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貞觀后期唐太宗的執(zhí)政變化——以魏征《不克終十疏注》為視角

      2012-04-07 22:35:01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貞觀魏征太宗

      胡 倩

      (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君主,他以出色的文治武功創(chuàng)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貞觀之治。因為在位期間能夠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居安思危、虛心納諫、知人善任,所以唐太宗本人也被譽為“一代英主”、“千古明君”,成為歷代君王的楷模。但是,考諸史事可以發(fā)現(xiàn),貞觀之治中值得稱道的政績主要集中在前期,隨著“大治”的出現(xiàn)和功業(yè)的隆盛,唐太宗的統(tǒng)治方式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

      貞觀名臣魏征于貞觀十三年上呈了《不克終十疏注》,詳細闡述了唐太宗近年來不能“克終儉約”“頗好奢縱”[1]P295的言論舉動。本文即以此上疏為契點進行淺要分析,謹為拋磚引玉。

      一放松克制,濫用民力

      隋煬帝驕奢淫逸、揮霍無度,最終在農(nóng)民大起義的浪潮中自取滅亡,唐太宗在貞觀初期吸取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訓,“抑情損裕,克己自勵”[1]P237。即位之始,水旱災害頻繁,米谷價格飛漲,突厥也對邊疆地區(qū)虎視眈眈,不斷進行騷擾,“帝(唐太宗)志在憂人,銳精為政,崇尚節(jié)儉,大布恩德”[1]P23。貞觀二年,眾臣奏請?zhí)谠趯m中修建一座臺閣來居住,以改善宮中低濕的條件,但是被太宗一再拒絕。貞觀四年,太宗對大臣們說:“朕尊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誠能自節(jié),若百姓不欲,必能順其情也?!盵1]P186此外,還曾下令釋放宮女三千余人,讓她們出宮自由婚配,以盡最大可能降低政府財政。

      但是,到了貞觀后期,太宗對自己的要求不再如此嚴格,奢侈浪費、濫用民力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魏征認為唐太宗“傾年以來,好尚奇異”“求駿馬于萬里,市珍奇于域外”[1]P296。貞觀十一年太宗下令在東都洛陽修建飛山宮,魏征進諫沒有任何成效。同年,唐太宗又參照漢代預筑皇陵的制度,于2月開始修建山陵,他要求“因山為陵,容棺而已”[2]P6127,但事實上昭陵的修建耗費了十二余年,陵園面積不斷擴大,“封域面積最終達一百二十里”[3]P407。在險峻的九嵕山峰上修建如此規(guī)模的陵墓,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實在不少。貞觀十五年房玄齡、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順便詢問宮中北門在修建些什么?太宗得知后,勃然大怒,訓斥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門小營繕,何預君事”[2]P6173,可見唐太宗此時不僅大興土木,而且蠻橫不允許大臣干涉。貞觀二十一年太宗患風疾,苦于京師長安夏天炎熱,下令在終南山太和廢宮基礎之上修建翠微宮。但是在游幸之后,太宗又以宮殿面積狹小不能容百官為理由,增建玉華宮于宜春之鳳皇谷,雖命令“惟所居殿覆以瓦,余皆茅茨”,但是“備設太子宮、百司。苞山絡野”[2]P6253,規(guī)模巨大,耗費以億計。

      此外,唐太宗還下令“今皇太子出用庫物,所司勿為限制”[2]P6175,依仗著太宗的支持,太子承乾越發(fā)揮霍無度,左庶子張玄素上書進諫,卻在早朝時被太子的侍從狠揍一頓,幾欲致死,太宗對此竟然不置可否。

      初登大位時,太宗“內(nèi)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1]P298,但是在數(shù)年以后,他開始放棄對自身的約束,漸漸地醉心于畋獵。貞觀十一年上封事者皆言太宗“游獵太頻”,太宗認為“今天下無事,武備不可忘,朕時與左右獵于后苑,無一事煩民,夫亦何傷”[2]P6131。但是當時真如太宗所說的“天下無事”嗎?他說出這番話的一個月前,洛陽等地雨水成災,沖壞官寺、民居等建筑,溺死者六千余人。貞觀十四年太宗游幸同州沙苑,親格猛獸,晨出夜還。魏征力勸太宗為社稷百姓著想,放棄格獸之樂,太宗也僅僅以“偶屬塵昏,非故然也”[1]P286為借口搪塞過去。

