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故事主題類型研究與學術視角換代——關于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學術設想

      2012-04-13 20:15:06寧稼雨
      關鍵詞:敘事文民間故事文體

      寧稼雨

      (南開大學文學院,天津 300192)

      從1904年王國維發(fā)表《紅樓夢評論》一文和1913年他完成《宋元戲曲考》到今天,已經有百年歷程了。如果說這兩部論著是中國古代小說和戲曲從以往的評點式研究走向現(xiàn)代學術范式的轉折點的話,[1]那么現(xiàn)在是否有理由提出這樣的問題:《紅樓夢評論》和《宋元戲曲考》所開創(chuàng)的所謂現(xiàn)代學術范式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百年之后,這種范式是否已經凸現(xiàn)出某些不足或局限?這些不足和局限是否應該由新的學術視角來取代或補充?什么是扮演這種取代或補充那些傳統(tǒng)范式的有效視角?

      與此相關的是,中國古代小說與戲曲同源共存的情況人所共知,但在研究的程序上,人們卻仍然習慣于將其作為兩種不同的文體分別研究。盡管有人從題材源流和藝術對比分析的角度進行二者的交叉研究,但也僅限于二者之間的文學觀照而已。如果要把某種文學題材的源流摸清說透,眼光只落在小說戲曲兩者上面顯然是不夠的。

      另外,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小說和戲曲在其共同演進的過程中,包含了怎樣的文化意蘊?這種文化意蘊是通過怎樣一種文學的要素關聯(lián)扭結起來,形成一個完整鏈條的?

      一 20世紀學術視角特色與強勢所在

      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現(xiàn)代學術視角形成的標志是王國維、魯迅、胡適三位大師相關研究成果的問世。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考》,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以及胡適有關幾部經典小說的考證評論文章等結束了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以非系統(tǒng)的散點關注為特征的早期研究,進入到以系統(tǒng)和邏輯為主要特征的現(xiàn)代研究視角階段。

      20世紀小說戲曲研究現(xiàn)代視角的學術方法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從宏觀上看,他們從材料入手,不僅系統(tǒng)鉤稽了中國小說史和戲曲史的主體史料,而且還系統(tǒng)勾勒了中國小說史和戲曲史的基本輪廓,構建了中國小說史和戲曲史的基本體制框架?!吨袊≌f史略》、《宋元戲曲考》都是此類成就的奠基之作。從微觀上看,他們把對于小說史和戲曲史的研究,建立在對相關作品(尤其是經典作品)的社會歷史內涵和藝術技法成就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從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到胡適的幾大考證論著,為后來的古代小說戲曲的作品研究提供了精彩的典范。

      縱觀20世紀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盡管在意識形態(tài)和分析評價的社會尺度上有過很大的改變和起伏,但從整體上看,研究的目標和范圍主要還是集中在史的研究和作家作品的專題研究上。這個格局的形成,完全要歸功于20世紀初三位大師篳路藍縷、慘淡經營之功。

      在20世紀之前,個案的小說戲曲的作家作品研究和整體的小說史、戲曲史研究,基本上處于研究者各自為戰(zhàn),并且以零散的方式逐漸累積和提高相關研究的量化比重的階段。如果以蓋房子為例,他們的工作好比日積月累地為建房做好了諸多準備:找好了地點、嘗試挖了幾處土方、采集了一些石塊瓦塊、砍伐了一些木料等等。但是,從單個房屋的構造藍圖到整個園區(qū)的規(guī)劃,他們都還沒有慮及。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的單個房屋構造藍圖和整個園區(qū)的規(guī)劃圖,都是由王國維、魯迅、胡適等大師共同完成的。

      由此可見,20世紀現(xiàn)代視角的小說戲曲研究結束了此前相關研究的零散狀態(tài),使其進入到系統(tǒng)和科學的新天地。其成就和貢獻主要在于,不僅為其規(guī)劃了系統(tǒng)藍圖,而且還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范式。如同一個知名品牌有了品牌的設計理念和產品規(guī)格后,可以進入批量生產的階段了。

