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生
摘要:在國內(nèi)政策關注、價值訴求與應對國外價值觀挑戰(zhàn)等因素作用下。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漸成為國內(nèi)學界的熱點,也是學界的難點,至今還沒有凝練出普遍認同和共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以致于有學者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世紀性”、“世界性”價值難題。學界就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多視角的研究,主要涉及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解讀與辨析: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論原則、多重路徑及相關嘗試等方面。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注重歷史實踐、文化建設實踐有助于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B8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0544(2012)09-0042-06
近年來,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漸成為國內(nèi)學界的熱點,相關的學術文獻十分豐富,以致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之首。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學界的難點。至今還沒有凝練出普遍認同和共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以致于有學者稱“什么是”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世紀性”、“世界性”價值難題。對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恰當評價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找準研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將有助于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價值觀自覺與訴求: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背景及必要性
童世駿從社會現(xiàn)實、文化資源、思維方式三層面分析了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狀況的背景,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這一背景,但又有其自身特定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黨和國家政策層面的價值觀自覺
《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念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然成了黨和國家許多重要文件中的高頻詞。與之相伴的是,相關的新觀點、新論斷接踵而至,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十六屆六中全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體現(xiàn)”(十七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十七屆六中全會),等。這一方面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的理論重要性和現(xiàn)實緊迫性,另一方面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亟待進一步推進。在這個層面上,學界從黨的建設、提升國家軟實力等維度闡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要性和迫切性。毋庸置疑,“我們今天積極地去探索自己的價值體系,表達價值觀念……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這是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一大突破,它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所含有的一種文化覺醒和文化自覺?!?/p>
(二)社會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雙重訴求
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高度自覺。歸根結底是對核心價值觀雙重訴求的現(xiàn)實反映。(1)經(jīng)過5年多的理論研討和實踐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沈浩、楊善洲、郭明義等先進典型不斷涌現(xiàn),也出現(xiàn)了模范國企——青島港。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過程中卻不斷遭遇讓整個社會尷尬無奈的非道德和反道德局面。這與我國社會及價值觀的轉(zhuǎn)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遭遇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變遷的現(xiàn)代性挑戰(zhàn)不無關系。(2)學界普遍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表述、傳播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概念冗長、結構復雜、內(nèi)容宏大,參與度、操作性、親和力不夠等。韓震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只是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框架體系,必須進一步凝練出指向更加明確、更加集中的價值觀,以凸顯主導價值觀的“核心性”。因此,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為了凝聚人心和化解矛盾、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礎上形成一元化的價值導向,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于更好的傳播,貼近大眾、深入人心,易為大眾所接受和傳播。
(三)中國應對國外價值觀挑戰(zhàn)與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的需要
在國際社會。與中國發(fā)展相伴多年的,不僅有發(fā)自肺腑的由衷贊嘆,也不乏別有用心的雜音和伎倆,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中國機遇論”、“中國發(fā)展前景不確定論”、“文明沖突論”、“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歷史終結論”,還有指責“中國特色”放棄普適性的目標和標準搞“特殊主義”;一些國家對中國進行價值觀滲透,意在阻遏中國發(fā)展,甚至“分化”、“西化”中國。面對經(jīng)濟全球化、世界歷史的展開所帶來的價值觀沖突以及當代世界的現(xiàn)代性困境和價值危機,中國要實現(xiàn)與國際社會正常交流與合作,“需要建構既合乎中國自身發(fā)展需要又合乎世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核心價值觀”。這也是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為和平崛起提供持續(xù)不斷的精神動能和價值引導的需要。
(四)學界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學術自覺
在國內(nèi)政策關注、價值訴求與應對國外價值觀挑戰(zhàn)三重因素作用下,學界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日漸活躍。通過文獻梳理,可以明顯地看出該研究的脈絡。(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念提出前,學界主要集中于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價值等領域。關于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獻不多。(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念提出后,學界掀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熱潮。通過“中國學術文獻網(wǎng)絡出版總庫”。自“2006-10-08”到“2012-06-08”以“題名”為“社會主義”并含“核心價值觀”檢索,共有記錄926條。相關著作和科研立項也逐年增多。這充分反映了學界緊跟時代步伐、聚焦理論熱點、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學術自覺,為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有益啟示。
二、概念解讀與辨析: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必要前提
(一)概念解讀
