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wèi)衛(wèi)
(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肛腸科,江蘇 徐州 221000)
生肌玉紅膏具有祛腐生肌之功效,臨床應用廣泛,實驗研究亦發(fā)現(xiàn)其具有促進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血管新生、肉芽生長、膠原合成、上皮生長及調(diào)控局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水平等作用。明膠海綿作為止血的體內(nèi)植入藥物長期運用于臨床,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膠原,經(jīng)過修飾后可以提高組織相容性及促進血管生成。我們前期[1]對生肌玉紅膏載入修飾后明膠海綿發(fā)現(xiàn)其促進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的機理之一是促進血管生成及改善創(chuàng)面微循環(huán)。本文將觀察生肌玉紅明膠海綿對創(chuàng)面愈合率、肉芽組織中bGFG陽性細胞數(shù)、Ⅰ、Ⅲ膠原含量、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進一步探討其生肌作用機理。
1.1 材料及儀器 明膠海綿;生肌玉紅紗布;凡士林紗布;即用型快速免疫組化MaxVisionTM試劑盒;DAB顯色試劑;CollagenⅠ、CollagenⅢ;b-FGF試劑盒;羥脯氨酸測試盒;756PA紫外可見光光度計;光學顯微鏡等。
1.2 藥物來源及制劑加工 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的制備流程:以生肌玉紅膏主要藥物組成(當歸、紫草、血竭、白臘、白芷、甘草,去除輕粉 )20 g劑量均勻攪拌于肝素修飾后的明膠海綿膠原中,接著行低溫(-20 ℃)凍干形成生肌玉紅明膠海綿。
生肌玉紅明膠海綿消毒:制作好的生肌玉紅明膠海綿裝玻璃器皿密封后,予鈷60-γ射線輻照,每周消毒1次,輻照標準參照1997年衛(wèi)生部發(fā)布《60Co中藥滅菌標準》(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提供)。
1.3 動物分組及給藥 實驗動物及造模方法:選取SD大鼠40只(200~250 g)雌雄各半,參照付小兵全層皮膚缺損法制成動物體表潰瘍模型。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法:將大鼠隨機分為4組:凡士林對照組(F組)10只、生肌玉紅膏組(S組)10只、修飾后明膠海綿組(M組)10只、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組(SM組)10只。創(chuàng)傷模型制成后,醫(yī)用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在F組大鼠的創(chuàng)面上敷凡士林紗條并用無菌敷料包扎創(chuàng)面;S組大鼠的創(chuàng)面上敷生肌玉紅膏后再予無菌敷料包扎創(chuàng)面;M組大鼠的創(chuàng)面上敷明膠海綿后再用無菌敷料包扎創(chuàng)面;SM組大鼠的創(chuàng)面上敷生肌玉紅明膠海綿后再予無菌敷料包扎創(chuàng)面。每組均為隔日換藥1次。
1.4 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
1.4.1 大體指標 創(chuàng)面愈合率:造模后第3、7、14天用數(shù)碼相機對創(chuàng)面照相,拍攝時鏡面與創(chuàng)面保持平行,鏡面距創(chuàng)面約15 cm,并在創(chuàng)面邊緣放一刻度尺,拍照后將照片存入電腦,記錄拍照日期及分組情況,用Image J軟件利用測定像素比例測出創(chuàng)面面積。
1.4.2 病理指標 Ⅰ、Ⅲ膠原含量、bFGF陽性細胞數(shù):取造模后第3、7、14天創(chuàng)面中心肉芽組織,石蠟固定后,與創(chuàng)面肉芽平行方向切片,行HE染色后,采用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組化一步法測定。
Ⅰ、Ⅲ膠原以有棕黃色染者為陽性對照,PBS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染色結果應用Image2 Pro Plus 4.1版本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tǒng)在顯微鏡下計算區(qū)域的陽性面積百分比(%),求出5個視野平均值,實驗結果以細胞及基質(zhì)顯色面積為標準。
bFGF免疫組化標記定位于細胞漿,以細胞漿著色呈棕黃色為陽性細胞。目鏡為10倍,物鏡為20倍的條件下,采用雙盲法,由2個觀察者對各組標本每個切片隨機選取5個視野,計數(shù)陽性細胞數(shù)及總細胞數(shù),并計算陽性細胞率。
1.4.3 生化指標 羥脯氨酸含量:采用樣本堿水解法,將創(chuàng)面肉芽取出稱重后,予以勻漿后離心,加入試劑后,以分光光度儀測定其吸收值。
2.1 各組創(chuàng)面愈合率比較 見表1。
表1 各組創(chuàng)面不同時間愈合率(±s) %
2.2 bFGF免疫組化標記結果 見圖1,圖2。
注:柱狀圖形為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內(nèi)bFGF陽性細胞百分比的均數(shù),誤差線為各組標準差(下同)。與凡士林組比較,#P<0.05或0.01;與生肌玉紅膏組比較,△P<0.05或0.01。
圖2 大鼠肉芽第7天bFGF免疫組化照片(×200倍)
2.3 大鼠創(chuàng)面肉芽中Ⅰ型膠原結果 見圖3,圖4。
注:與凡士林組比較,#P<0.05或0.01;與生肌玉紅膏組比較,△P<0.05或0.01。
圖4 大鼠肉芽第7天Ⅰ型膠原免疫組化照片(×200倍)
2.4 創(chuàng)面肉芽中Ⅲ型膠原含量 見圖5,圖6。
注:與凡士林組比較,#P<0.05或0.01;與生肌玉紅膏組比較,△P<0.05或0.01。
圖6 大鼠肉芽第14天Ⅲ型膠原免疫組化照片(×100倍)
2.5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內(nèi)羥脯氨酸含量 見表2。
表2 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中羥脯氨酸含量(±s) μg/mg
膠原,尤其是Ⅰ型膠原,是生物體各種結締組織的主要組成,具有促進組織愈合、可體內(nèi)降解且降解碎片具有組織相容性的特性,同時經(jīng)過修飾后可以提高組織相容性及促進血管生成,已成為組織工程中應用最廣的生物材料[2]。明膠是膠原經(jīng)溫和斷裂后的產(chǎn)物,它與膠原具有相同的化學組成,保留了膠原大部分的優(yōu)良理化性能。