      在此范式的引導示范之下,20世紀的小說戲曲研究在作家作品和小說史、戲曲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以作家作品研究為基礎的小說史、戲曲史的文體和文體史研究已經日趨成熟。小說戲曲在這兩個方面的研究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達到了前人難以估量的程度。但與此同時,對古代小說和戲曲的作家、作品研究和史論研究在深度廣度上已經趨于飽和,如同百米賽跑進入十秒大關——水平和質量很高,但卻難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了。

      二 20世紀學術視角掩蓋或忽略了什么問題

      20世紀小說戲曲研究視角在作家作品和文體史的研究方面開創(chuàng)了嶄新局面,但同時也掩蓋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視角和方法。這一點,今天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尋求一些改進和補救措施了。

      作家作品研究一方面把研究者的視線引入對作家生平履歷、思想及其與作品內容關系的關注,另一方面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對作品內容相關的思想和社會意義以及藝術技法的總結等諸多作品本體的研究上。在關注作品內容(尤其是題材)的時候,有時會對該題材的源流作出適當?shù)墓催B,但這種勾連只是學者了解認識作品題材內容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以該題材源流演變作為主體研究的主導方面。這樣,以某一主題為中心的故事系列,就容易受到單個作品的局限,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系統(tǒng)的研究。

      小說史、戲曲史研究是一種文體史的研究。20世紀初大師們提供的研究視角主要是以作家作品為基礎的同類文體的貫通研究。它所關注的重心是同一文體的作家作品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在不同時期的展演和走向趨勢,總結出生發(fā)和推動該文體破土成長的各種成因要素。從文體史的角度看,某種題材類型可能是組成某種文體類型的依據(jù)。如“三國戲”、“水滸戲”等等。但這種文體類型的研究范圍,一般也很少超出其自身范圍,與其他所有相關材料組合起來關注把握其相關全部材料。所以,文體的視角同樣也是屏蔽故事主題類型系統(tǒng)觀照的障礙之一。

      不難看出,作家作品和文體史的研究,其重心主體分別是作家生平思想和作品思想內容,以及作為文體歷程的小說、戲曲的體裁歷時發(fā)生過程。盡管這兩個重心主體的構想和操作范式對于20世紀學術局面的形成功莫大焉,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故事主題類型學的角度看,無論是作家作品研究,還是文體史的研究,都無法全面揭示和解釋那種既超越單一作品,又跨越單一文體的個案故事主題類型的發(fā)生過程及其動因。

      三 故事主題類型的屬性和特點

      故事主題類型作為敘事文學作品的一種集結方式,具有單篇作品和文體研究所無法涵蓋和包容的屬性和特點。

      故事主題類型的核心構成要素是情節(jié)和人物及其相關意象。但它們與單一的相應范疇所指有所不同,它更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要素不同階段形態(tài)變異的動態(tài)走勢。故事主題類型中的情節(jié)更多需要關注的是在同一主題類型中不同文本在情節(jié)形態(tài)方面的異同對比。因為只有清晰地厘定不同文本故事情節(jié)的形態(tài)差異,才能為故事主題類型的文化分析提供可能。與之相類,故事主題類型中的人物既要關注同一人物在該類型故事演變過程中的流變軌跡,也要注意該故事流變過程中各個人物形象的出沒消長線索,從而為文化分析尋找契機。顯而易見,它與單篇作品和文體研究所關注的情節(jié)人物最大區(qū)別就是離開了單一情節(jié)和人物,去關注多個作品中同一情節(jié)和人物的異同軌跡。正是這些情節(jié)和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的變異軌跡,才能為整個該故事主題類型的動態(tài)文化分析提供依據(jù)和素材。