1.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和稱謂?!皟r值觀總是和特定的主體相聯(lián)系,是一定主體的價值觀?!焙诵膬r值觀在不同的話語中主體有所不同,因而稱謂也有異。李德順認為,作為價值體系,“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我們當前要說的實際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不能不做限制地使用“社會主義”這個一般名稱,否則就會忽視了主體層次的差別,把自己在當前條件下的特殊理解和附加規(guī)定,有意無意地當成了社會主義的普遍規(guī)則。楊明等從“國家與公民”兩個維度可以解答“誰之價值觀”這一前置性問題,基于國家主體維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稱為主導價值觀,基于公民主體維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稱為共同價值觀。周光琴認為,“國家”、“社會制度”、“政府”、“政黨”都是價值主體,都應有自己特定的價值觀,他們的價值觀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區(qū)別,在內(nèi)涵和功能上有交叉又不能等同和相互替代。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對應,政治話語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稱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術話語中,因主體不同而稱謂多樣,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等,但多數(shù)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定義。關于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獻雖多,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嚴格定義的并不多見。已有定義主要基于來源、構成、特征、表現(xiàn)、作用及內(nèi)涵等要素中的2-3個要素來界定。陳秉公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基礎上,由國家凝練和建構并由國家公共權力普及推行的價值觀念系統(tǒng)。它由一組價值觀念有序構成。集中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價值理想、價值取向和價值規(guī)范,具有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包容性和開放性,體現(xiàn)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zhì)?!毙旄跽J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的關于社會主義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和觀點。是社會主義社會倡導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信念、價值標準的總和。”孫其昂等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整個社會價值觀系統(tǒng)中起主導作用,由具有鮮明社會主義特色的價值信念、價值信仰、價值目標、價值觀念、價值規(guī)范等維度組成并發(fā)揮正向性行為導向的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傾向系統(tǒng),包括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人民群眾為價值主體,以為人民服務為價值取向,以共同富裕為價值目標,以集體主義為價值原則,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價值旨歸的邏輯結構系統(tǒng)?!睂W界更多的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般性理解,如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那些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統(tǒng)治地位、起指導作用的價值理念,等。
(二)概念辨析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二者關系,學界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1)“內(nèi)核說”。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多。戴木才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前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和最高抽象。張利華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完整的結構,其內(nèi)核是核心價值觀,圍繞核心價值觀由里到外有倫理價值觀、政治價值觀、經(jīng)濟價值觀、社會生活價值觀等。公方彬等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是整個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wěn)定的部分。陳新漢認為,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為內(nèi)核,是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具體展開。任建東等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體現(xiàn),它濃縮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將其上升到思維方式、終極追求高度。還有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本質(zhì)和內(nèi)核,處于“硬核”部分,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zhì),統(tǒng)率著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2)“一致說”。鐘明華等指出,二者在本質(zhì)和外延上是一致的,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就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宋惠昌認為二者雖有聯(lián)系和區(qū)別,但在本質(zhì)內(nèi)容上一致,可以通用。當然要考慮不同的語境或場合,恰當?shù)丶右赃\用。(3)“一致且區(qū)別說”。這觀點在學界也較為普遍。陳靜等認為,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質(zhì)性。從廣義上說。二者是同一的,都屬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受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決定,服務于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從狹義上說,二者在切入點、目標和內(nèi)容方面有區(qū)別。方愛東認為,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質(zhì)性。都屬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范疇,受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決定,服務于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問題的兩種不同概括。但二者各有側(cè)重,有所區(qū)別。韓振峰認為,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都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意義上說,它們又相互區(qū)別。(4)“概括說”。如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最根本的觀點和最概括的表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靈魂。還有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能存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內(nèi),它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內(nèi)容和精神實質(zhì)的高度凝練及抽象概括,集中體現(xiàn)這種核心價值體系中的根本價值理想和價值目標。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二者關系,“個性共性論”觀點具有代表性。李忠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既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性,又有中國的個性,還具有時代性。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進一步推向前進,就必須及時研究它的核心價值,適時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如前所述,李德順也持這一觀點。