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比較研究

      2012-04-12 03:38:40胡瑩瑩
      關鍵詞:孝婦中原漢族

      胡瑩瑩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孝婦”故事是在中國范圍內廣為流傳的以贊美已婚婦女孝敬公婆、聰慧持家為主題的故事類型。與《孝經(jīng)》等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孝婦文本稍有不同,在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這類故事的流傳方式多為口頭傳播,并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中原漢族地區(qū)以河南為主,包括山東、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qū),共搜集民間流傳的孝婦故事25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包括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壯族、瑤族、傣族、畬族、土族等,共搜集孝婦故事26例。分析這51例孝婦故事就會發(fā)現(xiàn):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著差異,他們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不斷融合,構建成現(xiàn)今社會的道德行為準則。

      一、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的背景關系比較

      民間故事中的孝婦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父系社會和周王朝建立之后,孝婦故事形成的溫床是儒家的孝悌思想、男權統(tǒng)治以及封建道德體系的社會環(huán)境,所有孝婦故事的產(chǎn)生都來源于以上三個方面,是同源的。同時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孝婦故事是受中原漢族儒家思想和國家政治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在這個過程中,孝悌思想逐漸擴展到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儒家的孝悌思想明確提出于春秋時期。儒家認為“仁”是社會中最高尚的倫理道德,而“孝悌”就是“仁”的重要組成部分??鬃诱f:“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136,“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1]48,君、臣、父、子都按各自的社會地位來支配自己的社會活動,仁義的目的就達到了。到了西漢,儒學家董仲舒把儒家的倫理思想概括為“三綱五?!雹伲渲小胺驗槠蘧V”就是把結婚后的婦女局限在婆家,一切以婆家為中心。宋代的朱程理學把“孝”和哲學意義上的“天理”結合起來,認為“孝”是“天理”的本性,也是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更是順應“天理”的首要行為要求。這樣的孝悌思想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成為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產(chǎn)生的思想背景。

      在男權社會中,國家利器和生產(chǎn)資料掌握在男子手中,婦女的經(jīng)濟地位喪失,話語權和尊嚴也隨之喪失,不得不依附于男子,這也成為社會要求婦女行孝的理由。從古籍中可以看到,對婦女行孝的要求極為嚴苛,女子未出閣之前是孝父,出嫁后是孝公婆,尊姑舅,“孝”完全成為女子一生的做人標準?!锻豕?jié)婦女范捷錄·孝行篇》說:“夫孝者百行之源,而尤為女德之首也?!盵2]不僅如此,在男權社會中,教育女子方面也十分注重“孝”的部分。古代女子崇尚無才便是德,只可以讀《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這四本女子教本,書中宣揚“敬順”“曲從”“事父母”“事舅姑”“管家”“守節(jié)”“孝行”“貞烈”等封建倫理女學,讓女子從小就在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孝行思想。

      封建君主們在統(tǒng)治臣民時從國家政策和社會道德體系建設兩方面推行孝治。早在西漢,漢武帝就聽從董仲舒的建議設立“孝廉”一科,形成漢代的察舉制,這是對孝行的獎勵;同時在法律上也明確規(guī)定“以孝治天下”的細則?!短坡墒枇x》在唐朝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記載女子“七出”的內容,按照這條律文,婦女若不孝敬公婆或無子嗣,丈夫就可以不經(jīng)任何法律程序,進行休妻,把女子趕出家門。通常被趕出家門的婦女在自己和旁人看來都是可恥的,之所以形成這種看法的根源是封建社會道德體系的毒害與禁錮。國家在政策上推崇孝治天下的同時對天下孝婦的典型加以表彰,表揚的方式一有為其立傳,如《列女傳》中的“貞順傳”就有15篇,歷代文人更是不惜筆墨對孝婦大加贊揚;二有為孝婦修祠堂,山東博山的“顏文姜祠”和山西晉祠供奉的水母娘娘,長年受百姓的香火和祭拜;三有各級政府官員為孝婦旌表或立貞潔牌坊,這些孝婦多被立為“典型”流傳于坊間。在這樣從上而下都推崇孝行的道德體系中,婦女們自然而然地耗盡一生來行孝,不同民族和地區(qū)的孝婦故事也就多起來。