      在故事主題類型中與情節(jié)人物同步相連的還有以該故事主題類型內容為意象,出現(xiàn)在詩文等非敘事文體中的典故等材料。以王昭君故事為例,像《明妃曲》等大量吟詠王昭君的詩文作品,與《漢宮秋》等敘事文學作品的昭君故事在題材上本屬同一類型,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它們被分割在戲曲研究和詩歌研究兩個不同的領域。戲曲和詩文研究者一般不會去關注對方的文本中與自己的研究對象在題材和文化內涵上會有什么關聯(lián)。然而,如果我們打破文體和單篇作品的壁壘,從故事主題類型的角度來觀照與昭君故事相關的文獻材料,就會理所當然地把《明妃曲》和《漢宮秋》等文體不同,各自獨立的文本視為一個系列整體,梳理和把握其中的相關連接點,尤其是把《明妃曲》等詩文材料中的相關內容意象與《漢宮秋》等敘事文本的相關內容對照勘比,從中發(fā)現(xiàn)和挖掘詩文方面的相關意象與敘事故事文本之間的異同和關聯(lián),為該故事主題類型的整體把握提供有用素材。

      故事主題類型屬性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于文體和單篇作品范圍界限的突破和超越。它的視野不再僅僅局限于小說、戲曲、詩歌、散文這些文體樊籠和單個作品的單元壁壘,而是把故事主題相關的各種文體、各樣作品中的相關要素重新整合成為一個新的研究個案。這樣,也就為小說戲曲等敘事文體文學的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窗戶,提供了一個新領域。

      四 主題學對于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借鑒意義

      故事主題類型研究不是空穴來風和白手起家,而是在借鑒西方主題學研究方法,并結合中國敘事文學文本現(xiàn)狀和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綜合形成的。以故事主題類型作為敘事文學作品的研究對象,其意義不僅僅是研究范圍的擴大,更有其在轉換研究方法基礎之上創(chuàng)建中國敘事文化學這一新的學術增長點的作用。

      作為研究比較文學的方法之一,主題學在世界民間文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世所矚目的成就和重大影響。它在傳入中國之后,也引起了學者們相當?shù)年P注,并取得了諸多成果。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外來的學術研究方法如何能像佛教促成禪宗,馬克思主義促成毛澤東思想那樣激發(fā)促成中國化的主題學研究,或者說主題學研究在中國如何從西體中用,轉而為中體西用,也就理應成為中國學者急切關注的問題。

      主題學比較關注的是俗文學故事中的題材類型和情節(jié)模式。最初主題學的研究比較側重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演變。后來逐漸擴大到友誼、時間、離別、自然、世外桃源和宿命觀念等神話題材以外的內容①陳鵬翔《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載陳鵬翔主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灣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版。。這種方法在被海內外中國學者接受后,逐漸被理解為這樣一種定義:“主題學研究是比較文學的一個部門,它集中在對個別主題、母題,尤其是神話(廣義)人物主題做追溯探源的工作,并對不同時代作家(包括無名氏作者)如何利用同一個主題或母題來抒發(fā)積愫以及反映時代,做深入的探討②陳鵬翔《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載陳鵬翔主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灣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版。?!卑凑者@種方法角度來研究中國文學的論著雖然尚在起步階段,但已取得豐碩成果。③王立《中國文學主題學》、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以及數(shù)量可觀的論文等。但平心而論,這些研究從總體上看,仍然還是處在以中國文學的素材來證明迎合西方主題學的框架體系的西體中用的階段。作為中國化的主題學研究,有必要在借鑒西方主題學研究框架體系的基礎上,從中國文學的實際出發(fā),建構中國化的主題學研究,這就是筆者數(shù)年來思考并努力為之經營的中國敘事文化學。

      按照筆者的理解,主題學研究應該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所做對象的范圍進行調查摸底和合理分類;二是對各種類型的故事進行特定方法和角度的分析。在這兩個方面西方主題學都為我們提供了堅實良好的基礎和實踐經驗,但也都有從西體過渡到中體的必要。

      首先是研究對象的范圍問題。在這一方面,作為西方主題學研究的奠基之作,湯普森和阿爾奈的“AT分類法”不僅為世界民間故事的類型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歸納,而且還由此引導出大量的世界民間故事主題學個案研究成果。但對于中國文學的類似研究來說,無論是主題學方法本身,還是“AT分類法”,其局限和潛能都是顯而易見的。

