率,那么大量的對舉形式的“橫”、“豎”是怎么發(fā)展到元代出現(xiàn)的副詞“橫豎”的呢?筆者認為這與人類的認知有關(guān),主要有心理組塊、隱喻和轉(zhuǎn)喻的機制這兩個方面。

      1.心理組塊

      兩宋時期,“橫”、“豎”反義對舉,雖然沒有處于臨近的線性順序的位置上,但人們在認知上是把它們聯(lián)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的。如上文所舉的例子,“橫看豎看”可以理解為“橫豎看”,即“無論怎么看”?!皺M說豎說”可以理解為“橫豎說”,即“無論怎么說”?!皺M出豎沒”可以理解為“橫豎出沒”,即“無論怎么出沒”?!皺M眠豎臥”可以理解為“橫豎眠臥”,即“無論怎么眠臥”。“橫看也好,豎看也好”其實就是“橫看豎看”,進一步理解為“橫豎看”,“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其實就是“橫說豎說”,進一步理解為“橫豎說”。這個認知上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心理上的組塊[6]44過程。此時,“橫豎”表達“無論怎樣”的意思,作狀語,修飾后面接的動詞,這為副詞“橫豎”的產(chǎn)生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句法位置。

      2.隱喻和轉(zhuǎn)喻的機制

      隱喻是基于概念結(jié)構(gòu)的相似性從一個認知域到另一個認知域的投射。轉(zhuǎn)喻是基于相關(guān)性從一個認知域到另一個認知域的過渡。形容詞“橫豎”有“縱橫交錯”的意義,表空間范圍的極大。通過空間范圍投射到時間范圍上,從而隱喻引申為表“或早或晚,遲早”意義的時間副詞“橫豎”。形容詞“橫豎”通過反義詞素的疊加,表示“遍指”、“統(tǒng)括”的意義,又進一步轉(zhuǎn)喻引申為表“任何情況下都,無論如何”這種“任指”意義的語氣副詞“橫豎”。

      (四)語體方面

      “橫豎”的同義詞是“縱橫”,“縱橫”在近代漢語中也常用。例如:

      (30)非不尋方肘后,求療秦中,其奈二豎縱橫,難為面?zhèn)?,三彭勇躍,不受筋懸。(唐《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

      (31)任你橫來豎來,十字縱橫,也不怕你。(五代《祖堂集》卷十九)

      為什么“橫豎”虛化為副詞,而“縱橫”卻沒有呢?這應(yīng)該與語法化的擇一原則[7]有關(guān)。語法化過程中,某種語法意義往往可以用兩種以上的形式表達,但為了經(jīng)濟性,一般只選用其中一種形式作為該語法意義的常用形式。由于表“任指”意義的反義并列復(fù)合詞是用來強調(diào)說話時主觀態(tài)度立場的,其語法化的擇一原則就傾向于口語?!皺M豎”很早就是口語形式,而“縱橫”是書面語形式,因此“橫豎”虛化為副詞而“縱橫”沒有。還有一點,“縱橫” 不符合人類認知的規(guī)律,人們的認知一般是先橫向的再縱向的,“橫豎”符合這一認知規(guī)律,而“縱橫”不符合這一認知規(guī)律。

      (五)其他原因

      其他結(jié)構(gòu)形式相似的反義并列復(fù)合詞也影響了“橫豎”的詞匯化,如“好歹”、“早晚”、“反正”等。根據(jù)“形式相似,意義相近”的象似原則,語言使用者從“橫豎”與“好歹”、“早晚”、“反正”的結(jié)構(gòu)形式的相似類推出它們在語義上的某種聯(lián)系,促進了“橫豎”的詞匯化進程。

      四、對副詞“橫豎”現(xiàn)狀的考察

      “橫豎”詞匯化后其功能和意義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功能上看,它由名詞詞組轉(zhuǎn)變?yōu)樾稳菰~再轉(zhuǎn)變?yōu)楦痹~;從意義上看,它的語義不再是構(gòu)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一定的詞匯化機制的作用下變得越來越虛。

      從檢索到的語料來看,“橫豎”是一個口語性極強的復(fù)合詞,多出現(xiàn)在白話文獻當(dāng)中,主要是在對話或思考的情形中。我們知道,這種對話或思考的語境通常表明說話者或思考者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因此,副詞“橫豎”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

      從副詞“橫豎”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它的主觀性[8]在逐步增強,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二是句法位置變得更加靈活。

      (一)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

      “橫豎”能出現(xiàn)在已然句中,表達對已然事實的認定和強調(diào)。例如:

      (32)“橫豎事已如此,也不想他甚么好處,我且樂我的再說?!?清《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三回)

      (33)寶玉笑道:“好一幅‘冬閨集艷圖’!可惜我遲來了一步。橫豎這屋子比各屋子暖,這椅子坐著并不冷。”(清《紅樓夢》第五十二回)

      (34)大門口,一個好心的工作人員攔住他,說:“你怎么這樣老實,這里橫豎都已亂掉了,到底什么東西認得是誰的,沒有人搞得清楚,大家都是瞎領(lǐng)的……”(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35)她翻來覆去想不起湯阿英要和她談些啥,橫豎答應(yīng)了,只好帶只耳朵來聽聽。(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

      例(32)~(35)中的“橫豎”都強調(diào)、突出已經(jīng)存在的事實,此時,“橫豎”突出的是說話者基于客觀事實所表現(xiàn)出的主觀態(tài)度,雖然帶有主觀色彩,但語義焦點仍在對客觀已然事實的認定上。

