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丹丹,曾曉舸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現代漢語中“來、多”表概數用法的比較研究
靳丹丹,曾曉舸
(西華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首先重點討論了現代漢語中常見概數的表示方法,以及概數助詞“來”“多”各自表示概數的特點、用法,然后分析這兩個助詞在語法分布上的相同點、相異點,最后總結了它們的整體語法分布以及制約它們分布的因素。
來、多;概數;語法分布
概數是指不確定的數目,在現代漢語中,概數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用相鄰數詞連用表示概數。如:兩三(個)、三五(個)、七八(個)、一二十(個)。
2.數詞或數量短語后加“把、來、多”表示概數。如:百把(本書)、二十來(個人)、一百多(噸重)。“把”只能用在位數詞“百、千、萬”后面,位數詞前不能有系數詞;“來”和“多”只能用在“十”及帶系數詞的“十、百、千、萬”后面,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就在于用“把”表達數量在其前所說的數量上下,如:百把本書中,用“把”就表示書在一百本左右;而用“來”“多”一定多于其前所說的數量,如十來個人,指十幾個人,一定多于十。
3.用“左右、上下、許多、好些、若干”等詞語表達。如:兩米左右、五千克上下、許多人、好些事
其中,“來”和“多”是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兩個概數助詞,本文分析這兩個概數助詞用法的異同。
1.概數助詞“來”。
當助詞“來”用在“十”“百”“千”等數詞或量詞后面,表示概數(如時間概數、數量概數、長度、距離概數等)時,這里的助詞“來”可稱為概數助詞“來”。
(1)“來”用于“系數詞+位數詞”或位數詞的后面,表概數。例如:
好,請你們大家來評評,爺兒倆光棍,也要算兩戶,咱們全村千來口人,能不能算千來戶?
(2)“來”位于數量短語后面表示概數,例如:
海水落潮后,還常在海灘上拾到一尺來長、二斤來重奄奄一息的大梭魚。
(3)“來”可只用于量詞的后面,表概數,這種情況多見于口語。但有嚴格的限制,一般只有當“來”前面的數詞是“一”時,才可以用。其實這就是數量短語的一種省略形式。例如:
那些黃豆也就斤來重。
2.概數助詞“多”。
“多”大多用在數詞或數量短語后面,表示不確定的零數。這里的“多”即是概數助詞。
(1)數詞為位數詞(十,百,千,萬)時,“多”用在位數詞后面,表示整位數以下的零數。例如:
十多封信,五十多歲,一百多個人,兩千多斤黃豆,走了二百多里
(2)數詞為系數詞(一,二,三等)或“位數詞+系數詞”的形式時,量詞是度量詞、容器量詞、時間量詞或“倍”時,“多”用在數量短語后面,表示個位數以下的零數。例如:
兩丈多高,四斤多菜,過了一個多月,功效提高了一倍多
(3)如果數詞是“萬/億”或由“萬/億”組成的復合數詞,如:十萬、百萬、千萬、億萬、十億、百億、千億、萬億”,“多”的位置有如下幾種:
①與位數“萬”或“億”組合,“多”位于其后。例如:
一萬多斤油,三億多人,五萬多倍
②與復合數詞“十萬”或“十億”組合,“多”或位于其后,或在兩個數詞之間。例如:
十萬多斤大米——十多萬斤大米,十億多人口——十多億人口
“多”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如“十萬多斤”意思是:超過十萬斤,但不到十一萬斤;而“十多萬斤”則表示“十幾萬斤”的意思。
③與復合數詞“百萬、千萬、億萬,百億、千億、萬億”等組合,“多”應放在兩個數詞之間。例如:
一百多萬株樹(一百萬多株樹),三千多萬件(三千萬多件)
此點尤為重要,如果只講“多”位于數詞之后,量詞之前,就會出現“一百萬多棵樹”之類的病句。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語義的表達上“來”與“多”是不同的,但是,“來”和“多”都能表示概數。
盡管出現頻率、語用傾向并不相同,“來”和“多”在下面四種句法環(huán)境中,都可以出現。
1.二者都能出現在“十、百、千、萬+來/多+類別詞/量度單位+名”格式中。例如:
(1)圖書館訂了十來(多)種刊物。
(2)學校里買了一千來(多)本書。
“來”和“多”用于此類格式時,數詞不要求一定是整百、整千、整萬的,只要是個位數為零的數詞,一般都可用此類格式。例如:
(1) 該地區(qū)目前僅種了一百二十來棵古樹。
“來”和“多”對數詞都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說來,四位數出現在此類格式中,至少個位數為零,五位以上的數,一般至少個位數和十位數都是零。
2.二者都可以用在“十、 百、千、萬+來/多+度量單位+‘重、大、長、寬、高、厚、深、遠’等積極義量度形容詞”格式中。例如:
(1)有的還背上20多斤重的行李。
(2)那片海城最深處才20來米深。
此類格式中的數詞也不限于整百、整千、整萬,四位數只要個位是零,五位數只要個位、十位為零,同樣也可以用于此類格式。例如:
(1)該河的出海口大約有3500來米寬。
(2)整條越洋電垅共有17600多公里長。
3.出現在“半+度量單位+來/多+‘重、大、長、寬、高、厚、深、遠’等”類格式中。比如:
(1)半尺來長一根鐵絲也就夠用了。
(2)其間豎著一塊半米來高的斷碑。
4.出現在“數詞(整數)+來/多十萬/億+(量)+(名)”格式中。例如:
(1) 每年都能安排10來萬(人)就業(yè)。
(2)全世界人口已經達到60多億(個)。
當數詞為“(數詞)億+數詞(整數)”時,“來/多”只能以“(數詞)億+數詞+來/多+萬+(量)+(名)”格式出現。例如:
(1)當時印度的人口才4億5千來萬
“來”“多”在表示概數方面有很多相異的地方。相對說來,“多”的分布比“來”更廣一些。
1.“多”能出現在“1-9+量詞+多+名”格式中,“來”一般不行。比如:
(1)隨身還帶了兩斤多花生。
(2)現在一頓只能吃一兩多米飯。
但像“毫米、厘米、分米、立方米、克、磅、盎司”等帶有書面或異域色彩量詞,一般都不宜出現在這類格式中。
容器量詞(瓶、桶、杯、碗等)、時間量詞(秒、分、點、天、周、年等)、貨幣單位(分、毛、角、塊)以及用于計量的“倍”“度”等,也適用于含有“多”的格式,但不適用“來”。例如:
(1)喝一瓶多(來)啤酒不可能醉的。