      南方少數(shù)民族受中原漢族的儒家文化的影響從秦漢時期開始,秦始皇在全國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統(tǒng)一的書寫方式在巴郡、桂林郡、象郡等地也實行開來,為此地的少數(shù)民族接受漢族各種思想提供了條件。此時儒家思想還只是思潮中的一部分,直到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儒家才作為正統(tǒng)思想傳入南方,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就來自南方的蜀郡。到了建安年間關中地區(qū)數(shù)以萬計的人家遷入四川,儒家思想也由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珠江流域,如今土家族以“‘孝’(主要體現(xiàn)為先祖祭祀)來維持血緣宗族制的方式是典型的儒家式人文關懷;現(xiàn)存于恩施田氏家族的《公議條規(guī)》也反映了這種儒家禮教對于土家族的巨大影響”。[3]唐宋時期的儒家思想同樣影響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被貶的儒士來到蠻族聚居地,開書院、廣講學,永州、柳州就留下了柳宗元的文學思想。經(jīng)元代的民族大融合,南方少數(shù)民族儒化的重大一步在清朝實踐開來,雍正提出“改土歸流”的政策,在南方廣建學校,從政治和教育等方面加強國家統(tǒng)治。經(jīng)過漫長的民族遷徙與融合,源于中原漢族的儒家孝悌思想不斷傳入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并成為統(tǒng)治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道德規(guī)范。

      長期的儒化過程使同一“孝婦母題”在不同地區(qū)流傳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第一種孝婦母題是“孫輩諫婆婆”,即兒媳婦不孝順婆婆,常用破的器皿盛不好的飯菜給婆婆吃,孫媳婦看不下去就把器皿藏起來,表示留著以后也這樣給自己婆婆吃飯,結果是兒媳婦警醒,開始孝順婆婆起來。這一母題的孝婦故事有土家族的《婆婆碗》、漢族的《拉荊笆》《補瓢》《藏碗》,其中《補瓢》的河南特色最濃,出現(xiàn)了幾條諺語“金鳥飛,玉兔跑,日月穿梭催人老。勸人莫把老人嫌,人生哪能盡少年?!薄袄县堈碇伵_睡,一輩傳一輩呀!”還運用“烏鴉反哺”的典型來勸諫婆婆。第二種孝婦母題是“兒媳婦避諱父母名字”,即兒媳婦聰明應對生活常用語中出現(xiàn)的父母名字,這是智慧和孝順的體現(xiàn)。如土家族故事《媳婦不說九》和漢族故事《巧嘴媳婦》,都是公公的名字中有“九”這個字,旁人借此為難兒媳婦,都被兒媳婦用“九”“酒”“韭”的其他同義詞巧妙的避過去。根據(jù)各地方言不同,“韭菜”可以說成是扁葉菜、蓑草菜、連冬菜,“酒”可以說成是怪味水或醉人水。第三種孝婦母題是“為父母解憂除禍”,即新媳婦很能干,遭到縣官、皇帝、鄰居、地主等有勢力者的嫉妒和刁難,新媳婦巧妙解答“大媳婦住三五天,二媳婦回家住七八天,三媳婦住十五天,三個人要一同去一同回來”、“要一塊遮天的布”、“要一條大牯牛生犢子”等一些問題后,解除了公公的危機。這類孝婦故事有苗族的《聰明的媳婦》、白族的《巧媳婦》、瑤族的《萬事不求人》、土家族的《新官難不住巧媳婦》、漢族的《孔巧珍》《聰明的三媳婦》《巧姑妙答》。第四種孝婦母題是“孝心感動天地”,即兒媳婦在丈夫死后非常孝順婆婆,卻遭他人污蔑,以致被關或砍頭,行刑后當?shù)爻霈F(xiàn)旱情,這是孝心感動天地的表現(xiàn)。這類孝婦故事有苗族的《桂芝》,從故事的流傳時間和內容來看,前者顯然是受中原孝婦原型的影響。以上四種孝婦母題分別出現(xiàn)在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主題和情節(jié)大致上相同,這進一步證明了不同地區(qū)和民族的孝婦故事是同源的,同時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是受中原漢族孝婦故事影響的。