      當(dāng)“橫豎”用于未然句時,其主觀程度大大加深,表明是說話者對未發(fā)生事情的主觀認定和評價。由于句子所敘述的事實在當(dāng)下并沒有形成,說話者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橫豎”不再是對客觀事實的認定,而是對說話者主觀意志的強調(diào)。例如:

      (36)“你這個老東西橫豎要倒霉。”(清《三劍俠》第五回)

      (37)他嫂子笑道:“你跟我來,到那里我告訴你,橫豎有好話兒?!?清《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38)5月19日,地球?qū)⑴c哈雷彗星相撞。他對自己的計算確信無疑。橫豎都是死,在劫難逃了。(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39)“我看總有一天會曉得的,橫豎又有把戲給我們看了……”(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例(36)~(39)都是強調(diào)說話者對未發(fā)生事情的肯定的猜測,主觀色彩很強。

      還有,從副詞“橫豎”對語境的依賴程度來看,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主觀性不斷增強。先看以下四個例句:

      (40)王夫人道:“什么依不依,橫豎一個人的主意定了,那也扭不過來的……”(清《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41)“不管他是咖啡還是嗎啡,橫豎是外國來的就是了?!?清《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回)

      (42)她不是嫌這個太木訥,就是嫌那個太輕浮,橫豎看不上,統(tǒng)統(tǒng)拒之門外。(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43)最后,我心一橫,突圍是死,不突圍亦是死,橫豎是死干脆拼死向外突吧,死了也能落個國民黨“忠臣”的名聲。(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例(40)~(43)中“橫豎”前面都有分句表達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兩種情況,不管選哪一方面,都不會改變下文的結(jié)果。再看四個例句:

      (44)寶玉道:“橫豎我不出門,又不帶冠子勒子,不過打幾根散辮子就完了?!?清《紅樓夢》第二十一回)

      (45)賈大少爺?shù)溃骸皺M豎你替我把銀子預(yù)備現(xiàn)成就是了,還有別的主意么。”(清《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五回)

      (46)這個事解老漢掛在心上,到家跟老伴一商量,老伴說:“橫豎要辦,還要好好辦?!?(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47)雅赫雅笑道:“橫豎還有表嫂替他做媒?!?張愛玲《連環(huán)套》)

      這四個例句中,“橫豎”前已沒有表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分句,在缺乏這種語境的情況下,仍可以表達“不管怎樣”的意義。這表明,副詞“橫豎”對語境的依賴性減弱,其主觀性加強。

      (二)句法位置的變化

      再從句法位置上看“橫豎”的主觀性問題。在副詞“橫豎”產(chǎn)生之初,主要用在主語后面,強調(diào)句子的述題。例如:

      (48)你們給我買一口薄木的棺材,橫豎不要多花銀錢。(清《三俠劍》第三回)

      (49)你老人家要有事,只管去,家里橫豎有人照應(yīng)。(清《俠女奇緣》第十五回)

      例(48)中的“橫豎”前的主語承前省略了,應(yīng)是“你們”。例(49)“橫豎”前的主語為“家里”。

      后來,“橫豎”不僅可以出現(xiàn)在主語后修飾述題,還常常出現(xiàn)在主語前修飾整個命題。例如:

      (50)橫豎我家是北門的首富,有的是用不完的錢。(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51)“……橫豎我們半輩子已經(jīng)過去了,說也是白說?!?張愛玲《金鎖記》)

      我們知道,“語言成分在語符序列中的位置與語言成分的主觀程度有密切的關(guān)系。通常主觀性強的成分處于句子的外圍,主觀性弱的成分處于句子的內(nèi)層。”[9]由上面例句看,“橫豎”由修飾述題發(fā)展到修飾整個命題,由處于句子的內(nèi)層發(fā)展到處于句子的外層,正反映了其主觀性在不斷加深。

      注釋:

      ① 本文的“詞匯化”是指從非詞到詞的演變過程。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K].增補本.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2]《當(dāng)代漢語詞典》編委會.當(dāng)代漢語詞典[K].北京:中華書局,2009.

      [3]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應(yīng)用漢語詞典[K].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4]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182.

      [5]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問題[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3(1):4.

      [6]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37.

      [7]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94(4):19.

      [8]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1(4):268.

      [9]史金生.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中國語文,2003(1):27.

      猜你喜歡
      反義現(xiàn)代漢語副詞
      The Wheels on the Bus
      認識反義詞
      反義疑問句小練
      副詞“好容易”及其詞匯化成因
      “楞”“愣”關(guān)系及“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位
      這山望著那山高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現(xiàn)代漢語中詞匯性的性范疇
      副詞和副詞詞組
      使用廣泛的“出”
      沅陵县| 乾安县| 蒙城县| 竹溪县| 郓城县| 武义县| 太原市| 舞阳县| 临澧县| 内黄县| 浑源县| 厦门市| 阳高县| 乌拉特中旗| 施甸县| 江川县| 宜兴市| 辛集市| 揭西县| 莱西市| 丹凤县| 商南县| 南漳县| 柳林县| 邻水| 泰州市| 兰溪市| 福安市| 文安县| 长海县| 资溪县| 遂昌县| 绥江县| 裕民县| 贡嘎县| 佳木斯市| 沙雅县| 徐汇区| 清丰县| 象山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