(2)翻修車站只用了一年多(來)時間。
此外,當量詞為“個”,名詞為“小時、鐘頭、星期、月”時,也適用于含有“多”的格式。例如:
(1)他已經等了你兩個多小時了。
(2)他們差不多已經三個多月沒見面了。
在這類格式中,“多”后也并不一定非得出現名詞,有的甚至沒有相應的名詞可以出現?!皝怼币话悴灰擞迷诖祟惛袷街?,尤其是當后面的名詞為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時,“來”出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比如“八斤來大米”“五石來新稻谷”“七尺來細帆布”等,通常都是不能說的。
2.“多”可以出現在“半+量詞(度量單位、時間盆詞、容器量詞)+多+(名)”以及“x (x為小數)+萬/億+多+量+(名)”這兩種格式中,而“來”不行。例如:
(1)我差不多已經半年多(來)沒看球了。
(2)查處行賄受賄案件1.3萬多(來)件。
量詞為“個”,名詞為“小時、月”是個例外,“來”和“多”都可以適用。例如:
(1)他總共才寫了半個來小時。
(2)在家里等了半個多月了。
3.“多”還可以出現在“1-9+度量單位+多+名”一類格式中,“來”不能用于此類格式。例如:
(1)公園離這兒只有兩里多路。
其實,出現在此格式中的量詞并不限于“度量單位”,“多”后也未必一定要有名詞。
4.“來”適用于“‘百十’+來+量詞(動量詞除外)+(名)”格式,“多”不適用此類格式。例如:
(1)全世界所推薦的作家至少有百十來個。
(2)百十來塊錢夠買個啥呀?
(3)百十來個人的小廠每年虧損30多萬元。
綜合以上分析,表示概數的“多”和“來的分布總和,可以概括為一下三種位置:
(1)數+來/多+量+(名)/形;
(2)數+量+來/多+(名)/形;
(3)數+來/多+位數(萬/億)+量+(名)。
影響“來”和“多”分布的因素涉及各個方面,主要有三個方面:數詞、量詞、名詞。也就是說,各種格式的適應性差異,基本上都同數詞、量詞、名詞的性質、類別和語義有一定的關系。
1.數詞。數詞對“來”和“多”分布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比如“來”和“多”都適用于“1,2,3,……10+量詞+來/多+‘重、大、長、寬、高、厚、深、遠’”格式,但數詞為大于10且末位不是零的整數時,“來”就不再適用于此類格式了。
2.量詞。量詞對“來”和“多”分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來”和“多”都適用于“數詞(整數)+來/多+萬/億+(量)+(名)”格式,但“來”出現于此類格式中時,量詞一般限于“元”和“人”,而“多”出現在此格式中,量詞則沒有限制。
3.名詞?!岸唷焙汀皝怼钡姆植紝α吭~后的名詞也有一定的選擇要求。如在格式“半十量+多+(名)”中,只能用“多”,但是當量詞為“個”時,且名詞為“小時”“月”時,“來”和“多”都可以出現在此類格式中了。
此外,那些體詞化了的量度形容詞“重、大、長、寬、高、厚、深、遠”等的使用與否有時也會對“來”和“多”的適用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可以歸納如下:“來”和“多”的分布環(huán)境既有大致相同的一面,也有截然不同的一面,總的來說,“多”的分布要比“來”廣。
[1]張誼生.概數助詞“來”和“多”[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7卷第3期,2001,9.
[2]謝茹,劉亞軍.試析三個不同的”來”[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
[3]緱新華.現在漢語“多”的用法及虛化機制[J] .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
[4]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 ].商務印書館,1981.
[6]邢公畹.現代漢語教程[M].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7]楊樹達.高等國文法[M]. 商務印書館,1984.
[8]朱德熙.語法講義[M]. 商務印書館,1980.
ClassNo.:H146.3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ComparisonofTwoChineseWordsLaiandDuoExpressedtheApproximateNumber
Jin Dandan,Zeng Xiaoge
The paper discussed ways to indicate the approximate number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t also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Chinese words Lai and Duo expressed the approximate number.The paper studied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hinese words in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the factors constrained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words in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words Lai and Duo;approximate number;syntactic distribution
靳丹丹,在讀碩士,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詞匯學。
曾曉舸,副教授,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1672-6758(2012)06-0124-2
H146.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