      二、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的類型與比較

      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的孝敬對象有祖舅姑和公公婆婆,其行孝的途徑也有相似之處,對她們的孝行進行分析和梳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種基本類型。

      一是聰慧型。在51例孝婦故事中,聰慧型有28例,中原漢族有11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17例。這類孝婦多是兒媳婦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除公婆的煩惱,治好公婆的病痛,擊退威脅全家性命的猛獸或敵人。而故事中的孝婦形象常常沉穩(wěn)冷靜,處事靈活,她們的丈夫和公公卻沒有主意,甚至煩惱到“痛哭”,這樣的形象塑造反映了男子在要求女子行孝的同時,也希望她們聰明有計謀,能夠為自己排憂解難,做自己賢內助的心理。二是苦守型,共3例,中原漢族有0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3例。這類故事多是丈夫一去十幾年,不知生死,媳婦面對誘惑卻不動搖,一直苦等丈夫,同時還孝敬公婆,最終等得丈夫歸來。苗族孝婦石萍、壯族孝婦肖尼、依秀就是苦守型的典范。三是持家型,共8例,中原漢族有5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3例。這類孝婦多是小兒媳婦,公公為了尋找當家人,出題考幾位兒媳,比如用限有的食材做十八樣菜,或用一丈二尺的青布做四樣東西,或小兒媳勤儉持家?guī)腿叶蛇^災荒。持家型孝婦與聰慧型孝婦有交叉,但故事著重表現(xiàn)的是孝婦的當家能力。四是烈女型,共3例,中原漢族有0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3例。這類故事雖流傳于苗族、傣族等地,但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很深,如苗族故事《桂芝》受“東海孝婦”的影響,傣族故事《詔三路與南亞斑》中出現(xiàn)了當?shù)靥厣囊庀蟆膀T象”和“鳥孩子”,最后夫妻二人殉情后墳頭出現(xiàn)了“兩棵藤子纏在一起”,藤子被燒后,兩?;鹦恰吧湓阢y河岸上,成了兩顆閃亮的星星”[4],這顯然借鑒了漢族“連理枝”和“牛郎織女”的意象。五是孝親型,共7例,中原漢族有7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0例。這類故事多數(shù)較為平淡,兒媳婦只是單純地恪守孝道,以言語和行動孝敬公婆。只有河南扶溝縣流傳的《孝順媳婦》王氏,割自己腿上的肉,給婆婆做扁食(餃子)吃來治病。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用“割肉治病”表達孝道在古代典籍中常有,而且最后都能把病治好。如此極端的行孝方式雖表現(xiàn)了孝道,卻是不提倡的。六是愚孝型,共2例,中原漢族有2例,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0例。此類故事多流傳于封建思想禁錮嚴重的地方,一般是兒媳一邊守寡,一邊默默經(jīng)受惡毒婆婆和小姑的責難,仍不改行孝的本意。她們的內心沒有其他想法,認為行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是自己的“本能”。

      這六種孝婦類型,有互相重合交叉的部分,多是對婆婆的孝順、媳婦的聰慧,這些都表現(xiàn)了已婚女子的孝道。聰慧型和持家型兩種孝婦形象在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都有展現(xiàn),分布比較平均,這說明各地對媳婦的基本要求都是有持家能力,能在家庭中處理好種種情況。另外四種孝婦類型卻分布的并不均勻,3例苦守型和3例烈女型孝婦都流傳于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7例孝親型和2例愚孝型孝婦則流傳于中原漢族地區(qū),這樣明顯的分布差異源于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深淺不同。南方少數(shù)民族遠離國家統(tǒng)治的中心,封建倫理道德并沒有完全占據(jù)人們的心靈,所以單純講述孝順以及愚孝的故事在南方不常見,他們更多的保留了少數(shù)民族的原始性,個人平等的觀念和人性的熱烈單純讓南方女子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甚至無視外界的看法,這樣瀟灑不羈的性格決定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的人生走向。中原漢族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很深,特別是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低下,在成長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內外雙重影響下,中原漢族孝婦表現(xiàn)出孝順的本性,甚至是愚孝。在河南、山東的廣大農(nóng)村,婦女的孝悌思想受幾千年的封建毒害尤其深,所以孝親型、愚孝型孝婦故事多流傳于中原漢族就不足為奇了。