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1)“同中有異說”認為,如果不凸顯政治制度的特性,兩種提法沒有區(qū)別。就對內(nèi)的目的看,結果是一樣的。如果把全部目的放在闡釋社會主義制度上,應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當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多方面的制約,如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有待深化;如果要發(fā)揮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與文化塑造的多重功能,則提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更佳,當前提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不存在對制度本質(zhì)的考量,爭議少,結合現(xiàn)實國際國內(nèi)矛盾則更顯其意義和價值。(2)“核心說”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中華民族核心價值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因為社會結構、階層、宗教等不同,不可能為所有人都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但不認同也可以是愛國主義者。
三、方法與嘗試: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索
(一)方法論原則
學界在這方面討論較多,基本共識是:核心價值觀要能揭示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集中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殊性要求,應是人類文明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xiàn),應該符合人民群眾的語言和思維習慣,要在尊重差異和包容多樣的基礎上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學界還提出其他原則,如實踐原則,這也是學界普遍認同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借鑒國外經(jīng)驗。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1)如何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黃士安等認為,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肯定其進步性、現(xiàn)實性的一面,需要進行科學分析、辯證對待、大膽借鑒,又要進行徹底批判、堅決斗爭、實踐超越。揭示其在階級性質(zhì)上的虛偽性、反動性和話語上的霸權主義:并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的目標,是要形成一套既大膽借鑒又科學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站在人類文明和價值觀形態(tài)制高點的、具有自己相對獨立形態(tài)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資本主義國家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經(jīng)驗及啟示。陳靜等總結的經(jīng)驗是:科學嚴謹?shù)姆ㄖ问菢嫿ê诵膬r值觀的重要途徑和保障:教育是重要輔助力量;文化與媒體等既是價值觀的引領和塑造者。也是堅強維護者,政黨是主要統(tǒng)領者,民間組織是重要參與者。另有學者歸納的經(jīng)驗是: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能割裂歷史,不能脫離現(xiàn)實,需要多方配合、穩(wěn)步推進,發(fā)展文化事業(yè)也是重要手段。也有學者通過分析國外加強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做法,得到的啟示是:要立足中國文化傳統(tǒng),著眼于社會主義實踐,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此外還要有世界眼光,吸引多方參與,堅持黨對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領導。(3)前蘇聯(lián)解體蘇共垮臺的深刻教訓。戴木才通過研究前蘇聯(lián)70多年發(fā)展及其解體和蘇共垮臺的演變歷史,認為忽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堅持和不斷發(fā)展,是蘇共和蘇聯(lián)逐步失去理想之源、精神之基、價值之魂的重要原因。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發(fā)展進程中一個意義重大的課題。
(二)多重路徑
在遵循一定方法論原則的前提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多重路徑。王澤應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維路徑:應當認真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價值方針;堅持和認同“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念,并將其視為核心價值觀的有機構成;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方彬等認為,要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國家重大戰(zhàn)略工程;適時提出并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憲法、法律和政策制度。韓慶祥嘗試地提出三種方案,分別圍繞“人在活動中發(fā)生的基本關系”、“人的勞動活動的完整結構”、“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本質(zhì)特征和時代要求”來選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愛東∞認為,政策調(diào)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有力措施,輿論引導是社會條件,思想教育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法治建設是重要保障,自身修養(yǎng)是內(nèi)在路徑。有的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抓住三個著力點,即著力形成權威構建和民眾參與的上下互動:著力形成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左右聯(lián)動;著力形成凝練過程和凝練結果并重的工作機制。
(三)凝練嘗試
經(jīng)過探索,學界嘗試凝練出80多種內(nèi)涵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述,其中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種、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1種、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1種。綜合作者學術背景、內(nèi)涵來源層級、表述簡約美觀等因素,筆者從80余種表述中選取有代表性60種,按范疇個數(shù)分成3類(即1個、2至4個、5個以上),再以每類不同表述中范疇出現(xiàn)頻次超過3次進行統(tǒng)計,結果是60余種表述中范疇出現(xiàn)頻次超過6次的前十位是和諧、公正、民主、人本、富強、文明、共富、仁愛、法治、集體主義等10個范疇(見表格1)。這與筆者從80余種表述中統(tǒng)計范疇出現(xiàn)頻次前十位的范疇完全一致,只是個別范疇在位次略有差別。這一統(tǒng)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某種價值期待。在學界探索的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門化、行業(yè)化、區(qū)域化凝練實踐也有序推進,十七屆六中全會后這一趨勢更為明顯。目前已凝練出軍人核心價值觀、政法系統(tǒng)核心價值觀、水利系統(tǒng)核心價值觀、北京精神、上海城市精神、杭州城市精神、江蘇精神、新疆精神、重慶精神等契合自身特質(zhì)的核心價值觀,這為今后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述異彩紛呈,但至今卻沒有一種表述得到政界、學界、民眾一致認同。究其原因,王虎學。加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難以達成共識源于中西古今各種價值觀念的碰撞與融合、沖突與消解、傳承與超越的歷史背景。辛鳴把原因歸結于來自內(nèi)外兩個方面的挑戰(zhàn),即從中國社會內(nèi)部看。發(fā)展階段的不確定性導致價值觀塑造的復雜性;從外部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看。西方價值觀形成了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直接而強有力的挑戰(zhàn)。葉小文認為,至少有七對矛盾(先進性和包容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科學清晰與適當抽象;革命性和道德性:要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不宜“局部生病、全身用藥”;要有壓力驅(qū)使人付出,也要有動力誘導人獲取;當前的社會存在需要凝聚和形成共識,又因多元多樣多變而難以凝聚和形成共識)制約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嚴書翰認為,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就難在既要吸收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思想成果,又要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價值屬性;既要體現(xiàn)我們黨所堅持的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又要吸收近年理論界研究的豐富成果。侯惠勤則把在核心價值觀概括上缺乏共識歸結為在一些基本理論上存在不一致,在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功能和作用上、形成途徑和培育方式上存在分歧。