      在貞觀十二、十三年間,巫州、霸州、巴州、鈞州、明州、壁州、洋州、集州相繼發(fā)生農(nóng)民暴動,北方的吐蕃相繼入侵弘州、處月、處密,高昌占領(lǐng)焉耆五城。面對動蕩不安的各地局勢,唐太宗一邊與大臣討論“帝王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的問題,一邊卻頻頻游幸畋獵不已,甚至不顧天子一年三次畋獵的禮制,僅僅在貞觀十五年十一月就游獵三次。

      唐太宗統(tǒng)治后期的種種作為導致政府財政開支不斷增長,相應地,對人民的剝削也因此逐漸加重,貞觀初年大力推行的輕徭薄賦政策悄然發(fā)生了變化。

      二 意在奢縱,忽忘卑儉

      李唐王朝是在隋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失敗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對蘊藏在人民中的巨大力量有著清晰的認識。唐太宗曾將治國比作栽樹,民心為樹之本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所以在即位后,他大力實行與民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

      貞觀初年,太宗對大臣們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盵1]P1這個比喻充分說明了若想要鞏固政權(quán),必須要以百姓為本的政治理念。貞觀二年,關(guān)內(nèi)旱災嚴重,百姓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賣子以換衣食,太宗得知后遂下令由政府出資將其贖回,歸還給父母,不至于親人分離。面對嚴重的旱災和蝗災,太宗心急如焚,他下詔祈求“移災朕身,以存萬國”,只求“年谷豐稔,天下又安”,甚至吞吃了數(shù)枚蝗蟲,以“為民受災”。他尤其注重農(nóng)時,為了不妨礙春耕,不顧陰陽家所謂的“忌諱”,將原本在二月舉行的太子加冠禮推遲到十月?;侍拥募庸诙Y是國家大事,但太宗卻將日期改為農(nóng)閑后的十月,足見他對不失農(nóng)時的重視。

      此外,太宗經(jīng)常與大臣們討論隋朝滅亡的原因,避免重蹈隋亡的覆轍,他指出隋朝“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忘滅”,所以他“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1]P22。

      但是經(jīng)過貞觀初年的恢復,國家逐漸富強起來,太宗開始驕傲自滿,“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1]P296,這與貞觀初期“養(yǎng)百姓”的政策已經(jīng)大相徑庭了。貞觀十一年時,營修宮殿所造成的勞役繁重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馬周向太宗上疏言事,他痛心疾首地指出“今之戶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給役者兄去弟還,道路相繼。陛下雖加恩詔,使之裁損,然營繕不休,民安得息”?!敖癖饶曦S穰,匹絹得粟十余斟,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復念之,多營不急之務故也”,他認為雖然現(xiàn)在政府所囤糧食、物資豐厚,但是國家存亡的關(guān)鍵不在于畜積的多少,而是百姓能否安居樂業(yè),一旦人民無法生活下去,那么國家社稷就岌岌可危了。所以他迫切地希望太宗能夠如貞觀之初,繼續(xù)“儉以息人?!盵2]P6133

      但是唐太宗對此置若罔聞,甚至為自己辯解,認為“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1]P296。

      魏征在《不克終十疏注》中就尖銳地指出“傾年以來,疲于徭役,關(guān)中之人,勞弊尤甚。雜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輩,上番多別驅(qū)使;和市之物不絕于鄉(xiāng)閭,遞送之夫相繼于道路?!盵1]P300百姓為了躲避沉重的徭役負擔,紛紛逃離家鄉(xiāng)。隋末人民為了逃避沉重的徭役,紛紛自斷手腳,稱為“福手”、“福腳”,貞觀十五年“至是遺風猶存”。政府下令“自今有自傷殘者,據(jù)法加罪,仍從賦役”[2]P6176。其勞役之繁重由此可略見一斑。就連衛(wèi)戍宮廷的侍衛(wèi)為了逃避行役,“乃夜射行宮,矢及寢廷者五”[2]P6165,這絕不是偶然現(xiàn)象。

