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彌漫著土地芳香的兩位女性
      ——《飄》與《一千英畝》人物形象之比較

      2012-04-09 00:25:13廖海燕潘利鋒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9期
      關鍵詞:吉妮郝思嘉塔拉

      廖海燕 潘利鋒

      (湖南科技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彌漫著土地芳香的兩位女性
      ——《飄》與《一千英畝》人物形象之比較

      廖海燕 潘利鋒

      (湖南科技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美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在《飄》(1936)中塑造了一位敢說敢做的新女性形象——郝思嘉,而美國當代女作家簡·斯邁利在《一千英畝》(1991)中塑造了一位從“失語”走向“抗爭”的新女性形象吉妮。論文擬從兩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覺醒過程和其土地情結作一番比較與分析。兩位女性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同為農場主的女兒,她們都與土地有著十分親密的聯(lián)系,都為她們所生活的土地做過努力抗爭,在覺醒過后完成了對自我身份的構建,散發(fā)出迷人的芳香,成為了文學史上經(jīng)典的女性人物形象。

      《飄》;《一千英畝》;郝思嘉;吉妮;比較;土地情結

      引 言

      根據(jù)美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Margaret Mitchell)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1939)獲得了當年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在內的多 項奧斯卡獎。1997年,導演Jocelyn Moorhouse也根據(jù)美國當代女作家簡·斯邁利的《一千英畝》改編了電影《陌上伊人》,兩位美國女作家的代表作都被搬上了銀幕。郝思嘉是瑪格麗特·米歇爾在《飄》中塑造的一位十分叛逆堅強的新女性形象,而吉妮是簡·斯邁利在《一千英畝》中塑造的一位性格懦弱的新女性形象。米歇爾和斯邁利都對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作品比較鐘愛;她們都受其母親影響,內心有著強烈的女權意識;都經(jīng)歷過兩次婚姻。兩位作家都以女性的生活為題材,通過對人類與自然,尤其是女性與自然之間親密關系的探索,塑造了兩位獨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展現(xiàn)了女性的生態(tài)智慧。同為新女性,《飄》和《一千英畝》中的女主人公個性迥異,自我追尋的過程不一,最終她們對于土地的選擇也是截然不同的,本文擬從兩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覺醒過程和其土地情結作一番比較與分析。

      《飄》中的郝思嘉有著叛逆、獨特的個性,她在交友、戀愛以至婚姻問題上蔑視父輩的傳統(tǒng),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完全我行我事,整個兒背離了父親的意愿。首先,她不顧一切地向艾希禮求愛,而當艾希禮與媚蘭的婚姻成為事實,她又咄咄逼人地提出與艾希禮私奔。當此事未能如愿,她就要報復艾希禮,其招數(shù)是與媚蘭弟弟查理結婚??墒腔楹蟮牟槔碓谲娭胁∷?,她又蔑視祖輩一直遵循的服喪制度,早早地將衣服脫去,毫無顧忌地在社交場合出頭露面,恣意享受少女少婦們正常的生活樂趣。

      郝思嘉這一叛逆性格后來更加變本加厲。戰(zhàn)后,為了控制丈夫的財產和保住種植園,她與她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結了婚。這一切,都是從一己的私心出發(fā),我行我素,任何家庭的意見都一概置之度外,表現(xiàn)了她反抗叛逆、驕傲自信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上一輩的愛爾蘭人的富于挑戰(zhàn)的性格像肥水一樣流進了干涸的田里,需要吸收的思嘉將其點點滴滴都吸收了。

      而《一千英畝》中的吉妮,卻在無意識中吸收了忍耐和佛學中安于天命的觀念。下面是吉妮和杰斯就父親的農場合營一事所作的對話:

      杰斯:“反正我覺得事情該怎么發(fā)展就怎么發(fā)展,每件事在它的內因外因作用之下,結局是不可改變的。佛學里說,安于天命,你就會找到美,找到寧靜祥和。如果你擔心,事情只會越來越糟?!?/p>