      “AT分類法”的范圍雖然是世界民間故事,但實際上主要范圍還是在歐洲和印度。作為東方文明重鎮(zhèn)的中國民間故事的內容在“AT分類法”中的反映非常有限。這一缺陷盡管在丁乃通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和艾伯華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二書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彌補①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譯本1986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2008年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再版。艾伯華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中譯本199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但仍然還有很大的范圍空間有待開發(fā)。尤其重要的是,他們的索引所用的分類體系還是西方人的“AT分類法”。這個體系作為西方民間故事的全面類型反映也許適宜,但很難說它能全面概括中國的民間故事乃至敘事文學作品。而且,作為美籍華人和德國人,他們所掌握的有關中國民間故事方面的材料是有限的。無論是書面材料,還是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很多沒有在他們的類型索引中得到反映,此其一;其二,作為敘事文學作品,本來就有口頭和書面之分。有時二者的界限很難劃清,這一點在古代的民間故事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為時過境遷的原因,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古代民間故事主要還是以書面的方式存留。像《搜神記》、《夷堅志》諸書中就保留大量的民間傳說故事。也就是說,很多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作品中的民間故事沒有引起西方學者在主題學意義上的充分關注,這些文獻中的非民間文學作品就更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這就給人們提出了兩個尖銳的學術課題:一是作為民間故事重要材料來源的書面文獻,是否需要盡量使其全備,以致達到“竭澤而漁”的程度?二是對于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tǒng)的敘事文學作品,是否應該給予主題學的關注?

      這兩方面的問題促使我們把目光投向中國敘事文學的文本文獻。中國敘事文學主要包括古代小說、戲曲以及相關的史傳文學和敘事詩文作品。盡管從橫向的角度看,它們各自作為一種文體或單元作品的研究不乏深入,但從縱向的角度看,同一主題單元的故事,其在各種文體形態(tài)中的流傳演變情況的總體整合研究,似乎尚未形成規(guī)模。尤其重要的是,以文本文獻為主的中國敘事文學,在整體上還缺少從故事主題類型——主題學意義上進行的反映其主題學全貌的大型基礎工程。這就應該借助湯普森的“AT分類法”,整理編撰出《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也就是說,應該在體系上另起爐灶,變以西學為體為以中學為體。另一方面,中國古代小說和戲曲的基礎工程建設近年來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目錄學建設方面,出現(xiàn)了《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中國古代小說總目》、《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中國劇目辭典》、《古本戲曲劇目提要》等重要成果。但是,這些傳統(tǒng)意義上的目錄學著作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的目錄詞單元,都是以一部具體作品為單位。以具體作品為單位與以主題類型為單元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前者關注的焦點是一件文本自身,而后者關注的焦點則是不同文本中同一主題現(xiàn)象的分布流變狀況。很顯然,對后者的研究目前在國內學術界基本上還是一個空白。

      20多年前,以中學為體、以主題情節(jié)為單元的中國敘事文學主題類型索引的編制工作就有人做過嘗試。這就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金榮華先生于1984年完成的《六朝志怪小說情節(jié)單元分類索引》。這部索引第一次以中國敘事文學的文本文獻(而不是民間俗文學)為情節(jié)主題類型編制的主要范圍對象,從而成為以中學為體的中國古代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編制工作嘗試性的開山之作。但作為篳路藍縷的草創(chuàng)工作,金氏的索引在范圍上僅限于六朝志怪小說,在分類上沿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類書中以名詞為單元的角度,而不是“AT分類法”中以動作狀態(tài)為單元的角度。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作用和價值。鑒于此,全面反映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基本狀況,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的編制工作也就勢在必行了。

      其次是研究主題類型的方法和角度。既然在范圍對象方面以中為體的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目標既不是母題情節(jié)類型,也不是完整的一部作品,而是具體的單元故事,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方法和角度上的變化。按照西學為體的主題學研究方法,母題、主題這些情節(jié)事件的模式是研究的重點要點。這種方法和角度對于民間故事和敘事文學故事的一般性和共性研究是有效的。它可以集中關注研究同一類型故事的演變差異及眾多作者在抒發(fā)情愫和反映時代方面的共同特征。但如果用這種方法來處理單元故事,就會有一定局限。作為以中為體的中國敘事文化學所關注的單元故事,在解讀分析的時候會涉及很多具體情節(jié)發(fā)生變化的文化意蘊的挖掘分析。這顯然不是能用一種較為籠統(tǒng)和一般性、模式性的分析所能奏效的。作為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中國,其敘事文學故事所蘊涵的文化意蘊非常深厚,絕非一般性的共性類型分析所能完全奏效的。