      貞觀初年太宗“不欲勞百姓”,推行于民以靜的政策,從不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但是經(jīng)過十幾年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日益繁榮、軍事力量逐漸強大,唐太宗作為一個封建君主,逐漸滋生了好大喜功的思想,在貞觀后期走上了侵略異邦的道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發(fā)動對高麗的戰(zhàn)爭。在貞觀二十一年第二東征高麗時,由于陸路運輸不便,不得不用船只運輸軍糧等物資。修建大量船只的任務落在了遠離高麗、地區(qū)富庶的劍南道人民的身上。當?shù)厝嗣癫坏貌蝗淌軇谝酆痛沟碾p層壓迫,“至賣田宅、鬻子女不能供”[2]P6262。官吏無休止的壓迫和沉重的壓迫,也加速激化階級矛盾,最終引起了雅、邛、眉三州的暴動。

      隨著統(tǒng)治者政策的變化,人民負擔日益加重,“昔者功業(yè)雖盛,終不如往初”,貞觀后期的社會已不再是太平盛世了。

      三猜忌大臣,不悅?cè)酥G

      唐太宗深諳“治安之本,惟在得人”的道理,所以只要是對國家、人民有貢獻,不論親疏遠近、門第高低他都加以重用,所以在貞觀初年涌現(xiàn)了大批賢臣、能臣。著名諫臣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舊臣、宰相馬周出身貧寒,李靖、屈實通則是隋朝的降將,但是都憑借個人才干得到重用。太宗用人不僅重視學識,還特別看重官員的德行。貞觀三年,他曾對魏征說:“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1]P90,堅持慎重選用人才的原則。

      貞觀初年,太宗仍能對以誠信待臣下,對前代君王以權(quán)譎之術(shù)御臣下極為不滿,數(shù)次強調(diào)唯有君臣同心協(xié)力才能創(chuàng)盛世。但是到了晚年,特別是太子承乾篡奪皇位失敗被流放后,太宗開始對輔佐自己的文武大臣心生猜忌。

      貞觀十七年,杜正倫、侯君集因涉及太子承乾謀反之事或被罷官或被斬首,這二人均是魏征生前極力推薦的宰相之才,所以太宗懷疑魏征在朝廷有因私結(jié)黨的嫌疑。又得知魏征曾把給皇帝的建議給負責記錄的歷史官員諸遂良觀看,認為這是他故意要博取清正的名聲。太宗大怒,下令解除衡山公主許與魏征的長子的婚約,甚至親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貞觀十九年,褚遂良誣陷宰相劉洎有不臣之心,盡管劉洎極力辯解,并有馬周在旁作證,但是仍被太宗賜死。開國功臣張亮也僅僅因為收養(yǎng)了500個義子,就被認為是反形已具,被冤殺。另一位開國功臣尉遲敬德也被懷疑有謀反之心,被太宗屢次用語言試探。

      經(jīng)過政治上的大清洗,出身普通地主的官員數(shù)量大量減少,而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guān)隴貴族日益受到太宗的重視,他們對太宗大力阿諛奉承,完全不同于魏征等人直言進諫的做法。貞觀十八年四月,太宗讓大臣們直言他的過失,長孫無忌等人都說:“陛下無失?!辈痪?,太宗又在大臣面前說:“人不若不自知其過,卿可為朕明言之?!遍L孫無忌說:“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將順之不暇,又何過之可言。”[2]P6210

      《不克終十疏注》中魏征指出太宗“由心好惡,或眾善而用之,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遠之?!盵1]P296可以說高度概括了太宗在用人方面不能克終的弊病。

      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善于納諫。貞觀之初,太宗接受了魏征“兼聽則明,偏信而暗”的思想,鼓勵大臣積極進諫。太宗“威容儼肅”,眾臣覲見時常常害怕的驚慌失措,太宗知道后馬上改變態(tài)度,和顏悅色地接見大臣,希望能夠聽到臣下的諫言,得知政教的得失。

      除此以外,太宗對勇于直言的大臣給予豐厚的獎賞。太宗本欲殺一個叫元律師的人,大臣孫伏伽進諫認為他法不當死。太宗欣然納諫,并賜給孫伏伽蘭陵公主園以示嘉獎。有大臣對此表示不理解,太宗說:“孫伏伽是我登基以來第一個敢于反駁我的人,所以要給予重賞?!闭窃谔诘墓膭钕拢蟪紓兿檻]敢于觸皇帝的逆鱗,朝廷上下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直諫風。貞觀時期最著名的諫臣魏征,一生之中共進諫200余次,成為太宗檢驗自身功過的一面鏡子。