      吉妮:“龍卷風來的時候,我母親也是這么說的”(張沖21)。

      應該說,吉妮在潛意識里就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對牧師的布道頂禮膜拜,并用以觀照家族的一切。“我們的教區(qū)牧師亨利·道奇做了年度布道,說人世間任何的財富都來自耕種土地。這句話肯定會引起農民們的自尊心……。因此我覺得,和馬弗一起坐在后排座位上的爸爸此刻的心情一定挺好”(同上 33)。吉妮對此深感欣慰,也想借此調和父親與作為律師身份的妹妹凱洛琳的關系。因此,從教堂出來后,吉妮勸凱洛琳說:“去吧,圓滑一點。吻吻他的臉,擁抱他一下,然后說:‘對不起,爸爸?!腿f事大吉了。你能辦得到的……”(同上33)。

      可以看出,不但是吉妮自己,她還要讓妹妹凱洛琳去接受父親的圣旨,希望她聽從父親關于一千英畝土地的安排,不要因厭惡農村生活而拒絕父親。吉妮的母親早死,她認為作為家中老大,自己有責任擔當母親的角色,去管住自己的妹妹。實質上她不僅將自己作為父權制的奴隸,也要讓妹妹們成為其奴隸。在父權制的澤布倫縣,父親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女兒像土地一樣是農莊的私有財產,生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女人們難有作為,只能像自然一樣被當作物用,像她妹妹羅絲對吉妮所說的,“我們是他(父親)的,他對我們就像對池塘、房屋、豬和莊稼一樣,想怎么處置就怎么處置”(同上 207)。女性所受的壓迫迫使他們長期處于被支配的地帶。想不到對這樣一位亂倫的父親,吉妮還對他保持著一絲敬意,這一切都說明了她忍氣吞聲的懦弱性格,而吉妮服贗于成功的父親及其這塊富于生機的土地,也是她的性格使然。

      除了性格不一,在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對父權制的反抗方面,郝思嘉和吉妮的覺醒過程和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在《飄》中,從小說一開始,郝思嘉就顛覆了男權話語中心對女性的扼制,表現(xiàn)出咄咄逼人之勢。郝思嘉對男權的挑戰(zhàn),不僅體現(xiàn)在她對丈夫的態(tài)度上,也包括對待她的父親。有一次,她只因同瑞德跳舞而惹怒了她的父親,因而父親執(zhí)意要接她回家,可女兒別出心裁,要以狀告父親喝酒一事相威脅,在女兒的要挾之下,父親只好屈從于她,將她繼續(xù)留在舞場。《飄》的女主人公郝思嘉顯然是一位理想的生態(tài)女權主義者,她蔑視男權,我行我素,最后成為土地、工廠和生態(tài)的主人(潘利鋒,廖海燕,2009:85)。

      在與弗蘭克的婚姻中,她也完全占據(jù)著女性話語權,以女強人的姿態(tài)俯視一切和指揮一切,這使得弗蘭克完全被架空而無所適從?!案ヌm克和他認識的所有男人一樣,覺得妻子就必須由學識更深的丈夫來引導。必須全盤接受丈夫的意見而沒有自己的意見”(李美華,759)。弗蘭克這一傳統(tǒng)之見,完全被思嘉打破,他不能在妻子面前有任何作為。就這樣,思嘉在鋸木廠和生意場上獨往獨來,且游刃有余,大賺其錢。這確實使弗蘭克如喪考妣,沒有臉面,因為一個女人“在這么一項男性化的活動中取得成功,沒有一個男人會感覺對勁的”(同上761)。要知道,亞特蘭大從來沒有女人像郝思嘉一樣做生意。

      在亞特蘭大人眼里,思嘉簡直就是異類。她不僅以橫空出世的能耐經(jīng)營好鋸木廠,還用賣不出的下等木材蓋酒館,以便賺了錢買下更多的鋸木廠。“她的聲音尖刻辛辣,堅定果斷,轉瞬間就可拿定主意,沒有一點女孩子的優(yōu)柔寡斷”(同上 762)。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比男人還會走捷徑。比如雇用廉價的犯人,經(jīng)銷時以次充好,做事不擇手段,但又善于偽裝,常以鬼魅的伎倆擊敗競爭對手。她的行事方式和稱霸異性的行為,招致了全城的非議。