四、問題與建議: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評價與展望
(一)存在的問題
回溯五年多來黨和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歷程,抽象——具體——抽象、理論——實踐——理論、宏觀——微觀——宏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證建構路徑清晰可見,良好社會效應逐漸顯現(xiàn)。學界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作的全景式、多層面的研究和探討,成果豐碩,為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較好的研究基礎,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驗啟迪,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總體上看,已有研究成果中,低層次、解釋性、重復性研究不少,高層次、高水平、創(chuàng)新性研究非常有限。具體而言:
1.研究前提方面,不少研究對基本概念缺乏必要的辨析和界定、或辨析和界定不清。這必然造成概念模糊、混同使用等現(xiàn)象。如前所述,雖有嚴謹學者對基本概念作過辨析和界定,但多數(shù)對于社會主義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社會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等概念,存在“想當然運用”的情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同使用就是其中一例。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等的關系辨析也不夠明晰,以致于“在‘核心價值的理解上存在著標準多元、層次不一、取舍失度的問題”。
2.研究領域方面,存在避重就輕、避難就易的傾向。(1)學界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論述較多;關于凝練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論原則也有較多的涉及;已凝練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范疇大同小異,大多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基礎上進行詞匯的相應增減和適當組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界創(chuàng)新意識的淡薄、創(chuàng)新魄力的不足。(2)學界對于如何界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共識:對于如何深層次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zhì)、與和諧文化、與先進文化等的關系研究較少或關注不夠;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最廣大人民缺乏相關的摸底調(diào)研,這無疑將導致研究方法上難以取得新的突破。學界雖出現(xiàn)了跨學科交叉研究的趨勢,有學者借助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方法,有的從歷史學、政治學、文藝學等視域進行研究,但多數(shù)屬于解釋性、宣傳性、議論性研究,實證研究方法運用較少。
3.研究成果方面,缺乏相關的精品力作。近年來,相關部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西部項目)為例,相關的立項數(shù)(包括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關的立項)基本呈逐年遞增的態(tài)勢:2007年9項、2008年14項、2009年12項、2010年14項、2011年15項。2012年更是達到了35項。通過清華水木搜索、北大未名學術搜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檢索到的相關圖書均超過50冊,但這些與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著作以“編”為多。高水平學術論文也并不多見?!吨袊鐣茖W》雜志刊發(fā)的相關論文僅有林方的《我國現(xiàn)代價值觀探討》(1989)、林源的《人的本質(zhì)、價值與我們時代的價值觀》(1997)、袁貴仁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08)和韓震的《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與核心價值觀念》(2009)等;《哲學研究》雜志刊發(fā)的相關論文只有李鐵映的《構筑21世紀中華民族的價值觀》(2002)、陳新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價值哲學的角度看》(2007)和《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人民主體性》(2011)等。
另在研究的態(tài)度上,有的學者隨意性較大,如對資料的運用存在盲目的“拿來主義”,缺乏基本的文獻資料考證,容易造成以訛傳訛的現(xiàn)象。
總之,許多問題和領域還有待學界進一步探討和研究。這就要求人們在研究過程中,力戒浮躁情緒、盲目跟風和急功近利,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問題的實質(zhì),抓住進一步推進研究的著力點。
(二)推進研究的著力點
雖然目前未能凝練出令人滿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探索、論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的重要意義不可否認。正基于此,李長春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在就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問題向全會所作的說明中指出,概括出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實踐中繼續(xù)探索。價值觀屬于社會意識領域,受制于社會存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局限于社會意識層面,而要突破其藩籬。“哲學不僅在內(nèi)部通過自己的內(nèi)容,而且在外部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同自己時代的現(xiàn)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何嘗不要“同自己時代的現(xiàn)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呢?這就要求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重視實踐的維度。
1.歷史實踐的維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不是從社會主義幾百年的歷史,不是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史,甚至也不是從中國改革開放前后的60年中去提煉,不是從理論和實踐的正反面經(jīng)驗教訓中去提煉,而是拍腦袋,從某種想當然的原則和意愿出發(fā),熱衷于拼湊‘好詞,一味在概念的自我平衡、口號的自我發(fā)酵上做文章”,必然會陷入困境。要避免目前的“困境”,離不開歷史實踐的著力點,離不開宏大的歷史時空觀。
2.文化建設實踐的維度。眾所周知,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皟r值觀和文化的關系表明,價值觀建設必須立足于文化建設實踐。發(fā)展先進文化,提供優(yōu)秀的文化產(chǎn)品和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是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基本前提。”十七屆六中全會及其后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總結我國文化改革發(fā)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jīng)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有利于解決一系列文化矛盾(異質(zhì)文化問的沖突;同一文化主體的內(nèi)在對立),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無疑為開辟自下而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路徑提供了前提、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劉宏蘭