      三、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的思想內涵比較

      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雖然同源,但卻“和而不同”,在內容和思想內涵方面表現(xiàn)出以下三點差異。

      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多帶有神話色彩。相比中原漢族尋常的孝婦,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的兒媳很多是天上的公主,下凡與人間的男子成婚并孝順公婆。如侗族故事《郎付與三公主》、壯族故事《三七的傳說》、白族故事《轆角莊》、傣族故事《詔三路與南亞斑》,這種“人神婚”的“天婚”形式,并沒有成為兒媳行孝的障礙,她們沒有公主的優(yōu)越感,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丈夫和公婆,并以聰明才智消解家庭困難。濃重的神話色彩讓孝婦故事在流傳過程中增加了神秘感和趣味性,同時,“人神婚”的形式受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影響,表達了人類期望生活美好的心愿。

      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反映了不同的婚姻制度。中原漢族地區(qū)受儒家思想統(tǒng)治,男女雙方的婚姻主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的封建婚姻很多在一開始就注定了不幸,如山東孝婦故事《顏文姜》中的兒媳顏文姜,就是為了給病重的丈夫沖喜,匆忙嫁入婆婆家,當晚丈夫死后,婆婆認為是她克死了兒子,對她百般刁難,顏文姜一進門就守寡注定了她的悲劇人生。而南方少數(shù)民族女子在婚姻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同時也保留了更多原始婚姻的風氣。比如土族故事《黑馬張三哥》中,三姑娘原為天上的仙女,下凡為獵人做飯,并主動與張三哥結親,爾后才告知張三哥的母親,這種沒有“父母之命”先斬后奏的婚姻在漢族不常見;壯族故事《文龍與肖尼》中,肖尼苦守文龍十八年,其間文龍的表弟宋忠想霸占肖尼,就勸說肖尼的家婆:“一來我是外甥,感情更親近一些;二來舅權為大,有女都先問舅家,舅家不娶才得嫁別人”。[5]“舅權為大”的說法在南方少數(shù)民族婚姻中是常見的,也是男權社會的權利表現(xiàn)。

      中原漢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中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程度不同。女性意識就是“女性對自我生命本質的一種反思與認識,以及由此產(chǎn)生有關生存、倫理及人格的自省”。[6]在封建男性統(tǒng)治的社會,女性被壓抑的心智完全受男性意志的掌控,女性在生活和愛情上沒有主體意識,中原漢族受這樣的社會風氣影響更深。山東博山區(qū)孝婦故事《顏文姜》中的孝婦顏文姜,在被婆婆小姑刁難的同時,她忍氣吞聲沒有反抗過,認為這樣的生活理所當然,她沒有意識去考慮自己做為一個獨立人的存在價值,她只是依附于死去丈夫的家庭而存在。南方少數(shù)民族女性在這一點上做的好一些,從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廣泛流傳的“巧女擇婿”這一故事類型就可以看出,南方女性在婚姻上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孝婦故事中,南方少數(shù)民族女性都敢于自主選擇婚姻,拒絕接受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傳統(tǒng)定義,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情感和意愿,性格多執(zhí)著、剛烈、勇敢、堅定,例如《文龍與肖尼》中的肖尼不愿改嫁給宋忠,決定殉情;土家族故事《聽菩薩的》中,有個公佬想要跟媳婦歇,兒媳婦并沒有愚孝,而是有獨立的自主意識,設計讓公佬知難而退,對女性的價值有所醒悟。相比中原漢族孝婦故事的平淡,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中孝婦的形象更為突出,體現(xiàn)的女性地位和主體意識更高。

      在思想意識上,中原漢族孝婦呈現(xiàn)出質樸、老實、忠厚的特點,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則表現(xiàn)出覺醒、堅定、自我的特征,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兩點:地域歷史文化不同,以及民族的差異性。