      同是對待父親和父命,《一千英畝》中的女主人公吉妮與郝思嘉有著天淵之別。吉妮是一個喪失了女性身份的“失語者”,一直生活在父親的陰影里。吉妮容忍著一切,在吉妮看來,父親的話就是圣旨,他要女兒做什么,女兒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怕他實施罪惡的亂倫,女兒也只能忍氣吞聲。父親是權威的象征,她對他充滿了畏懼。

      “我對父親的最初記憶就是害怕看他的眼睛,我根本就不敢看他。他身材那樣高大,聲音那樣低沉,如果我必須和他交談的話,我只敢盯著他的外套,他的襯衫,或是他的靴子說話。如果他把我拖到他的臉邊,我會極力向后縮;如果他親我,我會忍著痛苦讓他親,然后輕輕擁抱他一下作為回報”(張沖18)。

      父親的眼睛,折射出父親的威嚴,這是男權制下至高無上的威嚴。吉妮的觀念和意識在父權制面前完全消失,完全被男性世界所吞沒。吉妮的一生是悲慘的,在新婚之夜,她反復擦洗自己的身體,想洗出父親在身上留下的骯臟,但她與丈夫在一起的時候,仍然厭惡自己的身體沒有絲毫快樂。由于化肥農藥滲入地下水,她六次流產,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她沒有婚姻的幸福,她與泰伊僅是名義上的夫妻,泰伊缺乏情趣,和她的父親一樣,滿腦子都是農場。他一心支持吉妮的父親,目的就是從老丈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土地,因此他在訴訟案之后出賣了吉妮,迫使吉妮最終決然離開了他。

      值得指出的是,吉妮在長時期內盡量忍受著這一切的一切,對丈夫,她是賢妻;對父親,她是孝女;對妹妹,她能忍讓,既不能像羅絲一樣蠻橫任性,也不能像凱洛琳一樣選擇自己的生活。隨著吉妮女性意識的覺醒,她逐漸地成為了一位能發(fā)出自己聲音的勇敢女性。雖然比起《飄》中的郝思嘉——那個敢做敢為并完全占據(jù)著女性話語霸權的勇敢叛逆者,那個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生態(tài)智慧成為了土地的主人的郝思嘉,吉妮與她當有著天淵之別,由于受父權制思想壓制之深,吉妮這一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太漫長太艱難,但是,正因于此,她的成功更顯不易。

      《飄》和《一千英畝》中的女主人公都跟土地有著一種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可是同樣作為農場主的女兒,她們對待土地卻有著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在《飄》中,小說的開始,郝思嘉對土地不屑一顧,甚至討厭自己的土地,當父親對她說:“我可以把塔拉留給你們。郝思嘉的回答卻是“夠了,誰稀罕你的農場!”,父親說:“我可告訴你,土地是我們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來源于土地,它是惟一值得我們用生命的代價來換取的東西啊!”郝思嘉根本就沒覺得土地對于她有什么意義,這時的她對父親說:“真是個愛爾蘭人!”(李美華26)

      離開農場,來到了由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突飛猛進的亞特蘭大之后,她馬上又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才離開塔拉農場幾天就經(jīng)常想念起那個地方來了,對那塊養(yǎng)育她的土地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之后,隨著塔拉莊園受到戰(zhàn)爭的迫害,亞特蘭大受到淪陷后,郝思嘉逐漸意識到了塔拉對于她的重要性及意義。她想回到塔拉農場去,回到那安全又寧靜的家去(同上 285)。而且,她開始為塔拉農場擔心起來,在得知北軍到了瓊斯博羅,而瓊斯博羅離農場很近時,她為農場憂心忡忡。那時的她懂得了:對她來說,家是她生命的源泉,家是她永遠的精神家園(同上 301)。迫切想回家的她甚至對瑞德說:“你再不讓我回家,我就殺了你!”(同上326)