      其實,中國式的主題學研究不僅有范例,而且時間久遠。1924年顧頡剛先生《孟姜女故事的轉變》一文在時間上和德國人提出這一主題學方法的時間大致相同,但卻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中國特色。其中最為精彩之處就是他幾乎能把孟姜女故事每一次變化的痕跡都在所在時代的歷史文化土壤中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①比如對于最早出現(xiàn)孟姜女故事的《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所記載的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外向其吊唁的故事,顧氏的解釋是周文化影響的禮法觀念使然。而對于《小戴禮記·檀弓》中新出現(xiàn)的杞梁妻迎柩路哭的情節(jié),顧氏則從《淮南子》、《列子》諸書中找到戰(zhàn)國時期“齊人善唱哭調”的根據(jù)。這種以傳統(tǒng)的歷史考據(jù)學方法再結合西方實證主義的方法作為切入解讀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的主要途徑,顯得十分清晰和明快,應當成為我們以中為體的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范本和楷模。

      五 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基本構想

      根據(jù)以上的思路和設想,我們把以中為體的中國敘事文化學分為兩個互有關聯(lián)的組成部分:第一,編制《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第二,對各個故事主題類型進行個案梳理和研究。其具體設想和進展情況如下:

      作為《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的先期工作,我們首先編制了《六朝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作為整個中國敘事文化學工程建設的起步工作。為了體現(xiàn)中國敘事文化學以中為體的特色,該索引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與“AT分類法”及以此為藍本所編制的丁乃通和艾伯華索引的不同。

      首先是分類。按照“AT分類法”編制的丁乃通和艾伯華的索引共分“動物故事”、“一般的民間故事”、“笑話”、“程式故事”、“難以分類的故事”等五類,總共2 499個故事類型。很顯然,從這個類目、子目和各個故事類型中可以看到,這個分類法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民俗性,二是西方性。民俗性是指作為民間故事索引,其中包括的內容自然是以民間文學為主,這自然無可厚非,但口頭傳承的民間文學之“履”未必適合書面敘事文學之“足”。西方性是指把中國的民間故事套進西方人所設定的框架中,這就未免有削足適履之嫌。而且,就這兩個索引所使用的文獻材料來看,有許多精彩的收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的文獻他們并沒有使用,如《堅瓠集》、《遣愁集》、《堯山堂外紀》等。正因為如此,也就自然會有許多精彩的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情節(jié)模式無法被套進“AT分類法”中。至于中國民間文學之外的敘事文學作品,這兩個索引更是無法囊括殆盡。因此,要編制以中國書面敘事文學為主的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在體系框架上不能照搬“AT分類法”,而是需要另起爐灶。

      金榮華的《六朝志怪小說情節(jié)單元分類索引》在分類上也是另起爐灶,并確實以中為體,但由于該索引采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類書以名詞為單元的類目名稱,因而在反映作為敘事文學的故事屬性方面受到一定局限。因而我們在此基礎上又做了新的探索和嘗試?!读瘮⑹挛膶W故事主題類型索引》共分為六類:天地類、怪異類、人物類、器物類、動物類、事件類。下面一邊和“AT分類法”做對比,一邊逐一介紹各類設類的理由和子目安排的設想。

      天地類?!癆T分類法”中沒有天地自然一類。但從神話開始,與天地自然相關的敘事故事就一直伴隨其間。像“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钡戎裨捁适?,不僅是神話傳說的精品,也是中國敘事文學的源頭。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觀念,使得中國敘事文學中產生大量的與天地自然相關的故事作品。丟掉這些故事,無論是對于通俗文學,還是整個敘事文學,都是不完整的。故而單獨設立“天地”一類。其中包括“起源”、“變異”、“靈異”、“糾紛”、“災害”、“征兆”、“時令”等7個小類,34個故事。