      我國中原地區(qū)多平原,人們的土地意識強烈,重土安遷,生活范圍和思想活動都不喜歡變化,因而中原漢族孝婦多敦厚、老實、善良。南方則多山川森林,人們敢于探險,適應能力強,“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南方濕潤的水土養(yǎng)育的女人,其人性中自然成分更多,更愿意表現(xiàn)真我。此外民間故事的產(chǎn)生和流傳是一定社會形態(tài)中的人們的精神產(chǎn)物,而地區(qū)精神是由當?shù)卣冀y(tǒng)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所決定的。學者楊義先生提出的“文學地圖”說表明:中國文學地圖是我們文化的身份證[7]。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源和主干,也是齊魯文化等地域文化的重要影響源頭,中原漢族地區(qū)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以及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也影響到了流傳于中原的孝婦故事及孝婦人格。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受楚文化、滇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影響,其中楚文化是連接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滇文化的紐帶。三種文化豐富的想象力和審美意識更多的保留了原始氏族的宗教意識和圖騰崇拜,如傣族故事《詔三路與南亞斑》中出現(xiàn)了“鳥孩子”的意象,這與傣族鳥崇拜有關;土家族故事《黑馬張三哥》中張三哥是由黑騾子感孕而生。這樣的民族特色在想象力豐富的百越文化中是常見的,也是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色之一。

      華夏漢族的祖先黃帝打敗炎帝、蚩尤、兩昊,經(jīng)堯舜禹在黃河流域創(chuàng)作出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留在中原地區(qū)的華夏民族就是后來的漢族。漢族在中原廣大的平原上建立了農(nóng)耕文明,這種以農(nóng)業(yè)為主,“男耕女織”的自然經(jīng)濟延續(xù)了上千年,也影響了當?shù)氐奈幕兔耖g故事。南方少數(shù)民族則起源于九黎蚩尤族,他們在與黃帝的斗爭中戰(zhàn)敗,被迫南遷,經(jīng)過三苗部落集團,與古巴蜀族群、古濮人和古越人經(jīng)過分化、交融、演變和發(fā)展,形成今天的南方少數(shù)民族。南方少數(shù)民族在不斷被迫南遷的過程中,“經(jīng)過漫長的順應、征服自然的實踐,培養(yǎng)成一種與自然斗爭的頑強生命力和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特征”。[8]同時,南方少數(shù)民族更注重族群個體間的協(xié)同關系,在內部尊老愛幼,這顯然帶有遠古血緣道德的遺存。巫術、圖騰、神話傳說在南方民族遷徙過程中沒有消失,反而成為他們生存及生活的精神支柱,并帶入到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中,這些文化意象是他們民族認同的標志,也是南方民族各色文化的特質。

      總的來說,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本屬同源,是各民族在起初形成和交融過程中共同產(chǎn)生的,由于后來地域文化和民族間的差異,增加了地域特色后,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表現(xiàn)意象。中原漢族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孝婦故事在“和而不同”的流傳中,激發(fā)人性中的真善美,共同組成中國燦爛的孝文化,對加強和諧社會中“孝行天下”的集體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 李飛.中國古代婦女孝行史考論[J].中國史研究,1994(03): 79.

      [3] 徐瑾.土家族靈魂觀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4.

      [4] 賈芝.中國民間故事選[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89.

      [5] 藍鴻恩.壯族民族故事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265.

      [6] 王芳.論少數(shù)民族女性文學女性意識的蒙昧與覺醒[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4):68.

      [7] 楊義.重繪中國文學地圖通釋[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3.

      [8] 劉亞虎.南方民族文學關系史: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3.

      猜你喜歡
      孝婦中原漢族
      國清榮
      當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8:33:08
      沁園春·贊中原
      黃河之聲(2021年23期)2021-06-21 03:51:18
      東海孝婦傳說
      華人時刊(2021年5期)2021-06-18 06:40:22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追夢新時代 中原更出彩
      人大建設(2019年3期)2019-07-13 05:41:40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畫餅充饑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東海孝婦傳說”之歷史流變考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文昌市| 中超| 河曲县| 仁化县| 海伦市| 新乡县| 陆丰市| 清涧县| 黄骅市| 崇礼县| 垦利县| 东丽区| 正安县| 巴楚县| 绩溪县| 德保县| 伊吾县| 微博| 大足县| 威海市| 中宁县| 电白县| 关岭| 剑河县| 大荔县| 桦川县| 太谷县| 贺兰县| 沐川县| 南皮县| 峨山| 太康县| 大足县| 手游| 大姚县| 宁武县| 洛浦县| 盖州市| 阳新县| 天津市|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