      郝思嘉在戰(zhàn)爭中完成了一次痛苦的蛻變,她從少女變成了女人,成為了一個有著頑強意志、不屈精神的女人。塔拉農場是她生命的源泉,紅色的土地離不開她,她更離不開紅色的土地,它和她唇亡齒寒,生死相依(同上 358)。重建時期郝思嘉在農場向艾希禮表白的對話中,艾希禮說了一句:“有一樣東西,你愛它超過愛我,你沒意識到,它就是塔拉”(同上461)。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郝思嘉對土地的愛是發(fā)端于無意識的。

      在經(jīng)歷了厭家、離家、回家、保家的過程之后,她表現(xiàn)出了濃濃的家園意識。危難時刻,她總是從塔拉這片土地上尋找養(yǎng)料和力量,而不是從男人那里尋找?guī)椭?,因為她堅信,她所需要的東西是土地恰恰所能給予而男性不能給與的。因此,在小說的結局,我們看到:當郝思嘉真正愛上瑞德,而他卻離她而去時,她充滿信心地說:“畢竟,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她的腦海里出現(xiàn)的是塔拉的畫面。這時的塔拉不僅僅是給她溫暖,讓她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憩的地方,而且也是激勵她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的力量之源。郝思嘉選擇了回到給予她精神力量的塔拉,在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完成了對女性自我身份的構建。

      《飄》中的郝思嘉對土地的愛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而《一千英畝》中的吉妮對土地卻是有意識的一種愛。小說的開始我們就了解到她想用心經(jīng)營好這片土地,她對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表現(xiàn)出了喜愛之情,吉妮還跟父輩們回憶起了土地的歷史與它所受到的改變及人類對土地的征服過程。在吉妮的眼中,土地就是財富,是一切的源泉,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在這一千英畝土地上有所作為??墒牵S著一件件歷史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吉妮的女性意識逐漸蘇醒之后,她了解到在這塊土地上死于乳腺癌的多位女性和自己五次流產的根源都與地上的井水有關,吉妮最終逃離了那片被污染了的土地,離開了農場開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吉妮在一家餐館當上了女招待,干起了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她已找到了自己真正理想的世界,在這里精神充實、生活愉悅。羅絲死后,吉妮得到了羅絲兩個孩子的監(jiān)護權,在還完了農場所欠下的稅單之后,吉妮讓兩個孩子遠離了農場的負擔,也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至此,吉妮完成了自己的全部蛻變,從一個受壓抑受迫害的家庭婦女轉變?yōu)橐粋€可以把握自己把握未來的獨立女性。

      郝思嘉和吉妮的新生活預示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女性的解放。在小說的結尾,雖然兩位女主人公選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道路,可實質都是一種精神上的回歸,其目的都是為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郝思嘉對土地的依戀和回歸體現(xiàn)了她對塔拉農場的愛,而吉妮最終選擇離開農場,也是對土地的一種愛護。比較兩部小說中女性對土地的最終選擇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隨著美國農業(yè)工業(yè)化程度的提高,人與土地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處于轉型期的郝思嘉在征服土地、利用土地的過程中成為了土地的主人,而處于美國農業(yè)后工業(yè)化時代的人們把追求最大利潤作為奮斗目標,把土地當作一種財富。農藥化肥的過多使用,機械化程度的加深,給現(xiàn)代的人們帶來了更多的生態(tài)危機和精神危機,吉妮便在改造土地的過程中淪為了土地的奴隸。

      結 語

      米歇爾和斯邁利用自己細膩的筆觸為世人塑造了兩位永恒的文學經(jīng)典形象——郝思嘉和吉妮。郝思嘉對土地的回歸和吉妮對土地的逃離都是自我身份構建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是,《飄》在創(chuàng)造和維持生命方面,自然過程遵循的是女性的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原則,而《一千英畝》中,自然界和女性都被物化,人類對土地的貪婪和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破壞,預示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機和女性原則的毀滅。魯艾克特在《文學與生態(tài):一個生態(tài)批評的實驗》一文中說:“我們處在環(huán)境危機之中,因為我們在使用生態(tài)圈創(chuàng)造財富的方法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本身。”(轉引自張瑛,2005:75)這種破壞的極致,也許不僅僅是女性原則的毀滅,還可能是整個人類生存原則的喪失。這也是《一千英畝》給我們提供的一個警示。