      怪異類。此類大致相當于“AT分類法”中的“一般的民間故事”。之所以這樣改動是基于兩種考慮。一是“一般的民間故事”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和籠統(tǒng),而其中實際包含的內容是“神奇故事”、“宗教故事”、“傳奇故事”(“愛情故事”)、“愚蠢妖魔的故事”四種。這些內容實際上也就大致相當于中國敘事文學中的“志怪小說”和“傳奇小說”的題材。用“怪異”來概括它們既符合實際情況,也會使熟悉了解中國敘事文學故事的人一看便明。二是“AT分類法”中沒有單獨設立人物故事的類目,而人物故事又是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中的重頭戲。其數(shù)量遠在怪異故事之上。設立“怪異類”,也是為了和下面的“人物類”形成對照和呼應。此類包括“起源”、“矛盾”、“統(tǒng)治”、“生活”、“異國”、“神異”等22個小類,597個故事。

      人物類?!癆T分類法”中沒有專門的人物類,有關人物的故事分散在“一般的民間故事”中的“傳奇故事”,“笑話”以及“程式故事”和“難以分類的故事”中。然而在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中,人物故事數(shù)量極多。除了民間故事中包括的這些內容外,大量的作家記錄和創(chuàng)作的文言小說、白話小說、戲曲作品以及史傳故事,成為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作品的主體。這一情況如果在以中為體的故事主題類型索引中得不到全面而集中的反映,那么這種索引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此類包括“源起”、“矛盾”、“農耕”、“家庭”、“君臣”、“政務”等41個小類,1 278個故事。

      器物類。“AT分類法”中沒有專門的器物類,只是在“一般的民間故事”一類的“神奇故事”下設“神奇的寶物”一類,算是器物之屬。但從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來看,與器物相關的故事固然不乏“神奇”之類,但也有不少非神奇器物故事。況且書面文學的器物故事雖然有和民間文學器物故事的交叉之處,但也有許多并行不同之處。如“玉鏡臺”、“麈尾”等。而且從全局來看,器物故事應當和“天地”、“人物”、“動物”成為可以類比的并列類目。此類包括“天物”、“造物”、“食物”、“異物”、“怪物”等21個小類,169個故事。

      動物類。動物是民間文學的主角,所以“AT分類法”將“動物故事”列為首位。但與器物故事相似,書面文學中的動物故事與民間文學同異兼有。所以本索引在設類上與“AT分類法”互有出入。此類包括“生變”、“幫助”、“奇異”、“征兆”、“矛盾”等13個小類,共118個故事。

      事件類?!癆T分類法”中設有“程式故事”和“難以分類的故事”,這在內容上為本索引提供了一定基礎。但本索引設定“事件類”主要還是出于全局的考慮。首先,前五類都屬于圍繞名詞性詞語展開的單元故事,唯獨沒有以動作和事件為中心的單元故事。其次,前五類相互各自獨立,那些不同類目主體相互關系的故事放在哪一類都顯得欠妥。設定“事件類”則同時解決了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此類包括“人神關系”、“天人關系”、“人鬼關系”、“戰(zhàn)爭”、“習俗”等12個小類,719個故事。

      本索引尚在摸索當中,其分類是否完全合理,入類是否恰當,均有探討斟酌的余地。因而,本索引沒有像“AT分類法”那樣為所有故事編上總的順序號,以便以后可以隨意增刪調整。①關于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初步構想,筆者已經發(fā)表兩篇文章,分別是:《主題學與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構建》,載于《中州學刊》2007年第1期;《關于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設想》,載于《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在編入索引的所有主題類型中,其規(guī)模大小、材料分布很不均勻。有的故事類型只有一兩條故事材料,難以構成一個故事主題演變的系列,也難以對其進行主題演變的對比和分析。因此我們認為不是所有的主題類型都具有個案研究價值。我把具有研究價值的個案故事類型大致限定了三個方面的條件:

      其一,在文本的分布上應該有一定的數(shù)量規(guī)模,一般來說應該不少于三、五個帶有故事性的文本;

      其二,在文體的分布上應該不少于三種,其中至少有兩種以上的敘事性故事文本;