      隨著功業(yè)的建立,唐太宗難免驕傲自滿,漸漸地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了。對于太宗變化,魏征有著清楚的認識“貞觀之初,(太宗)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一二年來,不悅?cè)酥G,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1]P75陜縣丞皇甫德上書諫修洛陽宮是勞民之事,太宗認為這是訕謗,勃然大怒。雖在魏征的勸說下仍舊賞賜了直諫的皇甫德,但意終不平。

      貞觀十四年,在平定高昌后,唐太宗準備在那里設置州縣。魏征不贊成唐太宗的這個想法,他認為這樣做,就“常須千余人鎮(zhèn)守,數(shù)年一易,每來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辦衣資,離別親戚,十年之后,隴右空虛,陛下終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國”,黃門侍郎褚遂良也以為不可,他建議唐太宗“宜擇高昌可立者,征給首領(lǐng),遣還本國,負戴洪恩,長為藩翰”,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中國不擾,既富其寧,傳之子孫以貽后代”。但是魏征、褚遂良的勸諫并沒有被唐太宗所采納,他仍“以其地置西州,以西州為安西都護府,每歲調(diào)發(fā)千余人,防遏其地”。這個做法耗材擾民,也沒有達到鞏固邊防的目的,兩年后高昌就被西突厥入侵,唐太宗悔責不已。[1]P227

      太宗曾在貞觀十八年、二十一年兩次出兵高麗。第一次東征時,不采納江夏王道宗提出的突襲敵之大本營平壤的正確戰(zhàn)術(shù),反而屯兵于重兵把守的安市,歷經(jīng)半年仍沒有攻下,不得不在糧草殆盡的情況下狼狽收兵。房玄齡去世前力諫太宗不可再次東征,希望能夠“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2]P6260,但是諫歸諫,房玄齡死后太宗終于第二次討伐高麗,并下令劍南道和越州的人民制造大量兵船,嚴重影響了當?shù)氐慕?jīng)濟。

      唐太宗本人也發(fā)覺了執(zhí)政后期的這些變化,遂逐漸在政治上變得不自信起來。貞觀十七年,他以“知前日之惡,為后世之戒”為理由,查閱了自己的起居注。這是唐太宗在政治上不自信的一個表現(xiàn),雖然大臣力諫仍未能阻止。這一舉動造成很惡劣的后世影響,李唐皇帝紛紛效仿,隨時翻看自己的起居注,任意飾非護短,十分不利于后人了解歷史的本色。

      鄧小平說:“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彼噪m然在統(tǒng)治后期,唐太宗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縱觀整個貞觀年間唐太宗仍能任用賢良、繼承和發(fā)展了武德年間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社會整體保持平穩(wěn)的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為唐朝持續(xù)兩百年的統(tǒng)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貞觀后期的十多年間,政治雖有下滑,但是太宗能夠?qū)ψ约旱囊恍┳龇ㄓ兴词?。在寫給太子李治的《帝范》中,太宗就說道:“吾居位已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屢有興作,犬馬鷹凖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處”,希望太子“勿以為是而法之”[2]P6251。這說明太宗仍能正視自己的過失。

      評價一個政治家的功過,不僅要注重他的功績,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否正視自己的過失。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唐太宗仍不失為一代明君,貞觀之治仍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治世。

      [1][唐]吳兢.貞觀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趙克堯,許道勛.唐太宗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貞觀魏征太宗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唐太宗與魏征
      Design of a novel correlative refl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in-situ real-time chemical analysis?
      分析唐朝貞觀之治的當代啟示
      從理據(jù)出發(fā)展開高品質(zhì)評價——以《諫太宗十思疏》為例走進文言文深處
      肱骨良臣魏玄成
      唐太宗因何會砸了魏徵的墓碑
      北廣人物(2018年17期)2018-05-09 06:42:48
      太宗納諫
      唐貞觀年間“罷大都督府”事考辨
      黑龍江史志(2015年5期)2015-11-07 08:25:22
      郁南县| 延长县| 礼泉县| 庆元县| 营山县| 泽州县| 长沙市| 祁阳县| 岑巩县| 中江县| 易门县| 崇文区| 新民市| 华亭县| 徐水县| 内丘县| 鄂温| 峨山| 灵寿县| 丹巴县| 安国市| 阳新县| 百色市| 利川市| 渭源县| 弥勒县| 星座| 武城县| 耿马| 栖霞市| 石首市| 逊克县| 金沙县| 屏南县| 南漳县| 威海市| 五家渠市| 商河县| 揭阳市| 尉氏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