      當今人類面臨著全球性的生態(tài)危機,如何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美國兩位不同時代的女性作家米歇爾和斯邁利所塑造的兩位女性人物向讀者揭示了文學的一個永恒主題:關注女性與自然,關注生態(tài)危機,建構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社會。筆者期望通過這一比較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對比的角度,以號召人們關愛女性與自然,關注女性生存狀況,提升現(xiàn)代人們對于自然和女性這一永恒的文學主題的認識。

      [1]Carden,Mary Paniccia.Remembering/Engendering the Heartland:Sexed Languages, Embokied Space,and Ameirca’s Foundational Fictions in Jane Smiley’s A Thousand Acres[J].Frontiers,1997,18.(2):181-202.

      [2]Edwards,Anne.Road to Tara:The Life of Margaret Mitchell [M].New York:Dell.1983.

      [3]Gaard,Greta.Ecofeminism:Women,Animals,Nature.Philadel phia Temple[M].UP,1993.

      [4]Griffin,Susan.Woman and Nature:The Roaring Inside Her [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8.

      [5]Faber,Becky.Women Writing about Farm Women[J]. Great Plains Quarterly 1998,18(2)(Spring):113-26.

      [6]Merchant,Carolyn.Earthcare:Women and the Environment [M].New York:Routledge,1996.

      [7]Spretnak,Charlene. Critical and Constructive Contributions of Ecofeminism[A].Ed. Peter Tucker and Evelyn Grim. Worldviews and Ecology Philadelphia[C].Bucknell Press, 1993:181- 89.

      [8]戴桂玉.生態(tài)女性主義:超越后現(xiàn)代主義[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4):16-21.

      [9]關春玲.西方生態(tài)女權主義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 1996,(2):25-30.

      [10]簡·斯邁利(張沖等譯).一千英畝[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11]金莉.生態(tài)女權主義[J].外國文學,2004,(5):57.

      [12]瑪格麗特·米歇爾(李美華譯).飄[M].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4.

      [13]孟鑫.國內學者對西方女權主義七個流派的評價[J].教學與研究,2001,(3):58-62.

      [14]潘利鋒,廖海燕.生態(tài)女權主義的兩個文本——《飄》和《一千英畝》之比較[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3):82-85.

      [15]張瑛.土地·女性·綠色閱讀[J].當代外國文學,2005, (3):72-77.

      [16]左金梅.《千畝農莊》的生態(tài)女權主義思想[J].當代外國文學,2004,(3):99-103.

      (責任編校:張京華)

      I106.4

      A

      1673-2219(2012)09-0059-03

      2012-06-13

      湖南科技學院2010年校級課題“《一千英畝》的存在主義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0XKYTC007)。

      廖海燕(1977-),女,湖南新田人,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潘利鋒(1955-),男,湖南汨羅人,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比較文學。

      猜你喜歡
      吉妮郝思嘉塔拉
      狠狠代入了!300封假情書救回絕境“竹馬”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關性質的研究
      無辜的《飄》
      金山(2020年11期)2020-12-11 09:08:35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飄》讀后感
      印度猴子吉妮
      小學時代(2017年18期)2017-06-19 15:55:17
      給電線桿“穿”衣服的小女孩
      給電線桿“穿”衣服的小女孩
      中華家教(2016年5期)2016-05-14 16:33:59
      淺析《飄》中郝思嘉人物性格魅力
      三種吉妮宮內節(jié)育器的臨床效果觀察
      意大利塔拉莫納奇奧遺址
      大眾考古(2014年8期)2014-06-21 07:09:50
      京山县| 卫辉市| 温泉县| 高碑店市| 遂川县| 房产| 博乐市| 松潘县| 新余市| 汉源县| 武胜县| 波密县| 阜宁县| 留坝县| 眉山市| 大渡口区| 金乡县| 伊川县| 永宁县| 元氏县| 洛川县| 南靖县| 广元市| 马山县| 贵南县| 江油市| 西青区| 卢氏县| 兴山县| 舞阳县| 定陶县| 栾城县| 潍坊市| 恩平市| 平南县| 广东省| 团风县| 荆州市| 中牟县| 禄丰县|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