      其三,在時間的跨度上應該不少于三個朝代。如果能同時具備以上三個條件,那么該個案故事主題類型系列足可以構成一個值得關注研究的個案對象。

      對于具備條件的故事主題類型,其個案研究操作程序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調動一切文獻考據(jù)手段,對該故事主題類型進行地毯式的材料搜索。就其文體分布狀況來說,應該以小說戲曲為主,同時兼顧史傳、詩文、方志、通俗講唱文學等一切與該故事主題類型相關的材料。在這個方面,“竭澤而漁”也許只是理論上的奢望,但卻應該是此項工作堅持不懈的目標。因為這是個案的故事主題類型研究的全部基礎,好比是廚師把需要烹飪的原材料采購進貨到家。

      其次,在對已經掌握的所有材料進行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對該個案故事主題類型進行要素解析。其中分為外顯的結構層面和內在的意蘊層面。

      結構層面是指那些通過文字閱讀可以直接了解認知的外部可見的結構要素,包括情節(jié)、人物、背景與環(huán)境等等。所謂要素解析工作主要是就某一要素(如情節(jié)或人物等)在該主題類型不同文本中的形態(tài)流變進行細致勘比。具體梳理出在同一要素線索中,相同者有哪些,相異者有哪些。比如在情節(jié)和人物的演變中,哪些成分為一成不變,哪些為前后相異等等,均須細致勘比清楚。這一步驟是對材料挖掘搜集工作的清理,也是為內隱層面的清理鋪路奠基。

      意蘊層面是指在對結構層面諸要素的觀照把握和細致分析的基礎上,對該個案故事主題類型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進行耙梳厘定。一般來說,一個故事主題類型在其演變過程中,往往也涉及幾個方面的文化要素。這些文化要素往往隨著文本形態(tài)在不同時代和作家手中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演進。研究者一方面要對該文化側面的全貌有基本的了解,更需要對這一文化側面在該故事主題發(fā)展中的呈現(xiàn)有清晰的辨認。到了這一步驟,個案故事主題類型研究基本上已經呈水到渠成之勢了。

      第三,對該故事主題類型的特色和價值做全局的歸納和提煉,并進入具體成文的收尾階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此前工作的基礎上,對該故事主題類型進行故事演進過程所蘊含的核心意蘊進行歸納概括,提煉出能夠貫通該故事全部材料和要素的核心靈魂,用以統(tǒng)攝全部研究過程,把握全部材料。

      當然,從編制中國特色的故事類型主題索引,到各個故事主題類型的個案研究,這只是中國敘事文化學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后續(xù)工作仍然十分龐大和艱巨。其中亟須的就是運用這一方法的實踐操作。這一工作實際上多年以來很多學者已經做出很多成績,十多年來我所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的論文選題也大致在這個范圍之內。如果能將其總結、集中和納入到中國敘事文學故事類型研究的整體當中,其學術價值應該更加突出。在類型索引和個案分析實踐摸索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撰寫《中國敘事文化學》一書,從理論上總結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概念定義、方法使用、對象范圍,對中國敘事文學故事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做一整體關照。這一工作目前尚在準備階段,但中國敘事文化學能否建設成功并且成熟定型,最終卻要取決于它。

      [1]劉 方,孫 遜.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現(xiàn)代學術范式的歷史生成[J].文藝研究,2007(12):50-56.

      猜你喜歡
      敘事文民間故事文體
      我畫民間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在相關領域吸收與剝離中自張一軍——中國敘事文化學第二生長時段的學術背景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敘事文的寫作方法
      孟连| 内江市| 鞍山市| 扶绥县| 鸡泽县| 茂名市| 丹巴县| 宜都市| 石家庄市| 钟祥市| 博爱县| 嘉峪关市| 焦作市| 木兰县| 墨脱县| 海原县| 嘉祥县| 肃宁县| 嫩江县| 建水县| 昂仁县| 兰溪市| 咸宁市| 南部县| 抚州市| 舞阳县| 尼玛县| 永春县| 松桃| 扎囊县| 黄梅县| 巴林右旗| 微博| 新乡县| 阿拉善右旗| 荆州市| 五台县| 剑河县| 深圳市| 锦州市|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