通過將生肌玉紅膏載入修飾后明膠海綿,明膠海綿中的肝素隨著明膠的降解進入創(chuàng)面,與組織中的促血管生成生長因子發(fā)生生理性結合,提高其促血管生成的療效[3],新生的血管為纖維的包裹提供了良好的支架,同時為肉芽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血運。造模后第3、7天,各組bFGF含量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實驗組bFGF陽性細胞數(shù)顯著高于控制組,而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組顯著高于生肌玉紅膏組及明膠海綿組。內(nèi)源性bFGF表達增加,不僅可通過趨化作用使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向損傷部位聚集,減輕炎癥反應,同時能促進血管和肉芽組織的生成,促進軟組織和骨組織中各種與損傷修復重建有關的細胞分裂增殖[4]。因此在創(chuàng)傷修復炎癥期及增殖期,經(jīng)肝素修飾后的明膠海綿能刺激血管生成,加速肉芽的生長,其療效和生肌玉紅膏相似,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的療效又好于二者。造模后第14天,各組bFGF含量下降,且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組及生肌玉紅膏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既往研究[1,5]結果顯示:生肌玉紅明膠海綿在創(chuàng)傷初期肉芽內(nèi)VEGF含量升高,而后期VEGF含量稍下降;生肌玉紅膏能在創(chuàng)傷修復各期調(diào)節(jié)局部組織中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均與本次實驗結果一致。
在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Ⅰ、Ⅲ型膠原起著重要作用[6]。Ⅲ型膠原比例高低與瘢痕的形成及質(zhì)量好壞密切相關。創(chuàng)傷形成后,纖維細胞增生,促進纖維形成,以填補組織缺損,因此造模后第3、7天,實驗各組Ⅰ、Ⅲ型膠原均顯著增生,Ⅰ型膠原以生肌玉紅明膠海綿增生顯著,高于其他2個實驗組;而Ⅲ型膠原作為新生膠原,增生活躍,故各組第3天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第7天各實驗組與控制組達到顯著差異。在創(chuàng)傷修復塑性期,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組Ⅰ型膠原稍下降,而Ⅲ型膠原含量仍維持較高水平,這對于降低Ⅰ、Ⅲ膠原比例,減少瘢痕的形成,提高創(chuàng)傷修復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
羥脯氨酸(OHP)多見于膠原內(nèi),是膠原蛋白的主要而恒定的成分,一般以羥脯氨酸含量的7.46倍代表膠原的量[7],因此,通過測定OHP的含量可間接反應膠原的含量,了解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膠原代謝狀況。造模后,各組創(chuàng)面肉芽中羥脯氨酸含量逐漸升高,至第14天達到峰值,且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組羥脯氨酸含量在各期均顯著高于控制組,第14天時與生肌玉紅膏組達到顯著性差異,說明生肌玉紅明膠海綿在促進膠原合成方面優(yōu)于生肌玉紅膏,能快速填補組織缺損,提高愈合率。
總之,通過本實驗,我們認為,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生肌作用的機理主要是通過bFGF介導的。膠原的更新過程主要依賴膠原酶的作用,膠原酶主要是成纖維細胞產(chǎn)生,而bFGF正是成纖維細胞的趨向劑和有力的生長刺激劑。創(chuàng)傷初期,生肌玉紅明膠海綿通過提高創(chuàng)面內(nèi)源性bFGF含量,促進血管新生,趨化炎性細胞減輕炎癥反應,刺激成纖維細胞增生、合成纖維和基質(zhì),增生的毛細血管、纖維和基質(zhì)共同形成肉芽組織,填充缺損,有利于周圍上皮組織的爬行,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在創(chuàng)面塑性期,通過下調(diào)bFGF水平,促進過度增生膠原降解,使其排列有序,減少瘢痕形成。而生肌玉紅明膠海綿的多孔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親水性,敷于創(chuàng)面后吸濕性好,及時排出創(chuàng)面滲出,也為肉芽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1]姚昶,孫海艦,姚涌暉,等.生肌玉紅明膠海綿促進機械性創(chuàng)面肉芽生長的實驗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38(5):62-65.
[2]HUTMACHER D L,HURZELER M B.A tissue engineered cell-occlusive device for hard tissue regeneration--a preliminary repor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iodontics & Restorative Dentistry,2001,21:49-59.
[3]YAO C,NOAH E M,STEFFENS G M,et al.The effect of crosslinking of collagen matrices on their angiogenic capability[J].Biomaterials,2008(29):66-74.
[4]CHUA K-h,AMINUDDIN B S,FUZINA N H,et al.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with human serum supplementation:enhancement of human chondrocyte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ion of cartilage regeneration[J].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2007,48(4):324-332.
[5]姚昶,潘立群.生肌玉紅膏對創(chuàng)面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含量影響的實驗研究[J].江蘇中醫(yī),1999,20(8):42.
[6]VISHWANATH M,MA Lisha,OTEY C A,et al.Modulation of corneal fibroblast contractility within fibrillar collagen matrices[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03,44(11):4724-4735.
[7]李震,李祝,房秋寒,等.中藥抗皮膚衰老劑對小鼠皮膚羥脯氨酸含量的影響[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2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